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佛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第六地 前地
[0194b07] 「佛子!此中明行,乃至生老死者,由明乃至生,令行乃至老死不,助成故。明行,乃至生老死者,由明乃至生不,令行乃至老死,不助成故。
佛子!此中明、、取不是道,
行、有不是道,分不是苦道;
前後分三道,如是三道我、我所,但有生,如束。次,明行者,是去;乃至受,是在;乃至有,是未。於是以後,展相。明行者,是待。
次,十二有支名三苦,此中明、行乃至六是行苦,
、受是苦苦,是苦;明行者,是三苦。
次,明行者,明因能生行;明行者,以明,行亦,亦如是。又明行者,是生;明行者,是。亦如是。又明行者,是所有;明行者,是。亦如是。
[0194b24] 「佛子!菩摩如是十逆起。所:有支相故,一心所故,自差故,不相故,三道不故,去、在、未故,三苦聚集故,因生故,生故,所有、故:
[0194b29] 「佛子,菩摩以如是十相起,知我、人、命、自性空、作者、受者,即得空解在前。有支皆自性,竟解,有少法相生,即得相解在前。如是入空、相已,有求,唯除大悲首,教化生,即得解在前。菩如是修三解,彼、我想,作者、受者想,有、想。
[0194c08] 「佛子!此菩摩大悲增,精勤修,未菩提分法令故,作是念:『一切有,有和合,和合不;集,不集不。我如是知有法多患,此和合因;然成就生故,亦不竟於行。』佛子!菩如是察有多患,有自性,不生不,而恒起大悲,不生,即得般若波蜜前,名:障智光明。成就如是智光明已,修菩提分因而不住有中,有法自性寂亦不住寂中,以菩提分法未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