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的事情有法放,那就要更努力地人看自己的存在。」──〈逆光翔〉
「你有有一直很想做,但有做的事?」
「有,我有一直想做,但做的事。我喜作,在那部落格盛行的年代,我跟潮流申台表文章,到在有人持?」
「呵,也是。我一直想去上手口班的,但一直去,是取行的候了。」
「有目很好啊,想做就去做吧!」
影散後,我有了如上的。
2006.1.11表〈重新再出〉(文於同年3月7日改〈化毛膏〉)到在,或有中,但不中止,我曾在〈非不可之第百篇〉,交代我的作撞期,此不再述。
「如何持作到在?」常常有人我。
答案就在我新台的「自我介」:
「《左心房漩》後,追慕鼎公,以其文路誓行志。」
具的,我搜鼎公的作品,一一拜,再一一重。比方,我最近重了鼎公的《山路──王鼎回四部曲之三》,重放在他作的想法,以及他在作技巧上的。
在作技巧上,我除了注意「譬喻」、「引用」、「排比」、「警」外,特留意「反增法」(每一反,容增加一些,情感化一些)的用。鼎公在《岸》,他散文中的「反增」最敏感,最有味,也最希望有人能成功的加以用。在《山路》中,〈由英雄于子三看潮〉一文有精彩的示例:
「我能把那篇文章好,如果十年以後,我加上……。那我的文章容薄,如果在,我提到……。如果文章在,我,……。如果是在,我,……。文章如果今天,我加上一段:……。我能那篇文章好,如果十年以後,我加上……。(《山路》,269-275)
比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作的想法:
多人的作家往往投稿始,而破碎於未。文章否,的影作者的心情。2009年,金日副刊用了我的篇文章,我生鼓的作用;於是,我著投到其他的副刊,收到退稿信,我的作家受到些打,但鼎公的我:
「我一直想作家,那一年,南的安康日副刊用了我的篇文章,加了我的野心。」(《山路》,25)
「……我的文章一篇一篇寄出去人用,我的作家受到重打。那我的心思全在如何成一篇文章,我的喜怒哀全由文章是否所左右,……」(《山路》,285)
一代散文大,亦有被不退稿的月,我又有什好的,只有在文路上持不的。
「文章不出怎?」是很多人在作常的。鼎公在中引用一句:「你不出文章的候,你就或旅行。」(《山路》,257)善哉!妙哉!我一篇〈旅行〉,引用詹宏志先生的法:「是一『省省的旅行』;然可能不如旅行那刻骨心,但是取得材料的量和速度,都是旅行所不能及。」
而取得材料的方法,除了旅行,可以透察,鼎公自述:
「我忘我是(或者是)一作家,趁察新事物。」(《山路》,352)
「那我只眼睛耽,作家可以有手、有,必有眼睛。」(《山路》,355)
必有眼睛,因需要眼睛,旅行需要眼睛,察更需要眼睛。按下成本高的旅行不表,「」「察」可以充作的材料,材料多,文章能推出新,一如食材多,菜色能搭配化。
倒,要充作的素材,就要充「」「察」的象。以八大,除了「文」作的最直接外,「音、雕塑、、建、舞蹈、、影」,都是值得作者「」「察」的象。尤其是第八的「影」,直是「」,因它包含了「文、音、雕塑、、建、舞蹈、」等七大的元素。
材料充了不,作需要反覆的思量富的想像力。鼎公:「工作清,可是我完全不能作,因我失了反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山路》,394)於「反」「想像」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前者消化、提可用的材料;後者重,材料加工。
例如,我上日看了〈逆光翔〉,提出影中的「比」元素,如的比:明亮大眼的小天生眼盲的裕翔;得出微音化的裕翔不出的小。音舞蹈的比:裕翔手指在琴黑白上的移,流出舞蹈的律;小加舞甄不用音,而她的收,散出音的奏。然後,我〈逆光翔〉重《山路》後的材料重,成篇文章。
「你有有想做的事情,做不到的?」裕翔小。
「我想跳舞。」小答。
告我,是最他震撼的白,因,「跳舞」可以置成任何你想做做不到的事。
我喜那充同理心的正向的悟,所以,我最有感的白是:
上眼睛
跟你一起去感
在有光的世界
踏出的每一步
都需要很大的勇
我想每人的存在
都是有他的原因
因有你
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
不是要阻我的前
而是要我下定更大的心
有你
我明白
如果喜的事情
有法放
那就要更努力地
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王鼎著,《山路──王鼎回四部曲之三》。台北:雅,2005年5月10日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