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慢性病7旬翁染A流併發肺炎 喘氣住院2週治療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5日電)70歲老翁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律不整,日前他在家發燒,喘到連走幾步都困難,緊急送醫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胸部X光片更顯示大片白霧,呼吸功能急遽惡化,住院2週治療。
光田綜合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胸腔內科醫師簡格凌表示,70多歲老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原本肺功能就差,此次流感使呼吸道症狀嚴重,須依靠氧氣面罩維持呼吸。雖然投予抗病毒藥物與抗生素,仍因併發症多,恢復相當緩慢,一般流感多住院1週,但老翁住院2週後才穩定出院。
簡格凌表示,流感並非咳嗽、發燒的小毛病。部分患者會突然出現「喘到講不出話」的危險徵兆,代表呼吸道已有嚴重感染或肺炎。尤其是慢性病患、免疫功能低下者最易急速惡化。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癌症治療中病人,甚至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病患者,一旦感染流感,重症與死亡風險都會顯著上升。
簡格凌說,近期收治一名28歲年輕患者,確診流感後同樣因呼吸困難需要住院治療。很多人以為只有長者或小孩會出現重症,但其實年輕族群若本身免疫力不佳,或延誤就醫,也可能一樣嚴重。
簡格凌強調,預防重症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種疫苗」,打疫苗雖無法百分之百避免感染,但能大幅降低重症風險,65歲以上長者、6個月以上幼兒、孕婦及慢性病患者,都是政府公費疫苗的對象,應把握時間完成接種。(編輯:李淑華)1141015
其他人也在看

土城醫院員工宿舍不夠住 議員呂家愷提3配套籲市府規劃「挺醫護」
(觀傳媒新北新聞)【記者蔡宇辰/新北報導】台灣護理師陷入人才荒,新北市議員呂家愷15日在議會質詢時,特別關心土 […]
觀傳媒 ・ 21 小時前吸菸 頭頸癌風險亦大增
菸害防制法一一二年三月修法完成後,全面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吸菸(煙)除了可能導致肺癌與心血管疾病,也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建立之全球癌症統計資料庫(GLOBOCAN)資料顯示,二○二二年全球頭頸癌新增逾九十萬例、有超過四十萬人因此死亡。這類癌症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影響呼吸、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另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頭頸癌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五至二十五倍,罹病風險隨菸齡與每日吸菸量增加而升高,即使一天抽不到三支菸,風險也會增加五○%。電子煙多變的產品設計讓許多青少年沒有意識到電子煙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且大部分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不只可能引發成癮問題,更會造成肺部傷害及影響大腦發 ...
台灣新生報 ・ 17 小時前
台中百歲人瑞耳聰目明行動自如 養生秘訣:要活就要動
重陽節將至,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今(15)日至神岡區北庄社區關懷據點祝賀100歲人瑞劉國,致贈市府重陽敬老禮金1萬元,並轉贈中央重陽賀禮金鎖片。劉國務農多年,他參加關懷據點近20年,個人養生長壽的秘訣,包括:飲食定時定量、早睡早起,參加關懷據點活絡身心,因為要活就要動。
自由時報 ・ 1 天前別只吃纖維!研究建議奇異果、西梅乾緩解便秘 氧化鎂有助益
一項為醫師提供的最新便秘治療指南指出,每天吃幾顆奇異果,並飲用富含礦物質的水,比僅僅擔心高纖維飲食,更能有效緩解便秘。該指南也建議,氧化鎂(magnesium oxide)補充劑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研究人員表示:至今為止,醫師治療便秘患者的指南有限且過時,主要集中在增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10大食物超傷腎!害糖尿病、變胖 醫揭排行:第一名是「國民宵夜」
許多人愛吃泡麵、手搖飲,恐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10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低糖飲品等,超加工食品的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因子之一,且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長期食用容易變胖,造成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影響腎臟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一醒就「做這1事」恐害血壓暴衝!中風風險大增 醫曝:很多人都有這習慣
