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KN-23導彈突破烏防空網! 多處能源設施被毀 北約助強化烏防空
[Newtalk新聞] 雖然美國川普政府試圖推動烏克蘭戰場的全面停火,但俄烏雙方至今仍未就停火協議取得共識,前線地區依然被壟罩在戰火之中。近期有消息稱,俄羅斯使用北韓製造的 KN-23 導彈對烏克蘭境內的目標發起攻擊,甚至破壞了頓巴斯地區的一座熱力發電廠,進而削弱了紅軍城地區烏軍的作戰能力。雖然北約試圖進一步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並提升烏克蘭的防空能力,但援助計畫疑似遭遇阻礙,短時間內無法順利實施。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星球調研室」發布文章指出,近期俄軍開始大量使用北韓製造的 KN-23 導彈,對烏克蘭的目標進行轟炸。其中,位於頓巴斯地區的克拉馬托爾斯克熱力發電廠更遭到重點打擊,直接遭到摧毀。「星球調研室」表示,受到克拉馬托爾斯克熱電廠被毀的影響,距離該電廠僅 60 公里的紅軍城地區戰線受到了劇烈的衝擊,當地烏軍失去了電力的供應來源,無人機、雷達與電子戰設備幾乎無法使用。
「星球調研室」分析稱, KN-23 又被稱為火星-11A ,是一款設懲戒於 450 至 500 公里之間的短程彈道導彈,具備從鐵路火車上機動發射的能力。「星球調研室」認為, KN-23 的設計可能參考了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並同樣繼承了末端的高機動能力以及蛇形走位等技術,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幾乎無法防禦該款導彈的攻擊。
除了克拉馬托爾斯克熱電廠外,烏克蘭波爾塔瓦州以及哈爾科夫州的天然氣加工、運輸設施也遭到俄軍的系統性打擊,烏克蘭的民用能源供應也因此受到劇烈的影響。國際社會也對俄羅斯打擊烏克蘭民用設施的行為發起譴責,認為相關舉動涉嫌違反《國際法》的規範。
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全面打擊,北約與歐盟計畫向烏克蘭提供 24 架幻象 2000 戰機,以增強烏軍的防空能力。然而,由於希臘拒絕採購新武器後出售現役幻象 2000 的提議,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計畫因而遭到延遲,烏克蘭也被迫繼續使用現有武裝,對抗俄羅斯的武力侵略。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影) 加強對俄間諜監管! 歐盟同意通報俄外交官行徑 波蘭抓捕邊境入侵者
中國不許在場! 傳川普出席東盟峰會開條件 要獨占泰柬和平舞臺 為「這個獎」…..
其他人也在看

借助烏克蘭經驗「不輸即勝」應對侵略 英國歐洲專家建議強化韌性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部資深研究員菲利浦・謝特勒-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在2025「台北安全對話」指出,在俄羅斯持續侵略下,烏克蘭戰爭至今已經展現出韌性的嚇阻效果,而對於被侵略國家而言,「不失敗就是一種勝利」。此外,來自拉脫維亞、擔任烏克蘭數位轉型部資深顧問的專家莉娃・艾爾芙絲(Leva Ilves)也建議台灣借鑑烏克蘭的經驗,儘管網路假訊息氾濫,但數位化不只是弱點,也是優點之一,國家要有能力協助人民、培力人民,即時反制假訊息,展現韌性。
太報 ・ 1 天前
繼北韓後 2.5萬古巴人將入俄軍? 前線成「獨裁國補習班」 俄兵上戰場平均存活12天
[Newtalk新聞] 為了應對俄烏戰爭中不斷攀升的傷亡,俄羅斯除了繼續在國內徵兵外,也不時以外國人力填線,比如來自北韓的部隊。據《富比士》報導,烏克蘭官員稱多達 25,000 名古巴人,可能很快會加入俄羅斯軍隊,倘若其屬實,古巴將取代北韓,成為俄羅斯人數最多的外籍士兵。 俄烏戰爭實際上已然成為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雙方比拚的不是誰有更先進的武器或更高明的戰術,而是誰能撐得下去。戰爭的傷亡自然是雙方都難以承受的,烏克蘭方面據 2024 年底的官方說法是約 43,000 人,而俄方死亡人數據《Mediazona》推估在 13 萬左右。 針對俄國今年傷亡數字的其中一份推估。圖:翻攝自 X《Ukraine Control Map》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新聞代表安德烈.尤索夫(Андрі́й Ю́сов)向美國國會議員表示,用外國士兵的主要好處是,他們死了不用負社會責任、也不用承擔國內的不滿。對於古巴人來說,俄方提供的 2,000 美元月薪極具吸引力,使得許多人自願參軍,也有人應徵建築工之類的職位,結果被送上戰場。烏克蘭安全與合作中心主席謝爾希.庫贊(Serhii Kuzan)向《富比士》透露
