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水位距離壩頂僅2.94公尺 持續推進降挖
〔記者王姝琇/花蓮報導〕花蓮燕子口堰塞湖危機尚未解除,林保署花蓮分署署長黃群策指出,立霧溪上游昨日雨量約39毫米,燕子口堰塞湖水位原距離壩頂4.8公尺,一度上升至剩2公尺多,停雨後降至2.94公尺,面對可能的豪雨仍要謹慎。
黃群策強調,目前希望能加速它的溢流,這樣即便雨下到下游,水位抬升也不至於造成河岸兩旁聚落或設施的損失,但擔心下豪雨還是有可能造成災害,還是要謹慎一點,目前仍持續請秀林鄉易淹範圍撤離,我們也會進行工程加速它的溢流。
但因現地作業施工環境很不佳,仍慢慢持續推進當中,目前在壩頂周圍必須要做安全性的平台以及有計畫性的降挖,因為一旦挖開,可能一下子水就會沖下來,恐對機械及人員安全都有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有計畫性的去降挖,需要一點時間。
黃群策再次強調,溢流不是不好,因為燕子口堰塞湖的水體不像馬太鞍溪堰塞湖這麼大量,所以它即使水流下去,評估對我們的影響範圍不會太大,所以我們希望說能夠加速溢流,讓這個堰塞湖能夠早日消失。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落石不斷!燕子口堰塞湖便道開挖 剩「最艱難」10公尺
批太魯閣封園「都幹不出這種骯髒事」遭炎上 雪羊致歉:錯誤愚蠢類比
劉世芳:3個因素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維持一級開設
颱風+東北季風發威降豪雨!這些地區宣布放假 10/21停班課一次看
其他人也在看

視察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 季連成曝最新情形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大量溪水猛灌下游的光復鄉,造成當地嚴重死傷;豈料,立霧溪燕子口日前也形成堰塞湖,使得外界相當關注是否也會溢流。對此,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委季連成今(21)日前往視察後強調,「現在壩體很穩定、很穩固,沒有馬上潰堤或者現在溢流的現象」。
民視 ・ 1 天前
堰塞湖封山掀討論 高山醫學專家力挺「決策合理」:資源就只有一套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內政部17日宣布全區封園,知名登山作家雪羊批評完全不符比例原則,他認為,海拔300公尺的崩塌,卻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就像小腳指被蛇咬到,便急著截肢雙腿,「荒謬到難以言喻」。對此,高山醫學專家王士豪今天(10/20)表示,救難救援及山難救助資源只有一套,暫時封山是為「開放山林」旅遊避險,決策合理。
太報 ・ 1 天前落石不斷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困難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雖穩定從公路溢流及壩頂滲流,但隨時都有潰堤風險,仍是不定時炸彈,林保署出動機具前進壩頂打算降挖減災,目前距離壩頂只剩10公尺,不過邊坡持續有落石滾下,為顧及人員工作安全,保守預估最快3到4天、最慢1周能降挖讓湖水從壩頂溢流。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燕子口堰塞湖監控面板系統上線 水位監測更即時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21日電)燕子口堰塞湖壩體下方持續滲流,可能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湖區水位計架設完成,今天下午完成監控面板上線,將持續發布緊急通報單、紅色警戒細胞廣播簡訊。
中央社 ・ 1 天前
雪羊1句「幹不出這種骯髒事」炎上! 她曝內情:對有很大誤解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上週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溪水一度漲至與路面齊高。太魯閣國家公園基於安全考量宣布封園。不過登山部落客、山林作家「雪羊」黃鈺翔有異議,痛批內政部高層「昏庸蠻橫」,為了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就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區域,認為完全不符比例原則。他在回覆網友留言時更語出驚人稱:「連都幹不出這種骯髒事,內政部遙遙領先」,引發輿論反彈。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林保署警示:燕子口堰塞湖短期有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風險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晚間發布訊息指出,今天監測顯示,燕子口堰塞湖壩高約40公尺,水位高程267.06公尺,距離壩頂溢流仍有約2.94公尺之高程,湖水面積為11.1公頃,蓄水量為195萬噸,距壩頂滿庫(230萬噸)仍有35萬噸的蓄水空間,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壩頂將降挖10公尺!燕子口堰塞湖工程明日開標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17日形成後,湖水持續從一旁公路溢流、壩底滲流,因昨晚山區降雨,目前總水量為195萬噸,水位距壩頂2.94公尺。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上午前往視察,他說,壩體穩定,未來將以降挖方式讓水溢流,不過何時開挖及完工,待明天開標讓廠商評估才會明朗。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壘球運動人口激增 楊梅區第二座壘球場啟用滿足運動需求
