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動需求 10月PMI轉為擴張終止連4月緊縮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3日電)中經院今天發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經季調後攀升至50.3%,終止連4月緊縮,轉為擴張,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相關硬體與設備需求暢旺等因素。不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提醒,廠商對未來展望依然保守,台美關稅與232條款結果尚未出爐,後續仍存在不確定性。
PMI以50%作為景氣榮枯線,50%以上代表景氣呈現擴張,反之當指數低於50%,意味景氣緊縮。
觀察PMI組成5項指標變化,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指出,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標,各中斷連續6個月與4個月緊縮,都轉為擴張,指數分別躍升3.9與4.5個百分點,升至51.1%與53.2%,這是10月PMI轉為擴張的主因。
陳馨蕙分析,10月PMI指數回升,主要是AI帶動相關電力、能源、散熱等設備需求,半導體CoPoS先進封裝技術、高頻寬記憶體也推升新設備需求,再者,車用、紡織等產業關稅衝擊淡化,以及過往10月為淡季,這次廠商陸續開出2026年預測需求、客戶短急單補庫存,狀況比預期好。
不過陳馨蕙也指出,製造業新增訂單與生產,相較於9月低基期呈現好轉,但多數業者仍回報訂單透明度不高,且塑化、金屬等相關原物料產業認為終端需求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將持續觀察至2026年第1季。截至10月,六大產業仍全數回報未來展望為緊縮。
連賢明分析,製造業、非製造業都出現回升,製造業部分,與第3季出口暢旺一致,但廠商對未來半年仍持保守態度,還不到樂觀地步;非製造業部分,除了出口表現佳,10月連假也帶動消費力道,不過第4季景氣是否較為正向,仍要審慎評估。
談及關稅影響,連賢明說明,受影響較大的仍是傳統產業,相較之下,AI、電力及機械等相關產業表現較好,抵消部分負面衝擊,目前要說關稅衝擊已完全緩解,還言之過早,且台美關稅與232條款結果都尚未出爐,還存有不確定性。(編輯:潘羿菁)1141103
其他人也在看
10月PMI結束連4月緊縮 學者:AI熱潮抵銷關稅衝擊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3日)公布10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斷連續4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攀升2.0個百分點至50.3%。學者認為,出口暢旺帶動一些指數,對等關稅的衝擊有部分被AI發展抵銷,但廠商對未來半年展望仍緊縮,後續仍要審慎看待。 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公布10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斷連續4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攀升2.0個百分點至50.3%。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受訪時分析,AI相關硬體與設備需求暢旺、電子業缺貨漲價潮,以及部分品牌廠商開出2026年需求預測,讓新增訂單及生產指數同時回升;不過,廠商對未來半年展望仍緊縮,顯示還沒到樂觀的狀態。 至於對等關稅衝擊是否減緩?連賢明認為現在說沒影響還為時過早,因為傳統產業還是有被課稅,只是這些衝擊有點被AI暢旺抵銷;且台灣對等關稅談判還在進行中,仍未到最後確定階段。他說:『(原音)我們還在看,就是還在等川普政府有沒有一些比較確定的說明。目前副院長講說是往比較好的方向,只是到底這目前的狀況是不是到最後面川普政府接受、然後把台、美之間的關稅確定,其實這邊還沒有到最後確定的階段。』 針對「川習會」釋出一些好訊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AI帶動商機 10月製造業PMI轉為擴張