新頭殼 ・ 1 天前
普欽喊「主控權在俄手中」 自家防空飛彈誤炸民宅
俄羅斯總統普欽10月7號,迎來73歲生日,但他沒有放假,反而還召集軍方聽取彙報。普欽在會議中宣布,戰事主控權在俄羅斯手中,但沒想到近期烏克蘭無人機,頻頻跨境轟向俄羅斯邊境城市,俄軍自家防空飛彈,竟然還誤炸民宅。
TVBS新聞網 ・ 1 天前黃仁勳承諾輝達將承擔H-1B簽證費用,確保研發與留才不中斷
【財訊快報/陳孟朔】輝達(Nvidia,美股代碼NVDA)執行長黃仁勳週二向員工表示,公司將持續贊助H-1B工作簽證並承擔相關申請成本。他以自身為例指出,移民帶來的機會「深刻改變了人生」,沒有全球人才的匯聚,就沒有今日的輝達。此一對員工的最新承諾,出現在美國總統川普9月發布行政命令、要求每件H-1B新申請繳納10萬美元費用的政策背景下。當局並說明,已持有H-1B或於9月21日前完成遞件者不受影響。高額費用被視為對企業延攬國際工程師與研究人才的顯著成本衝擊。黃仁勳強調,輝達將以公司層級承擔支出,確保關鍵研發與產品節奏不因簽證障礙而中斷,維持招募與留才的國際競爭力。市場層面,AI與高效能運算的供應鏈競逐正值高峰,人才取得與簽證確定性成為企業維持研發進度與產品上市時程的關鍵變數。企業若願意「吸收成本+提供法務支援」,有助降低人才流失與專案延期風險。整體評估,政策門檻上調將重塑美國科技業的人才結構與薪酬成本曲線;但對資本實力雄厚、全球化佈局成熟的龍頭而言,主動承擔簽證成本可轉化為招募護城河。後續觀察重點在於:費用是否進一步擴大至續簽與家屬、是否出現行業聯合應對、以及法院與國會層面的政策變化。
財訊快報 ・ 1 天前《台北股市》國慶連假前夕 台積電領軍台股再創高!
【時報-台北電】AI股反攻,標普、那指、費半再創史高,台積電ADR再創史上最高價。台積電(2330)今跳空開高漲25元至1440元,台股跳空開高漲238點至27301點,直接創歷史新高;台積電盤初達1445元平了新高價。 台股今於國慶連假前再創新高紀錄,台積電、台達電等AI電子權值股領軍,開盤即再創新高。早盤最高大漲400點至27463點,隨著台積電漲幅收斂,台股指數略縮減。9時16分,台股漲264點至27328點,台積電1435元。早盤以AI電子權值股及記憶體股最強勢。 扭轉前一日AI股遭到拋售的低迷表現,周三(10月8日)標普500和那指再創盤中與收盤新高。輝達漲逾2%,超微飆升逾11%。盤後,川普宣布以色列和哈瑪斯就其提出之和平停戰、釋放人質計畫的「第一階段」達成協議。 國票投顧表示,雖然甲骨文伺服器租賃業務毛利低於預期,打擊市場對AI族群的投資信心,不過當前適逢營收公布期,族群營運觀察動能仍強,籌碼換手後多頭格局應可延續,操作上應避免過度追價,持續留意AI族群、題材與低基期族群作為操作標的。 凱基投顧指出,周三台股開低走高、收紅K棒,不但沒有回補周三向上跳空缺口,甚至連5日均線
時報資訊 ・ 22 小時前
差距不大!美中AI競賽進入膠著 黃仁勳點出關鍵優劣勢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三 (8 日) 在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表示,美國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領先中國的幅度不大」,強調美方需要更細緻的戰略來維持優勢。他同時稱讚中國的 AI 模型與應
鉅亨網 ・ 1 天前《熱門族群》需求飆+漲價效應 載板三雄吸金飆高 景碩亮燈
【時報-台北電】AI股領頭吹起反攻號角,美股三大主指再飆歷史新高,台積電ADR同步創下歷史高,台積電(2330)開高走高達1455元,改寫歷史新天價,帶動加權指數再度改寫新高位達27463點,喜迎國慶連假。其中,AI應用帶動載板需求持續上升、漲價明確,載板熱度再起,景碩(3189)股價再攻頂,改寫34個月新高,南電(8046)跟進一度爆量大漲近9%,欣興(3037)第三季營收強悍,今日股價帶量衝10個月新高。 IC載板廠景碩受惠旺季需求轉強,9月營收35.86億元,月增4.82%、年增達35.51%,登近35個月高,第三季合併營收103.56億元,重返百億關,季增8.29%、年增26.34%,改寫歷史第三高,另還有缺貨及原物料漲價效應因素,利多湧入,三大法人連4日偏多操作,今日快攻漲停137.5元,改寫2022年12月以來新高。南電同步受惠漲價潮,股價盤中帶量大漲近9%達283元,登上2023年6月中旬以來新高價。 高階ABF載板出貨加速,欣興第三季營運登高峰,營收達339億元,季增4.7%、年增7.2%,改寫近11個季度新高。下半年隨著AI平台新案進入量產階段,營運有望逐季升高。外資
