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批評香港小學開放簡體字考試:一文看清爭議何以再起
網媒披露香港兩所官立小學允許學生在校內考試中以中文簡體字作答,引發不公質疑。事情因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加入批評校方而引起廣泛關注。
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梁振英發文質疑,中國大陸學生赴港學習為何不努力學習繁體字,並稱「教不嚴,師之惰」。
但與此同時,也有北京在港官媒和親北京學者撰文,質疑「部分港人對簡化字心存抗拒」,提出香港社會須對簡體字「面對現實,擺正心態」。
中文簡體字在校園應用所引發之爭議在香港與澳門時有發生,BBC中文嘗試梳理這新一輪爭議的來龍去脈。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4kVUskl3ZXM
「官校允許簡體字考試」爭議如何曝光?
11月5日,網絡媒體「教育刺針」發文稱,接獲讀者傳來香港沙田官立小學傳來的一張「特別通告」,宣佈「在校內測驗及考試中,接受學生使用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範的正規簡體字作答」,
這份於11月3日發出的通告稱,新措施適用範圍是二年級至六年級,即7歲至11歲學生。又稱「若學生已掌握繁體字,無須刻意轉用簡體字作答」。
https://www.instagram.com/p/DQpPLpEkdxk/
據香港特區教育局統計,香港目前有近32萬名小學生,其中,自2019至2020學年至2024至2025學年,累計有2.32萬名「首次入學的內地來港學生」。
另一方面,截至2025年10月,香港共有611所小學,其中33所為官立,佔5.4%。「官立」者即由香港特區政府直接辦學並管理,其教職員同時是公務員——但並非所有政府學校的名字中都會包含「官立」二字——這有別於佔70%的「資助小學」,由各式各樣的民間團體或宗教組織按照政府規章制度辦學。
在家長通告曝光之際,有人在國際請願平台「Change.org」上發起題為「懇請校方立即撤回容許學生於測考中使用簡體字的新評分標準」的簽名活動。截至13日為止,有約380名獲網站認證的聯署人支持。
聯署信稱,「校方未有為教師提供相應培訓,更在測驗前三天突然公布政策,大家無所適從」,「在10月25日家長日亦未有提及或諮詢家長,令人合理懷疑政策是在評估成績出現後,受部分內地背景家長壓力下倉促推行」。
其他香港媒體相繼跟進報導後,先有媒體披露,西營盤李陞小學早於上一學年初——2024年9月——便已實施同類安排,然後梁振英也開腔評論此話題。
梁振英在Facebook發文說:「『內地背景或習慣使用簡體字的學生』來了香港上學,不習慣使用繁體字是現實,可以理解,問題是既然來了香港,而香港是使用繁體字的特區,為什麼不努力學繁體字?日後在香港工作,可以不用繁體字嗎?」
梁振英寫道說:「學生學習繁體字的進度和成績是一碼事,學校放棄要求,放棄教的責任是另外一碼事。」
「教不嚴,師之惰。」
香港小學為何主動給簡體字開綠燈?
沙田官立小學這份於11月3日發出的通告稱,校方「一直致力營造共融、公平的學習環境,並重視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文化適應力」,「為照顧學生背景日趨多元的學習需要」,作出此決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香港小學女校長向BBC中文分析說,事發原因可能是特區政府「高才通」移民政策等原因下,學校大量招收中國大陸學生所致。她沒曾聽聞過別的小學允許使用簡體字答卷。
但這位校長不認為校方決策源於大陸學生家長施壓,「估計應該是學生學習追不上——廣東話學習加繁體字寫字——而學校想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而好心做壞事的政策」。
香港特區教育局恆常發佈的統計數字中,並未給「首次入學的內地來港學生」按照其入境身分作分類,因此難以確定「高才通」如何影響香港小學生源。
11月13日,李陞小學舉行各級考試,包括牽涉中學學位分配的小六升中呈分試。香港《經濟日報》在校門外採訪到的一位小六學生母親說,她一家是透過「高才通」計劃移居香港,她有聽聞校方容許學生在測驗考試中使用簡體字,覺得這是「挺人性化」的做法。但在平日家課作業中,若兒子寫了簡體字,老師批改時還是會視為錯字。
《經濟日報》還引述另一位「高才通」移民張先生說,他沒曾聽聞李陞小學允許簡體字答卷的措施,而且認為既然來港就學,應該堅持學習繁體字和粵語。雖然複讀小一的女兒覺得繁體字難寫,但他也陪同練習,希望一同融入。
時間回溯到2016年,特區教育局發表《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文件,建議小學生須認識簡體字,引發社會爭論。教育局當年2月發表題為《繁簡字問題正面睇》的專門聲明回應稱,「繁體字的地位毋庸置疑」。此後,讓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政策未曾正式推行。
該聲明還說:「教育局並沒有計劃在中、小學階段規範學生在常規課堂内學習簡化字,亦並不評審以簡化字編纂的教科書,更無所謂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一體化』或令繁體字消失的含意或意圖」
對於兩家官小新考試測驗政策所引發的新一輪爭議,教育局以書面答覆BBC中文查詢稱:「政府的教學語言政策未有改變,因應不同學習階段及需要,學生應具備正確認讀書寫漢字的能力。」
以簡體字答卷,家長為何反對?
