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曰:「何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富,不肖,、渴、寒暑,是事之,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使日夜,而物春,是接而生於心者也。是之才全。」「何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法也,保之而外不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也。」哀公日以告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民之而其死,吾自以至通矣。今吾至人之言,恐吾其,用吾身,而亡吾。吾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德充符〉第四段)
上文孔子哀公的疑用「才全而德不形」哀它的生命存在,也就是所「道家型」人格。但什叫「才全而德不形」呢?哀公是不甚明白,遂追是什意思。
於「才全」,孔子回答:「所才全,就是持自我生命的和整,毫不受外在境件化的影的意思。例如形的生死存亡,人生遇的逆富,的能愚昧,外人我的,乃至生活的寒暖等等,些都是外在境的件化生命在的作互相涉而形成的事象。就像日夜交替一古不息,也是我以一己有限的知能法先掌控的。既然如此,我就不如放下一切想要掌控的思,欣然接一切的化,反而不致於干的的心,生命的和。我一心存警惕,生命始不失平安和。一方面生命外界完全放流通,但同又不受外界影而常保和(「」,也)。我的生命外界的化而化,所遇的外物完全有一嫌隙格(「」同「隙」),只有相融一,和如春天。就因能生命能完全放去接物,而地在心中呈一片和的境界啊!就是所才全。」
至於「德不形」是什意思?孔子的是:「那就是生命持整全和的工夫,已做到融迹的化境的意思。就好像水的本面目是平,一漪都不起的,是受到外界干才失去它的平。所以水也要置到完全平才呈他的本性,而足以人所取法。我做修心工夫,也能保其心的平,而完全不受外界影才是。所德,就是指持生命和的修工夫;要修到自自然然,完全不修相的候,才能致外物一而不相的才全境界啊!」
哀公了孔子的解,然大服。有一天遇到孔子的生子,就跟子:「我初即位政的候,全心全力民服,自以是一百分的君。一直到孔子的一番至理名言,才警到自己修行的不足,懂得不要莽行事,以致害家。我孔子那敢用君臣之相待呢?他根本是我可敬的老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