中華經濟研究院表示,AI相關硬體與設備需求暢旺、電子業缺貨漲價潮,以及部分品牌廠商開出2026年需求預測,10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PMI中斷連續4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攀升至50.3,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則回升1.9至41.5。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APSCC:低軌衛星進入量產時代 台灣成全球太空鏈關鍵
亞太衛星通訊理事會(APSCC)主席Terry Bleakley今天在年會場外受訪時表示,全球衛星產業正跨入低軌道衛星(LEO)量產與商業化階段,供應鏈思維正在從「航太級單件製造」轉向「高效率量產」。在這波結構性浪潮下,具備晶片製造、精密製造與AI算力優勢的台灣,有機會成為新太空供應鏈關鍵節點。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中美同時降火! 稀土、晶片、關稅三重鬆綁
白宮最新公布的「美中貿易事實清單(Fact Sheet)」為市場帶來久違的緩和訊號。文件顯示,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分別在關稅、出口管制與企業制裁方面同步放寬,顯示中美在經貿議題上願意尋求「穩定共存」。然而,專家提醒,這次協議雖能緩解短期供應鏈壓力,但長期「去中化」趨勢仍難逆轉。
理財周刊 ・ 1 天前各方利多激勵投資人信心 亞股收高韓股勁揚2.8%
(中央社香港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中緊張情勢緩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降息及亞馬遜(Amazon)等熱門股財報強健,激勵人工智慧(AI)帶領的科技股漲勢再現,支撐投資人信心,亞洲股市今天應聲上漲。
中央社 ・ 1 天前微軟簽訂97億美元合約 掌握輝達晶片供應
(中央社舊金山2025年11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科技巨頭微軟簽署一項97億美元(約新台幣2994億元)雲端服務合約,內容包含取得5年內使用輝達先進晶片的權限,設法紓解算力短缺,使微軟更加完整掌握AI熱潮帶來的商機。路透社報導,資料中心擁有者暨營運商IREN今天表示,已與微軟(Microsoft)簽署這項為期5年的雲端服務合約。這項合作是微軟強化人工智慧(AI)及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所做的最新努力,也顯示AI產業的算力需求正快速成長,以推動像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這類AI應用。目前大型科技公司的自身雲端容量已疲於應付龐大AI需求。IREN也與戴爾科技集團(Dell Technologies)簽署協議,以約58億美元向其採購輝達(NVIDIA)GB300處理器和相關設備,並將提供微軟使用。消息宣布後,IREN今天盤前股價飆漲逾20%,戴爾股價也上揚5%。IREN表示,預計2026年在德州柴德瑞斯(Childress)規模達750百萬瓦(MW)的自家園區分批部署GB300處理器,並表示與微軟簽訂的合約包含一筆20%預付款項。微軟與IREN合作後,不用興建新資料中心或額外取得電力,就能擴張算力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紐時揭中國多年構築堡壘 減少西方脫鉤衝擊
[NOWnews今日新聞]自川普第一任期時,對中國展開第一輪貿易戰以來,近年美中脫鉤、東西脫鉤已成為重要議題,川普重返白宮後,更在全球範圍發動關稅貿易戰,重點打擊中國。然而,有外媒分析指出,其實過去2...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輝達最受惠?OpenAI首結盟AWS、微軟簽約AI新創
