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如人生,墨若時光。每一筆劃都是心的延伸,每一滴墨香都是歲月的沉澱。由雲林縣文化觀光處主辦、福智文教基金會協辦的「從心舞墨‧吳昱瑩書法創作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三十日(日)在斗六文化觀光處展覽館一樓盛大登場,縣長張麗善於今十六日上午開幕中,邀請鄉親與藝文愛好者一同感受書法之美與文化的深韻。縣長張麗善表示,書法家吳昱瑩老師以「從心舞墨」展覽主題,象徵她以心為筆、以墨為舞,將生命歷程融入書藝之中。吳老師長年服務於公職體系,始終以誠信與專業為本,看到出席會場眾多的各界朋友們,可見吳老師書法造詣的備受肯定,同時也可一窺雲林對文化藝術推動的用心。張縣長說,雲林不是文化沙漠只是深藏不露,自我上任以來,積極地在文化領域上深耕,現已逐漸展現成果,感謝文藝界朋友們的付出與貢獻,也期盼持續攜手 ...
虎尾分局土庫分駐所警員楊子誼日前執行勤區查察勤務時,行經土庫鎮忠正里中山路段,發現一名老婦步履蹣跚,在同一路段來回徘徊。楊員察覺有異,立即上前關心。經楊員耐心詢問,這名黃姓老婦(約七十歲)自稱是騎乘機車來土庫市區購物,但購物後卻想不起機車停放何處。老婦疑似有失智症狀,僅記得自己住在「頂寮」,不記得住家位置,且身上並未攜帶任何身分證件。楊員先是耐心安撫老婦情緒,並根據「頂寮」這條有限線索,設法聯繫上其家人。家屬接獲通知後立即趕至現場,先將老婦平安接返家中休息。楊員考量機車是老婦的重要代步工具,隨後獨自返回中山路段沿途尋找,最終在同路段尋獲了老婦遺忘的機車。家屬對於楊警不僅協助老婦平安返家,更鍥而不捨地找回機車,這種以同理心積極解決民眾困難的態度,深表感激與讚賞。虎尾分局呼籲 ...

在鏡頭的聚焦下,雲林的每個角落都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一一四年公用頻道影片徵件-風華百景映雲林」頒獎典禮今(十六)日日於斗六教師研習中心舉行,縣長張麗善、新聞處長陳其育與來自各界的創作者齊聚一堂,共同分享他們看見的雲林動人風采。由杜政庭導演執導、以家庭、土地與信仰連結為主題的《阿公的哺哺車》最終榮獲冠軍,並獲得新台幣十五萬元獎金,作品展現了影像中純粹的感動與深刻力量。縣長張麗善表示,為了將雲林縣的好山好水與文化特色介紹給大家,我們在一零九年成立影視委員會,希望透過影片將雲林的人文薈萃,包括農業、教育、文化及觀光景點,透過故事性的串聯,以具強穿透力的短影音模式,宣傳到全世界去。張縣長說,公用頻道影片徵件頒獎典禮,已經過評審團審慎的評審,以先審後拍的方式,讓每一部創作都非常 ...

台灣民眾繼兩場聯合政府論壇,進一步讓理論與實踐並行,16日啟動「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系列論壇」首場的「地方政府聯合治理初探—基隆經驗」,由台灣民眾基隆市部協辦,從制度探討,走向城市治理的具體案例。論壇由台灣民眾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主持,基隆市長謝國樑、副市長邱佩琳、台灣民眾主席黃國昌、秘書長周榆修、立委黃珊珊、劉書彬、林沛祥共同出席,與關心聯合治理的市民一起見證基隆跨合作、市政共治的實際成果。台灣民眾主席黃國昌致詞時指出,台灣民眾推動聯合政府,核心目標就是讓台灣更好、讓人民生活更好。論壇從第一場的學術理論出發、第二場借鏡日本經驗,而第三場選在基隆,就是為了讓人民看到地方政府朝向聯合治理的成績,「這樣的安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黃國昌回顧,2022年謝國樑市長與邱佩琳副市長扛起引領基隆向前的責任,然而過去一年民進為了發動政治攻擊,不惜在基隆東區廣場議題上鋪天蓋地抹黑,背後更隱藏發動大罷免的政治算計。「我最感佩的是謝國樑市長,整起風暴結束,我沒有聽他講一句負面的話,他只想著基隆要繼續往前。」黃國昌也直指,聯合政府論壇一推出,民進幾乎是「秒回」發動文宣攻擊。第一場談聯合政府

雲林縣金牌農村前進台中市審計新村。縣府城鄉發展處號召縣內十二個金牌農村社區、亮點潛力社區及青年品牌,十五日起連續兩天舉辦「金牌農村.低碳未來」聯合成果展市集,現場超過五十多項雲林農村社區特色產品,展現雲林永續多元農村再生成果,推廣優質在地產業。縣長張麗善下午前往市集為參加社區加油打氣,協助促銷各社區新創商品。她期許透過跨縣市交流,讓台中民眾與旅客看見雲林社區與產業的能量,也讓在地業者有更多對外曝光與合作機會。期待吸引更多民眾來雲林走訪,親身體驗在地農村的魅力與永續發展的成果。張縣長指出,雲林是典型農業大縣,縣府城鄉發展處攜手建設處等其他局處、農村社區,積極推動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不僅成為全國農村社造最密集縣市,更在金牌農村、建築園冶獎等國內外競賽屢獲佳績,成果獲得各界肯定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的「台灣有事」論調,並暗示不排除出兵協助,引發中國強烈不滿,導致中日關係緊張,雙方互不退讓。對此彭博分析師認為,以北京的激烈手段,恐採取「至少4種報復方式」。

近日,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外交爭端因「台灣有事」的敏感議題而急速升溫,使區域情勢陷入緊張。在此敏感時刻,曾精準預言「廣島核爆」的日本神祕預言家王仁三郎,其關於日本將在 2030 年前面臨毀滅性大災難的預言再度被翻出,無形中為這場政治風暴增添了不安的氛圍。

[NOWnews今日新聞]《經濟學人》近日以「台灣經濟繁榮中隱藏的風險」為題,撰文論述台灣經濟榮景的潛藏風險,指出台灣在強勁的出口背後,新台幣卻長期被低估,這懲罰了台灣消費者以及系統性金融風險等問題,...