簡體字答卷爭議曝光後,沙田官立小學對至少兩份香港報紙稱,校方此舉「主要出於對學生福祉的考量,並無意圖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且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為有需要學生提供支援。
11月6日,沙田官小一位曾姓學生母親對香港商業電台稱,據她從家長通訊群組與她所稱的校內消息所了解,事情的起因是有十多名大陸插班生,在一週前的「測驗前評估」中,答卷錯字「很厲害」,錯字分全扣的話足以導致考卷零分,才出此對策。
BBC中文無法獨立核實此說法,沙田官小也未向香港媒體談及此事。
這位曾小姐還說,她在當天早上連同七位家長與校長李麗梅會面約一個小時,校長承認新措施推行過急,但要如何補救,仍需跟校內中文科教師以及教育局再作商討。
沙田官小的家長通告中提到,校方「參照香港教育局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對公開考試的相關指引」制定新政策。
考評局作為專門主持公開考試的獨立法定機構,受教育局委託,主辦面向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考試,目的是評估不同學校有關級別學生在完成學期時,在中文、英文、數學三科的基本能力水平,「以改善學與教」。
參考官方公開的2024年小六評估中國語文科評卷參考,閱讀、寫作考卷均「接受學生使用規範的簡化字作答」,而有關規範「以(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最新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
考評局官網說明,TSA考試的學校報告「不會列出個別學生的成績,所以不會影響學生升班或升學」,「成績也不會用作升中派位」。
但家長曾小姐向香港商台解釋,校內測驗考試會被計入學生個人成績,因此TSA與校內考試不能類比。而由於簡體字筆劃少、字型簡單,答卷速度「必然快很多」,習慣書寫繁體字的香港本地學生的答卷時間會因有同學獲准書寫簡體字而變相減少,形成不公平競爭。
曾小姐說,一些家長認為問題不大,「豪畀佢一分半分」(慷慨地讓一球半球),但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只是零點幾分的差別,便足以影響學生的校內全級名次,因此堅持寸土不讓。
她說,家長們要求校方全面撤回新政策,「因為內部排名能影響升中的啊」。
接受BBC中文採訪的匿名香港小學校長評論說:「其實可以有多一點折衷辦法,包括一些不計分的進展性評估、功課等等,可以容許學生用簡體字作過渡性處理安排——也許是一到兩個月的寬限期。」
「但對於計分的考試或評估,公平性是重要的。一般學校都會跟從教育局的政策,而呈分試級別的家長特別看重。」
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教育界功能界別參選人,現任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鄧飛接受同一個商台節目採訪時說,他同意沙田官小的決定或會讓書寫繁體字的學生覺得「蝕底」(吃虧)。
身兼親北京工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副主席的鄧飛評論說,此等措施事關重大,應該先諮詢家長意見。
另一位教育界功能界別參選人,香港城市大學張澤松教授稱,對家長們的關注完全理解,應讓學生在最公平、有益環境之下學習。
張澤松還說,正所謂「入鄉隨俗」,來到香港用繁體字毋容置疑,但學生在小學仍在學習寫字的階段便繁簡混用,「確實不是太好」,建議學校應優先使用繁體字。
「Change.org」上的聯署請願信還提出了另一個家長們的憂慮:教師認讀簡體字能力存疑,也未有給教師提供相應培訓。香港特區教育局對BBC中文回應稱:「教育局製作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和《中英對照香港學校中文學習基礎字詞》的內容均包括簡化字對應字形,以作學校教學參考。」
移居澳洲港人,前「本土派」政治活動人士陳樂行在其宣傳捍衛港式粵語文化平台KongHub上撰文質疑,小學教授或評核中使用簡體字,與教育局現行指引並不相符。
陳樂行還指出,部分沙田官小家長正考慮要求教育局釐清校方是否有權擅自更改評核字體標準。沙田官小回應香港媒體查詢時確認,允許學生在考試中以簡體字答卷,屬「校本決定」。
特區政府於2005年推出「校本管理」政策,將一些學校決策權力下放至資助學校的法團校董會,而官立學校則自1999年起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執行與法團校董會相似的職能。分別在於,校管會一般會派駐教育局高級官員。例如沙田官小校管會是由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葉秀媚擔任主席。
BBC中文曾詢問特區教育局,允許考試測驗使用中文簡體字作答,是否屬於校本管理權限範圍,以及其具體審批層級。政府一方只回覆稱:「教育局已提醒校方須持續檢視和優化校本評估政策,如有改動須向持份者作充分解說,協助家長明白有關安排。教育局會繼續與校方保持緊密聯繫,提供適切意見及支援。」
捍衛繁體字與推進簡體字:雙方都在說甚麼?
