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斥鉅資引進6D導航弧形刀 將精準守護癌友健康
嘉義基督教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斥資億元引進最新一代高階放射治療設備—6D導航弧形刀(ELEKTA INFINITY)正式啟用。(圖/嘉基提供)
(觀傳媒嘉義新聞)【記者陳惲朋/嘉義報導】 嘉義基督教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在癌症治療邁向高精準時代,今(2025)年斥資億元正式引進最新一代高階放射治療設備—6D導航弧形刀(ELEKTA INFINITY)正式啟用;嘉基:此設備整合六軸定位治療床、智慧型治療計畫系統與新一代高速多葉準直儀等先進技術,讓放射治療更快、更準、更安全,為癌友帶來更舒適的治療體驗。
嘉基放射腫瘤科主任張志嘉醫師表示,6D導航弧形刀能在眾多放射治療設備中脫穎而出
,關鍵在於其具備「定位更精準、照射更細緻、規劃更智慧」三大優勢。首先,在定位精準度上,系統結合高解析度影像導航(IGRT)與6D定位治療床,可即時偵測病人姿勢的細微變化,並在三維空間中自動修正旋轉與平移誤差,使照射誤差降至亞毫米等級。這對腦部、頭頸部、肺臟及肝臟等鄰近重要器官的腫瘤治療尤其重要,能有效降低誤差導致的副作用。
張志嘉醫師指出,其次,在照射細緻度方面,6D導航弧形刀採用新一代 Agility 多葉準直儀(MLC),葉片寬度僅 5 毫米,移動速度極快,最大治療照野達 40×40 公分,可依腫瘤形狀進行高靈活度的射束控制,模擬接近 1 毫米的照射效果。這項設計讓射束更貼合不規則腫瘤輪廓,能以弧形路徑進行高精度照射,同時有效保護周邊正常組織,不僅提升治療準確度,也減少病人治療後的不適感。
嘉義基督教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斥資億元引進最新一代高階放射治療設備—6D導航弧形刀(ELEKTA INFINITY)正式啟用。(圖/嘉基提供)
第三,在治療計畫智慧化上,系統搭載最新 Monaco 治療計畫系統(TPS),支援強度調控放療(IMRT)、弧形放療(VMAT)、立體定位放療(SRS/SBRT)等多種技術,並整合 IntelliBeam 自動射束優化功能,可依腫瘤位置與形態,快速計算出最適合的射束入射角度與劑量分布。即使面對複雜腫瘤類型,也能於短時間內完成高精度治療規劃。
張志嘉醫師說,導航弧形刀的臨床應用範圍極廣,幾乎適用於大多數癌症,包括肺癌、乳癌、頭頸癌、腦瘤、肝癌、婦癌、消化道及泌尿道腫瘤,以及轉移性病灶等。由於具備自動化控制與高劑量率(FFF)照射模式,單次治療時間可大幅縮短,病人不必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顯著提升治療順從性與舒適度。
嘉基院長陳煒表示,嘉基從設備導入、流程設計到團隊培訓,持續投入軟硬體升級,致力以「更快、更準、更安全」的放射治療守護在地癌友的健康。陳煒強調,嘉基不只是提供治療,而是以信仰與專業陪伴病人面對挑戰。癌症雖是一段艱辛的旅程,但在科技與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下,這條路將能走得更穩、更有希望。
其他人也在看
女遭愛犬咬掉嘴邊肉 醫採PRP增生療法免毀容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7日電)台中28歲胡姓女子日前在家與愛犬互動,突遭撲咬,造成嘴邊皮膚、肌肉撕裂缺損,送醫採「PRP(自體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成功修復。醫師說,延誤送醫恐皮膚壞死甚至毀容。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FB越滑越無力?醫點名「6種行為」最傷腦:多巴胺崩盤 恐害你更累
你以為在滑手機放鬆,其實大腦正被「累到爆」!腦神經科學博士、鄭淳予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提醒,很多人把追劇、滑社群、吃甜食當成休息,但這些行為往往反而讓大腦更加疲憊。他指出,大腦的「多巴胺系統」是影響快樂與痛苦感受的關鍵,一旦被過度刺激,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越放鬆反而越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嘉義清晨自小客半路失控猛撞停車 19歲女乘客滿臉鮮血送醫
車內共有 3 名乘客,均受到不同程度傷勢,其中一名 19 歲女子傷勢最為明顯。她當時坐在後座,疑似因撞擊力道巨大,整張臉沾滿鮮血,頭部有可見外傷,還伴隨右膝擦傷,情況相對嚴重。救護人員立即評估她的狀況並進行包紮止血,之後迅速送往嘉義基督教醫院治療。所幸當時仍保持...
