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億萬富翁們似乎正為「世界末日」做準備,我們應該擔心嗎?
據說早在2014年,馬克·扎克伯格(又譯朱克伯格、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就開始在夏威夷考艾島(Kauai)修建他名為「古蘭尼牧場」(Koolau Ranch)的龐大莊園,佔地達1,400英畝。
根據《連線》(Wired)雜誌報道,該莊園將設有避難設施,配備獨立能源與糧食供應。不過,參與施工的木匠與電工都被要求簽署保密協議。
外圍的道路被一道六英尺高的圍牆隔絕視線。
去年當有人問他是否在建造「世界末日地堡」時,這位Facebook創辦人斬釘截鐵地回答「沒有」。他解釋說,那個大約5,000平方英尺的地下空間「就像個小避難所,也可以說是地下室而已」。
然而,這並沒有阻止外界的猜測——特別是當他又在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克雷森特公園(Crescent Park)社區買下11處房產,並在下方興建約7,000平方英尺的地下空間。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建築許可證上寫的是「地下室」,但有鄰居稱之為「地堡」,甚至戲稱是「億萬富翁版的蝙蝠洞」。
其他科技界領袖似乎也在進行類似的「備災投資」——購地興建地下設施,將其改造成豪華地堡。
LinkedIn聯合創辦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曾提及過「世界末日保險」(apocalypse insurance),他表示約有一半的超級富豪都擁有這種「保險」,而紐西蘭更是熱門避難地。
那麼,他們真的在為戰爭、氣候變化,或某種我們尚未知曉的災難做準備嗎?
近年人工智能(AI)的飛快發展,讓這份不安更深。許多人擔心科技進展的速度快得驚人。
Open AI的首席科學家兼聯合創辦人伊利亞·蘇茨克弗(Ilya Sutskever)據報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中,總部位於舊金山的Open AI已推出ChatGPT——這款聊天機器人如今被全球數億人使用,公司也在快速推出更新的版本。
不過,據記者郝珂靈(Karen Hao)在其新書中披露,那年夏天,蘇茨克弗越來越相信電腦科學界已接近實現「人工通用智能」(AGI)——即機器能與人類智力匹敵的時刻。
她寫道,蘇茨克弗曾在一次會議上建議,應為公司頂尖科學家預先建造一座地下避難所,以防這項強大技術面世前出現意外。
據廣泛報道,蘇茨克弗當時說:「在人工通用智能面世之前,我們一定會先建好地堡。」但「我們」究竟指的是誰,並不清楚。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許多頂尖電腦科學家和科技業領袖,一方面全力推動高度智能的人工智能發展,另一方面卻也深深害怕它最終可能帶來的後果。
那麼,所謂的「人工通用智能」如果真的會出現的話,究竟會在何時出現?它的革命程度是否真有可能強大到讓普通人都感到恐懼?
「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到來」
多位科技界領袖都聲稱,人工通用智能即將到來。Open AI行政總裁阿特曼在2024年12月表示,人工通用智能將「比世上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快」出現。
DeepMind聯合創辦人德米斯·哈薩比斯爵士(Sir Demis Hassabis)預測,它會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實現。Anthropic創辦人達里奧·阿莫代(Dario Amodei)去年更撰文稱,他偏好的說法是「強人工智能」(powerful AI),可能早在2026年就會出現。
然而,也有人持懷疑態度。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電腦科學教授溫蒂·霍爾女爵(Dame Wendy Hall)說:「他們總是在移動球門柱。(何時實現人工通用智能)要看你問的是誰。」
她補充說:「科學界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確實了不起,但離真正的人類智力還差得遠。」
科技公司Cognizant的首席技術官巴巴克·霍賈特(Babak Hodjat)同意霍爾的說法。他認為,實現人工通用智能之前必須先有一連串「根本性的突破」。
他亦指出,人工通用智能不太可能在某一刻突然出現。人工智能是一項快速演進的技術,它正處於一場持續前進的旅程中,而全球有無數公司都在競相研發各自版本的AI。
讓矽谷人士特別興奮的原因之一,是人工通用智能被視為通往更高階形態的前奏——「人工超級智能」(ASI),也就是超越人類智慧的技術。
「奇點」(the singularity)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被追認為出自匈牙利裔數學家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之思想。它指的是電腦智能發展至超越人類理解能力的那一刻。
2024年出版、由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以及已故的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所撰寫的書籍《創世紀》(Genesis),探討了一種極度強大的科技——其在決策與領導上的效率高到人類最終可能將控制權完全交給它。
他們認為,這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
人人都有錢花,不用工作?