在評論沙田官小風波的網帖中,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強調在香港保留使用中文繁體字「有必要」,無論是香港政府公文,所簽發的證件等,「無一不用繁體字」。
「『學而知之』,上學就是為了學,去英美留學,一樣要努力學好英文,學繁體字比學英文難嗎?不學繁體字,可以不學粵語嗎?」
一些香港親陣營知名人物在梁振英帖文下留言表達支持。前立法會勞工界功能界別議員潘佩璆稱:「香港踐行『一國兩制』,就要認認真真地做。這是國家賦與香港的任務。」
網紅「玻璃朱」朱庭萱跟帖說:「簡體字是當年給沒有學識的農民用,現在全中國有學識之士多的是,我覺得繁體字有它的存在價值⋯⋯在香港,應該保留繁體詞彙粵語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一國兩制』。」
另一邊廂,「Change.org」上的沙田官小家長聯署信批評,是次新政策「不但損害大多數本地學生的利益,亦可能激化中港矛盾,影響校園和諧,並削弱校方誠信與測考制度的公信力」。
「教育刺針」經營者,移英港人楊穎宇評論說:「假如測考中使用簡體字不是出於政治考慮而是真正的『特殊教育需要』,但批准使用會對主流考生造成不公,便應反其道而生,縮減考試時間,最低限度是象徵性減時5-10%。」
「若校方堅持容讓學生在測考中使用簡體字的同時不調節測考時間,便可理解為該政策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提供長遠誘因,誘使更多學生學習並便用簡體字,慢慢改變香港的漢字生態,為繁簡地位互易打開缺口。」
楊穎宇曾是香港考評局發展部經理。香港教聯會理事林伯強前不久曾撰文,公開指控「教育刺針」專頁「打著教育旗號,實則從事『軟對抗』活動,惡意抹黑香港及國家安全工作,煽動社會分化」。
中國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所持有媒體大公文匯網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稱,沙田官小的政策,說明校方「能夠正視校內有內地背景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或難以全面掌握繁體字」,「確實是一項開明公允、情理兼顧的校政」。
文章還說:「繁體筆劃繁瑣過簡體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僅就這一點而言,也足以說明學習並使用簡體字具有更大的優勢。」
「近年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認知簡體字已經成為一個不成其為問題的問題,關鍵是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現實,擺正心態。」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陳凱文則撰文不點名反駁梁振英說:「香港市民可按其習慣繼續使用繁體,但其他地區的中國公民來港,沒學習或使用繁體字的法律義務,本地法例亦沒硬性規定所有學校必須教學生認識繁體字,而且公開試本來便准許學生使用簡化字或繁簡並用,何解學校校內測考跟隨,要當成問題並被拿來大做文章?」
全國港澳研究會為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支持的官方智庫。陳凱文的短篇文章結論說:「似乎,一切還是源自部分港人對簡化字心存抗拒。」
在此次香港官小簡體字風波之前,港澳地區最近一次爆發校園簡體字應用爭議,可追溯至2024年6月。當時澳門嘉諾撒聖心中學小學部改用中國大陸出版之簡體字中文科教科書,引起一些家長憂慮學童難以正確學習、書寫繁體字,並向特區教育暨青年局發公開信。校方曾兩度發文堅持更換教材,但最終同意改用教青局出版的繁體教材。
澳門特區教青局當時發表聲明稱:「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滙的國際城市,培養的人才既要面向國際,亦要融入國家發展,在語文教學上須兼顧多元培育,讓繁體字與國家規範漢字同時兼備。」
香港特區教育局在2016年發表的專門聲明也曾指出:「繁體字廣泛應用於香港的社會生活層面,學生必須掌握繁體字,以便學習和溝通傳意,為升學和工作準備。」
實際上,雖說香港與澳門實行「一國兩制」,而與推行簡體字相關的中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並未被列入兩地《基本法》的附件三,因而不在港澳實施,但中國教育部2021年6月曾發表《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提出香港須「在法律上明確普通話與簡化字的地位」。
但在此之前,教育部於2020年11月就一份由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答覆稱,「無論是港澳台地區使用的繁體字,還是內地使用的簡化字,都屬於統一的漢字系統,同屬中華文化」,並未提出應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之類的意見。
