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世代視力老化警訊!老花白內障提前來襲
對肩負「上有老、下有小」責任的40至50歲「三明治世代」而言,清晰視力不僅關乎生活便利,更影響工作效率與家庭照護能力。然而,隨著3C使用時間大幅增加、近視人口年年攀升,眼睛老化現象正逐漸提前發生,從老花到白內障的距離也愈來愈近。
澄清眼科總院長吳孟憲醫師指出:「過去老花與白內障被視為長者才會面臨的問題,但近年來,40多歲就出現視力模糊、對焦困難的患者明顯增加,這顯示眼睛的老化正在年輕化,是值得重視的視力警訊。」
老花不再是中年負擔 老花雷射助攻清晰視界
步入中壯年後,許多人會發現閱讀距離變遠、手機文字模糊,這正是老花眼的典型表現。吳孟憲醫師說明:「老花雷射能透過調整景深與雙眼視覺平衡,讓遠、中、近距離的視野更協調,減輕對老花眼鏡的依賴。」
不過,吳孟憲醫師也提醒,老花雷射並非每個人都適合,術前須依據眼睛條件、生活習慣與視覺需求進行完整評估與規劃,以確保安全與穩定效果。對三明治世代而言,當視力恢復自然與靈活,不僅提升生活品質,也能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他進一步指出,若眼睛老化未及早關注或控制,老花與白內障往往會接連出現,形成「雙重視力挑戰」,因此定期檢查與良好保養至關重要。
3C重度使用者拉警報!白內障年輕化現象浮現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55歲以下申請白內障手術的人數逐年增加,顯示白內障患者正快速年輕化。澄清眼科門診觀察亦發現,40至50歲患者出現白內障初期症狀的比例逐漸上升。
吳孟憲醫師指出:「高度近視與長時間使用3C產品,是導致水晶體提早老化的主因之一。當水晶體長期暴露在氧化壓力下,結構容易產生變性與混濁,使視線出現模糊或眩光。」
他提醒,白內障初期症狀常被誤以為是老花或用眼疲勞加重,但若出現夜間眩光、顏色黯淡或對比度下降等情形,應儘早就醫檢查。尤其是高度近視者或曾接受老花矯正者,更應定期追蹤,避免水晶體退化未被察覺。
白內障年輕化三大關鍵因素
白內障是一種漸進性的水晶體老化疾病,與現代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吳孟憲醫師指出,近年來年輕族群出現白內障的主因,主要包括:
高度近視(超過500度):眼球過長導致水晶體代謝異常,容易提前混濁。
3C使用過度:長時間注視螢幕造成眼睛疲勞與自由基累積,加速水晶體氧化。
紫外線曝曬:長期戶外活動未配戴防護眼鏡,紫外線會破壞水晶體蛋白結構,增加混濁風險。
吳孟憲醫師提醒:「高度近視患者不僅容易併發視網膜病變外,因為眼軸較長容易玻璃體退化、液化,造成水晶體氧化速度加快,白內障就會提早來報到。視力退化的速度往往比想像中快,建議不要等到視線明顯模糊才就醫。」
預防視力提前老化 從日常習慣做起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延緩眼睛老化最有效的方法。
吳孟憲醫師建議:
● 每用眼30至40分鐘應適度休息,讓眼睛遠眺放鬆。
● 攝取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蔬果,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魚類等,有助延緩水晶體老化。
● 外出時務必配戴具防UV功能的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傷害。
● 高度近視者應每年定期接受完整眼科檢查,及早掌握水晶體與視網膜健康狀況。
若出現老花或白內障初期徵兆,應由專業醫師評估視力狀況與需求,選擇合適的矯正或治療方式,以免錯失最佳視力恢復時機。
澄清眼科專業團隊 以個人化精準規劃守護視力健康
澄清眼科自1997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白內障與老花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技術發展。由總院長吳孟憲醫師領軍的專業團隊,結合AI智慧輔助與3D顯微技術,能依患者眼球條件、視力需求及生活型態量身規劃手術方案,確保治療過程安全、精準。
台北澄清眼科更獲認證為「白內障手術亞洲示範中心」,擁有醫學中心等級的無菌手術室與國際級儀器設備。吳孟憲醫師強調:「現代白內障與老花治療不僅是恢復清晰視力,更重視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讓視覺回歸自然舒適,這才是真正的健康視界。」
澄清眼科: https://cceye.com.tw/order
此訊息由澄清眼科提供
其他人也在看

科明儀器預計11月下旬登錄興櫃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科明儀器(7881)18日進行興櫃前法人說明會,預計將於11月下旬興櫃掛牌,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科明於2013年成立,目前資本額2.7億元,為在海內外市場提供眼科、聽力、睡...