「普發萬元」入帳就用日式料理犒賞自己,王品集團日式品牌「藝奇 日式料理」品牌升級,即日起推出全新「極炙套餐」,全套7道美餚,均一價880元,包含明星主餐「火焰系列」,結合桌邊火焰秀展演,以及日式三大名物「鍋物、刺身、釜飯」,呈獻視覺、味覺與香氣等感官體會交織成的五感體驗。早鳥限定優惠開跑,即日起至12/10,憑活動畫面前往全台門店內用2客套餐,即享第2客75折優惠。

每個行業都有不同規定,但要小心不合理的要求!一名女網友透露,近日要帶團出遊,不過領隊資料上卻寫她必須和客戶男老闆睡同間房,主管還說「擠一下」,讓她質疑,「這是旅遊業的潛規則嗎?」文章曝光掀起討論。

網紅「館長」陳之漢近日被旗下元老員工爆料,聲稱館長不僅性騷、威脅店家、投資爭議、還有收受中國資金等,引起熱議。而一向與館長有深厚好交情的民眾主席黃國昌今(16)日對此表示,外人不適合多做評論,就以館長的說明為主。館長的元老級員工李慶元、吳明鑒與管小偉14日爆料,內容包括館長其實根本沒出錢投資成吉思汗、要特助小偉拍攝私處給其妻子觀賞,甚至要求發生性關係、多......

[NOWnews今日新聞]有一名自稱是台大大氣系學生的網友在臉書發豪語,預測台北市12日至14日會因鳳凰颱風放假2天,若失準會將在今(16)日發放300份雞排、100份珍奶,結果有500人現場等候,卻...

[Newtalk新聞] 中日關係近期迅速惡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以「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的說法,引爆北京強烈反彈,中國外交部、駐日使館、軍方與官媒全面升高火力。解放軍報示警日本將被「推入災難」、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更以「斬首」字眼引起日本抗議,雙方互召代表,情勢不斷升高。中國媒體同步鋪天蓋地報導,從指責高市言論危險,到引用台灣藍營政治人物批日本,再到報導日本民眾「要求高市下台」,與新華社及時釋出的「日本流感疫情擴散」,整體社會氛圍被拉到前所未見的緊繃。 在官方警訊全面升級下,北京強調日本治安惡化、中民遇襲案件頻傳,提醒國人「近期暫勿前往日本」,三大國有航空也宣告日本航線可免費退改。教育部甚至發布留學預警,提醒在日與擬赴日學生提高警覺。中國整體宣傳口徑明確指向此刻的日本危險、動盪、不可接近。 然而,就在這股政治寒流最冷的時刻,上海浦東機場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景。16日上午,各家飛往東京、大阪、福岡的航班櫃台依舊人潮不斷,旅客手提行李、安靜排隊,彷彿與北京的高度警戒毫無關聯。許多旅客表示,政策宣布太晚,行程無法取消,酒店與交通費用也難以退回,成本太高,只能照計畫出發。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

大陸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正在深圳舉辦,展示5000餘項全球科技前沿成果,其中類器官列印技術和微奈機器人等醫藥新科技成為矚目焦點,展現未來醫藥發展新方向。

近日網路社群出現自稱台灣大學大氣系學生的匿名貼文,以「賭颱風假」為由承諾在校園內發送雞排與珍珠奶茶,引起社會關注,造成校園人潮聚集。台灣大學今(16)日發聲明表示,發文者身分是否為台大生無法確認,「台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麗升能源(8087)公告2025年第三季財報,合併營收0.89億元,季增149%、年增31%,單季每股稅後虧損(EPS)0.4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2.18億元,年減65.94%,每股稅後虧損1.16元。

【記者凃建豐/屏東報導】昨(15)日19時15分屏東市建豐路某鴨肉店前發生糾紛,一名男子疑持木製武士刀造型棍棒攻擊店家員工,男子母親一直勸阻,男子放下木劍後,又多次徒手攻擊女員工。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16日專電)義大利披薩店老闆拍影片辱罵台灣遊客事件延燒,義媒報導,該店所在地市長德羅索出面緩頰,他表示「此事件不代表蒙特卡丁尼市,這位老闆犯了嚴重錯誤也正以各種方式道歉」。他強調下週將邀台灣駐義外交官溝通化解爭端。

第7屆走鐘獎昨(15)日圓滿落幕,網紅「Andy老師」奪下年度個人創作者獎,他在台上幽默自嘲:「畢竟我花那麼多錢做這部影片,到現在還沒回本餒,大家也知道我薪水5萬5。」Andy老師過去與前女友張家寧共同經營頻道,但收益幾乎落入對方口袋,如今他不僅靠創作扳回一城,昨在典禮上更被捕捉到手握最新款iPhone 17,讓網友感動直呼:「有過的比較好就好了。」

網紅謝侑芯驟逝馬來西亞消息震撼社會大眾,就連歌手黃明志都牽扯其中,全案轉往謀殺方向偵辦後,謝侑芯遺體也被送往吉隆坡醫院解剖調查,歷經25天時間終於被警方准許領出火化,稍早,黃明志PO出全黑圖,但並未寫上任何文字,讓網友不明所,狂洗版留言「?」。蔡佩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