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腳冷到睡不著?醫推3款家裡簡單煮藥膳,暖身養氣好過冬
隨著立冬過後、氣溫愈來愈低,11月下旬將迎來「小雪」節氣,溫度還將往下探。中部38歲的吳小姐是名上班族,外表秀氣、身材纖細,她從小就體力較差且手腳容易冷冰冰,冬天一到更是冷到穿再多也不夠,朋友戲稱她是「現代林黛玉」。近幾年一到冬天她感覺症狀更嚴重,決定求助中醫。
經過中醫及藥膳調理體質後,再回診時,她開心跟醫師分享現在手腳比較溫暖,體力也好很多,覺得立冬補冬後真的可以好好過冬。
「現代林黛玉」體質是脾腎陽虛
衛福部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指出,吳小姐是屬於「脾腎陽虛」體質,氣血循環較差,手腳容易冰冷,體力也比較弱。他除了開立溫補脾腎、補氣養血的中藥方,也建議她平時多吃一些溫和藥膳幫助調理,增加療效。
鄭惟仁醫師說,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人體準備儲存能量、抵抗寒氣的時機。古代人冬天辛勞過後,會藉由食補犒賞自己,但現代人飲食豐富、營養不缺,若補得太猛,反而會「補過頭」。他建議一般人選擇溫和型藥膳進補就好,例如:
四神湯:屬於「平補」,健脾利濕、溫和不燥。
何首烏雞湯:屬於「平補」,補氣養血、適合氣血虛弱者。
蘿蔔排骨湯:屬於「涼補」,適合腸胃功能較弱者。
連續服藥兩個月後,吳小姐手腳明顯變暖、精神也變好,覺得「補冬」真的讓身體更好了。
進補前先了解體質,3種藥膳對症進補不傷身
鄭惟仁醫師說明,市面上常見的藥膳大致可分為3類:
溫補型
例如十全大補湯,藥性溫燥、補氣血力強,適合寒性體質的人食用,但正在發燒、感冒或代謝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平補型
像四神湯,因為藥材溫和,對腸胃還有調理作用,一般人包括老人小孩,或消化不良的民眾都可以使用;何首烏、靈芝,溫和不刺激,也適合大多數人。
涼補型
以蘿蔔排骨湯、苦瓜排骨湯為代表,適合體質偏熱、容易上火者。
寒流一到,許多人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暖身。鄭惟仁醫師提醒,一般人適量攝取是可以的,這些屬於「溫補藥膳」,雖然能快速暖身,但油脂多、營養及熱量高,若是肥胖、高血脂患者吃太多,反而會讓身體負擔變大,恐加重疾病症狀。
建議這類族群可改吃清淡、溫和的平補藥膳,避免補過頭,不健康還傷身。想吃補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不確定時可先詢問中醫師。
天氣變冷了!4族群要特別小心「入冬保暖」
鄭惟仁醫師特別提醒,天氣變冷後,不僅要注意飲食,有些疾病在冬天要特別注意:
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氣溫降低會讓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記得定時量血壓、按時吃藥,避免疾病發作,降低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
呼吸道疾病:冷空氣會刺激氣管,容易加重鼻過敏或誘發氣喘,天冷出門時可戴口罩保暖、避免吸入冷空氣導致發病。
長輩筋骨僵硬:天冷易讓筋骨僵硬,長輩容易發生走路不順跌倒,建議天冷出門前先做一些暖身動作再出門,避免跌倒骨折風險。
情緒低落、冬季憂鬱:日照減少,情緒容易波動,秋冬也是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發病高峰期。若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等身心科藥物,千萬不要自行隨意停藥,可多到戶外多曬太陽、維持規律作息,讓自己情緒平穩健康過好冬。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你的早餐可能傷身?戒掉3個晨間習慣,排毒、養胃、穩血糖 鄭弘儀「無法坐躺、吞嚥困難」檢查揭病因!周潤發也得過⋯4種潛在跡象警覺
其他人也在看

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安全嗎?家長必知「6件事」評估孩發育狀況