自立晚報 ・ 1 天前台中32歲男為備孕求診 檢驗才發現血糖值爆表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8日電)台中市一32歲男子為備孕就診,茂盛醫院今天表示,男子經抽血檢驗發現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才導致難以自然受孕,經治療2個月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中央社 ・ 1 天前《未上市個股》科明擬11月下旬登興櫃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灣最大白內障手術設備及人工水晶體代理商科明(7881)今(18)日舉行興櫃前法說會,預計將於11月下旬興櫃掛牌,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科明未來將引入更多元的人工水晶體,也將代理產品延伸更多的眼科疾病相關領域,同時推廣SMART衛教品牌、跨足眼科醫療院所的營運管理、應用軟體介面整合及流程數位化開發,協助全台的眼科醫療院所優化營運。 科明於2013年成立,目前資本額2.7億元,是有40歷史的科林集團的成員之一。科明主要代理產品包括人工水晶體、玻璃體、眼科手術各項儀器及耗材在內的全方位產品。主力品牌有HOYA的各式人工水晶體,如非球面三焦點、非球面單焦點散光、球面單焦點等,滿足不同患者之需求。 科明也代理Ziemer的Z8飛秒眼科雷射手術儀、Schwind的準分子及飛秒雷射屈光手術儀、以及各品牌的眼科診斷檢查設備等,可為醫療院所提供從術前評估到手術執行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協助醫生更安全的執行屈光與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身為全台最大飛秒雷術白內障手術設備商並具備眼科第一大臨床技術支援團隊,目前全台裝機數突破50台、合作醫療院所突破80家。 台灣正處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上,202
時報資訊 ・ 1 天前癌症與失智為何很少同時出現?醫師曝最新證據:生活習慣決定你的細胞走向!
[Newtalk新聞] 癌症和失智很少同時發生,其實不是巧合,而是身體在「細胞長太快」和「細胞退化太快」之間保持平衡的結果。基因醫師張家銘今在臉書上發文指出,2025年刊登於《Neurobiology of Disease》的研究發現,癌症與阿茲海默症存在反向關聯,癌症基因風險越高者,阿茲海默症風險往往越低。張家銘表示,飲食、睡眠、運動、腸道與荷爾蒙等生活細節都在決定細胞走向,找回這條平衡帶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張家銘指出,癌症其實就是「細胞長太快、停不下來」,而阿茲海默症則像是「細胞太弱、撐不住」。他說明,身體裡有一些負責傳遞指令的系統會決定細胞要不要「努力生長」。例如某些在乳癌、大腸癌很活躍的生長訊號,會像油門一樣催促細胞一直增生;但在阿茲海默症裡,這些油門太弱,讓腦細胞變得容易受傷、慢慢退化。至於負責讓細胞「該死就死」的 p53 基因,在癌症裡常失靈,使細胞不斷累積;但在阿茲海默症裡,p53 有時又太活躍,反而讓腦細胞死得太快。 他表示,生活型態就像掌控方向的力量,能把細胞從「過度增生」或「過度退化」拉回平衡。研究指出,包括乳癌、大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口腔癌與白血病等多
新頭殼 ・ 1 天前

婦科手術微創時代! 達文西健保擴大給付7項婦科手術
自2024年9月1日起,健保已開始給付包括子宮肌瘤切除術、全子宮或次全子宮切除術、陰道懸吊術、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切除術(重度)、婦癌分期手術、與子宮頸癌全子宮根除術的7項婦產科相關的達文西手術。這項政策降低病患手術的經濟負擔,病患僅需自費支付專用設備費用,與過去相比可說是一大福音。
NOW健康 ・ 1 天前「腎絲球腎炎」不痛不癢 尿液變色別輕忽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某天卻驚覺尿液偏紅,原本以為是吃火龍果造成的,沒想到幾天後泡泡尿不散,顏色更為深沉。就醫檢查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確診為「腎絲球腎炎」。由於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人往往拖到腎功能受損,甚至演變成慢性腎臟病(CKD)才被發現。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逆轉脊椎老化3動作!改善腰背僵硬 仰睡不再雙手高舉
許多人認為肌力退化是老化的表徵,卻忽略了脊椎僵硬也是讓人加速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在《如果云知道》節目中,傳授3招軟化脊椎的椅子運動,有助改善腰背僵硬、身體緊繃不適。 脊椎僵硬的
健康2.0 ・ 1 天前
視力模糊、線條扭曲 醫師:黃斑部皺褶損害視覺
64歲何先生近日突然發現右眼視力退化,看直線時變得彎曲、影像扭曲,起初以為只是眼睛疲勞,休息幾天便會好轉,沒想到症狀持續多日未改善,到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就診。經李宜潔醫師詳細檢查,確診為右眼「視網膜上增生膜」,俗稱「黃斑部皺褶」,這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視網膜病變。李宜潔醫師指出,視網膜是位於眼球最內層、負責接收光線並將影像傳送至大腦的感光組織,其中「黃斑部」為視力最敏銳的區域。當視網膜表面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薄膜,會逐漸皺縮並拉扯視網膜,影響黃斑部結構,造成視力模糊與影像變形。李宜潔醫師說明,這種病變的確切成因尚無定論,但醫界普遍認為與玻璃體自然老化有關。當玻璃體退化並與視網膜分離時,殘留的玻璃體膜可能引發細胞沉積與增生,形成增生膜。此外,曾有視網膜裂孔、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眼內手術、眼部發炎或外傷病史的病人,罹患風險更高。她提醒,初期症狀多不明顯,許多人沒有自覺而延誤就醫。隨著膜層增厚與拉扯力增加,可能導致黃斑部裂孔、視網膜水腫或剝離,進一步引起視覺扭曲與視野模糊,嚴重時恐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李宜潔醫師進一步表示,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是目前常見治療方法,手術時間約一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投資人靜待輝達財報!美股道瓊收挫逾500點
