肌民來簽到/彭千祐男上加男練口技 楊祐寧操肌老爸被榨乾
在《罪夢者》和許光漢上演床戰,一「戰」成名的新生代男神彭千祐,聽說以前原本是個「扇比芭」的瘦子,後來靠健身養壯自己,還能「公主抱」曾敬驊,不敢相信~小編我要親自檢查。(掀衣服)去年擔任金鐘獎頒獎嘉賓,彭千祐的穩健台風頗受好評,今年受邀主持金馬獎星光大道,甚至被指名為「記憶擔當」,他自曝超緊張,心想:「不可能!怎麼會找我?」要顏值有顏值、要腦袋有腦袋,不找你找誰?
楊祐寧操肌老爸被榨乾
熱愛運動的楊祐寧,就連鐵人三項都難不倒他,長年養出的結實漢草,可不是靠P出來的! 難怪孩紙一個接一個生啊~替腦婆阿梅(Melinda)感到幸福…剛升格當三寶爸的楊祐寧,現身《泥娃娃》宣傳活動,一臉憔悴,感覺精氣神都快被榨乾。他解釋,第三度當爸,心態較放鬆,只是爸爸罹癌住院,兒子又剛出生,得在醫院、月子中心、家裡三地跑。不愧是馬拉松老手啊,真能跑~(並不是真的跑好嗎)
更多鏡週刊報導
肌民來簽到/許光漢二度就業變汁男 張軒睿暗藏天肌
重病出孝子/獨家!元鍋復出開業受挫 楊祐寧父親罹癌病倒
恭喜喜獲麟兒 楊祐寧提早迎接三寶到來
其他人也在看

潘禮德專訪5/為受難者立碑 坦言:每次面對加害者都要服藥
潘禮德坦言,每次去法庭旁聽都必須吃藥才能承受,「面對加害者真的不容易,但我認為加害者也需要把故事說出來,而我們需要傾聽。為了完成記憶工作,我必須補足見證,把二種觀點放在一起,一邊是我的觀點,另一邊是他們的觀點。這需要耐心,也需要尊重。畢竟,加害者也是人,和你我一樣。」他拍攝《杜赫:煉獄魔王》(Duch, Master of the Forges of Hell)記錄康克由的證詞:「他寫詩,法文流利,他們都很聰明,也受過良好教育。我從來沒有遇過任何一個加害者承認自己是加害者,頂多說『我只是接到命令』,因此重點不是他說了什麼,而是要嘗試理解:他們的意識形態是什麼?為了什麼而去殺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米苔目界天花板番外篇4/老闆不吃辣 獨門自製「辣到掉牙」醬紅翻全網
相較其他地方的米苔目,台東的風味大不同,不但加上肉燥和柴魚片,澆淋的醬料也獨樹一格,烏醋是在地人口中的「一味入魂」,這樣吃也才稱得上「台東通」。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從童謠到鬼片3/唯一指定好脾氣陳麒文 秀功力見招拆招日光變月光
恐怖電影《泥娃娃》由剪輯師出身的解孟儒初執導筒,他對製作該片的天予公司提議的拍攝班底有高度共識,幕後主創也多熟悉恐怖片製作,尤其曾為《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等片掌鏡的攝影指導陳麒文更是解孟儒心中唯一人選。解孟儒笑說:「他脾氣很好,但主要原因是他有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背景,我非常需要和另一個人討論,而且我認為攝影不是只把鏡頭拍得漂亮,更重要的是了解戲、為戲服務。」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潘禮德專訪3/父在集中營絕食 母偷藏盤尼西林
有一次,他下田工作時腳受了傷。「挖運河時被什麼東西砸到,本來只是個小傷,還是繼續工作。可是我們沒有食物吃,身體沒有抗體,傷口越來越大。我的媽媽很聰明,她把一些金子藏起來,不知道去哪裡換來了一些盤尼西林,她把藥磨成粉末,敷在我的傷口上,盤尼西林真的很強。」「母親告訴我,我必須每天站起來走路,訓練自己。」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米苔目界天花板3/機器人跑堂送餐 吃過這碗才叫台東通
榕樹下米苔目曾被票選為台東第一名的米苔目,早年簡陋的小攤在第二代黃博富、廖庭儀夫婦投入後轉型為店面,小店幾經搬遷,老客人一路追著尋食,念念不忘落足心意的老味道。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從童謠到鬼片2/VR遊戲成「科技觀落陰」 楊祐寧出點子氣質美女黑化
新銳導演解孟儒首部編導的電影《泥娃娃》雖然是恐怖類型片,主要探討的核心卻是家庭、夫妻與親情,融入導演、監製等人的觀察、心境與體會。該片也請到楊祐寧、蔡思韵扮演夫妻,兩人在表演上都有新突破。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從童謠到鬼片5/《泥娃娃》驚悚中藏導演真心 給妻女的情書也是悔過書
楊祐寧、蔡思韵主演的恐怖電影《泥娃娃》由剪輯師出身的解孟儒編導、陳麒文擔任攝影指導,靈感來自網路票選「最詭異童謠」〈 泥娃娃〉的歌詞,題材結合民俗文化與VR遊戲,解孟儒也將為人夫、為人父過程的部分經歷與感觸放入片中。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中秋假期「鏟子超人」出動!泰北國際雙語學校師生、家長赴花蓮救災
在這個象徵團圓與溫馨的中秋節假期,泰北國際雙語學校的一群家長與學生選擇了一條別具意義的「愛的旅程」自發前往花蓮參與災後清理,協助當地居民重建家園。這群「鏟子超人」不僅用雙手揮動鏟子,更用心灌溉希望,讓
eNews ・ 1 天前
台南境外移入登革熱加1 麻豆女赴越南探親返台確診
國慶連假首日,台南新增1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家住麻豆區寮廍里40多歲本國籍女性,上個月中旬赴越南探親,9月25日曾發燒嘔吐,自行服藥緩解,10月9日返台入境身體仍感不適,前往佳里奇美醫院就醫,今天PCR陽性確診,為第13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美國田納西州炸藥廠發生爆炸 據報多人死亡失蹤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田納西州一家製造炸藥的工廠今天發生致命爆炸,緊急救援人員趕赴現場處理,當局呼籲民眾遠離事發地點,據報多人死亡和失蹤。
