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偷走孩子童年!丹麥總理計畫禁止15歲以下的人使用社群媒體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7日表示,丹麥將禁止15歲以下的人使用社群媒體,並指責手機和社群媒體「偷走孩子的童年」。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佛瑞德里克森7日在丹麥議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宣布此計畫。她在演講中引用的數據顯示,60%的11至19歲男性在空閒時間沒見過1個朋友,而94%丹麥7年級學生(相當於台灣國中1年級學生)在13歲前就在社群媒體上建立帳號。
佛瑞德里克森主張,孩子們的童年被手機和社群媒體偷走,並強調從未有如此多兒童和年輕人遭受焦慮和抑鬱的困擾。
佛瑞德里克森指出,許多兒童還存在閱讀和集中注意力障礙,並補充說兒童在螢幕上看到年輕人不應看到的事物。
佛瑞德里克森沒有具體說明新措施將影響哪些社群媒體,但表示措施將涵蓋多個社交平台。
佛瑞德里克森聲稱,父母可選擇允許孩子從13歲開始使用社群媒體。她補充,希望該措施最快明年能生效。
關於社群媒體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正迫使世界各國政府重新考慮社群媒體的使用權。希臘6月提議歐盟設定一個「數位成年年齡」(age of digital adulthood),禁止兒童在未經父母同意的情況下訪問社交媒體。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前德國總理梅克爾烏戰言論 引發波海國家與波蘭強烈反彈
長髮男道歉了!捷運上踹飛逼讓座婦人 親發文曝最新案情
珍古德最後遺言曝光:希望把習近平、川普、普廷送到外星球!
世界最長壽113歲男性談養生 曝最愛吃「這種」水果
其他人也在看

MacBook擋子彈! 陸男在巴西「遭搶劫開槍」竟毫髮無傷
根據陸媒《新京報》報導,當事人劉姓男子近日表示,他於10月1日晚間在巴西聖保羅一處加油站路邊等車,要準備前往機場返回大陸。沒想到突然有一輛汽車在他面對停下,一名持槍的蒙面男子企圖對其搶劫,並搶走他的行李箱,劉男則抱緊背包,迅速趁機逃跑。而搶匪見狀隨即朝他開兩...
CTWANT ・ 1 天前德沃雷推進量子研究獲諾獎 昔日同僚稱他思考深刻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7日專電)法國學者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今天與另兩位學者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德沃雷是量子研究實驗室Google Quantum AI量子硬體首席科學家,也是相關領域公認的巨擘之一。
中央社 ・ 1 天前

美科技圍堵失敗!中企去年「購入380億美元」先進晶片製造設備
據《路透社》報導,近年來,無論是民主或共和政府,都試圖限制中國的微晶片製造能力,並視其為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然而,美國、日本與荷蘭3方的出口管制規則不一致,使得部分非美國廠商仍能對中國企業銷售美企無法出口的高階設備。報告指出,這種缺口削弱了盟國間的技術...
CTWANT ・ 1 天前
以色列遭哈瑪斯攻擊2周年 傳加薩停火談判有進展
以色列民眾聚集在全國各地,紀念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發動攻擊兩周年。在此同時,傳加薩停火談判取得進展。(戚海倫報導) 相關人士正在埃及進行談判,以根據美國總統川普的加薩停火計畫達成協議。一位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美參院軍委會主席撰文 籲美支持台菲帛琉對抗中國威脅
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韋克爾(Roger Wicker)與參議員費雪(Deb Fischer)8月間率團訪台,6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文,指出台灣、菲律賓和帛琉等夥伴決心對抗中國威脅,美國必須給予支援,強化軍事存在與後勤投資。韋克爾與費雪在這篇題為「太平洋盟友需要美國支持」(Pacific Al
自由時報 ・ 1 天前四中全會前 媒人民日報連8天發文信心喊話
(中央社台北8日電)20屆四中全會在10月中下旬召開前夕,媒人民日報從9月30日起,連續推出8篇「鍾才文」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為中國經濟信心喊話。
中央社 ・ 1 天前
中國審查社群負面情緒 美媒:領導層憂變對批評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北京9日電)中國近期加大網路言論清理,開始審查社群平台上的負面情緒貼文,已有提倡減壓生活、批評中國生活品質的網紅遭處罰。美媒報導分析,中國領導層憂心負面情緒蔓延,恐演變成對的批評。
中央社 ・ 7 小時前研究:女性基因風險較高 比男性更易罹患憂鬱症