[NOWnews今日新聞]市場觀望輝達(Nvidia)將於本週公布的季度財報,以及美國就業報告等數據,美股週一反覆波動,科技股再次下跌並拖累大盤,道瓊工業指數收挫逾500點。綜合《CNBC》等外媒報導...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JN.1 新疫苗上路!Novavax 可供 12 歲以上接種 專家肯定雙疫苗效力
疾病管制署表示,截至今(114)年11月10日,公費流感疫苗累計接種約545萬人次,新冠疫苗約124萬人次,均高於去(113)年同期,因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提醒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以及早獲得免疫保護力。另11月12日起將新增提供Novavax JN.1新冠疫苗,滿12歲以上且尚未接種的公費對象可擇莫德納LP.8.1或Novavax JN.1任一廠牌疫苗接種,滿6個月以上至11歲的公費對象,僅可接種莫德納LP.8.1疫苗,2種疫苗均安全有效,請符合公費資格民眾儘速接種。國內流感急診已連續下降 亞洲多國呈上升趨勢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第45週(11/2-11/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01,10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5%,其中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連續2週低於流行閾值,研判脫離流行期;另上週(11/4-11/10)新增3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8例H1N1、28例H3N2、2例A未分型)及7例死亡(1例H1N1、5例H3N2、1例B型)。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糖尿病悄悄「偷視力」 三分之一患者不知已視網膜病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多年高居十大死因之ㄧ,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糖尿病友超過200多萬,但多數人易忽略的是,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更可能「偷視力」。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警告,臨床統計發現,近三分之一糖尿病患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而糖尿病患失明的風險高達一般人的25倍。 亞東醫院即日起至21日舉辦「守護甜蜜視界~...
匯流新聞網 ・ 10 小時前
日本流感大爆發!醫揭「海外感染真相」:90%重症因硬要玩 教6招自保
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只要做到以下6招,你不只能避免海外被流感「電爆」,甚至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更安全、更自在! 如何避免在海外得流感重症? 1、出國前至少2週打一劑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所有出國族客的最強護身符。研究顯示:可降低 40–60% 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2、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很關鍵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飛機上的「鼻腔保命三步驟」:.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活著」。.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不要喝酒: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而且在飛機上代謝酒精會更慢,頭會更痛。3、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口罩:密閉人群=病毒高速公路。戴著就對了。.乾洗手:每次摸過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手不是手,是病毒停機坪。兩滴酒精,比你想的更管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讓鼻腔一直處於「濕潤防守模式」。保持濕潤→纖毛活動正常→病毒難黏上。乾燥=病毒穿牆模式ON。.加碼妙招:在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全球首例!男子吃漢堡4小時後猝死 蜱蟲引發過敏「無藥可解」
根據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健康中心(UVAHealth)證實,一名紐澤西州47歲男子在食用漢堡後4小時內死亡,成為全球首例因蜱蟲叮咬引發「α-半乳糖症候群」(AGS)致死案例。這種罕見的紅肉過敏症是由「孤星蜱」叮咬所引起,使患者在食用紅肉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最終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