香港大學於2008年曾有一份文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研究在香港推行簡體字教育的可行性,作者譚麗萍指出當中「困難重重,阻力頗大」,例如港人「滿足於對繁體字的優越感」,「教師態度有保留」,「教育局態度消極,簡化字教學支授缺乏」,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繁簡混淆情況等。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16年5月曾發表一項民意調查結果,對於應否在中學或小學課堂學習簡體字,受訪的722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當中,50.8%不贊成,41.0%贊成。
而在沙田官小與李陞小學簡體字新政曝光後,社交媒體平台Threads上有人以「如果香港推行簡體字,會是以下哪一種情景」為題發起投票,參與的270人當中,52%認為「香港不再是特區」。
其他人也在看

沃爾瑪CEO明年2月退休 交棒同從基層做起的美國區總裁
沃爾瑪 (WMT-US) 周五 (14 日) 宣布,執行長 Doug McMillon 將於明年初退休,由沃爾瑪美國區執行長 John Furner 接任,這是美國零售業近期一連串領導層變動的最新案例。
鉅亨網 ・ 16 小時前
新北歡樂耶誕城開城 侯友宜主持點燈 (圖)
2025新北歡樂耶誕城14日晚間在板橋區熱鬧開城,現場呈現精彩馬戲表演,新北市長侯友宜(前右)出席主持開城點燈儀式,與民眾一同迎接一年一度的盛事。
中央社 ・ 1 天前
黃明志保釋後首發聲:我已經盡全力搶救了 悼謝侑芯1請求惹議急刪改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謝侑芯命案,遭查扣九天在13日獲口頭保釋,直到26日謝侑芯的解剖報告出爐。黃明志今14日首度針對自己遭延扣以及謝侑芯命案發表談話,表示第一次看著一個人在他面前離世, 他很難過, 很無助, 也很震驚, 他已經盡全力搶救了, 但卻無力回天.,這個畫面將永遠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最後, 希望大家不要再網暴往生者了,職業是不分貴賤的。
太報 ・ 1 天前
高雄山茶北上飄香 茶博會化身最暖「山林茶館」
2025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於11月14日至1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今年以「高雄山茶」為主題參展,結合生態、永續與文化三大特色,展現高雄山林孕育出的珍稀茶香。
品觀點 ・ 1 天前
台灣關稅談判好事近了? 美官員:年底前有望達成更多協議
大家都相當關心台灣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進展到底如何,美國有資深官員在本月13日表示,美國持續與貿易夥伴談判,並稱與台灣「有積極的談判」,並稱今年底前有望達成更多貿易協議。
鏡報 ・ 1 天前
臺北捷運板南線 第7部「空間優化列車」上線服務
【記者卓羽榛臺北報導】臺北捷運與國際趨勢接軌,參考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國外地鐵營運經驗,移除板南線列車車廂部分座椅以優化車廂內部空間,即日起,板南線第7部「空間優化列車」上線服務以提升載客運能,加速疏...
自立晚報 ・ 18 小時前
環評法三讀 經濟部:深表遺憾!四輸局面恐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
[Newtalk新聞] 立法院今(14)日三讀通過環評法部分條文,明訂未來10類案場開發前應實施環評,經濟部晚間發布聲明表示,對此修法內容深表遺憾,指修法未考量不同光電案場的實務差異,一致性要求進行環評程序,將造成合法光電廠商遭受重擊、偏遠或農漁村自用光電設置受影響、出口廠商取得綠電延宕、國家淨零時程被拖累等四輸局面。經濟部強調,綠電供應已是台灣維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綠能供應不足將對經濟發展造成實質衝擊。 民眾立法院團提出《環境影響評估法》、《觀光發展條例》、《地質法》等修正法案,在藍白人數優勢下,今天下午在立院表決通過,增訂太陽光電系統條款,明定國家風景區、地質敏感區、重要濕地、山坡地、水面型系統等10類案場,開發前應實施環評,但排除屋頂型或規模較小的自用發電系統。 經濟部表示,對環評法濫修、限制光電發展深表遺憾。過去光電環境影響的審查機制採分流進行,在環境敏感區如山坡地的大型案場走環評機制、漁電共生專區設置則走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但此次修法後,幾乎是無差別將非屋頂型光電全數納入環評審查程序,不僅連民眾設置自用太陽光電設備都成本大增,更可能造成綠電供給不足。 經濟部指出,此次
新頭殼 ・ 20 小時前藍委推兩岸小組 設國會防火牆
民進立委沈伯洋遭大陸立案調查。藍委許宇甄14日表示,國民團已正式建議成立「立法院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民進團在民國102年也曾提出《台灣與中國處理雙方人民往來事務機構相互設立分支機構條例草案》,亦即規定重大兩岸決策應「送立法院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及院會決議後定之」,以落實「國會保留原則」的精神。
中時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小海豹躲虎鯨追捕 跳上小船撿回一命
野生動物攝影原則,如果看到掠食動物追捕獵物,就不應該干預,但在美國華盛頓州外海,有個特殊例子,一隻海豹在被虎鯨包圍時,碰巧有小船在附近,於是跳上船尋求庇護,最終順利脫困。 大自然的驚奇瞬間,美...
