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戰爭2週年 全球多地爆挺巴示威
(中央社倫敦/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在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攻擊以色列、引發加薩戰爭屆滿兩週年之際,全球多地今天舉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同時也為以色列遇難者舉辦了守夜與紀念儀式。
雪梨、伊斯坦堡、倫敦、華盛頓、紐約、巴黎、日內瓦、雅典與斯德哥爾摩都有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
示威者對加薩人道危機與流血事件發聲譴責;與此同時,政治人物呼籲親巴勒斯坦抗議者不要將他們的憤怒轉化為對哈瑪斯暴力行為的美化。
根據以色列方面的統計,哈瑪斯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並擄走超過250名人質。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在白宮接見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這位擁有以色列與美國雙重國籍的男子是今年5月哈瑪斯釋放的人質,被認為是當時倖存的最後一位美國人質。
包括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內的美國高層官員,也參加了為以色列人質家庭與倖存者舉行的守夜活動。(編譯:鄭詩韻)1141008
其他人也在看
報告:加薩戰爭兩週年 美國援助以色列逾6600億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今天發布的最新學術研究顯示,自2年前加薩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在拜登與川普政府時期,已向以色列提供至少217億美元(約新台幣6604億元)軍事援助。
中央社 ・ 1 天前與以色列間接談判停火 哈瑪斯:致力克服所有障礙
(中央社耶路撒冷7日綜合外電報導)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領導階層已與以色列展開間接談判,尋求結束持續兩年的加薩戰爭,哈瑪斯高階官員今天強調,他們正致力克服「所有障礙」,以達成相關協議。
中央社 ・ 1 天前
英退將:中國可能採「非軍事封鎖」壓台 先切斷海上補給
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副研究員、英國海軍退役准將歐利佛(Peter Olive)今天指出,相較於登島作戰,中國更可能以「非軍事封鎖」方式切斷台灣海上補給,長期施壓迫使台灣在政策上讓步。國防院與陸委會今天舉辦「2025台北安全對話」,以「整合嚇阻:以實力維持印太和平」為題舉行系列座談,第二場次「社會韌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台灣自製首顆 齊柏林衛星 起運赴美
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八號首顆衛星7日從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送往美國,預計第四季發射升空。總統賴清德起運典禮時表示,象徵我太空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讓台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舞台。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救災輕忽小傷口 延誤就醫變成大麻煩
花蓮、光復鄉,發生救災志工死亡案例,桃園挖土機業者,因為救災時被刺傷、感染引發敗血症,在6號不幸病逝。在災區醫療站,也經常有志工與鄉親打掃時受傷,導致感染來就診,嚴重還會出現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提醒...
大愛電視 ・ 1 天前
7旬水電師傅雙耳突嚴重聽損 自費人工耳蝸擺脫黑暗生活
1名70歲方姓水電師傅雙耳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短暫佩戴助聽器無明顯改善,經成大醫院團隊評估、建議患者可植入人工耳蝸(即人工電子耳)。因為他已超過65歲,須負擔高額自費手術,方男選擇在右耳植入電子耳,術後3個月能理解簡短日常對話、1年內恢復社交活動與工作信心。
自由時報 ・ 1 天前廣播金鐘11日登場 綜藝閨密佩甄小禎任頒獎人
(中央社記者洪素津台北8日電)第60屆廣播金鐘獎典禮將於11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頒獎人「萌學園」阿本、劉書宏首度登金鐘舞台掀回憶殺;綜藝閨密佩甄與小禎,也將頒發廣告類與品牌行銷創新等獎項。
中央社 ・ 1 天前避免引發外交爭議 高市擬暫緩參拜靖國神社
自民新總裁高市早苗傾向打破她的慣例,今年不在靖國神社舉行秋季例大祭的17日至19日期間前往參拜,主要是考量到月底將前往南韓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EC)峰會。高市從政以來一直主張靖國神社是為國殉難者的靈魂所安置之處,政治人物參拜不是「軍國主義」行為,而是對為國殉難者表達敬意。過去即使在擔任閣僚期間,
自由時報 ・ 1 天前美議員:印太盟友需支持 美需擴大軍事投資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7日專電)美國聯邦參議員韋克爾與費雪訪問台灣、菲律賓與帛琉後,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國的夥伴決心對抗中國威脅並分擔負荷,這些盟友需要美國支援,美國也需擴大軍事投資。
中央社 ・ 1 天前

哈瑪斯在以色列大屠殺2周年! 各國悼念10·7遇難者 德國呼籲釋放人質
[Newtalk新聞] 以哈衝突持續多年,昨(7)日是哈瑪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對以色列平民發動「大屠殺」二周年。哈瑪斯則再度聲明宣揚「屠殺恐怖主義」,國際多國對此譴責、呼籲釋放人質,也悼念 2 年前遇害的受難者們。 據「以色列戰爭」發文指出,在當時襲擊中,救護車中有18人都喪生於哈瑪斯的火箭彈和衝鋒槍下。 圖:翻攝自 X 哈瑪斯在兩年前(2023 年)10 月 7 日與其他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從加薩走廊潛入以色列,而以色列境內的雷姆基布兹當時正在舉辦音樂節,活動上有 364人遭到哈瑪斯成員當場屠殺,多人重傷,並有 251 名人質遭哈瑪斯擄走。 據「平等的利器」指出,以色列在這兩年戰爭中,殲滅的哈瑪斯將領、長官數量綜合,遠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所有戰爭綜合。 圖:翻攝自 X 據「以色列戰爭」發文指出,在當時襲擊中,救護車中有 18 人都喪生於哈瑪斯的火箭彈和衝鋒槍下。據「平等的利器」指出,以色列在這 2 年戰爭中,殲滅的哈瑪斯將領、長官數量綜合,遠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所有戰爭綜合。 德國昨日也在知名景點「布蘭登堡門」上投影以色列國旗和「帶他們回家」字樣,悼念受難者。 圖:翻攝自 X
新頭殼 ・ 1 天前陳美鳳化身衛教大使 跳動感「流新」舞籲打好打滿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日電)流感疫情連9週上升,單週就診人次破15萬,公費「左流右新」疫苗10月開打,至今累計接種破160萬劑。「台灣最美歐巴桑」陳美鳳今天化身衛教大使,大跳「流新」舞,動感提醒高風險族群打好打滿。
中央社 ・ 1 天前口岸爆炸品案 跨境安全的陰影抑或香港人的信任危機?
