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密西根大學外科的榮譽退休教授巴特利久病纏身,已經在10月20日逝世,享壽86歲。葉克膜是全稱「體外維生循環系統」的英文縮寫發音,這個裝置會持續將患者的血液泵出體外,接著加氧、去除二氧化碳、加溫再送回體內,讓心肺休息以恢復。葉克膜的概念早在1965年就出現,在1971年,第一名成年患者在裝「葉克膜」後存活。如今裝過葉克膜的患者中約54%能存活,超過10萬人得以保命。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
...享壽86歲。 「葉克膜之父」羅伯特·H·巴列特病逝。(圖/翻攝自ELSO官網)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密西根大學外科名譽教授巴列特於10月20日在密西根州安娜堡的家中病逝,家屬也證實噩耗。 1939年出生的巴列特是一位美國醫生和醫學研究員,他因開發出一種名為體外膜肺氧合(ECMO)的救命心肺技術而聞名,就是台灣俗稱的「葉克膜」。1971年他獲得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利用此技術成功使一名成年患者存活,1975年更救回肺衰竭的新生兒。他生前開發的葉克膜技術,讓全球超過26萬名重症病患續命,對醫學貢獻甚多。
[NOWnews今日新聞]被認為是「葉克膜之父」的美國密西根大學外科榮譽退休教授巴列特(RobertH.Bartlett),於10月20日病逝於密西根州安娜堡的家中,享壽86歲;巴列特的團隊是在醫學上...
葉克膜(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術常用於重症患者,或呼吸困難的新生兒,曾挽救許多生命,根據葉克膜研發者羅伯特.H.巴列特(Robert H. Bartlett)所創醫療機構的資訊,至今被用在超過26萬1000名重症病人身上;遺憾的是日前羅伯特的女兒透露,父親久病纏身,已於10月底病逝,享壽86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29歲的何小姐產後隔天欲下床走動,卻突發性頭暈失去意識緊急送醫,該名患者在救護車抵達醫院前,因失去呼吸心跳而壓胸急救,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判定是生產後發生「肺栓塞」,經由心臟外科為患者裝置體外循環(葉克膜,ECMO)及進行肺栓塞疏通手術。 剖腹傷口開胸傷口憂出血過多 採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林育輝表示,由於病患急救時間較長,初步預判神經學預後堪憂,且左心室功能較差,預計傳統開胸取栓手術後仍需要葉克膜支持數天,除了原先剖腹產後傷口滲血,更多了開胸的傷口...
...並愈來愈常用於發生緊急狀況的心臟驟停患者。 葉克膜的概念在1965年出現,巴特利當時是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外科住院醫師。在那個年代,患者在接受心臟手術期間只能使用人工心肺機約一小時,這是因為使用該設備長時間將氧氣輸送到血液中,可能破壞血球。 在1971年,首名成年患者在裝「葉克膜」後存活。巴特利和其外科團隊又在1975年首次成功將葉克膜用於一名肺衰竭的新生兒。 巴特利創設「體外維生支援組織」(ELSO)的登錄檔案顯示,全球超過26萬名重症新生兒、孩童和成人接受了葉克膜治療,且約有66個國家共800個醫療中心提供此療法;裝過葉克膜的患者中...