高血壓影響了近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若你有高血壓,應該知道藥物、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是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等嚴重健康併發症風險的關鍵。但常被忽略的一點是──早晨習慣。每天的早晨流程,可能支持或阻礙你的血壓控制。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個專家背書的早晨習慣,幫助你展開更健康的一天。 1、避免一早滑手機若你醒來後立刻滑手機或看新聞,尤其內容容易讓你焦慮或生氣,建議三思。研究指出,新聞與社群媒體的資訊洪流,可能增加焦慮、壓力與精神疲勞。這會拉高基礎壓力水平,使血壓升高,甚至維持一整天。專業體能教練 Brooke Matheson 建議,可嘗試輕鬆散步、冥想、泡溫水澡或聽舒緩音樂。「任何能讓你放鬆的活動,都可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血壓。」她說。 2、早餐補充鉀心臟營養師 Michelle Routhenstein 解釋:「鉀能幫助平衡體內鈉含量,促進血管舒張,進而自然降低血壓。」建議可參考 DASH 飲食法(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法),其含鈉量低、鉀含量約為一般飲食的 3 倍。常見的高鉀早餐食物包括馬鈴薯、哈密瓜、希臘優格、杏桃、柳橙汁,以及各類水果和蔬菜。舉例:燕麥片加香蕉、果昔裡加入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親友接連過世!他變孤僻、不出門 醫檢查「不是憂鬱」:腦部萎縮了
老人變孤僻,恐是患失智症。一名80歲老翁平時喜歡種花草,未料近幾個月,突然對任何事都沒興趣,也不愛出門,家人以為他罹患老年憂鬱症,趕緊送醫檢查,診斷竟是失智症。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臨床上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外在表現像憂鬱症,也可能並存,最好是就醫擬妥治療及因應之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猛健樂」能瘦掉四分之一個自己?費用、副作用、復胖率一次看
近期減重藥物「猛健樂」在台灣引發關注,被醫師譽為目前最有效的減重藥物之一,持續使用68週,約31%的人可以瘦下四分之一個自己。但仍有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嘔吐、食慾下降,而且目前價格昂貴,停藥後一年的復胖率可達一半,醫師建議要維持減重效果,需搭配正確飲食和建立運動習慣。
鏡報 ・ 1 小時前
台大醫示警RSV 死亡風險高流感5倍
[NOWnews今日新聞]一位雙寶媽分享,自己得孩子在11個月大時,原本和先生以為只是小感冒,但病情在短短幾天內急速惡化,孩子呼吸時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鳴,胸口也明顯隨著凹陷起伏,緊急送到急診室,確...
今日新聞NOWNEWS ・ 2 小時前
34歲就開始!斷崖式衰老3階段 營養師:多吃「4食物」防腦老化
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可透過飲食和習慣延緩。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斷崖式衰老三大階段」,分別是34歲、60歲、78歲,最初從外表出現衰老痕跡,最終恐導致大腦與器官加速衰老,甚至與失智相關。她建議,平時多補充「Omega-3好油脂、深色蔬果、優質蛋白質、B群與葉酸」,有助於延緩大腦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趁醫生媽接電話…12歲女兒闖手術室「替病人開頭骨」!離譜醫療事故曝光
奧地利格拉茲(Graz)曾發生一起離譜的醫療事故,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在為一名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緊急開刀時,竟讓她12歲的女兒進入手術室旁觀,還讓女兒協助操作鑽病患的顱骨。事件經匿名檢舉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不過這名女醫生及參與手術的同事均否認違法行為,全案仍待調查釐清。
鏡報 ・ 58 分鐘前
常吃韓式泡菜可降三高!4.3萬人研究證實:具防癌潛力
韓式泡菜被國際學界譽為「新一代超級食物」。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農業、健康與自然資源學院研究團隊分析超過4.3萬名受試者的研究數據,發現經常食用泡菜不僅能改善血糖、血脂與血壓值,更可能降低心臟病、中風與癌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美容院洗頭恐引發罕見中風症候群!研究:8成患者為女性
根據《美國急診醫學雜誌》2025年5月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美容院洗頭時若頸部姿勢不當,可能引發罕見的「美容院中風綜合症」(Beauty Parlor Stroke Syndrome, BPSS)。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只是插個點滴竟恐失去一隻手?女病患遭護士怒插點滴釀慘劇 手部嚴重感染面臨截肢
據《India Today》報導,病患名為凱薩莉・戴維(Kesari Devi),已在KGMU骨科部門接受治療約一個月。她的家屬表示,多次請求當值護士協助插入點滴針,卻遭對方延誤處理。據稱,在家屬於護理站外等待期間,護士疑因不滿態度被挑戰,情緒失控地進行操作,結果插錯靜脈位置。隨...