桃園市慢壘運動風氣盛行,今年第7屆桃園盃全國慢速壘球錦標賽吸引全國165支隊伍、超過3600名選手參與,楊梅區公所催生出楊梅區第二座壘球場「富岡運動公園壘球場」,共斥資672萬餘元打造,於今(20)日熱鬧落成啟用。楊梅區長施永恭表示,富岡運動公園占地1.9公頃,公園內設有籃球場、網球場、槌球場、兒童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台灣獼猴闖淡水攤商搶香蕉 議員促建「猴出沒」熱區地圖
新北市淡水區近來接連傳出台灣獼猴出沒,不僅闖入水果攤搶香蕉,還在社區圍欄、巷弄間穿梭,引起居民恐慌。議員陳偉杰21日質詢指出,市府應正視人猴互動頻繁的趨勢,建立更完善的監測與通報機制,並建置新北市野生動物出沒熱區地圖及資料庫。農業局長諶錫輝說,未來會將獼猴納入社區宣導的考量,逐步建立相關地圖,有效減少人猴衝突。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閃兵案延燒 修杰楷因賈靜雯懷孕提前退伍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21日電)藝人王大陸閃兵案持續延燒,藝人修杰楷到新北市政府服替代役,因妻子賈靜雯懷孕等家庭因素,依相關規定申請返家住宿,以上下班方式,服役約5個月就提前退伍。
中央社 ・ 1 天前
鄭麗文指九二共識為兩岸通關密語 陸委會曝「習5條」目標
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表示,目標要讓兩岸通關密語「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也稱願總書記習近平;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21)日表示,以九二共識或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岸的通關密碼,重點是要通到哪裡,「是要通到配合習近平國家統一嗎?」,強調我方願意以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深化合作,讓兩岸共榮成為共同的目標。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24小時內溢流!這區急需撤離 公路局防災戒備
馬太鞍溪「新增堰塞湖」將於24小時內溢流,村長與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光復分駐所,已立即派出巡邏車廣播,至大馬村吉利潭周圍建議撤離。光復鄉公所指出,中央前進協調所已通知水利署馬太鞍溪下游河道內施工人員撤離,另通知公路局便橋注意隨時交通管制、通知本鄉及大馬村長,請撤離大馬堤防後方低窪區域住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1 天前
豪雨放假淡水都沒!藍議員親回「出不出門自己決定」炎上 網怒「要你有屁用」
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這兩天為台灣帶來明顯的降雨,昨一早(20日)台北就可以感受到強烈雨勢,有民眾在Threads抱怨淡水每每強風大雨都沒放假,批評議員沒作為,沒想國民市議員陳偉杰竟回嗆「出不出門自己決定,不是什麼都推給政府」。
鏡報 ・ 1 天前
屋內狂吸各種毒品害滿月女嬰成癮 毒媽二審從重改判
高市葉姓女子生下女嬰後失聯,警方獲報循線找到她,卻發現她在屋內密閉空間吸毒,嚴重影響小孩成長,被地院依妨害幼兒發育判刑8月,檢方認為量刑太輕上訴,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調查,嬰兒因吸入過量二手毒煙霧而成癮,情節重大,上午從重改判1年2月。警方調查,2023年9月間,被告葉女(在押)在苓雅區生下羅姓女嬰後,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雨彈狂炸!北北基沒放假挨轟 藍議員嗆:出不出門自己決定!別什麼都推給政府
[Newtalk新聞] 受到颱風「風神」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持續有大雨及豪雨,不過,北北基桃今(21)日均正常上班上課,有民眾上網抱怨,淡水風雨比颱風天還大,怎麼出門?卻遭國民新北市議員陳偉杰回嗆「出不出門自己決定,不是什麼都推給政府」,引發爭議。 有民眾在Threads上發文質疑,「每次淡水三芝石門都超嚴重,都不放假,之前颱風桃園沿海區域都有放假」,並標註國民立委洪孟楷、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批痛「淡水沒用的2個議員立委」。發文釣出陳偉杰現身回覆,「嚴重與否是有標準的,不是個人主觀感覺好嗎?另外,理性討論很難嗎?」 網友回應指出,淡水外面這個風雨比颱風天還大,怎麼出門?議員需不需要去爭取,「不是只有我覺得淡水要放假,你去滑脆,淡水人都在哀嚎」;陳偉杰卻回嗆「出不出門其實你自己可以決定的!不是什麼都推給政府跟民代,可以放假政府早就會放了不是嗎?而且我每天都是戰戰兢兢在做事的。基本上我很少看脆的」。 該網友不滿再回「我們是上班欸,議員,不是出去玩,這個雨如果是南部已經放了,北部人尤其淡水三芝石門的人命比較賤嗎?」 其他網友也紛紛留言批評「這波推卸責任我給100分,不出
新頭殼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距壩頂2.94米 林保署:暫無危險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湖水持續溢流到公路上,還有壩體滲流,不過花蓮地區昨(20)日晚上突然下起大雨,水位一度距離壩頂只剩2公尺,後來因為雨勢停歇、水位下降,距離大約3公尺;林保署評估,暫時不會造成危...
華視 ・ 1 天前阿里山精品咖啡在大阪現沖 杯測媒合會日本買家驚艷
嘉義縣政府行銷阿里山精品咖啡,帶領咖啡莊園業者到日本交流,昨9家咖啡莊園在大阪Arc'teryx永久性咖啡館「BETA CAFÉ」舉辦「啡嚐嘉義・專業杯測暨媒合會」,邀集日本國際買家及咖啡業者交流,展現阿里山咖啡特色、不同的風味與層次,令現場的專業買家驚艷不已。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