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流感、新冠還危險!醫警告「肺炎鏈球菌威脅升溫」1關鍵動作不可少
疾管署在10月1日起開放接種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並鼓勵採取「左流右新」,即左手打流感、右手接種新冠,以降低感染的重症率與死亡率。肺炎是流感最常見併發症,而肺炎鏈球菌則是導致肺炎的主因。因此專家呼籲,在流感疫情前,65歲以上長者及19-64歲易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醫師吳至行表示,罹患肺炎會對器官帶來嚴重傷害,還可能危及生命。研究顯示,成年患者因嚴重肺炎球菌疾病住院後,1年內4名患者中就有超過1人會死亡;另一項研究指出,在感染嚴重肺炎後,1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機會更是增加6倍。
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病例已達270例,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進入秋冬病例恐再增加。
流感新冠夾擊死亡風險增
肺炎鏈球菌常年潛伏鼻腔中,當免疫力下降或感染流感、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就會藉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全身器官,演變為敗血症或腦膜炎等。當身體免疫力低弱時,接觸其他帶原者也可能遭感染,凸顯在人際傳播中的隱匿性與危險性。
感染肺炎鏈球菌會有哪些風險?研究數據顯示,流感併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在加護病房住院需求增加近3成,死亡風險增加4成。若同時感染COVID-19和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患者的死亡風險更是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患者的7.8倍。即使在醫療先進的已開發國家,仍有30%至52%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存活者,會留下永久性神經後遺症,包括聽力喪失、肢體功能障礙和認知能力受損。
左流右新、肺鏈疫苗不可少
吳至行分享,一名63歲合併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的患者,長期拒絕服藥與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所幸在醫師多次衛教下,同意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幾個月後,患者感染流感,但因事先接種了肺鏈疫苗,避免了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患者後來還請家中符合施打資格的家人都趕緊去打疫苗。
什麼人適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吳至行強調,病毒跟細菌不會挑人攻擊,且也無法預測何時會感染,疫苗接種是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最有效的方式,為降低感染風險,政府也有提供65歲以上長者及19~64歲高風險族群,可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6類高風險族群包括:
脾臟功能缺損患者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
人工耳植入者
腦脊髓液滲漏患者
1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
器官移植者
吳至行呼籲,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建議符合資格民眾應盡速公費完成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以獲得完整的免疫保護力,高齡者甚至也可以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當作政府提供的「65歲生日禮物」。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優活問問》流感VS感冒差在哪?疫苗怎麼挑?醫:怕打針「選這種」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奪11命!醫警告流感患者風險更高:高達3成5合併感染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比流感、新冠還危險!醫警告「肺炎鏈球菌威脅升溫」1關鍵動作不可少
其他人也在看

流感仍處流行期!上週再增10死 疾管署示警:東北季風報到病毒將更活躍
疾管署今(21)日說明,上週新增5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0例死亡,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另外,疾管署也說,「近期將有東北季風報到,氣溫變化明顯,預期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美研究:及早接觸花生過敏原 10年助6萬童避免過敏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愈早讓兒童接觸花生等過敏原,有助降低未來產生過敏反應機率。該研究指出,美國2015年起建議在嬰兒4個月時開始攝取花生,10年來約有6萬名3歲以下兒童避免食物過敏,其中4萬人原本可能對花生過敏。研究團隊認為,在嬰兒時期安全接觸過敏原食物,有助讓人體將其辨識為無害。
公視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流感連兩週下降 疾管署:仍有重症與死亡病例
疾病管制署今天(21日)表示,隨著光復連假將至,民眾出遊、聚餐機會增加,呼籲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2 小時前