CTWANT ・ 1 天前
控糖名醫竟也喝手搖飲 無糖是必備款 一定要加料的話珍珠不如愛玉跟仙草
對於糖尿病、肥胖症臨床治療深具經驗、並入選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糖胖神隊友」名單的宏謙診所院長林禹喬醫師,治療方式既務實,也非常接地氣。接受本報訪問時,他笑著大方承認:「我也會喝手搖飲,但我喝得很有策略,還把它變成診間教材。」
鏡報 ・ 15 小時前
賴總統再籲韓國瑜三思 羅智強:生病就自己吃藥
中國揚言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啟動全球抓捕,總統賴清德日前呼籲立法院長韓國瑜維護國會尊嚴,韓國瑜反嗆「自己生病,要別人吃藥」,賴總統今日再度喊話韓國瑜三思,面對境外敵對勢力威脅,不應替侵略者找藉口。對此,立法院國民團書記長羅智強表示,賴總統生病就自己吃藥,不要去找韓國瑜吃藥。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台南綠鬣蜥捕獲量約增1倍 市府加強熱點處理防擴散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7日電)民進台南市議員周麗津今天在市議會市政總質詢表示,近期台南捕獲綠鬣蜥體型愈來愈大,盼市府提出具體防治策略,台南市農業局指出,將以集中人力、熱點處理策略避免擴散。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普發一萬ATM開領!台新銀4300台「早鳥一周」加碼抽萬點天天5名
政府普發一萬元今(17)起ATM可以領現鈔!台新新光金(2887)旗下台新銀行今宣布全台逾4,300台ATM提前完成測試與現金補充,並貼上「全民+1 政府相挺」識別貼紙,方便早晨通勤族、接送小孩的家長、下課返家,尖峰時段加強現金調度,祭出5000份抽獎禮,且對「早鳥」祭最強優惠,11月23日之前最高有1萬點回饋,每天5位共35名。
Yahoo奇摩股市 ・ 21 小時前
月世界遭棄大量垃圾!竟來自台南 高雄環保局:將移送法辦
高雄市環保局接獲檢舉,指出燕巢區金山往中寮之埤底巷周邊,疑遭傾倒家用垃圾,立即派員稽查,於月世界山坡地可見大量生活廢棄物堆置,經破袋檢查發現爲台南等地區垃圾。今(17)日立即調派燕巢等7個區隊13部車...
華視 ・ 17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9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9 分鐘前
攝護腺癌居「台男發生率第3名」 別輕忽頻尿、夜尿警訊!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據了解,陳耀昌曾在64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外界猜測可能是癌症復發而病逝。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3高的癌症,民國111年發生人數高達9062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6人。專家提醒,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陳耀昌攝護腺癌逝!醫曝「2族群」高風險 出現3症狀要小心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有「台灣骨髓移植教父」的美稱,今(17)日傳出因攝護腺癌復發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對此,國健署表示,有罹患「性病」或是「攝護腺炎」的男性,通常有較高機會罹患攝護腺癌,若經常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頭痛要小心了!4部位「出現症狀不能拖」:恐是腦中風、癌症前兆
身體出現疼痛時,很多人習慣忍一忍就過了,但要小心這些「看似小毛病」的痛,其實可能是癌症、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警訊!越南健康媒體《SOHA》就指出,如果你常在以下4個位置出現持續的疼痛,務必要提高警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8 小時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1 天前
蕁麻疹不是過敏,是自體免疫病!癢到崩潰睡不著,抓到「指甲都是血」…醫:規律治療,不能只靠擦藥膏
每年十月一日是世界蕁麻疹日,國際間醫學機構與病友團體皆會發起活動,呼籲社會提高對蕁麻疹的認識。雖然活動已落幕,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的困擾並不會因時間而消失。這種疾病往往帶來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反覆發作,偷走患者的睡眠、影響工作與課業,甚至壓垮心理健康。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提醒:「別再把蕁麻疹當成單純過敏或皮膚病,正確就醫並接受標準治療,才是走出反覆惡性循環的關鍵。」
幸福熟齡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