支持發展人工通用智能與人工超級智能的人,幾乎以傳教般的熱情宣揚其潛在好處。他們認為,這項技術將能找到致命疾病的新療法、解決氣候變化,甚至發明取之不盡的潔淨能源。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甚至聲稱,超級智能的AI可能開啟一個「全民高收入」的新時代。
他最近表示,人工智能將變得極為便宜且普及,幾乎人人都會想擁有自己專屬的「R2-D2與C-3PO」(指《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
他興奮地說:「每個人都將享有最好的醫療、食物、住宅、交通,以及一切所需——永續的富足生活。」
當然,這也有令人恐懼的一面。這項技術會否被恐怖分子利用,成為毀滅性的武器?又或者,它有一天自行判斷人類才是世界問題的根源,進而決定毀滅我們?
「如果它比你還聰明,那我們就必須把它控制起來。」萬維網(World Wide Web)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本月稍早接受BBC訪問時警告說。
「我們必須確保有能力把它關掉。」
各國政府也在採取保護措施。美國作為眾多領先AI公司的基地。在2023年,時任總統拜登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部分企業向聯邦政府提交安全測試結果。不過,特朗普總統其後撤銷了部分條款,稱該命令是對創新的「阻礙」。
同時,英國政府兩年前成立了「AI安全研究所」(AI Safety Institute),這是一個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旨在更深入了解高階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風險。
而那些超級富豪們,則有他們自己的「世界末日保險」計劃。
LinkedIn的霍夫曼曾打趣說:「說自己要在紐西蘭買房,其實就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暗號,懂的人自然懂。」想必地堡也是同樣的意思。
不過,這裡也暴露出一個極具人性的缺陷。
我遇過一位保鑣,他曾為某位擁有「地堡」的億萬富翁工作過。他告訴我,倘若世界真的發生災難,他們的安保團隊首要任務是幹掉那位老闆,然後自己進地堡。從他的語氣來看,他似乎不是在開玩笑。
這一切都是杞人憂天的胡言亂語嗎?
尼爾·勞倫斯(Neil Lawrence)是劍橋大學的機器學習教授。對他而言,整場關於人工通用智能的討論本身就是一派胡言。
他說:「所謂『人工通用智能』這個概念,就像說要造出一種『人工通用交通工具』一樣荒謬。」
「合適的交通工具取決於情境。我坐空中巴士A350飛去肯尼亞,每天開車去大學上班,走路去餐廳吃飯⋯⋯沒有一種交通工具能同時做到這一切。」
在他看來,有關人工通用智能的討論只是在分散注意力。
「我們已經創造出的技術,讓普通人首次能直接與機器對話,並讓它按照人類的意願行事。這是極為非凡的——是徹底的變革。」
「但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太容易被大科技公司營造出的人工通用智能故事吸引,而忽略了真正該思考的——如何讓這些技術更好地服務人類。」
現有的人工智能工具都是以海量數據訓練出來的,擅長從中辨識模式——無論是醫學影像中的腫瘤跡象,還是預測句子中下一個最可能出現的詞。然而,不論它們的回答多麼逼真,人工智能依然不具備「感覺」。
Cognizant的霍賈特說:「有些『取巧』的方法可以讓大型語言模型(AI聊天機器人的基礎技術)表現得好像它有記憶、能學習,但這些做法都令人不滿意,遠不如人類。」
位於加州的IV.AI公司行政總裁文斯·林奇(Vince Lynch)同樣對關於人工通用智能的誇大說法持保留態度。
他說:「這是很高明的行銷。如果你聲稱自己正在打造史上最聰明的東西,人們自然會想向你付款。」
他補充說:「這不是什麼『兩年內就能實現』的事。它需要龐大的運算力、極高的人類創造力,還得經歷無數次反覆嘗試。」
當被問到是否相信人工通用智能終有一天會實現時,他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我真的不知道。」
沒有意識的智能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了人類大腦。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工具可以在這一分鐘成為中世紀歷史專家,下一分鐘又能解出複雜的數學方程式。
