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新冠疫情將升溫,11/12 再增 Novavax JN.1 疫苗供應!12 歲以上可選接種廠牌
新冠疫情雖仍處低點波動,但疾管署今(4)日指出,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略升 2%,預期秋冬季節來臨,疫情將會升溫,呼籲高風險民眾儘早接種疫苗。考量民眾不同需求,疾管署宣布,除既有莫德納 LP.8.1 疫苗,將於 11 月 12 日起再新增提供 Novavax JN.1 疫苗,滿 12 歲以上且未接種的公費對象可擇一廠牌接種;滿 6 個月以上至 11 歲的公費對象則可接種莫德納 LP.8.1 疫苗。
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今年第 44 週(10/26-11/1)新冠門診門急診就診計 1,398 人次,較前一週略升。近 7 日(10/28-11/3)新增 6 例本土病例,均未接種本土疫苗;另 1 死亡病例為 65 歲以上且具潛在病史。
新冠重症風險仍高,20 多歲女病情未見好轉
新冠重症、死亡機率是流感 2 倍,防疫醫師林詠青分享,一名 20 多歲、患有免疫低下疾病的南部女性,上次接種新冠疫苗已是 2022 年,今年 10 月底出現發燒、呼吸困難,急診就醫經新冠快篩、PCR 陽性確診;另抽血發現發炎指數上升、胸部 X 光呈肺炎表現,研判為新冠重症併發肺炎,現已收治加護病房一週,但病情未有改善。其 3 名同住家人無不適症狀,可能屬於社區感染。
目前國內近四週檢出變異株以 NB.1.8.1 為主,鄰近地區如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也是如此;國際上則以西太平洋、歐洲、非洲區署新冠病毒陽性率增加,前往這類地區的民眾須多加注意。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接種疫苗是降低新冠感染、重症最有效的方式,且接種後 2 種才會產生完整保護力,呼籲高風險民眾儘早接種。
疫苗接種點遍布全台,民眾可線上查詢預約
今年 10 月 1 日公費新冠疫苗開打至今,已累計 106 萬接種人次,為去年同期 1.2 倍。為滿足民眾多元疫苗接種需求,曾淑慧指出,除既有莫德納 mRNA 疫苗,11 月 12 日起疾管署再提供 Novavax JN.1 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兩者皆經食藥署和核可為安全、有效,符合公費資格的民眾可依適應症選擇。
今年約有 4,400 餘家接種合約院所,另全聯、大全聯及家樂福亦於指定門市及時段設置疫苗接種站,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疾管署全球資訊網頁「114 年左流右新健康安心疫苗接種專區」、疾管家或 1922 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文/周佩怡、圖/Emily
其他人也在看

Novavax疫苗預計11/12開打 (圖)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左)4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微幅上升,另Novavax疫苗已到貨,預計12日起可提供12歲以上、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接種。
中央社 ・ 1 天前
上週類流感門診破10萬人次 12月疫情可能再達高峰
流感持續延燒,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總計10萬6829人次,新增63例流感併發重症,以及9例死亡。當中,1名流感重症特殊個案是年紀只有3歲的北部女童,今(2025)年尚未接種疫苗,有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病,篩檢確認為A型流感。
公視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快打疫苗!上週增63例流感重症、9人死亡 疾管署示警:仍處流行期
疾管署表示,全球流感病毒陽性率於近期處低點穩定,流行型別以A型為多,亞洲鄰近國疫情上升,主要流行型別為A(H3N2),其中日本、韓國、中國近期活動度及陽性率皆上升趨勢,香港持續處高點;歐洲及北美洲地區亦呈上升趨勢,流行型別則為A(H1N1)及A(H3N2)。疾管署說明,...
CTWANT ・ 1 天前
公費流感疫苗剩不到2百萬劑
[NOWnews今日新聞]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已於11月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而今年疫苗施打相當踴躍,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11月3日止,公費流感疫苗已經接種477....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流感、新冠接種人數創新高!11/12起新增Novavax JN.1疫苗供應
疾管署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已於11月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因接種情形踴躍,提醒符合第一階段公費資格而尚未接種的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對象,儘速前往合約院所完成接種。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去了!川普將不出席美最高法院的關稅辯論:會轉移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第2任期的關稅政策引起譁然,原先川普表示自己「可能會親自去最高法院旁聽辯論」,但他11月2日改口,稱自己很想去,但不願因出席干擾聽證會進行,決定不去。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20多歲女染新冠住加護 Novavax疫苗11/12開打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4日電)國內COVID-19疫情微幅上升,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新增重症中,有20多歲免疫低下女性10月底發燒、呼吸困難,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另Novavax疫苗預計11月12日起開打。
中央社 ・ 1 天前
藥師解析⟫保健成分Next-IgY,有效減少幽門桿菌防止胃潰瘍!
在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有消化性潰瘍的問題,造成潰瘍的原因,高達三成是因為幽門桿菌導致,胃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成為國人健康不可忽視的課題。大樹藥局蔡翔宥藥師指出,胃潰瘍的發生與幽門
好食課 ・ 23 小時前流感治療 首重醫病共決
流感病毒株每年皆不同,而今年的H3N2病毒傳染力特別強,臺北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邑璁醫師提醒,院內臨床觀察中已多次出現「一人中鏢、全家感染」的案例。只要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就可能受到病毒波及。呼籲民眾務必落實防疫行為,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群聚與外出時注意衛生禮節,「簡單的防護動作,就是守護家人健康的第一步。」今年度流感疫情以A型H3N2病毒株為主流型,該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與快速變異特性,導致家庭內感染與校園群聚事件頻傳。尤其對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不全族群,H3N2更具攻擊性,一旦感染,病情常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暨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流感對民眾而言雖不陌生,但往往因此忽視其威脅。臨床上不乏中壯年及慢性病患者在感染後短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台大高材生「早餐不吃1物」甩7公斤! 醫:吃對食物更健康
蔡明劼日前在臉書粉專撰文道,減脂需要均衡飲食,特別是要注意「吃到足夠的蔬菜量」,但有些人困擾早餐不容易攝取蔬菜,他建議可選擇不必煮也能快速上桌的食材,像是小黃瓜、牛番茄、玉米筍等等。蔡明劼提到,有位從台大財金系畢業的學姐,曾在香港、新加坡工作,由於金融業...
CTWANT ・ 1 天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山東10歲男童腹痛就醫 6器官無故遭切除!母崩潰:兒無法正常進食
綜合陸媒報導,2023年10月26日就讀山東菏澤一間小學五年級的10歲男童小燁,與同學玩耍時撞到腹部,放學回家後持續腹痛,他的母親岳女立刻帶他前往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初步判斷為腹部血塊,醫師建議住院觀察;沒想到進一步做CT後,發現小燁的胃與胰腺間有「佔位性病變」,必須...
CTWANT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喝咖啡別碰12種藥物!藥師示警:恐引發災難性副作用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尤其早晨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幫助開啟一天的工作。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劑師警告,咖啡若與某些特定藥物一同服用,可能會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甚至引發「災難性副作用」,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麵包中恐有2A級致癌物 「這零食」含量比它多1000倍
研究指出,麵包烘烤會產生WHO列2A級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但正常攝取不會顯著提高癌症風險,需長期大量暴露才有疑慮。張適恆醫師提醒,台式麵包糖油鹽較高更需注意,建議選擇添加少的麵包、避免烤焦,並減少油炸食品攝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