時報資訊 ・ 20 小時前俄烏互相攻擊釀5死 烏克蘭發電廠遇襲受損嚴重
(中央社莫斯科8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和俄羅斯昨夜至今晨互相朝對方領土發動攻擊,合計造成至少5人死亡。烏克蘭當局今天表示,俄方夜間發動的襲擊導致烏克蘭1座發電廠受損嚴重。
中央社 ・ 1 天前不明無人機頻現蹤 德國將授權警方擊落
路透社今天(8日)報導,德國將授權警方擊落非法無人機,例如近來擾亂歐洲各地機場秩序的不明無人機;部分歐洲領導人將這些事件歸咎於俄羅斯發動的混合戰爭。 這項新法今天獲得德國內閣通過,目前正在等待國會正式批准。該法明確授權警方,可擊落侵犯德國領空的無人機,包括在可能面臨嚴重威脅或嚴重損害的情況下將其擊落。警方也可藉由雷射或干擾訊號方式切斷對無人機的控制。 德國第二大機場慕尼黑機場3日因非法無人機現蹤而導致數十架航班改道或取消,超過1萬名乘客滯留。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他推測上週末飛越德國上空的多架無人機是俄羅斯所為。這些無人機都沒有攜帶武器,而是用於偵察飛行。 在莫斯科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歐盟領導人已將俄羅斯視為歐洲大陸安全的重大威脅。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個月呼籲建立所謂的「無人機牆」,即由偵測設備和武器組成的網絡,用於探測、追蹤和攔截入侵的無人機,以保護歐洲東翼安全。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登山客困4千公尺青海老虎溝 251人獲救1人罹難「來自台灣」
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期間,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老虎溝地區發生山難。有多名徒步愛好者組團登山,進入青海海北州門源縣老虎溝區域後受困。據官方通報,251名受困的登山客全數獲救,有一名因失溫及高山反應不幸罹難,唯
中廣新聞網 ・ 21 小時前川普H-1B簽證要10萬美元 黃仁勳:我家當年付不起
(中央社紐約2025年10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天表示,如果是依照川普政府當前提出的政策,他們家當年可能無法移民美國。美國總統川普9月宣布,雇主每申請一位H-1B簽證,將須支付10萬美元費用。黃仁勳出生於台灣,後來移居泰國,9歲時與兄長一起移民美國,父母兩年後來美團聚。黃仁勳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節目Squawk Box專訪時指出:「我不認為我家能負擔那10萬美元,因此我和家人來到美國的機會…可能就不會存在。」川普突如其來的調漲震驚科技業,因為科技業高度仰賴來自國外的人才,尤其是印度和中國。根據美國國籍暨移民局(USCIS),亞馬遜(Amazon)是2025會計年度申請H-1B簽證人數最多的公司,超過1萬件。其他科技巨頭如微軟(Microsoft)、Meta、蘋果(Apple)和谷歌(Google)也都名列前茅,各獲得超過4000件核准。黃仁勳說:「移民是美國夢的基礎,這個理想是任何人都可以來到美國,透過努力工作和一些天分,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他補充,父母當年來美國是為了讓家庭能「享有機會」。他證實輝達目前贊助約1400
中央社財經 ・ 21 小時前
他三天嗑完3公斤可樂軟糖釀禍!「果凍中毒」引發腸炎腹痛送醫 自嘲:看到糖就怕
根據《曼徹斯特晚報》(Manchester Evening News)報導,雷明頓從網路上以18英鎊(約新台幣700元)購得這包「超值大容量」可樂糖,原以為只是滿足甜食慾望,沒想到才短短三天,就讓他從「嘴巴過癮」變成「全身痛苦」。他描述發病過程時說:「隔天我的肚子痛到不行,到第三天...