大愛電視 ・ 1 天前
COP30報告 2025年碳排將達381億噸新高
現在天災頻傳,一場大雨、就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減緩災害,源頭是碳排放減量。但很遺憾地,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會議上,最新數據顯示,碳排放量、又創新高。英國艾克斯特大學人員 西奇:「將全球暖...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從沈伯洋到八炯、閩南狼: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指他們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學者分析,北京對台政治人物的制裁行動正逐步升級。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致命高溫引全球關注 慈善團體投3億美元研發解方
(中央社巴西貝倫13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每年有50多萬人因高溫相關因素死亡,由於全球溫度不斷上升,多個慈善組織投入3億美元(約新台幣94億元),用於研發拯救生命的解決方案。
中央社 ・ 1 天前傳聯合國安理會17日表決川普加薩走廊和平計畫
(中央社紐約聯合國總部14日綜合外電報導)法新社報導,美國上週正式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SC)就加薩走廊議題決議文啟動協商,內容包含美國總統川普的和平計畫。外交界人士透露,安理會將在17日進行表決。
中央社 ・ 2 小時前大陸提沖繩原住民人權 介文汲:日本相當震撼
對於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孫磊10月中旬曾表示,日本至今仍對沖繩人等原住民充滿偏見和歧視,前大使介文汲認為,這是中國大陸官方對於琉球問題在國際場合比較高層次的發言,日本相當震撼。
中時新聞網 ・ 21 小時前
丟臉丟到日本去!2台籍男女涉詐騙 遭鹿兒島警方「再逮捕」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丟臉丟到日本去!鹿兒島縣警方昨(13)日以涉嫌詐欺為由,再度逮捕2名台灣籍男女(男42歲、女44歲);2人十月份剛因詐騙落網,皆無住所、職業不詳,並以短期停留簽證入境日本。警方研判他們可能是詐騙集團的「受け子(車手)」角色,持續深入調查中。
民視 ・ 1 天前

南韓大學學測登場 全國戒備 股市延後開盤一小時 英聽測驗飛機禁起降
南韓2026學年大學修學能力考試(又稱南韓學測或南韓聯考)11月13日登場,共55萬名考生應考,不僅股市延後開盤一小時,連在國內範圍的飛機,都要在英文聽力測驗期間,禁止起降。此外,全國出動逾萬名警力,實行嚴格交通管制,快要遲到的考生還可撥打專線,就有免費警車,鳴笛開路載到考場。有家長表示,雖然外人可能覺得「太誇張」,但顯示出國家盡其所能讓孩子順利考試。家長們目送孩子進入考場,舉著標語在外等候;在寺廟內,充滿了祈福的身影,父母們點上蠟燭,祈求孩子考上理想學校。當天的股市上午10時才開始交易;航班追蹤畫面顯示,下午1時05分至1時40分,也就是英聽考試的時間,抵達航班在空中盤旋,共計140個航班受影響,另外無人機、輕型飛機等也全部禁飛,國防演習也會暫停。今年的考生較去年增加三萬人,也是近七年來之最,考生多為金豬年(2007)出生,該年被認為是吉祥年,因此生育率激增。南韓大學修學能力考試通常在大學入學前一年的11月第三個星期四舉行,六個科目在一天內、約八小時考完,每科約80至107分鐘,期間各有20分鐘休息與50分鐘午餐時間。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矽力:車用是第4季成長動能 資料中心比重明年看5%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4日電)電源管理晶片廠矽力-KY董事長陳偉今天表示,車用產品將是第4季營運主要成長動能,資料中心產品受惠人工智慧(AI)技術更新換代有較大成長,估計今年將占總營收比重約3%,明年可望進一步提升到4%至5%。
中央社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