孩子的生長發育一直是父母關心的議題,骨齡可反映骨骼的成熟程度,不少家長擔心骨齡超前是否代表性早熟。《優活健康網》摘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邱巧凡所寫文章,分享分享骨齡的相關知識,包括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怎麼做,以及骨齡檢查是否安全,幫助家長清楚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並評估是否需要追蹤或治療。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高雄「好伴狗狗」化身小農夫 玩出最療癒秋日風景
一群毛孩農夫在泥土間翻滾歡笑的畫面,成為高雄大樹龍目里最療癒的風景。來自「好伴狗狗」的15隻狗狗,戴上農用草帽、搖著尾巴,跟著飼主一起走進「無化肥與合成農藥、友善栽種」的農田中,體驗一日農夫的地瓜收成樂。
品觀點 ・ 1 天前
淋巴水腫竟成「大象腿」?醫揭「病程可達數10年」嚴重恐面臨截肢
90歲陳姓阿嬤,多年前曾罹患子宮頸癌進行子宮切除以及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術後不久右下肢就開始出現日益加重的水腫狀況。醫師檢查評估後,建議可進行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患者術後復原良好,術後回診時不僅可以自己走入診間,並且原本下肢腫脹已大幅改善,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颱風釀溺斃家屬指延誤通報 蘇澳鎮長致歉將檢討
(中央社記者王朝鈺宜蘭17日電)颱風鳳凰侵襲時造成宜蘭縣蘇澳鎮大淹水,獨居在蘇北里中原路78歲黃姓婦人不幸在住家溺斃,家屬質疑公所延誤向縣府和中央通報死亡,鎮長李明哲今天致歉,將檢討改善通報流程。
中央社 ・ 1 天前

心梗救命速度升級!科技串聯到院前心電圖判讀 成功救回62人
為了搶救心跳的每一秒,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高屏業務組擴大推動「到院前救護車心電圖判讀跨院合作計畫」,去年起攜手屏東縣政府及縣內急救責任醫院,共同打造「零距離屏東救心網」,以科技串聯緊急救護與醫療團隊,爭取黃金90分鐘的救命時間,2年內搶救62名病患的生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逆轉脊椎老化3動作!改善腰背僵硬 仰睡不再雙手高舉
許多人認為肌力退化是老化的表徵,卻忽略了脊椎僵硬也是讓人加速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在《如果云知道》節目中,傳授3招軟化脊椎的椅子運動,有助改善腰背僵硬、身體緊繃不適。 脊椎僵硬的
健康2.0 ・ 18 小時前思覺失調症早期治療更佳 北市籲善用早期介入計畫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7日電)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有聽幻覺,發病多在青年期,醫療介入後,1/3患者獲得緩解,若首次發病介入,可增至5成患者緩解。籲民眾善用早期介入計畫醫療資源。
中央社 ・ 1 天前

藥材就在冰箱裡!中醫揭「藥食同源」日常食材養生祕訣
食衣住行之中,「食」始終是民生首要。從古語「民以食為天」到養生風氣盛行的現代,人們愈加關注如何吃得健康。然而食物種類繁多,到底該怎麼選擇?中醫「藥食同源」的概念指出,許多日常食材本身就具備調理身體的作用,只要善用冰箱裡常見的食物,也能達到保健效果。 根據《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記載,食物與藥物同樣具有寒、涼、溫、熱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鹹的「五味」屬性。中醫認為,只要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對應食物,便能從飲食中達到調理、預防疾病的功效。 蔥、薑、蒜都屬辛溫食材林百齡中醫師指出,居家常見的蔥、薑、蒜,都是屬性為「辛溫」的食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並有助於緩解感冒。其中,蔥具開胃與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但體質燥熱或容易流汗者應避免過量;薑具有抗感冒與止嘔作用,但胃食道逆流者需留意;蒜則擅長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因具抗凝血特性,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須謹慎食用。 而屬性甘平的紅棗、枸杞與山藥則以補氣養血見長。紅棗能提升免疫力與穩定血壓,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份量;枸杞有助於護肝與改善眼睛疲勞,但過量恐引發腹脹或腹瀉;山藥則能促進消化、穩定血糖,但因含鉀量高,腎病患者不適宜食用。 中醫師推薦