眼前霧茫茫看攏無?白內障別再拖!醫建議「依需求」挑水晶體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潘昱僑報導】一位在台任教的外籍教師,年輕時沒有近視,習慣不戴眼鏡的生活。40歲過後開始出現老花眼,近年又因單眼白內障導致視力明顯減退,看手錶數字模糊不清。白佳欣眼科診所主任醫師傅預登評估後,建議進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手術恢復期結束拆除眼罩時,視覺表現逐步改善,讓他能清楚辨識手錶上的時間。對此傅預登醫師表示,術後恢復狀況需依個人條件而異,臨床上也有患者在術後對老花眼鏡的依賴程度降低,但效果會因人而異。 白內障常見於50歲以上 視力低於0.4需治療 白內障的典型症狀是視力逐漸減退,看電視或文字模糊不清,甚至顏色辨識異常,有時伴隨畏光與夜間光暈,患者常形容「像在霧裡看東西」。傅預登醫師指出,白內障好發於50歲以後,但若有高度近視或糖尿病等共病,可能更早出現。由於水晶體混濁無法逆轉,若延誤治療,除會增加青光眼風險,也可能使手術難度提升。 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為白內障手術,透過超音波乳化技術將混濁水晶體震碎、吸除,再植入人工水晶體以恢復視力。傅預登醫師說明,是否進行手術主要依照視力指標判斷。若低於0.4,通常會建議手術;若仍維持0.5以上,視力尚能應付日常生活,接受手術對患者改善有限,則建議觀察即可。 傳統多焦點水晶體 夜間視覺干擾成困擾 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常見包含單焦點、多焦點及近年發展的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選擇依據患者的用眼需求與職業型態而定。傅預登醫師說明,單焦點水晶體功能單純,主要滿足遠距離視力需求,術後若要看近距離物體仍需配戴眼鏡。 傳統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同時滿足遠、中、近距離的需求,對希望減少老花眼鏡依賴的患者相當有吸引力。傅預登醫師坦言,這類水晶體夜間容易出現眩光或疊影,例如看車燈或紅綠燈時,影像會分散成多個圈圈,對需要夜間駕駛或高專注度工作的患者有一定影響。 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 改善夜間光學干擾 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在設計上改善了夜間視覺干擾問題。傅預登醫師指出,這類人工水晶體從設計上針對光學干擾進行優化,臨床上觀察部分患者在夜間視覺表現有所改善外,同時也提供連續視覺,滿足了患者從開車時遠距離的交通號誌、路標判讀,到中近距離的儀表板觀看、電腦操作、料理或甚至閱讀等多種需求。部分患者回饋術後對眼鏡的使用需求有明顯降低。 選擇水晶體前 充分討論需求是關鍵 傅預登醫師提醒,患者在手術前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個人需求,包括是否經常使用電腦、是否需要長時間夜間駕駛、對眼鏡接受度高低等,個人不同的生活情境,都會影響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他強調,白內障手術的核心目的在於提升生活品質,因此找到最貼近生活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才能在術後真正享受清晰穩定的視覺體驗。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健康醫療網影音 ・ 1 天前
小姨子遭爆百萬助狗仔 黃國昌嗆提告3/蒲田名義注資百萬給凱思? 「求真民調」總經理駁斥
《鏡週刊》更踢爆,總統大選期間,柯文哲找來的民調專家求真民調總經理關智宇,同時也是蒲田國際顧問諮詢公司的負責人,今年更以蒲田的名義,注資100萬元給凱思國際。但對此關智宇強調,子虛烏有,週刊報導的內容,都沒有發生過。
鏡新聞 ・ 19 小時前
不動也能賺!教你用「出借股票」滾出被動收入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想讓手中的股票「幫你賺錢」嗎?專家指出,出借股票就像「把房子出租」,出借利率依市場而定,年化報酬約在0.01%到16%之間,每日都能計息。對於長期持股,或不打算短期賣出的股民來說,是創造被動收入的方式之一。
民視財經網 ・ 14 小時前川普淡化台海衝突風險 盼與中國達成公平貿易協議
(中央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希望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一項公平貿易協議,同時淡化雙方在台灣問題發生衝突的風險。
中央社 ・ 23 小時前
國泰將評估發穩定幣!避免淪為數位孤島 李長庚:不能互通就沒意義
在虛擬資產持續受到關注的趨勢下,台灣金融圈是否將進入「穩定幣時代」,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焦點。對此,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1日首度公開表示,旗下國泰世華銀行確實在評估發行穩定幣的可能性,這也代表國內大型金融機構正逐步思考數位資產在未來資金流動與金融創新上的角色與布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祝賀日新首相高市早苗 賴清德:盼續深化台日合作夥伴關係
日本今(21日)召開臨時國會,選出自由民主新任總裁高市早苗議員為第104任首相。對此,總統賴清德總統代表我政府與國人,對高市早苗首相表達誠摯祝賀,亦祝福高市首相所領導日本新政府,順利推動各項國政,國家發展昌盛,並期盼台日在經濟貿易、科技合作等各領域持續友好深化,共同為增進兩國人民福祉努力。
中時財經即時 ・ 20 小時前