29歲的何小姐產後隔天欲下床走動,卻突發性頭暈失去意識,經救護車送至馬偕醫院急診室,經過緊急救治,經由心臟外科以EKOS手術搶救後,幸運挽回一命,住院時間長達23天,後續回診評估情況一切良好。
AI正在改變醫療現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指出,AI不僅能協助急診縮短黃金救治時間,更已廣泛應用於心導管分析、腦出血判讀、睡眠監測與護理紀錄等臨床場域,實現「智慧醫院」的願景。
掌握台灣醫療物流的嘉里大榮集團,除了人事的中、港背景外,更大的隱憂來自中國的法律環境。依照中國《國家情報法》《數據安全法》與《網路安全法》,中國公司有義務無條件提供資料給政府。若嘉里醫藥物流的系統與中國或港澳伺服器串聯,意味著藥品批號、冷鏈溫度曲線、配送名單、醫療院所代碼、甚至患者病歷相關配送資訊,皆可能被北京掌握。「這是高影響、低可見度的風險。」一名資深防務專家表示:「在平時不易被察覺,但在戰時卻能立刻掐住台灣的脖子。」
您知道台灣的關鍵醫療物資,包含人工心臟、葉克膜、抗癌藥物、甚至疫苗的運輸鍊,居然可能掌控在中國手上嗎?現在爆出了「國安危機」。根據鏡週刊的調查,負責多家醫學中心、大型醫院醫療物資運送的這一家「嘉里大榮」,背後是香港資金,進一步了解整個控股鍊,就發現滿滿的中國味,後面還有中國的交叉持股。更駭人的是,這家物流的資金鍊居然扯到北京跟上海的政協委員,甚至相關公司還跟中國解放軍有簽戰略合作協議。如果這一家公司被中國政府視為中國公司,是不是可以依法要求無條件提供所有資料呢?截稿前,嘉里大榮沒有回應。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29歲女性在產後隔天想要下床走動時,卻突發性頭暈失去意識,經緊急救治後,判定為生產後發生肺栓塞,緊急裝置體外循環(葉克膜),進行肺栓塞手術,搶回一命後,住院23天,後續回...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產婦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要小心產後可能隱藏潛在殺手─「深部靜脈栓塞」,以及因而併發致命性高的「肺栓塞」。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資深主治醫師陳宜雍提醒,對於剖腹產婦女與高風險產婦,都需要特別注意採取防範措施,避免「肺栓塞」找上門。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2025年7月,全台進行「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首度在嘉義市模擬戰時醫療救援與民生物資調度。演習過程中,《鏡週刊》調...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機車騎士是國內交通事故中的高風險族群。彰基醫學中心近期就收治一名19歲少年,因為機車自摔,一開始只是覺得胸痛,沒想到被送至急診時,在短時間內情況便急轉直下,體內大量出血,陷入休克狀態 ,醫療團隊立即啟動院內「重大外傷小組」機制 ,包含外傷科、一般外科、骨科、胸腔外科及整形外科在內火速到位,全面救治,成功搶救回一命 。...
現在有不少懷孕媽媽,為了避免生產時「吃全餐」,痛不欲生,而直接選擇剖腹產,但相較自然產,剖腹產伴隨較高的靜脈血栓風險,即便術後穿醫療級彈性襪預防,也無法完全杜絕。馬偕醫院近期就有剛剖腹產隔天下床的媽媽,突發嚴重頭暈昏倒、呼吸停止,經心臟外科緊急啟動葉克膜與微創手術搶救,才挽回一命,所幸沒有留下後遺症,提醒剖腹產媽媽務必警覺產後身體變化。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9歲的何小姐剖腹產後隔天,正當想下床走動時,卻天旋地轉的頭暈,失去意識,甚至沒有了呼吸心跳,被救護車緊急送醫,抵達馬偕醫院急診之後,婦產科醫師判定是生產後發生肺栓塞,緊急會診心臟外科裝置體外循環(葉克膜,ECMO)及進行肺栓塞疏通手術,才幸運救回一命。醫師提醒,剖腹產為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且近年來比例有增加趨勢,建...
...患者脾臟完全碎裂,是出血主因,並合併胸腔積血、積氣及多處骨折與血管撕裂。外科團隊先行切除脾臟止血,骨科與整形外科接力進行骨折固定與血管修補,逐步穩定生命跡象。 術後因嚴重胸部創傷引發急性肺損傷,患者呼吸衰竭,傳統呼吸器無法維持,醫療團隊於緊急關頭啟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暫時替代心肺功能,爭取肺部修復時間。經加護病房團隊近一個月照護,最終康復出院。 醫師提醒 事故後勿輕忽內傷風險 彰基醫療長張尚文醫師指出,嚴重內臟損傷在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呼籲民眾遭遇車禍後,即使自覺無恙,也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彰基醫學中心重大外傷團隊近日成功搶救一名因機車自摔導致多重內臟與骨骼損傷的
29歲何小姐剖腹產誕下一名女寶寶,產後隔天欲下床走動,卻突發性頭暈失去意識,判定為生產後發生肺栓塞,住院時間長達23天,幸運挽回一命。醫師提醒,剖腹產是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建議高風險產婦可穿著包覆至膝蓋以上的醫療級彈性壓力襪,減少下肢血液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