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文化】同樣是倒垃圾,台灣跟紐西蘭差在哪?
作者:Lan Ying Pin/走經的路易海外攻略書
在紐西蘭,每週都有固定的收垃圾時間。到了當天,街道不再寧靜,而是成了一條條由無數個大型塑膠垃圾桶組成的隊列。
紅色、黃色、綠色,三種顏色、大小各異的滾輪垃圾桶,被家家戶戶推到路邊,把原本漂亮、整潔的街道,變成像個大型障礙賽道。整個過程非常安靜,沒有人講話,也沒有人群聚集,只有一連串輪子在柏油路上滾動時發出的喀拉聲。
每次看到這個景象,我都會在腦中自動切換一套背景音效。那是一段由遠而近的電子旋律,混合著《給愛麗絲》或《少女的祈禱》的曲調,再加上鄰居們穿著拖鞋、互相吆喝「快跟上!」的嘈雜聲,構成一場充滿了人情味和時間壓迫感的全民丟垃圾運動。
在紐西蘭,倒垃圾是一場計畫周詳、各家獨立完成的行動,但在台灣,倒垃圾卻是一場充滿儀式感、必須全員出動的社區活動。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模式,不只是廢棄物處理的方法不同,實際上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兩種文化在公共生活、社群連結與城市治理邏輯上的差異。
紐西蘭:安靜街道上的垃圾桶秩序
在紐西蘭生活,很快就得學會怎麼跟家那三個塑膠桶打交道。它們幾乎成了家裡的一份子──紅色裝一般垃圾,黃色裝所有可回收的瓶瓶罐罐,綠色則專門處理廚餘和剩食。
這是一套建立在高度個人責任制上的系統。居民必須自己想辦法搞懂複雜的回收規則,妥善分類,然後在垃圾日的當天,像準時打卡的員工一樣,把垃圾桶推到路邊等待收運。萬一睡過頭或分類錯誤,垃圾車會毫不留情地在垃圾桶上貼一張「無法回收」的貼紙,然後直接開走。這時也只能摸摸鼻子,再把那桶滿到炸出來的垃圾推回家,等待下個禮拜的垃圾處理日。
這個系統的好處,是極度的便利和自由,想什麼時候整理垃圾,都能隨時動手。但方便的代價,就是犧牲了街道美學,及人與人之間的零互動。
每到收垃圾日當天,原本還算開闊的街道,瞬間被這些垃圾桶搞得擁擠不堪,開車、停車都像在玩闖關遊戲。而在這一切中,看不到任何鄰居停下腳步、互相打招呼。
台灣:不便裡延伸出的社區連結
當我向紐西蘭的朋友描述台灣的垃圾車文化時,他們臉上總會浮現一種「你在開玩笑嗎?」的表情。
「所以,大家都必須在特定的時間,提著垃圾站在路邊等?」一位朋友瞪大眼睛問。
「對,一天兩次,錯過就要等下次了。」我回答。
「如果你剛好在忙,或在洗澡呢?」
「那你就只能祈禱,家裡的廚餘不會在明天長出香菇。」
這個在紐西蘭人耳裡,乍聽之下極度不方便的系統,背後其實藏有一種社會化的社區連結。
在台灣的黃昏時分,當那熟悉的旋律從巷口響起,整個社區彷彿瞬間被按下啟動鍵。家家戶戶的鐵門拉開,人們提著專用的垃圾袋,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個地點。在那短短的 5 到 10 分鐘,是整條巷子最熱鬧的時段。
媽媽們趁機交流情報,抱怨一下小孩的功課;阿公們圍著回收車,聊著昨晚的政論節目;年輕人則戴著耳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垃圾車,成了一個非官方的里民八卦中心,也是一個強迫大家走出家門,跟鄰居打照面的機緣。
我們會在那裡,知道誰家生了小孩、誰家養了新寵物、誰家最近剛嫁女兒。而那條「垃圾不落地」的原則,更是一種深刻的集體共識──街道的乾淨,是我們大家的共同責任。不把自家垃圾長時間丟在公共空間,是我們用短暫不方便,換取共享街道整潔的方式。
兩種責任,兩種哲學
紐西蘭與台灣的垃圾處理上,最核心的差異,就是對「責任」兩個字的定義。
在紐西蘭,責任是「管好自己的事」。只要確保自己家門前那三個桶子有正確分類,並準時推到路邊即可。鄰居家忘了推出來,或裡面裝了什麼違禁品,那都與自己無關。這是一種界線分明、尊重個人隱私,同時帶著些許冷漠的公民責任。
而在台灣,責任意味著「集體參與」。每個人都是倒垃圾儀式的一部分,大家準時出現、遵守共同規則,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社會監督。這樣的責任邊界模糊,帶有一點點人情壓力,卻也因此編織出一張緊密的社區安全網。
我曾多次忘了把紐西蘭的垃圾桶推出去。隔天早上,看著鄰居們空蕩蕩的門口,和自己那個依然滿到溢出來的桶子,心中只有「啊,慘了!」的懊惱,與一股搞砸了日常生活瑣事的挫敗感。
在台灣,也曾有過幾次因加班,而錯過垃圾車的經驗。我看著那包在廚房裡逐漸發臭的垃圾,心中有一種被全世界拋棄的孤獨感。那一刻,我懷念的不是垃圾車本身,而是那段能理所當然走入人群之中的旋律。
當「倒垃圾」反映出文化
說到底,一個社會怎麼處理它的垃圾,就反映了它怎麼看待「街道」這個空間。
