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將至!「4生肖」易染病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025年10月8日08點42分進入「寒露」的節氣,「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古云:「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見病的侵襲。
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表示,這個時候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以免「寒從足生」,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古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正是這個道理。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2025年「寒露」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兔、馬、狗,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風寒及流行病,必須多注意生活飲食衛生,適量做些運動,增強體魄。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不要常去醫院探病,以免替人受災厄。
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寒露」開運養生與禁忌:
一、食的養生與禁忌
1.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等。
2.不少人就已經感覺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因此在飲食方面也會開始進補,往往會吃上一些羊肉、火鍋等食物來達到暖胃的目的。過度進食厚膩的大魚大肉並非正確的選擇,我們應該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適當多吃一些甘潤的食物養肺潤腸。
3.此節氣的養生食物最好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主,適宜吃的有百合、大棗、紅薯、枸杞、南瓜、雪梨、柿子、香蕉、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菌類等,避免辛辣刺激。
4.天氣乾燥易出現口渴、喉嚨乾、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開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等滿足肌體的需要,提高抗燥力。
少吃以下食品:
1、不喝冷飲。
2、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鹹菜、醬菜、筍乾、鹹肉等鹹食。
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4、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5、慎喝涼茶,上班族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到了寒露時節,由於天氣變化大,容易出現口舌乾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症狀,喝涼茶則會加重「秋燥」的症狀,耗氣傷陰。
二、衣的養生與禁忌
1.「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見病的侵襲。這個時候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以免「寒從足生」,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
2.低溫會使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寒冷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故而需要注意保暖,時時提防。
3.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
三、住的養生與禁忌
寒露節氣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在居室及其周圍種植綠葉花卉,既能讓環境充滿生機又能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四、行的養生與禁忌
寒露起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幫助。
五、育的養生與禁忌
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生機勃勃,但秋高氣爽遍地金黃另有一番動人景象。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快步走、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秋遊也一種好的活動,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可貼近大自然,又能收斂心神,也可達到鍛鍊的目的。
六、樂的養生與禁忌
寒露後日光照射時間減少,天氣又漸冷,加上風起葉落,景物蕭條,容易讓人有淒涼的感覺,出現情緒不穩,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宜郊遊、遠足、賞秋菊,登高眺遠或邀友小聚會,這些都可避免清秋落寞的心理。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達到動靜合一的精神調養,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情,以減緩秋令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東森財經新聞關心您
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封面示意圖/翻攝Pixabay)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3生肖」雙十好運來! 命理師加曝開運法 錢多到賺不完
中秋後迎寒露!「3星座3生肖」正、偏財運全都來
12星座10月運勢曝! 牡羊不宜衝動投資 金牛別期待偏財
其他人也在看

很多人都愛吃!「9地雷食物」超傷血管 心臟科醫:給我錢也不吃
想要避免心血管疾病,除了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以外,正確的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臟科醫師布霍傑(Sanjay Bhojraj)列出9種自己絕對不吃的食物,表示即使生活習慣看似健康,但若飲食選擇錯誤,也容易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7 分鐘前
不靠意志力!婦改飲食、生活習慣 狂瘦50公斤不復胖
一名家庭主婦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在一年四個月內成功減重50公斤,更令人驚豔的是,她維持理想體重已超過一年未曾復胖。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這位女性的成功關鍵並非依賴意志力,而是建立了穩定的飲食模式與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確定11/2上路!假日急症中心「6都14地點」曝光 週日看診最多省600元
為解決大型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起將於六都試辦設置「假日急症中心(UCC)」。健保署補充,目前六都共鎖定14個地點,多為地區醫院及聯合診所,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民眾假日若遇發燒、簡單傷口等5種不適;UCC部分負擔費用只收新台幣150元,相較於醫學中心的急診750元,民眾最多可省下600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42歲女減重51kg!只靠「3個基本原則」1年多就變苗條:身體年齡回春到27
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激勵人心的減重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400多天內成功減去51公斤,從原本104公斤瘦到53公斤,不僅身材明顯改變,連身體年齡也從69歲回春到27歲,驚人轉變讓鄰居差點認不出她。
姊妹淘 ・ 1 天前
倒頭就睡竟藏隱患! 醫:7成人陷缺氧危機、掙扎整夜