CTWANT ・ 9 小時前中國封鎖恐致台全面斷電 台灣加強能源儲備尋求美援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燃料,其中高達97%的能源需經海運進口。兵棋推演顯示,一旦遭中國封鎖,台灣液化天然氣庫存可在11天內耗盡,導致發電及工業產出癱瘓。台灣目前積極強化能源儲備並重新審視核能政策,美國國會也正考慮立法,確保美國液化天然氣能持續供應台灣。
中央社 ・ 1 天前烏克蘭指台零組件流入俄無人機 顧立雄:會再了解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8日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點名俄羅斯無人機零組件來自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表示,他這邊沒有相關訊息,民間在零組件的供應鏈上,「可能有不是那麼直接的管道」,但會跟經濟部一起了解。
中央社 ・ 1 天前美對中船舶新收費 中國將反制
美國針對停靠其港口的中國有關船舶新收費即將開始實施,中國亦已決定採取反制措施,對停靠中國港口的美國有關船舶進行禁止或徵收費用。波交所分析,未來遠東至美國東西岸航線的貨櫃船公司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中遠海運(Cosco)船隊主要為中國建造並自然歸屬中國所有,因此將受到較大影響,未來反映至市場運價的變化亦值得關注。波交所觀察,上周遠東出發的四條主要FBX航線運價均出現下跌。FBX01(中國/東亞―美國西岸)環比下跌二七六美元,自九月初以來累計下跌六○七美元;FBX03(中國/東亞―美國東岸)較上周末下跌六八三美元。FBX11(中國/東亞―北歐)較上周五下跌三四八美元,自九月初以來累計下跌八○三美元。FBX13(中國/東亞―地中海)較上周五下跌一七五美元,自九月初以來累計下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台北安全對話」以德、烏經驗強調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的重要性
國防院8日舉辦「2025台北安全對話」,針對「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進行討論。德國退將表示,直至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後,歐洲才開始正視俄羅斯的威脅,並加速籌建防衛韌性作為;英國學者則表示,如今烏克蘭正向世界展示所謂的「韌性嚇阻」,透過不輸來贏得勝利。 國防院8日舉辦「2025台北安全對話」,會中針對「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進行對話討論。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指出,「韌性」這個詞在現今是一個熱門字眼,台灣政府甚至特別成立了全國性的「韌性委員會」;另外「嚇阻」則是另一個熱門字眼,尤其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所帶來的灰色襲擾或軍事威脅,因此如何將「韌性」與「嚇阻」結合,將是台灣、甚至是全球民主國家的重要課題。 對此,與會的德國海軍退役少將史耐德(Karsten Schnelder)以德國經驗說明,自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垮台後,德國民眾相信軍事威脅已成過去,聯邦軍的規模急劇縮小,導致社會與軍隊之間的聯繫減弱。直至2022年烏俄戰火震驚了歐洲,及2024年美國川普政府上任後,才讓歐洲民眾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對抗俄羅斯的侵略。 史耐德指出,德國預計在歐盟內部建立最強大的常規武裝部隊,並承諾將G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國際產業》川普快聽!AI要贏中國 黃仁勳提5大建言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周三在接受CNBC專訪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談到美中兩國在AI方面的競賽時表示,美國領先中國的差距並不大,美國需要採取「細膩縝密的戰略」才能保住優勢,且儘管美國可能在先進晶片設計方面處於領先,但千萬不要低估中國不斷進步的晶片技術發展。