對紐西蘭而言,街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條高效率的功能性通道。它的首要任務,是讓車輛和各種市政服務能順利進行。而在台灣的巷弄裡,街道更像一個里民生活情報交換中心。它是客廳的延伸,是廚房的延續,是小朋友的臨時遊樂場,更是鄰里間情感交流的據點。因此,我們願意為此犧牲一點個人便利,也不能接受它被垃圾長時間佔據。
如今,每當收垃圾的時間一到,我默默推著家裡那幾個巨大的垃圾桶,走向那被占領的街道時,總會想起一個念頭──或許,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垃圾回收系統。紐西蘭犧牲了街道的美觀,換取了個人的自由;而台灣則是個人的自由,換得街道的整潔與社區的溫度。
一個是安靜到有點寂寞的獨立生活方式,一個是吵鬧卻溫暖的社區連結。至於哪一個比較好?我想,這大概是每個異鄉人心裡,那個永遠無解的 Bug。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倒垃圾,也能看出人生觀?直擊台灣垃圾車 vs. 紐西蘭垃圾桶的有趣「文化差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捷克人的台灣觀察:「丟垃圾與步行在街道上,讓我難以適應。」
「天天都是地球日」的德國──環保已不是口號,而是代代相傳的生活態度
作者簡介:
Lan Ying Pin,於 2012 年常駐柬埔寨金邊,上班時是個成衣輔料供應商業務,下班後無事會到處走走晃晃,並將所見所聞紀錄成冊,寫下柬埔寨起飛的瞬間。2019 年決定與泰籍老婆大人 Ms Khae,一起轉戰紐西蘭職場,目前潛伏在紐西蘭基督城,天天與綿羊和野兔同居中。
其他人也在看
清運石綿 嘉市民可申請補助
當石綿建材毀損或老化時,可能釋放肉眼難以察覺的微細纖維至空氣中,民眾若長期吸入,恐導致肺部或胸膜相關疾病,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影響,仍有部分建物尚未修復完成,為保障民眾健康及維護環境安全,如發現家中老舊或破損的石綿建材,應於今年十一月三十日前向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出石綿清運補助申請,由合格拆除業者協助,以避免自行拆除造成二度污染;另請注意拆除期限至今年十二月十五日止。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呼籲民眾或拆除業者在進行石綿建材拆除作業前,應全程配戴個人防護裝備,避免吸入有害粉塵;拆除過程務必灑水潤濕降低石綿纖維逸散;拆除後應立即通報環保局清運並告知放置地點,或委託合格清除與處理業者辦理後續清運作業。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蕭令宜局長表示,將持續加強石綿管理及 ...
台灣新生報 ・ 4 小時前
沐浴乳加水使用超NG!專家揭補充包正確用法,「少做1事」反而越洗越髒
環保意識盛行的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家庭選擇使用補充包來減少包裝廢棄物,然而這看似友善環境的做法,卻隱藏著健康風險。專家指出,若未正確使用補充包,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清潔效果,更可能因為細菌大量繁殖而對健
食尚玩家 ・ 17 小時前
才用1個月! i17宇宙橙「褪成粉」 果迷哀號:機王
iPhone 17 Pro系列「宇宙橙」人氣高,不過卻有果迷入手不到一個月,拆下手機殼後發現鏡頭旁竟然褪成粉色,讓果迷好傻眼,後來直營店則是免費幫換背板。專家分析除了可以包膜或裝殼之外,也盡量不要用強烈化學成分的清潔用品。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全球航空服務大評比!華航、長榮航排名曝光
[NOWnews今日新聞]專門協助旅客處理航班問題與賠償申請的航班補償服務公司「AirHelp」,依據3大項目:準點率、乘客評價與理賠處理表現,整理出2025年航空公司排名,其中卡達航空(QatarA...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大雨不再成災 新北打造鳳鳴滯洪池迎風無懼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下大雨時,不再擔心家門口變成小河流。」這是鳳鳴地區居民最期待的改變。今(18)日,新北市長侯友宜前往「東門溪排水改善暨鳳鳴滯洪池工程」視察,工程進度已突破77%,預計於115年...