許多人羨慕「倒頭就睡」的能力,認為這是睡眠品質良好的表現,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秒睡可能是健康警訊。他指出,研究發現秒睡族群中有七成患有呼吸中止症,表面上睡得快,實際上整夜都在缺氧中掙扎。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猛健樂」能瘦掉四分之一個自己?費用、副作用、復胖率一次看
近期減重藥物「猛健樂」在台灣引發關注,被醫師譽為目前最有效的減重藥物之一,持續使用68週,約31%的人可以瘦下四分之一個自己。但仍有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嘔吐、食慾下降,而且目前價格昂貴,停藥後一年的復胖率可達一半,醫師建議要維持減重效果,需搭配正確飲食和建立運動習慣。
鏡報 ・ 10 小時前
趁醫生媽接電話…12歲女兒闖手術室「替病人開頭骨」!離譜醫療事故曝光
奧地利格拉茲(Graz)曾發生一起離譜的醫療事故,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在為一名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緊急開刀時,竟讓她12歲的女兒進入手術室旁觀,還讓女兒協助操作鑽病患的顱骨。事件經匿名檢舉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不過這名女醫生及參與手術的同事均否認違法行為,全案仍待調查釐清。
鏡報 ・ 10 小時前
顏正國肺腺癌過世!醫揭「沉默殺手」肺癌初期3症狀,身體出現1狀況快就醫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因早期幾乎無症狀而被稱為「沉默殺手」。隨著《好小子》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的消息傳出,再次喚起民眾對這項疾病的關注。醫師提醒,肺癌最大的特
食尚玩家 ・ 15 小時前
10大食物超傷腎!害糖尿病、變胖 醫揭排行:第一名是「國民宵夜」
許多人愛吃泡麵、手搖飲,恐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10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低糖飲品等,超加工食品的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因子之一,且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長期食用容易變胖,造成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影響腎臟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4歲就開始!斷崖式衰老3階段 營養師:多吃「4食物」防腦老化
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可透過飲食和習慣延緩。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斷崖式衰老三大階段」,分別是34歲、60歲、78歲,最初從外表出現衰老痕跡,最終恐導致大腦與器官加速衰老,甚至與失智相關。她建議,平時多補充「Omega-3好油脂、深色蔬果、優質蛋白質、B群與葉酸」,有助於延緩大腦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黃小玫不敵罕見癌症辭世!「燒腫癢汗咳瘦」是淋巴癌警訊
創作歌手黃小玫年僅34歲,因罹患罕見「NK/T細胞淋巴癌」不敵病魔辭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顧問級主治醫師吳金和表示,淋巴癌有6大警訊,可用口訣「燒腫癢汗咳瘦」記憶。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台東未成年懷孕居全國之冠!30多歲女已生11胎
台東未預期懷孕情況嚴重,未成年懷孕比率居全國之冠。李晟令醫師分享臨床案例,一位17歲少女在14歲時曾生下第一胎,三年後又來引產,另有兩位30多歲山區產婦分別生下10胎、11胎,每次生產都只在急診碰面,生完出院也未再回診。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11月以後週日輕症別衝急診!「假日急症中心」看診最多省600元
為解決大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過去拋出「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健保署今(16)日宣布,UCC將於11月2日試行,六都已申請14個地點,並規劃僅在週日開診,服務時間從上午8點至晚間12點,UCC部分負擔僅收150元,至於掛號費則由各地衛生局協調統一。
太報 ・ 9 小時前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農糧署今(16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許多人為了控制血糖,嘗試透過「煮飯少加水」來達到效果,但這樣的作法並非萬靈丹。該署說明,米飯在烹煮時的加水量確實會影響澱粉結構,進而改變血糖反應:若水量較多,澱粉會完全糊化,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使升糖指數(Glycemic In...
CTWANT ・ 10 小時前
遭鹹水吳郭魚刺傷0.1公分引發壞死性筋膜炎 男子險截肢
高雄市一名60多歲的男子日前處理鹹水吳郭魚時,被魚鰭刺傷右手虎口,傷口大約只有0.1公分,原本以為只是輕微刺傷,病情卻迅速惡化,不但整隻手臂腫了將近2倍大,隔天還休克住進加護病房,檢驗確認是「海洋弧菌
中廣新聞網 ・ 5 小時前
大腸癌年年奪命無數!2分鐘的「糞便潛血檢查」卻有9成的人不做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台灣腸癌病友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九屆為癌而跑」公益路跑,將於10月18日上午在碧潭東岸盛大登場。活動邀請親子家庭、運動愛好者及癌友共同參與,透過路跑傳遞防癌從行動開始的理念。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久治不癒小病痛,原來問題在「頸椎」
頭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鼻塞、喉嚨有異物感...。你曾想過這些小毛病,有可能都是頸椎出問題了呢? 如果你也被這些毛病所困擾,看過醫生、做過檢查也吃了藥,狀況卻還是反覆發作,或許該檢查一下你的頸椎了。 你可能會訝異,這麼多不同部位表現出來的症狀,原來都可能和頸椎有關! 「頸椎內有脊髓、血管、神經,當頸椎排列不正時,它們就會被壓迫到,導致局部缺血及神經傳導不順暢,」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林頌凱表示,頸椎兩側的交感神經會影響五官的功能,一旦受到壓迫,就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鼻塞、喉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等症狀,這樣的患者約佔復健科門診病患的三~四成,且發生年齡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什麼原因造成頸椎排列不正? 頸椎是頭骨和身體的連結,共有7塊骨頭組合而成,只要坐姿、站姿、工作或運動時動作不正確,都很容易加速頸椎的退化;除了頸椎長期勞損外,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都可能壓迫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引起範圍涵蓋全身的不適症狀。 原文出處 :頸部寒百病來 打造暖脖子24小時提案延伸閱讀:他是醫師,卻說「開藥是最後手段」!生活型態醫學教父揭長壽祕訣Omega3、維生素D神話破滅?
康健雜誌 ・ 4 小時前台東偏鄉婦30多歲已生11胎 醫籲避孕掌握生育自主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6日電)因產檢不易且未做好完善避孕,台東偏鄉2名30多歲婦女分別生下10胎、11胎,醫生感嘆每次都僅在急診碰面,出院也未再回診。台東馬偕醫院籲做好完善避孕,掌握生育自主。
中央社 ・ 7 小時前
獨/高雄「醫院歇業潮」!業者付5千萬資遣費 其他家挫勒等
高雄市近兩年來面臨嚴重的醫院歇業潮,從113年開始已有9家醫院關閉,目前還有3間準備歇業。有醫院前員工指控是遭到衛生局以消防法規等理由刁難壓迫,最終被迫關門並支付高達5000萬元的遣散費。這波歇業潮涉及多家經營數十年的老醫院,導致醫護人員失業、病患需轉診,引起社會關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據她所知還有數家醫院因無法達到改善標準,恐怕也將面臨歇業的命運。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