他並提出五大觀點: ●在能源方面,中國遠遠領先我們。在晶片方面,我們遙遙領先,而他們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領先。他們在AI模型也同樣領先。 ●別忘了,這個國家並非沒有任何晶片。他們有華為,他們有非常非常非常精熟、非常有創業精神的新創公司在打造AI晶片。 ●中國的AI應用進步非常快速,這是我非常留意的事。根據中國國務院下達的指示,該國的目標是透過在核心產業引進各種AI代理與其他應用程式,以期到2027年,AI普及到7成中國人口。 ●中國市場很大,他們有十億用戶,所以如果你的最終目標是讓美國贏得這場AI競賽,那麼這不是你可以輕易放棄的市場。中國擁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和30%的科技市場。 ●我們實際上是把美國的技術孤立在美國境內,並把世界其他地方拱手讓給他人。如果不允許美國技術在全世界傳播和擴散,美國就會在這場AI競賽中落後。
時報資訊 ・ 15 小時前
(影) 2千俄基地受「戰斧」威脅!克宮緊張狠嗆 烏軍要用得先克服「這難題」....
[Newtalk新聞] 川普於 6 日表示,他正在決定是否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雖然目前還未見官方的表態,但從各方的反應來看,這種表態已然引起了漣漪。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Дмитрий Песков)表示,美國提供戰斧飛彈的行為,很可能導致事態「嚴重升級」。X 帳號《以色列戰爭》聲稱多架 C-17 運輸機從美國飛往德國,可能是在運送戰斧飛彈。 雖然無人機在俄烏戰場表現亮眼,但就眼下的戰場情況而言,巡弋飛彈仍有難以取代的地位。今年 8 月烏克蘭才公布了自研的 FP-5「火烈鳥」巡弋飛彈,其射程據《烏克蘭真理報》稱可達 3,000 公里,《經濟學人》則指出其造價約在 50 萬美元,目前的製造商 Fire Point 單日可生產 2 至 3 枚。 烏克蘭公司 Fire Point 研發的火烈鳥 (紅鶴, Flamingo )飛彈,射程可達3000公里。 圖 : 翻攝自X / NOEL Reports X 帳號《MAKS 25》相信使用戰斧飛彈的成本,將會是火烈鳥的 4 倍,射程和裝藥也相對較小,但戰斧將會比火烈鳥更難擊落。美國智庫《Institute for the S
新頭殼 ・ 1 天前洪耀南專欄》為何台灣對中國的民意分歧,成為第一島鏈的例外?
近年來,中國在亞洲的地緣壓力日益升高,第一島鏈各國的民眾對中國普遍抱持負面觀感,這在日本、韓國、菲律賓與越南等國皆有清楚表現。然而,一個令人矚目的例外出現在台灣:儘管面對中國最直接且持續的軍事與政治威脅,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態度卻並不一致,反而呈現高度分歧。 外交現場的提問:台灣的矛盾態度 日本前駐中國大使垂秀夫在訪問台灣時直言不諱地提問:「為什麼第一島鏈的人民普遍反中,但台灣卻意見分歧?」這個看似單純的提問,背後卻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與社會心理交叉的難題。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4)的調查,日本有 87%、韓國 80%、澳洲 83% 的民眾對中國抱持負面態度,連在東南亞的菲律賓也高達 69%。但台灣,根據 2025 年「雨晴民調」,在「若台灣須於美中間選邊」的提問下,僅 45.6% 選擇美國,16.9% 選中國,37.5% 則表示不選邊。 這樣的結果與周邊國家的「集體敵意」大相逕庭,也讓台灣在第一島鏈中,顯得格外特立獨行。 為何他國已內化「中國威脅」? 在日本、韓國與澳洲等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已不僅是政府政策,更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共識。這種「內化的敵意」有其歷史過程。從 2016 年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