馬太鞍溪又出現新堰塞湖 估24小時內溢流 下游啟動撤離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花蓮洪災事發將滿月,馬太鞍溪堰塞湖逐漸穩定,但今天(21)中午又傳出,在下游一公里處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小堰塞湖,滿水位約60萬噸,目前下游怪手都已經撤離,預估小堰塞湖將在24小時內溢流,大馬村低窪地區的村民也開始撤離。鳳林分局:「新的堰塞湖形成並可能溢流,請鄉親遠離河堤便道,前往依親或避難。」巡邏車穿梭大街小巷廣播,要低窪地區的村民趕緊撤離,馬太鞍溪床的怪手及重機具,也都紛紛撤離到堤防上,甚至還有救護車將一名臥病在床的村民,載往安全處避難。馬太鞍溪便橋隨時準備預警性封閉,光復洪災將滿一個月,原本馬太鞍溪堰塞湖已經趨於穩定,這回又開始預防性撤離,全是因為,在之前的堰塞湖下游一公里處,發現新的小堰塞湖。俯瞰馬太鞍溪,整座山漫天的灰白粉塵,接著映入眼簾的,就是釀成洪災的堰塞湖,再越過山壁,就能看到新形成的小堰塞湖,滿水位有60萬噸,存在潰堤風險,林保署預估24小時內,將會溢流。花蓮馬太鞍溪又出現新堰塞湖! 預估24小時內溢流 下游啟動撤離(圖/民視新聞)大馬村村民:「一定會很恐慌啊,而且24小時內你說能跑多快,要比水快,防災包22號開始背到現在。」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也會同林保署勘查,表示雖然水量不多,但仍不能輕忽。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50萬到60萬噸的水,同時溢流下來,把水勢漲到60到70公分高,13個人完全都疏散完畢。」花蓮一下子有三個堰塞湖,這些天也一直讓人提心吊膽的,燕子口立霧溪堰塞湖,依舊滿水位,原本要派廠商挖壩底,現在卻出現一些狀況!花蓮馬太鞍溪又出現新堰塞湖! 預估24小時內溢流 下游啟動撤離(圖/民視新聞)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原來的業者他開的價錢太高了,所以說我們沒辦法接受,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可能會有比價的方式,找優良廠商來比價,那燕子口將來把壩底挖下去之後,水就會慢慢的從缺口流出。」面對所有問題一一解決,絕對不讓,堰塞湖溢流的洪災噩夢,再次上演。原文出處:花蓮馬太鞍溪又出現新堰塞湖! 預估24小時內溢流 下游啟動撤離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0403大地震瞬間「海平面下降」 氣象署揭奇特紀錄!原因出爐免費歐洲行擺在眼前!他嫌「1事」全網勸:快去新北今僅山區停班課 侯友宜親上火線曝原因
民視影音 ・ 19 小時前
侯市長表揚114年績優里守望相助隊「公私協力 維護治安」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侯友宜市長本(21)日出席新北市政府「114年績優里守望相助隊」表揚大會,會中頒發81位受獎績優里守望相助隊(里)長。侯市長致詞時表示,新北市共有583隊里守望相助隊,感謝本市所...
自立晚報 ・ 12 小時前
70歲內科醫師曾嚴重痔瘡 靠「木瓜酵素」養出順暢腸道!
一位70多歲內科醫師的養生祕訣竟是靠常吃木瓜來保持排便順暢。中醫師羅珮琳指出,日常食用的水果木瓜與中藥處方上的「木瓜」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兩者功效也大相徑庭,一個主要幫助消化排便,另一個則專治筋骨痠痛。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馬太鞍溪新堰塞湖疑溢流 下游村落緊急撤離便道封閉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21日電)馬太鞍溪新增堰塞湖今天晚間疑溢流,光復鄉公所緊急撤離下游的阿陶莫部落,包括東富村等約百餘人;馬太鞍溪涵管臨時便道在晚間7時30分預警性封閉。
中央社 ・ 16 小時前澳門|服裝節登場 首設機器人時裝秀
「澳門服裝節2025」將於22日至25日登場,活動以「時尚旅程」為主題,規劃一系列時裝秀、分享會與展覽,並首度引進機器人時裝秀,藉此推廣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品牌。22日開幕式將展示澳門文化局「當下,型匯」時裝設計補助計畫的作品,23日則有探討機器人技術應用的「智能時尚分享會」。
中時財經即時 ・ 12 小時前
《愉快動物餅 大電影》松田元太變身「大獅」 率領最萌動物偶像團勇闖甜品王國
日本國民點心「愉快動物餅」首度進軍大銀幕,化身超人氣偶像團體搬上大銀幕!電影《愉快動物餅 大電影》請到星達拓男團「Travis Japan」成員松田元太為隊長「大獅」獻聲,並由《玻璃之心》新生代女星高石明里飾演新成員「小天馬」。電影在日本熱賣超過7億日圓(約新台幣1.4億元),台灣將於11月7日推出中日文配音版,邀觀眾一同進入最萌偶像天團的甜點世界。
簡立言|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6 小時前

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
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新增二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五十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今年十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二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十一月六日。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截至十月二十日累計二十八例,均為境外移入,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六年同期最高。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二名個案為居住在金門縣的同住家人,其中一人有糖尿病的慢性病史,另一位沒有潛在性疾病;在十月上旬到中國廣東省潮州自由行,於十月七日返回金門,十月九日起陸續出現發燒、手腳關節疼痛、身上有紅疹等症狀,於十月十四日至醫院就診,經採檢送驗後確診,由於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史,研判為中國移入個案。二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十一月六日。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 ...
台灣新生報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