中央社 ・ 1 天前
賴清德推「台灣之盾」!專家曝系統整合挑戰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文告中首度提出打造「台灣之盾」(T-Dome)計畫,建構高攔截率的防空網,以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免於空襲威脅。府方人士表示,此計畫細節將由國防部完整規劃,並預計於年底前提出國防特別預算。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鋼鐵爸曝光顏正國遺願「後悔做歹囝」最後只剩50多公斤愛妻不捨最後病容公開
好小子顏正國7日驚傳 因不敵肺腺癌拔管離世 10月10號是他的冥誕 也是入殮的日子 他的好友鋼鐵爸現身靈堂 透露幫阿國辦了生日 也因不捨他生前的辛苦 特別請了專業的Spa幫他按摩
娛樂星聞 ・ 1 天前
退休金根本不夠!82歲教師當打工仔維生…年輕時「不懂1事」還在背車貸
美國賓州西部一名82歲的婦人派翠西亞(Patricia Wheatley)退休後,目前以時薪16美元(約490元新台幣)在朋友經營的船具店工作,儘管年事已高,她還是選擇繼續工作以補貼生活費,也可以在節日期間為26名孫子與11名曾孫準備小禮物,而這位高齡勞動者的故事,反映了美國許多銀髮族在退休後仍持續工作的現況。
鏡報 ・ 1 天前墨西哥暫緩審議加徵關稅案 將與中國等磋商
(中央社墨西哥市9日綜合外電報導)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今天表示,國會將暫緩審議對近1500項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產品加徵關稅的提案,墨西哥將與這些國家磋商,考慮修改提案內容。
中央社 ・ 1 天前警銀聯手破解假名醫、假投資 一日阻詐兩起逾150萬
台北市警士林分局蘭雅派出所與轄區金融機構建立的「警銀聯防」機制近日發威,在短短兩天內成功攔阻兩起詐騙案,合計為民眾保住超過150萬元的財產。蘭雅派出所日前接獲銀行通報,有民眾欲提領72萬元。警方前往了解,林姓婦人因年邁身體不適,透過網路認識一網友自稱係香港名醫,稱願意協助線上看診配藥,但要求以高額現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大葉校友鄭宗政 成功推田中馬
「田中馬」(田中馬拉松)創辦人、彰化縣馬拉松協會理事長鄭宗政,是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校友,雖然畢業已逾20年,不過鄭宗政回首一路推動「田中馬」,並非盲目或偶然,而是透過在校所學,運用策略分析,擁抱核心價值,透過團隊努力,才成功打造「田中馬」的價值。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北市中正國中學區宅詢問度仍高 信義房屋觀察「價格也有撐」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PTT熱議,中正國中今年建北錄取率近2成,形同5個學生中就有1個上建北,引起網友熱議,有人說,現代人買房主要是看捷運站路線...
FTNN新聞網 ・ 19 小時前
蔡筱穎觀點》法國廢除死刑之父入先賢祠 社會仍有半數不支持廢死
[Newtalk新聞] 10月9日晚上,法國政府為巴丹特(Robert Badinter)舉行先賢祠冊封儀式。這位曾推動廢除死刑的前司法部長,被稱為「法治之光」、「人道主義者的楷模」、「法國良知的象徵」,使得法國在1981年9月18日正式廢除死刑,成為西歐最後一個徹底告別死刑的國家。 1981年9月17日,巴丹特在國民議會強調,「死刑是對人性的否定,是對人類理性、道德與歷史進步的背叛。它既違背了基督教的仁慈精神,也違背了法國大革命的啟蒙初衷。」雖然言猶在耳,但國家在集體紀念「廢除死刑之父」的同時,也在反覆質疑他留下的這份文明遺產。 當年巴丹特冒著六成法國人反對的壓力,進行政治賭注,推動廢除死刑,44年後,死刑的爭議還存在,如今的法國,有一半人,想要恢復死刑。 根據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Cevipof)於2025年1月發布的民調,49%的法國受訪者表示支持恢復死刑,29%的受訪者表示完全反對。 這並不令人訝異,因為2020年,由《世界報》 (Le Monde)、饒勒斯基金會(Fondation Jean Jaurès)和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聯合開展的研究
新頭殼 ・ 1 天前
潘禮德專訪2/11歲遇上赤柬 全家被下放勞改:以為去夏令營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說,過往關於大屠殺的紀錄片,例如朗茲曼拍攝納粹集中營的《浩劫》(Shoah),多半圍繞倖存者說法,沒人拍攝加害者或探討邪惡的本質,潘禮德的《S21:赤柬殺人機器》(S21: The Khmer Rouge Killing Machine)是第一部拍攝加害者,且將加害者、受害者並置於畫面中的紀錄片,讓加害者回到原地,重演如何執行關押、殺戮等細節,並討論加害者為什麼會相信獨裁者的說法?此片成為潘禮德的代表作,引爆國際討論紀錄片倫理、正義等議題,甚至影響了後續講述印尼九三○大屠殺、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