一些科技公司承認,他們並不總是清楚自家產品為什麼會產生某種回應。Meta公司甚至表示,其AI系統已出現自我改進的跡象。
但歸根究柢,無論機器變得多麼聰明,在生物層面上人類大腦仍佔上風——它擁有約860億個神經元和600兆個突觸,遠遠超過人工系統的規模。
人類大腦在互動之間無需停頓,並且會不斷適應新的資訊。
霍賈特說:「如果你告訴一個人『在太陽系外的行星上發現了生命』,他會立刻記住這件事,並據此改變自己的世界觀;但對大型語言模型而言,只有當你不斷重複這是事實時,它才會『知道』這件事。」
「大型語言模型也沒有『元認知』,也就是說,它並不是真正知道自己知道什麼。而人類似乎擁有一種自我省察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意識』,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所知道的東西。」
這正是人類智慧的核心所在——也是目前實驗室仍無法複製的部分。
主圖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MASTER. 首圖為馬克·扎克伯格與一張未知地點的地堡示意照。
其他人也在看

國慶連假邁入尾聲 高公局估國道11路段易壅塞
明(12)日為國慶日連續假期收假日,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預估國道交通量為112百萬車公里,為平日年平均(92百萬車公里)的1.2倍,其中北向交通量可達60百萬車公里,為平日年平均的1.3倍。高公局預判明日重點壅塞路段為國1北向西螺-埔鹽系統、南屯-后里、苗栗-湖口;國3北向竹山-中興、草屯-霧峰、大山-香山、關西-大溪;國5北向宜蘭-坪林;國4西向潭子系統-豐勢;國6西向舊正-霧峰系統;國10西向仁武-左營端等路段。建議西部國道北向用路人,南部地區於9時前出發,中部地區於12時前出發;國5北向用路人建議於9時前出發,以節省寶貴時間。高公局指出,明日國道相關疏導措施包括:12-21時封閉國1虎尾、埔鹽系統及國3西濱北向入口;13-18時國5蘇澳、羅東、宜蘭及頭城之北向入口高乘載管制;單一費率、差別費率、0-5時暫停收費、開放路肩、替代道路、匝道儀控等。高公局呼籲民眾出門務必檢查好車況、養足精神勿疲勞駕駛、繫妥安全帶、切勿超速並注意車前狀況、保持安全距離。更多新聞推薦 ● 國慶連假邁入尾聲 高公局估國道11路段易壅塞
台灣好新聞 ・ 11 小時前


中職季後賽/宋嘉翔敲追平轟又打再見安 林泓育:今天真的贏在嘉翔
樂天桃猿宋嘉翔在11日單場敲出4安,包含追平全壘打和再見安,賽後他也感謝學長跟教練團的幫助,而學長林泓育則是直接稱讚他發揮出色,認為這場比賽可以拿下勝利完全是贏在宋嘉翔。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有片/連續6天都有熊襲人!還有熊闖高中躺樹上 日本秋田全縣發布警報
日本熊襲人事件似乎有增加趨勢,光是秋田縣最近6天就連續發生民眾遭熊攻擊受傷事件,11日更有2頭熊爬到一所高中校內的樹上躺著不走,當時校內還有學生,警察緊急疏散並持續戒備。
太報 ・ 8 小時前
囂張到哭窮!機場插隊遭制止竟連扇兩巴掌 「胖姐」一聽賠償金淚灑警局
一起發生在中國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插隊糾紛,最終演變成一宗囂張跋扈的暴力事件。當事人戴先生因勸阻一家四口插隊,遭到辱罵和連續兩記響亮巴掌,眼鏡當場被擊落摔壞,人也跌倒在行李箱上。最令人氣憤的是,當打人女子被裁定賠償時,先前不可一世的態度瞬間崩塌,當場哭窮博取同情,影片曝光引起網友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青光眼人口激增22%!這4種人最危險 醫籲半年做一次檢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青光眼是全球導致失明的第二大主因,而台灣因為近年來高度近視的人口逐年提升,而青光眼的發生率也逐年的上升,醫師提醒一定要去眼科做詳細的檢查,事實上青光眼是一個視神經損害的疾病,通常跟眼壓升高有關係,青光炎會導致視神經逐漸的退化,甚至產生視力喪失以及失明的現象。
TVBS新聞網 ・ 6 小時前
《許願吧,精靈》秀智被嫌不夠壞?7個「反社會型人格角色」高旻示、申成祿演技太炸裂
