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醫多主治協同手術創新突破 一小時完成多處複雜性骨折修復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創醫療新紀錄!一名57歲婦人因交通事故導致雙手多處骨折與脫位,經本院急診救治,診斷為粉碎性複雜性骨折,本院啟動「多主治醫師協同手術機制」,由骨科部蘇伯翰、江晟弘、毛睿廷三位主治醫師同步進行左右手微創手術,僅一小時即完成四處骨折修復,術後三日順利出院。此創新機制將傳統五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為一小時,大幅減少疼痛與麻醉副作用,並降低醫療人力負擔。
▲張建鈞副院長(右一)帶領骨科部團隊蘇伯翰醫師(左一)、江晟弘醫師成功為病患完成複雜性骨折微創手術。(圖/市醫提供)
蘇伯翰醫師指出,該名傷患送至本院急診後,即時進行復位與石膏固定,並於24小時內安排開刀,採用「多主治協同手術模式」,由三位主治醫師同時操作左右手四處骨折微創手術,縮短手術時間至約一小時,協同分工可加快病患恢復速度,並提升安全性。患者傷口小、出血少,隔天即可開始復健,三天後平安出院,恢復良好。
▲治療前與治療後。(圖/市醫提供)
市醫以創新協同手術模式為特色,整合各專科醫師團隊,將過往需單人分段完成的多部位骨折手術,轉化為多主治醫師並行執刀,讓手術時間與麻醉時間同步縮短,進而降低併發症與出血風險。此模式也減輕護理與麻醉科人員負擔,讓手術室與病房運作更有效率,成為醫療人力吃緊時代的重要解方。
市醫機器人微創脊椎中心助理副院長暨骨科主任張建鈞表示,骨科部七大核心特色包括:術前跨專科會議把關、標準化ERAS加速復原流程、結合4K影像與3D導航等先進微創設備、次專科分流支援制度、24小時整合團隊、採用高信賴度植入物,以及術前術後一條龍的品質管理。此醫療系統兼顧效率與安全,顯著提升手術成功率與病人安全。
市醫自9月24日開始營運以來,骨科部已完成逾50台手術、超過600人次門診,由李建智醫療副院長、李漢忠腦中風中心副院長、張建鈞脊椎中心助理副院長、陳賢德中醫大附醫骨科部部長、林琮凱骨科部副部長、施宏謀急診主任等共同統籌急救暨外傷中心與骨科部,整合脊椎、關節、手外科、運動醫學、足踝與肩關節等六大骨科微創次專科並結合整形外科、神經外科、急診團隊,成員包括11位骨科主治醫師與近50名醫護同仁,中心導入羅莎機器人、3D導航及4K影像系統,以「更少時間、更低負擔、更好品質」為目標,持續為市民提供即時、安全、專業的醫療照護。
張坤正院長強調,市立醫院的使命不僅是救治急重難症,更致力打造
「全齡全程健康照護」的新標竿。院內24小時專業團隊隨時待命,從急診、手術到術後復健,提供臺中市民最即時、最安心的醫療服務。
其他人也在看


以白花悼念病逝空服員(2) (圖)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17日下午在長榮航空台北分公司門口外舉行記者會,回應長榮航空對空服員抱病執勤後離世事件相關說法,工會成員在現場發放悼念逝者用的白色鮮花。
中央社 ・ 1 天前
六都14處急症中心11月上路!醫界憂過勞 石崇良:須遵守勞基法
即時中心/温芸萱、謝宛錚報導衛福部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CC)」預計11月上路,六都共14處地點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提供假日輕症就醫新選擇。針對醫界質疑人力不足、恐連續排班過勞,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受訪強調,UCC人力以社區診所優先,若醫護願投入,必須遵守勞基法,「不鼓勵、不強迫,也不能過勞」。他並表示UCC採早晚兩班制,盼逐步動員社區力量、落實醫療分級,若查有強迫排班情形,將撤銷營運資格。
民視 ・ 1 天前法官協會赴亞塞拜然入境遭拒 司法院:遺憾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17日電)中華民國法官協會原定派遣6名代表出席亞塞拜然舉行的國際法官協會年會,但未獲簽證或入境許可。司法院指出,表達最嚴正關切與遺憾;未來將持續支持民間組織,向國際宣揚台灣的自由法治。
中央社 ・ 1 天前
更年期三重威脅!心血管、骨鬆、泌尿問題 女性健康警訊不可忽視
女性步入更年期,身體不僅經歷生理變化,內分泌的轉折更可能牽動全身健康。隨著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不少婦女會出現潮熱、失眠、情緒起伏等更年期症狀,但其實潛在的健康風險更值得關注——特別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與泌尿道問題,這三大疾病被醫界視為更年期女性的「隱形殺手」。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更年期因為卵巢功能衰退,導致雌激素缺乏,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及泌尿道問題。 1.心血管疾病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濃度降低,血中膽固醇開始緩慢增加,使血管彈性變差,導致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問題浮現,造成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提高。 根據文獻統計,停經後婦女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死亡率,以每5歲增加一倍的速度上升,顯示三高疾病、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更年期婦女。 2.骨質疏鬆症正常情況下,35歲之後,骨質密度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而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缺少雌激素保護,骨質密度流失速度加快,每年骨質流失率高達3~5%,容易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早期骨質疏鬆症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時間及年齡增長,卻會無聲無息的逐漸侵蝕骨骼;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代理教師工會批「請假即懲罰」文化! 挺長榮空服員盼掙脫無形枷鎖
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指出,許多教師因排課困難、缺乏替課人力與僵化的人事制度,不敢請假。學校人事甚至向老師說「代理教師無考績獎金,仍須考核;若事病假超過14天,就不能開立服務優良影響薪資提敘。」另,家庭照顧假雖不列入事病假,卻會併入事假額度;生理假一年超過...
