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文207  2074行-2084行  
 益西彭措堪布示
 子二、此精具大分四:
 ① 智者菩菩提心者甚稀有 
 ② 由解菩提心乃道之 
 ③ 未菩提心修布施等亦不入菩行 
 ④ 最初即令菩提心到扼要之利益
 丑一、智者菩菩提心者甚稀有
 解佛密意堪定量佛子等,若有如此之心,於生起稀有,生如此稀有妙道。若心生愚夫所微分功德,不如是希奇。
 在智者菩等的心目中,何功德才是稀有呢?
 中:了佛密意、所堪的菩,若某人心生起了如此的菩提心,稀有,此人生起了如此稀有的妙道。如果只是心生起了愚人所的微少功德,不稀奇。
 “愚夫所微分功德”,即凡夫特的八共同成就、有漏定神通等外道共同成就,菩不以稀奇。
 唐代蘖大在未悟前,曾友人伴方。行至某地,山水,原的路成了河。友人把草笠在水上,蹦上草笠,水漂去,而且招呼蘖:,。
 蘖:早知如此,打你的狗腿!
 ,漂水而的神僧:“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你。”
 所以,神通不稀奇,能生起世俗菩提心,才是稀奇。
 《入行》云:“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心,先今得生。”
 《入行》:其他人了自己的利益,尚且不能生起一那利益有情之心,如此稀有、殊的菩提心珍,去未曾有,今天竟然心中生起了。
 又云:“有等此善,何有此知,有如此福?”
 又:於缺乏安、深陷痛苦中的有情,菩提心能予他增上生定的安、能除他相中的痛苦、能遣除他的愚黑暗。何能有菩提心等同的善法,何能找到如菩提心般的善知,何能有如菩提心般的大福德?
 又云:“心,即彼士身。”
 又:起了妙的菩提心珍,即向心者恭敬。
 又云:“正法乳,出此妙醍醐。”
 又:正法的乳汁,提出如此微妙的菩提心精。
 菩提心是以思修三慧之杵,契正法的大乳海所提出的精,具有出生一切利益的美味大力量。
 此是出佛心藏 教授故。
 是,了知佛的精要是最殊的教授,用比喻“正法乳中提出的精”。/span>
 丑二、由解菩提心乃道之
 是故吉祥阿底尊持中,金洲大持唯中相之,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中恩最重者。
 所以,阿底尊者所持的是成派中,金洲大是持唯宗真相唯,以解衡量,金洲大低(原因是:成派持-非有非空之—他日止,於成派的解有,而真相唯,承依他起有),但因尊者的菩提心是依金洲大而生起的,故金洲大是尊者所有上中恩德最重的上。
 年,尊者提及其他上的名字,合掌於胸前;提到金洲大的名字,手合掌於。
 弟子:“何尊者上有如此差,是您上的功德有差,是恩德有差?”
 他:“我的上都是大成就者,功德差,但恩德有大小。我相中有的少分菩提心,都是依金洲上的恩德才得的,故我恩德重大。”
 林兄消文料如下
 唯宗相分,指相唯派。那主「所」具件:一、所(境)必有,且必能引起能(心)攀而生;二、在能之生起後的分中,要有行相。此即相唯之概念,亦有相唯。其後者有法、法、玄奘等。其相之宗派相唯或相唯,由勒、著、世、安慧等菩所立。
 若有解教扼要,此,於道扼要有大解。
 若教的扼要有所解,察此段(阿底尊者),相信道之得到深刻的解。
 若勤修此生真心:
 如果精勤修生菩提心的道理,而生起了真的菩提心。
 施少食:
 然只是布施少食。
 由此持,亦能入菩行:
 但是因有菩提心的持,也能算作是菩行。
 若此心,珍充三千界而布施,亦不能入菩之行:
  
 如果有菩提心,使把充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布施出去,也不能成菩行。
 丑三、未菩提心修布施等亦不入菩行
 如是戒乃至智慧,修本尊、息、明等,皆不能入菩之行。
 如同以上布施那,波蜜多乘其戒、忍、、定、慧等五度以及密乘修持本尊、、明等(即波蜜多乘及密咒乘的所有修行),若菩提心持,均非菩行。
 丑四、最初即令菩提心到扼要之利益分二:
 ① 以比喻明 ② 引教明菩提心的三功能
 寅一、以比喻明
 如世刈草磨,若此心未至扼要,任久修善行,甚趣,如以刈草木。
 “刈草磨”,即了割草,先要刀磨利。磨不磨刀,直接影割草的效果:刀利,割草事半功倍;刀,割草事倍功半。所以,不急於割草,而先力刀磨利,此即古人所“欲成其事,先利其器。”
 意:
 若菩提心未修至扼要,即使多劫中努力修持善行,也不有大的展,如以刀割草一。
 若令此心至於扼要,亦如磨,不割使其利,其後刈草少能刈甚多。一一那亦能速疾治罪障、集,微少善能令增,者能故。
 如果起初便能力求使菩提心到重,如同努力磨刀,然不割草,但等刀磨至利後,便能很快地割下多一,道的速度迅速。原因是:以菩提心持,每一那都能快速治罪障、集,然微量的善法也能使其增大,即消的善根也因此成。
 此宣了菩提心的三功能:① 速疾治罪障;
 ② 速疾集;③ 能令善根增。
 寅二、引教明菩提心的三功能
 一、以菩提心能速疾治罪障
 《入行》云:“大力重,非大菩提心,善何能映。”
 《入行》:於具有大力的重,除了的菩提心,其哪善行能伏呢?
 又云:“此如劫火 一那,定能罪。”
 又:菩提心如同劫末火一般威力比,一那就能地的罪。本受之定,尚能以菩提心摧,何其不定。
 障、所知障、障中,菩提心所消除的是障。因菩提心是一能成就最大福德之善法,一旦起,相的非福就逐弱。
 二、以菩提心能速疾集
 又云:“若思除,有情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量。欲除一一,有情量苦,欲一一所,成量功德。”
 《入行》又:心中略思:以我的痛除去所有有情的痛,具有利益有情之心,尚且能生量福德,何心烈希遣除空界每一位有情的量生死大苦,想每一位有情而成就佛果量功德。以如此大的菩提心,必能累量的福德。
 三、菩提心能令善根增
 又云:“善如芭蕉,生果即,菩提心果,恒增。”
 又:其不菩提心所持的善根,就如芭蕉一般,一次生果便--枯死,而以菩提心持的善根永不且能恒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