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85歲爺爺身體硬朗、思緒也清晰,甚至可自主出國。但後來出現記憶退化、走路緩慢,甚至需要坐輪椅,原先以為是巴金森氏症,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大腦動靜脈畸形引起退化。會診神經影像科...
一般人自覺健忘、專注力下降,多歸咎於年紀問題,但營養師薛曉晶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常吃超加工食品(UPF)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組快28%,執行功能更下降25%。另一項研究也指出,吃大量超加工食品與失智症風險增加44%有關。此外,每天吃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出現巴金森氏症狀是少吃者的2.5倍。
健康資訊普及,鋅的重要性為人所知,但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顯示,鋅這個營養素,其實是大腦健康的「雙面刃」,缺少會使腦細胞出問題;過多也會使大腦退化。他提醒,天然食物是最安全的補鋅來源,例如牡蠣、南瓜子、腰果、全穀類等,此種補充方式較不會一下子太過量,也能搭配其他營養素。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關注「巴金森氏症」的社會關懷作品《巴巴啦吧巴吧》由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發想,從罹患巴金森氏症20年的父親故事出發,以及身為舞蹈工作者的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今天起一路到12月28日,開辦第32檔展覽,「黃筱哲《疼惜大地》與阮義忠《印順導師與證嚴法師》」師徒傳承展。身為阮義忠老師的徒弟,黃筱哲以近20年歷練,同樣用黑白照片顯影出慈濟環...
「老人正對我們求救,你知道了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許多人疑惑「爸爸最近怎麼老是發脾氣?「媽媽以前很溫和,怎麼現在動不動就懷疑人?阿公怎麼突然變得孤僻,不太理人了?」這些情緒變化時常被認為是「年紀大了,脾氣變了」,不過醫學研究指出,性格的劇烈改變,其實常常是一種「病理警訊」。
巴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 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患者常因藥效波動,出現「明明有吃藥卻還在抖」的無力感。當症狀難以光靠...
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正悄悄在我們的生活中累積,從瓶裝水、外帶餐盒,到日常飲食,這些微小的塑膠顆粒可能早已進入人體,無聲無息地在腸道、腎臟,甚至腦部累積,帶來慢性發炎。最新研究發現,有特定種類的益生菌竟然
老齡化社會來臨,醫師黃軒表示,長者其實常常以非生理性的方式在求救,例如常發脾氣等性格的劇烈改變,常常是一種病理警訊,可能是失智、中風、腦腫瘤、巴金森氏症,都可能讓情緒變得難以控制。他強調,老人的「性情大變」不是自然老化,而常常是疾病的表現。
你以為缺乏維生素D,只會骨頭會變脆嗎?其實從憂鬱、掉髮、不孕,到心臟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癌症等,全身大小病都可能跟它有關! 維生素D缺乏容易得這些病 醫檢師高裕凱指出,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
今(4)日台灣各地及澎湖、馬祖為多雲到晴,中央氣象署提醒,僅恆春半島及金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西半部山區及南部近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林得恩透露,9月6日前後,在菲島東方外海就有一熱帶擾動生成,後續也有機會再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甚或颱風,路徑預測是朝西北方向,較為靠近台灣。
減重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名醫成功瘦身之道格外受人關注。曾任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的醫師鄭明輝曾一度胖到82公斤,當時已處於糖尿病前期,之後藉由逐漸減少食量,2年內就減至68公斤,也治好高血糖問題。他分享其減重的飲食為午餐吃水餃及一盤燙青菜,「但絕不點麵食,因為鈉含量高的麵熱量不低,又易消化,導致總熱量攝取太多。」
陸委會日前提供文化部唱和的23名台灣藝人名單,並請文化部約談,目前已完成對藝人的告知跟告誡,強調若3日中國九三閱兵後還是有藝人配合中國矮化國家主權或唱和武力言論,將依法逐一裁處。而3日也是台灣的「九三軍人節」,「金曲台語歌王」施文彬則分享2張年輕時穿著國軍戰袍的老照片,向三軍弟兄姊妹致意表態。蔡維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