(中央社雪梨8日綜合外電報導)澳洲研究人員在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發現,女性在基因上罹患臨床憂鬱症的風險高於男性,這項研究可能改變對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中央社 ・ 1 天前2童遭誤打「半劑」流感疫苗 高雄診所被衛生局勒令停打
高雄市一名家長近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指帶2歲及7個月大幼童至診所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時,疑被誤打半劑,高雄市衛生局6日上午獲報後立即派員調查,確認診所護理人員誤以為3歲以下幼童劑量需減半,導致兩名幼童僅接種0.25毫升,衛生局已勒令該診所暫停公費疫苗接種業務並收回所有疫苗,後續將依法裁處並追蹤受影響幼童補接種。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加薩戰爭2週年 全球多地爆挺巴示威
(中央社倫敦/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在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攻擊以色列、引發加薩戰爭屆滿兩週年之際,全球多地今天舉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同時也為以色列遇難者舉辦了守夜與紀念儀式。
中央社 ・ 1 天前
臺藝術家李奧森《孤獨感的存在》個展 英國登場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臺灣藝術家李奧森在英國舉辦個展《孤獨感的存在》(Val Lee:The Presence of Solitude),自即日起到2026年1月11日在英國倫敦南岸中心海沃德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竹北市老舊公告欄退場 拆39座還民通暢空間 (圖)
新竹縣竹北市公所表示,為了還給市民乾淨、通暢的城市空間,近日陸續拆除轄內39處「路霸式」老舊公告欄,並汰換有需求的里內壁掛式公告欄(圖)。
中央社 ・ 1 天前
「膳」的力量傳遞愛心 拉麵香氣學童嚐幸福
[NOWnews今日新聞]為讓山區學童感受節慶溫暖,台中市議員黃佳恬與東區富台里長石國勳合作,媒合善心企業捐贈200份熱騰騰拉麵,今(8)日聯合太平教育發展協會在太平區頭汴國小舉辦「中秋送暖到校園‧嚐...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賴總統:川普若讓習近平放棄武力攻台必得諾貝爾和平獎 白宮回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曾喊話台灣的國防預算應該達GDP的10%,美國戰爭部印太事務最高階官員提名人約翰‧盧(John Noh)也表示台灣面臨的是生存威脅,支持川普的倡議,也呼籲台灣在軍民整合等多項領域進行改革。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路透:美國防部推動新匿蹤戰機 近日將決定承包商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報導,經過數月延宕,美國國防部最快將於本週選定國防公司設計並打造海軍下一代匿蹤戰機F/A-XX,這項涉及數十億美元的行動被視為美國抗衡中國戰略的重要一環。
中央社 ・ 1 天前共軍對台威脅增加 學者:由灰區轉為實戰準備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8日電)學者馬振坤在政治大學座談會上表示,共軍從對台灰區侵擾轉為實戰準備,數據呈現共軍機艦擾台頻率降低,實為威脅增加;學者林穎佑認為,共軍由「量」轉為「質」構成新威脅。
中央社 ・ 1 天前國安法實施 香港法治、自由與社會的變革
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它已悄然滲透香港生活的每個角落,從法庭到街頭,從學校到職場,無一倖免。 最近的「反恐第二案」中,陪審團裁定多名被告無罪,這不僅讓人鬆一口氣,也再次點燃了公眾對國安法如何重塑香港的討論。這起判決突顯了普通法傳統中陪審團的關鍵角色,但也暴露了國安法對司法公正、公民權利和社會結構的挑戰。更廣泛來看,國安法不僅影響法庭,還改變了政治參與、新聞自由、教育環境,甚至香港的經濟與全球地位。讓我們一步步來剖析這些變化。 國安法對司法衝擊最巨 國安法對香港司法的衝擊最為明顯,也最常被批評。「反恐第二案」是個典型例子。這案涉及多名被告被控恐怖活動,但陪審團最終判他們無罪,這被視為社會良知的一勝。為什麼?因為陪審團代表了普通市民的判斷,確保審判不偏不倚。 然而,國安法卻動搖了這一基礎。根據國安法第46條,律政司可以決定某些國安案件不走陪審團程序,而是由行政長官親自指定的三名法官審理。這意味著,審判不再由隨機選出的市民決定,而是可能受政治影響的特定人士。這不只削弱了普通法體系的核心——公正與獨立,還增加了行政干預的風險。想像一下,如果「反恐第二案」直接套用國安法,結果可能大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