最近香港傳出一宗「口岸爆炸品案」,三名被告涉嫌串謀處理爆炸品,案件涉及跨境運輸,瞬間引發社會對「邊境安全」與「國家安全」的討論。這宗新聞並非單純的刑事案件,而是觸動了香港人對制度、自由以及身份認同的深層焦慮。 事件本身看似簡單,警方在口岸截獲可疑物品,懷疑有人企圖將爆炸品帶入香港,並強調案件涉及「國家安全」,因此必須嚴肅處理。然而,當「國安」二字出現時,香港社會自然會產生複雜反應。對部分人而言,這是維護公共安全的必要舉措;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這卻是政府再一次借「國安」之名,行政治打壓之實。換言之,這宗案件本身已經帶有高度的政治象徵。 香港一直以「自由港」自居,邊境流通相對自由。然而,這次事件卻令人不得不反思:香港的口岸是否真的滴水不漏?如果真有人能將爆炸品運入香港,這代表邊境檢查存在漏洞;但若警方只是過度演繹,將普通案件上綱上線,則反映出另一種「安全幻覺」。香港人最擔心的,並非單純的爆炸品,而是「安全」被過度強調之後,最終換來的卻是「自由」的縮窄。 安全與自由 矛盾掙扎 在安全與自由之間,香港人正面對一種矛盾的掙扎。一方面,沒有人希望見到恐攻或爆炸品流入社會,公共安全理應受到保障;另一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光復鄉警消也成災民!停車場秒變漂漂河 車輛全被洪水沖起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泥沙重創下游,不僅居民受災,警消的車輛也遭沖走,成了另類災民。光復派出所、消防分隊及光復鄉公所前停車場,多輛汽、機車在短短十多分鐘內被沖起打轉,損失慘重。基層員警一度詢問補助未獲回應,事後北區監理站宣布,光復地區淹水毀損車輛可報廢補助,汽車5萬、機車1萬。員警家屬呼籲,救災同仁也應獲得政府關懷與照顧。
民視 ・ 1 天前
加薩停火協議非常接近達成 川普:周日前往中東
美國總統川普聲稱,由於加薩協議「非常接近」,他可能周日前往中東。在此同時,一項民調顯示,近半數以色列民眾認為,總理尼坦雅胡應該立即下台。(戚海倫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
中廣新聞網 ・ 12 小時前
中國9/3紀念抗戰80週年 嚴德發:沒有退將去參加、修法有用
[Newtalk新聞] 對於中國在9月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民進立委沈伯洋質詢時詢問有多少退將去,退輔會主委嚴德發今(8)日表示,他非常肯定退伍軍人袍澤、退將,據他所知,沒有人去。展現他們的愛國意識、對國家的認同及軍人的本色。 嚴德發今日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時表示,當然退輔會也做了很多宣導,他感覺,在修法這部分也一定產生一些功能。對那些心存僥倖、極少數的沒有維護國家尊嚴的這些,應該有產生嚇阻功能。 嚴德發所稱修法,是指政府擬修正「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針對退休軍官將領前往中國參加統戰等相關活動得停發部分月退俸。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TikTok演算法恐危害38萬兒少身心 綠委聯手特赦組織籲修法監管劉世芳遭傳「呵呵笑」嗆「移送地檢署」 民眾:證明檢調已被綠控制
新頭殼 ・ 1 天前手機偷走孩子童年!丹麥總理計畫禁止15歲以下的人使用社群媒體
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7日表示,丹麥將禁止15歲以下的人使用社群媒體,並指責手機和社群媒體「偷走孩子的童年」。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佛瑞德里克森7日在丹麥議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宣布此計畫。她在演講中引用的數據顯示,60%的11至19歲男性在空閒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人數不足怠惰? 蔡宗珍、楊惠欽、朱富美大法官心聲:盼憲法法庭正常運作
因藍白立委聯手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提高至少須有10位大法官評議的門檻,又兩度封殺大官人事案,使目前僅有8位大法官的憲法法庭實質癱瘓,但近日陸續有媒體抨擊大法官怠惰、在睡覺,大法官蔡宗珍、楊惠欽、朱富美認為與實情不符,今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大法官必須恪遵憲法,不得以違憲方式恣意行使大官職權,3位大法官多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