秀智在《許願吧,精靈》首度扮演「反社會型人格」角色,罵起人來超級爽,更別提打人的狠勁了,難怪連「神燈精靈」金宇彬都要讓她三分,甚至想要提供她3個願望,還差點必須跪求「不屑許願」的秀智開口。
Yahoo奇摩娛樂新聞 ・ 19 小時前
互不相讓!美、中互課船舶「港口費」 海運成本恐大幅飆升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美中貿易戰火再起;中國政府昨(10)日宣布,將自下週二(10月14日)起,對美國擁有、經營、建造或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徵收港口費,作為對美國同日對「中國相關船舶」課徵港口費的報復措施。
民視 ・ 22 小時前
28歲女「常吃1款藥」消水腫!醫驚:腎臟像80歲
一名女子年僅28歲,檢查後發現自己的腎絲球過濾率僅剩50,遠低於正常年輕人約100的標準值,也已達到腎功能不全(低於60)的程度。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這樣的數值等同於「腎臟老化到80歲」。進一步了解後得知,女子為了在與男友見面時看起來更苗條,常在出門前服用利尿劑,希望藉此排出體內約水分,達到瞬間瘦身效果,但長期濫用這類藥物不僅無助於真正減重,還會嚴重損害腎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PlayStation下一代掌機規格爆料曝光,可能只賣1萬5意外佛心?
轉眼間,Sony 的 PS5 主機已經推出 5 年了,下一代主機 PS6 的規格、又要何時推出也開始被許多玩家所討論。而或許是由於現在的遊戲掌機市場又已經重新活躍了起來,PlayStation 在下一代 PS6 主機推出時目前看起來已經準備好同步推出掌機,並且售價可能會僅賣 499 美元(約 15000 元新台幣),也會強於剛推出的 XBOX ROG Ally X。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 天前
美下架數百萬件陸製電子產品 防國安風險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主席卡爾10日證實,美國境內各大主要網路零售網站,已根據FCC最新發布的國家安全公告,將數百萬件中國大陸製造
青年日報 ・ 5 小時前
「鏟子超人」別忘戴口罩! 醫示警:塵埃中懸浮多種病原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後,大批「鏟子超人」湧入災區投入清淤救援,不過醫師提醒,現場塵土飛揚、潛藏多種病原,若未妥善防護,恐引發呼吸道感染甚至重症。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也呼籲,志工進入災區時務必戴上口罩,守護他人,也要顧好自身健康。隨著大型機具進駐、挖土與搬運作業頻繁,光復鄉一帶空氣中瀰漫細微塵埃
自由時報 ・ 19 小時前國慶連假收假日 國5北向估壅塞12小時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1日電)明天是國慶連假收假日,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預判,國道11路段容易壅塞,其中國5北向宜蘭至坪林路段,預估明天上午10時湧現車潮,可能得到晚間10時才能紓解。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2025 IMEX America臺灣館圓滿成功 國際買家積極洽談合作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Las Vegas, October 7–9, 2025 — The Taiwan
台灣好報 ・ 15 小時前

美投資團砸「數千萬美元」拿下控制權 以色列間諜軟體商NSO確認易主
根據《TechCrunch》報導,早在2023年,好萊塢製片人西蒙茲(Robert Simonds)與合作夥伴就曾透過投資公司評估收購NSO,但當時未能成局。如今,以色列科技媒體《Calcalist》率先披露由西蒙茲領導的團隊已達成協議,隨後NSO對外確認交易。《Calcalist》並指出,隨新投資案生效...
CTWANT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