CTWANT ・ 18 小時前
她飲食清淡、沒變瘦!走路卻常腳軟 醫揭「1元凶」:肌肉流光光
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會偷偷流失。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50歲婦女飲食清淡,6個月後體重未變,但她卻越來越無力,正是典型「隱性肌少症」前兆,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取不夠,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關鍵營養素,也是免疫力、修復系統等原料來源,建議攝取魚類與白肉,減少慢性發炎與心血管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嬰幼兒「左流右新」還不夠?醫提醒:RSV防護才是關鍵一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面對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季節,疾管署呼籲民眾響應「左流右新、健康安心」政策,11月1日起第二階段公費疫苗開打。除了50至64歲族群新納入接種對象外,6個月以上的學齡前幼童,或家中有未滿6個月嬰兒的父母,也應及早完成接種。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教授提醒:「除了流感與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嬰幼兒的威脅更不容忽視。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兒感染RSV,重症與死亡風險分別比流感高16倍與5倍,未來罹患氣喘的風險也增加3倍。」同時呼籲家長在響應「左流右新」同時,更要「首重RSV」,為寶寶接種RSV長效型單株抗體,直接提供半年以上保護力,安心度過高風險季節。 RSV症狀變化快 1歲以下嬰幼兒高達4成下呼吸道感染風險 RSV初期症狀與流感、新冠肺炎或感冒相似,但對嬰幼兒的影響卻更劇烈。黃立民教授指出,流感、新冠、感冒引發下呼吸道感染的機率約7% 、23% 、2%,但RSV可高達40%。嬰兒因氣管細小、發育未完全,若痰液阻塞,恐導致缺氧、急性呼吸衰竭甚至插管治療。 各國研究也顯示,RSV嬰兒急診與住院率為流感的16倍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38歲女「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暈倒 緊急繞道手術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38歲的林小姐是追星族,雖有高血脂及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時身體無恙,但去年冬天前往演唱會途中,於捷運站內突然喪失意識,立即送醫院急診,經心導管檢查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宋鎮宇醫師表示,由於三條冠狀動脈均出現嚴重阻塞,其中最主要的左前降支近端更呈現完全阻塞狀,已無法透過氣球擴張或支架方式處理,考慮患者年紀尚輕,緊急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她免於因持續灌流不足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為主因 在台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等。宋鎮宇醫師表示,過往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多被認為是高齡者疾病,但近年來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及飲食習慣改變,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0年的統計,冠狀動脈疾病在大於65歲的族群為20%,極少數發生於18至45歲者,機率仍有1.8%,是值得被關切的一群。 為減少缺血休克時間 需緊急施行繞道手術 宋鎮宇醫師說明,緊急心臟手術為了減少缺血休克時間,通常得由正
健康醫療網 ・ 21 小時前
莊人祥證實罹胃癌!名醫點名8成與它脫不了關係 快學會「這五招」保胃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昨日(10/4)深夜於臉書證實,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可以說是「祖上有燒香」,也特別感謝榮總醫療團隊與家人的支持。台大醫師李宜家指出,八成胃癌源於幽門
健康2.0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