自立晚報 ・ 1 天前
芬普尼蛋不只流入台中!盧秀燕:管制空窗期有偷賣到他處 應盡快公布大眾
彰化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芬普尼超標,11月9日流入台中龍忠蛋行。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在議會市政總質詢答詢指出,管制空窗期的芬普尼蛋還被偷賣到其他地方,希望有關單位盡快公布,讓民眾了解。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台南垃圾亂丟高雄月世界 謝龍介籲黃偉哲別只管珍奶甜不甜
高雄燕巢知名景點「月世界」近日遭人違法傾倒大量垃圾,山坡地上堆滿數十噸廢棄物,高度甚至達到5層樓高,現場臭味四散。環保局17日到場稽查時破袋檢視,驚見部分垃圾來自台南,立即調閱監視器追查不法清運業者。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綠能天堂也難敵AI用電量 核能復興潮燒進紐西蘭?
「綠能天堂」紐西蘭擁有豐富的再生能源,又有政治穩定及資訊安全等優勢,微軟、亞馬遜等大企業都來此興建資料中心。然而,日漸攀升的AI用電量,可能連紐西蘭的再生能源也不敷使用。微軟在紐西蘭蓋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 ・ 16 小時前
注意溫差!最猛冷空氣快走了 「這一天」高溫恐飆到30度
東北季風持續增強,全台有感降溫!今(19)日清晨最低溫只有11.8度,北部白天高溫也僅20度。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冷空氣將持續影響至後日清晨,隨後氣溫將戲劇性回升,「這一天」將出現一週中的最高溫,飆到30度,體感如同夏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冷到發抖!一圖看「雲霄飛車」溫度曲線 周末短暫回溫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指出,隨著12月接近,冬季感受將愈加明顯,氣溫起伏加劇也將成為常態。中央氣象署則表示,未來幾天清晨仍是這波東北季風影響最劇烈的時段,周末東北季風減弱後,氣溫可望回升,但下周東北季風將再度增強,氣溫會再次下降。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林嘉愷揭2日冷空氣最有感!點名「這天」減弱將回溫
生活中心/王靖慈報導今(19)日東北季風最強、冷空氣有感,全台明顯轉冷,北部空曠地區低溫下探至12~13度,淡水最冷下到13.6度,提醒民眾們可加強保暖。不過,氣象專家林嘉愷透露這波冷空氣很快將從明(20)日白天起減弱,氣溫也將略微回升。
民視 ・ 14 小時前
本波冷空氣最強時刻曝光!低溫下探14度 回溫還要等這時
今(19)日、明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今日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明顯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桃園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竹苗、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對此,氣象粉專也示警本波冷空氣最強時刻,提醒民眾要注意穿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全台有感降溫!明後天會更冷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今(18)日降溫,天氣明顯偏涼,最低溫來到16度左右。雨勢方面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地區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降溫會一直持續到週五,到週六、日東北季風稍...
華視 ・ 1 天前
好冷!東北季風發威「這2天」最有感 下波冷空氣報到時間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到週五(21日)前受東北季風影響,特別在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預估是冷空氣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隨後週末則是東北季風稍減弱,溫度也會有明顯回溫;下週一(24日)起下波東北季風又南下,但預估和這波相比較弱,溫度變化不會那麼明顯。
民視 ・ 1 天前
今變天「剩16度越晚越冷」雨下不停 明清晨跌破12度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專欄「洩天機教室」中指出,今晨觀測資料顯示,東北季風堆積厚實的低雲、伴隨降水回波、帶來明顯降雨。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日東北季風迎風面水氣偏多,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有局部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有局部較大雨勢,應注意;冷空氣持續南下...
CTWANT ・ 1 天前
東北季風持續發威!明北東下探15度 專家曝「這時」回暖
明(19)日仍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來到15、16度,南部及花東也只有17、18度,局部溫度會再更低一些,各地皆感受涼冷。氣象粉專「天氣風險」指出,週末東北季風會減弱,各地氣溫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北季風發威!北東濕涼探15℃ 大台北累積雨量達豪雨等級
今、明(18、1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地區陰雨綿綿、低溫約15至17度;中南部雖天氣較穩定,但早晚偏涼。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指出,要到週三至週五水氣才會逐漸減少,北東部降雨範圍可望縮小,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後,各地有望回到晴時多雲、較為穩定的天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迎入秋最冷時刻!一圖看「這1天」再降溫
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今(19)日是入秋以來全台「最冷時刻」,北台灣及宜蘭低溫下探15至17度,南部與花東也只有18至20度,讓民眾感受到明顯涼意。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 天氣特急」指出,隨著日子越接近12月,台灣的冬季感受將愈加明顯,但溫度起伏也會變得較大,民眾需注意早晚溫差。
民視 ・ 14 小時前
最低溫12.4度! 吳德榮:明白天氣溫略升、下周一又迎雨
明顯變天!今(19日)清晨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新北市石門區的12.4度,氣象專家吳德榮,預計明天白天起氣溫會有些許回升,不過下周一又會有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屆時迎風面降雨機率略提高。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