CTWANT ・ 1 天前
光復災區農地遭土石垃圾埋沒 佃農怨「農地復原補助金全給地主拿走」
馬太鞍堰塞湖潰流造成光復鄉約200甲土地遭洪水溢流,回鄉耕作的光復鄉阿美族大佃農「乙麥」說,颱風過後耕地被垃圾入侵,很感謝有機具幫忙清理垃圾,但農地復原補助經費1公頃10萬元卻只有地主拿得到,感嘆「佃農當初也是響應政府政策才回鄉務農」,希望政府考量到佃農生計。
自由時報 ・ 1 天前7旬婦多處脊椎骨折竟因骨質疏鬆 手術治療不痛了
78歲陳女士3個月前因車禍導致下背疼痛,急診檢查為背部挫傷就返家休養,服藥不見好轉,還以為只是閃到腰,尋求傳統整脊療法未改善,就醫拍X光、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第2腰椎及第8、第10胸椎出現壓迫性骨折,到聖馬爾定醫院就醫,骨科醫師黃立人診斷為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經接受飛梭椎體成形術治療改善疼痛,她直呼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跨越世代的理解關懷 台南官田國中生「以身試老」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我們都會變老」,為了讓年輕一代體會高齡長者的生活日常,進而提升對長者關懷與尊敬,台南官田國中和麻豆新樓醫院設計了別具教育意義的「以身試老」活動,讓學生體驗長者生活的不便利,寓教於樂促進世代間的理解與共融。麻豆新樓醫院高齡友善小組與社區健康中心為國中生設計一系列沉浸式體驗關卡,包
自由時報 ・ 1 天前光復節連假 公路局預估蘇花路廊10/24南下湧入11000輛次
114年光復節連續假期自24日(星期五)至26日(星期日)共3日,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預估,連續假期前期(24日)為南下返鄉車流,首日(24日)蘇花路廊南下旅次全日交通量約有11000輛次,當日首波車潮將於清晨6時起湧現,尖峰時段最高車流量每小時將達850輛以上,車多時段每小時平均車流量約750至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盼郝龍斌任國民主席? 王金平否認:沒針對任何特定人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今(16)日透過辦公室發布聲明,回應國民主席候選人郝龍斌所稱「王前院長對他當選主席有諸多期許」一事,王金平澄清,他都會提及對主席的期望,「但沒針對任何特定人」。
民視 ・ 1 天前
炎亞綸自創甜點爆食安疑慮 衛生局:限期改善
藝人炎亞綸自創甜點品牌,因應中秋節推出創意口味「梨花酥」,卻遭人踢爆,產品外包裝上印製的製造日期,並非實際生產日期,而是以後續包裝日或其他日期標示,疑似有誤導消費者、規避保存期限縮短問題的行為。高雄衛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為親妹抱屈「20年僅一次月領13萬」 林岱樺槓雄檢:想升官想瘋了
民進立委林岱樺指控涉詐1496萬元助理費,其胞妹林岱縝近日也被檢調以涉嫌充當人頭助理追加起訴。林岱樺今(17日)強調,她個人從頭到尾都是清清白白,而林岱縝經手1875件選服案,20多年僅一個月領到13萬元,痛批高雄地檢署是「活在雲端的恐龍檢察官」、「想升官想瘋了」。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已泡水半個月!中國廣西多村洪水一層樓高 「只能等自然消退」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自9月下旬至10月初接連遭遇三個颱風侵襲,由於河水暴漲造成淹水,當地的百色市有多座村莊已泡在水裡長達半個月,水位仍達一層樓高。當地因地形因素難以抽水,原本洪水可自然下滲,但因化肥、農藥使用過多導致土壤板結因素,阻礙水的下滲。
太報 ・ 1 天前
普發1萬特別預算今三讀通過 預計11月上旬起發放
攸關普發現金1萬元的「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今日三讀通過,財政部長莊翠雲昨已表示,總統下週就會公告,財政部當天就會召開記者會對大眾說明,預計11月上旬可以發放。根據財政部規劃,普發現金1萬領取管道包含直接入帳、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造冊發放等5類。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