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辭世/中學就立志拿諾獎 奧本海默曾推薦當接班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讀中學時就立志要拿諾貝爾獎,他不僅達成他的目標,還成為包括中美俄英日港台等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院士。他晚年與翁帆結婚,更引起廣泛討論,社會的反應讓他們驚訝不已。
楊振寧從小就展現他驚人的記憶力和天賦,四歲能認識三千多個漢字,升入初中展露數學天分,初二時替高年級學長做代數與幾何,有一天他對數學博士的父親說:「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
一九三八年十六歲的他以同等學力考取西南聯合大學理學院,展開他對物理知識的追求。他在西南聯大與清華碩士時的成績十分優異,一九四四年考取公費留學考,是當年全國物理組唯一錄取的留美學生。
他坐輪船到美國時被安排在最下層的甲板,不僅空氣悶熱味道刺鼻,美國士兵還不時對船上中國人態度輕蔑帶著侮辱的語調,他暗自許下要努力讀書報效國家。
楊振寧在美國很快拿到博士學位,從芝加哥大學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從一名年輕的中國留學生成為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他是氫彈之父泰勒的學生,還一度被奧本海默推薦當接班人。
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朱邦芬說,天才的楊振寧並沒有傲慢的架子,且待人體貼。有一次他與妻子搭楊振寧的車,楊振寧匆忙下車,還幫妻子開車門。
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拿下一九五七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因學術認知不同等原因而分道揚鑣。
最讓眾人驚奇的是,楊振寧八十二歲那年與廿八歲的翁帆結婚,楊振寧稱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後一份禮物」,他對翁帆的求婚是在電話裡完成的,雙方都已考慮很成熟,所以一點波折都沒有,但社會的反應還是讓他們驚訝了。
楊振寧認為,他和翁帆深受西方思想影響,結婚是很私人的事,但很多人帶有文化傳統的批評,甚至還有一些是毫無道理的指責。最終他證明並破除外界謠言,他與翁帆走了廿一年婚姻之路,得到了幸福與大家的祝福,才告別這個世界。
更多udn報導
摸肚安心亞懷孕了?阿Ken親回應「進度」
基隆廟口潛規則?點「滷肉飯」老闆秒拒絕
一轉側身不得了 影后「側乳溢出」身材太逆天
1根吸管揪真凶!41年前性侵命案終偵破 3人服近20年冤獄
其他人也在看

外界喊「再得一座諾貝爾獎」 楊振寧看淡:民族自信更重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辭世,著有《楊振寧傳》的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江才健指出,楊振寧雖以1957年獲諾貝爾獎聞名,但其實...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
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 病逝北京享壽103歲
[Newtalk新聞] 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今(18)日傳出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壽103歲。根據《新華社》報導,楊振寧是在18日凌晨病逝,雖前一日晚間已有傳聞,但消息隨即遭闢謠,外界推測他可能於17日病重,隔日不治。 楊振寧 1922 年生於安徽合肥,1945 年以公費赴美至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並於 1956 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推翻當時粒子物理學的主流假設,隔年雙雙奪下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批獲此殊榮的華人。 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今(18)日逝世。 圖為楊振寧年少時。圖:翻攝自 微博 自 1970 年代起,楊振寧多次返中講學,推動中美學術交流。2004 年,他以 82 歲高齡迎娶 28 歲的中國女子翁帆,這段相差 54 歲的婚姻一度引發外界熱議。當時不少人質疑翁帆「愛的是名與利」,也有人認為楊振寧「晚年貪戀青春」。 然而,面對輿論壓力,楊振寧始終堅稱翁帆是「上帝給他的最後禮物」,形容兩人之間的關係是「美好的羅曼史」。翁帆也曾回應,丈夫改變了她的一生,「他給了我一個純淨的世界」。 多年來,翁帆始終陪伴楊振寧
新頭殼 ・ 1 天前

台南不忍了?謝龍介爆:越來越多人挺我
[NOWnews今日新聞]總統賴清德槓上民進立委陳亭妃,質疑她在立院質詢台南光電問題,未與執政團隊站在一起。國民立委謝龍介說,近期有越來越多台南鄉親向他表達支持,認為「很多人看不慣、也看不下去了,...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翁帆刊文緬懷亡夫楊振寧:有他多年陪伴何其有幸
(中央社台北19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陸媒光明日報19日刊發楊振寧遺孀翁帆的文章「他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卷」,悼念亡夫。
中央社 ・ 6 小時前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去世 享嵩壽103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今天(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嵩壽103歲。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在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太魯閣堰塞湖危機1/太魯閣堰塞湖溪水持續外流 靳珩隧道一度滅頂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附近17日形成新的堰塞湖,經過一夜水量不斷增加,一度讓太魯閣的「鏡頭君」掛彩,大水還淹滿靳珩隧道,之後往橋面外流。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今(18日)上午也抵達現場,重新評估對沿線道路設施及聚落的影響範圍,目前現場也調派怪手到現場,進行土石局部降挖作業。