常春月刊 ・ 1 天前川普盼與紐約市長當選人會晤 政敵關係可望轉圜
(中央社佛州西棕櫚灘1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他計劃與紐約市長當選人曼達尼會面,稱雙方將「想辦法達成某種共識」。這或許意味著兩位長期針鋒相對的對手之間,關係可能出現緩和跡象。
中央社 ・ 1 天前
不是沒症狀就沒事!7成肝癌與B肝有關 但帶原者僅3成穩定追蹤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1986年起全台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年輕世代感染率大幅降低,不過B肝風險絕非過去式!尤其「B肝疫苗斷層世代」,也就是1986年前出生、現年39歲以上的民眾,屬帶原高風險族群,恐面臨「B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威脅。11月17日為「世界肝炎篩檢週」起跑日,國健署林莉茹副署長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2萬人罹患肝癌,而死亡人數約7,500人,且患者B肝帶原的比例高;終生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8月起也擴大到39歲至79歲民眾,呼籲了解「防治三要」要知道、要追蹤、要治療,目標為邁向功能性治癒、降低肝癌風險。 台灣民眾對B肝病識感低 了解何謂「B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台灣癌症基金會張文震執行長說明, B肝疫苗全面施打,讓台灣的B肝防治位居全球前列,不過該會7月針對1,076位受訪者的電訪調查卻發現,不少民眾對B肝仍缺乏了解,顯示還有進步空間。臺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楊宏志主任指出,在台灣肝癌的發生數與死亡數仍居高不下,其中70%肝癌成因與B肝相關,每年造成5,000人死亡。 楊宏志主任進一步說明,B肝病毒(HBV)長期依附在肝臟細胞,即為B肝帶原者,其中約40%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11/22迎小雪!專家曝「黃金時段」:用1杯水開運納財
本週六(22日)即將迎來24節氣中的「小雪」,民俗專家柯柏成指出,這天是天地能量開始轉換的重要節點,節氣交接後的10分鐘,被視為「開運黃金時段」,同時分享增加財運方式。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修車師傅有酒局請靚妹代駕 回家露出真面目硬上得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昭濱/綜合報導 宜蘭一名汽車修理師傅阿傑(化名)2024年間在KTV認識女子小芳(化名),結果他隔天去參加應酬後,傳訊小芳表示「今天有酒局,要避免開車」當藉口,請小芳協助代駕送他返家,孰料到家後,阿傑瞬間露出真面目,伸出狼爪硬上小美,全案經宜蘭地院審理後,法官依強制性交罪,判處阿傑5年有期徒刑,全案仍可上訴。 判決指出,2024年間...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嘉義普發3000有望? 黃敏惠:法規允許發6000也沒問題
嘉義市日前傳來喜訊,由國民團書記張秀華議員提案,要求市政府研議加碼「市民普發3千」方案,獲得在場8名議員全數同意,盼藉此拚經濟同時兼顧民生需求,針對是否核實發放款項,市長黃敏惠今(17日)做出最新回應。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TWICE週末登世運開唱! 陳其邁藍髮應援:大家都是ONCE
南部中心/劉尹淳、陳家祥 高雄市報導韓國女團TWICE出道滿十週年,11月22、23號,將空降高雄世運主場館開唱,高雄市長陳其邁,17日晚間搶先將社群頭像照片,換成藍色頭髮應援,笑說自己也是Once,也就是TWICE的粉絲,高雄七大地標以及四大路口的交通號誌,18日起也點亮藍燈,換成TWICE版交通號誌,讓整座城市掀起TWICE風潮。
民視 ・ 14 小時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