鏡新聞 ・ 1 天前
全運會在雲林! 縣府辦「英雄宴」35道在地食材迎賓
雲林縣 / 綜合報導 2025年全國運動會,昨(18)日在雲林登場,將有上千名,來自全台各地的選手以及教練到來,雲林縣政府特地籌辦「英雄宴」,由3大主廚團隊,以雲林在地食材,烹煮35道佳餚,招待英雄好手,希望透過美食讓來自全國的嘉賓能更認識雲林,同時讓選手們吃飽飽,在比賽中獲得佳績。鰻魚烤得油光發亮,刷上靈魂醬汁,軟嫩肉質入口即化,透過噴槍燒烤,烏魚子表面微焦,切片霸氣上桌。業者說:「一千份的烏魚子要宴請來自全台灣的選手。」全國運動會18日在雲林登場,雲林縣政府籌備英雄宴,端出一道道,都是來自雲林在地食材,製作的澎派料理。雲林縣長張麗善說:「用我們雲林縣最好最棒的食材,或者是非常安全健康而且非常的新鮮,我們也展現我們的熱情,所以今天這些農漁畜牧好料理全部上桌。」睽違20年,承辦全國運動會,預計有上千位選手參加,雲林縣政府特地籌辦英雄宴,由3大主廚團隊研發35道料理,迎接各地選手和嘉賓的來到,品嘗雲林食材的好滋味。雲林農業處長魏勝德說:「有看到很多選手非常踴躍的取餐,我想我們準備3個月,我相信我們主廚煮出來的伙食應該是非常美味。」用料理迎賓滿足選手的胃,透過味蕾感受雲林的美好,讓選手吃飽飽精神好,在比賽中拿下最好的成績。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8 小時前牽機車移動隔壁車引發不滿 2騎士大街上演全武行
郭姓男子將停放在新北市中和區的機車牽走時,因為移動停放在一旁的機車,引發鐘姓車主不滿,雙方互嗆後,就在大街上爆發肢體衝突,民眾見狀連忙報案,警方趕抵時,將2人制止並帶回偵辦,雖雙方互不提告,詢後仍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中和警分局調查,28歲郭男前天下午2時許,前往中和區仁愛街買東西,於是將機車停放在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川普證實月底見習近平 會達成協議
儘管近期美中貿易戰再起,美國總統川普17日證實,他預計本月底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APEC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川普還稱,中國想要談判,「我認為我們會達成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
曾獲諾貝爾獎!楊振寧離世 享嵩壽103歲
根《新華社》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18號在北京病逝,享嵩壽103歲,北京清華大學發文悼念 官網主頁也全改成黑白色。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合肥,1945年考取公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庫克:蘋果 AI 加速引進大陸 外界預期還在等監管部門批准
蘋果CEO庫克昨(18)日在上海舉辦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明確表示,蘋果AI(Apple Intelligence)正在努...
聯合新聞網 ・ 12 小時前
新華社證實楊振寧逝世享壽103歲 昨已流傳死訊但遭闢謠
中國官媒新華社週六(10/18)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當天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中國社群媒體週五已流傳楊振寧的死訊,但相關人士還要求「勿以訛傳訛」。
太報 ・ 1 天前
巨匠殞落!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辭世 享嵩壽103歲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最新消息,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科學家楊振寧先生,驚傳今(18)天中午在北京辭世消息,享年103歲;北京清華大學稍早宣布死訊,並將首頁換成楊振寧的黑白照片,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永垂不朽。
民視 ・ 1 天前學者批政院偷渡野心 踐踏立法權
行政院長卓榮泰定調年底前推院版《財劃法》,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直言,不贊成行政院想利用新《財劃法》的文字缺漏,推翻整個修法過程,並且偷渡自己的野心,這是「踐踏」立法權。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魁之戰郝龍斌敗選 蔡正元爆禍首:配角搶戲 害死主角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打敗郝龍斌、羅智強、張亞中、卓伯源、蔡志弘等5人。針對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競選國民主席,卻於日前質疑中國大陸介選,引發爭議。前立委蔡正元表示,趙少康又不承認錯誤,把郝龍斌給害死;有時候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忘年婚約震撼華人世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研院院士楊振寧去世,享嵩壽103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根據陸媒報導,因病在2025年10月18日於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事實上,17日晚間就有風聲傳出,一度在對岸微博等平台熱傳,但最終在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等人「公開否認」下,讓楊振寧逝世傳聞就此消弭,沒想到卻在今天被官方媒體證實,並發出正式訃聞。楊振寧院士,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楊......
風傳媒 ・ 1 天前台灣大學追思楊振寧 開創物理與數學歷史新頁 對人類文明貢獻極巨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臺灣大學名譽博士楊振寧院士於2025年10月18日辭世,享嵩壽103歲。台灣大學追思楊振寧,認為他啟發無數後代物理學家,開創物理與數學歷史新頁,對人類文明貢獻極巨。
中時新聞網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