MoneyDJ新聞 2025-11-04 08:39:34 郭妍希 發佈亞馬遜(Amazon.com)、微軟(Microsoft Corp.)最新簽署的協議,暗示科技業對AI算力需求若渴,而最大受惠者當屬輝達(Nvidia Corp.)。 CNBC、路透社等外電報導,亞馬遜3日宣布與OpenAI敲定380億美元的協議,OpenAI將立即開始在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AWS)的基礎設施執行AI工作負載,進而運用AWS在美國部署的數十萬顆輝達繪圖處理器(GPU)。 這是OpenAI首度跟AWS這家雲端基礎建設領導巨擘簽約,為不再依賴微軟(Microsoft Corp.)的最新徵兆。 根據雙方協議,在第一階段期間,OpenAI將使用AWS現有的資料中心,而亞馬遜最終將專門為OpenAI建造更多AI基礎建設。 這項協議一開始會使用輝達GPU (包括兩款熱門的Blackwell款式),但未來有機會整合其他晶片。亞馬遜內部打造的Trainium晶片目前獲得OpenAI競爭對手Anthropic採用。 AWS計畫在基礎建設運行數十萬顆晶片,當中包括輝達的GB20
Moneydj理財網 ・ 23 小時前
〈美股早盤〉高估值壓力浮現!主要指數開低 AI領漲股遭獲利了結
美股主要指數周二 (4 日) 開低,華爾街多位大型銀行執行長示警科技股估值偏高,市場須準備迎接回檔,加上人工智慧 (AI) 題材代表股 Palantir 財測未達投資人期待,引發資金撤出高估值科技權重股。此外,比特幣重挫,避險買盤推升
鉅亨網 ・ 9 小時前亞德客-KY 10月營收月減10.39%,關稅議題可望緩解,今年展望將更樂觀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氣動元件亞德客-KY(1590)自結10月合併營收為26.97億元,年增17%,月減10.39%;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279.92億元,年增11%。亞德客表示,中美之間的關稅議題在近期似乎有緩解的跡象,且預期政府仍會視狀況持續發佈政策支持,對2025年度展望較先前看法更加樂觀。亞德客指出,本月份接單金額持續大於出貨金額,且接單及出貨均大幅優於公司預期,惟因10月份國定長假,導致工作天數較上個月減少24%,不過亞德客單月營收只有減少11%,隱含本月份單日平均出貨額較上個月提升17%。亞德客進一步指出,愈來愈多客戶對未來需求呈現正面看法,驗證公司對整體氣動產業及市場需求已逐步回溫的預測。亞德客也表示,中美之間的關稅議題在近期似乎有緩解的跡象,且預期政府仍會視狀況持續發佈政策支持,亞德客對2025年度展望較先前看法更加樂觀。2025年10月份來自電池行業、汽車行業及電子行業有較好之出貨。
財訊快報 ・ 1 天前
OpenAI宣布與亞馬遜簽署多達380億美元的雲端合作協議,AWS正式加入其AI運算供應行列
OpenAI稍早宣布,已與亞馬遜達成一項為期多年、價值高達380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協議,雙方達成首次正式合作,將透過AWS雲端服務滿足OpenAI快速增長的AI運算需求。
Mashdigi ・ 7 小時前《經濟》臺灣製造業景氣緊縮趨緩 最壞時刻似已過去
【時報-台北電】標普全球10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由上月的46.8回升至47.7,但仍處於50持平線之下,反映營運狀況續疲。總的來說,景氣下滑已連續8個月出現,惟當月的緊縮速度已減緩至今年6月以來最慢。 臺灣製造業廠商透露,10月景氣緊縮趨緩。產量和新增訂單雖仍顯著減少,但緊縮速度已收歛至5個月最慢。不過,採購價格的通膨速度卻攀至去年8月以來最快,因此價格壓力升高。 邁入第四季,廠商再度減產,也將目前的緊縮期延至第七個月。新訂單10月的緊縮速度也比上月收歛,但總體依然明顯。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 Annabel Fiddes 表示,隨著企業生產和新訂單的緊縮速度放緩,因此10月PMI指數顯示,臺灣製造業的營運狀況趨近平穩;惟該兩項指數的跌幅依然明顯,反映在全球需求疲弱,以及美國關稅的影響下,企業的經營環境還在面對諸多挑戰。採購成本創下一年多以來的最大漲幅,這項最新的調查結果也指出了通膨壓力加劇;而為了保障利潤空間,企業改變策略,轉而調高出廠價格,意味官方物價指標很可能在未來數月進一步上升。令人鼓舞的是,從事製造業的員工人數大致穩定,只比上月稍微減少,這個間接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全教產喊話:停止砍公教退休金、比照勞保撥補基金
退休公教所得替代率已被砍超過3成,立法院即將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全教產今天呼籲政府停砍,比照勞保由政府逐年編列經費撥補退撫基金缺口,並依消費者指數累計成長率核實調整退休金。
中時新聞網 ・ 19 小時前
「美國優先」受考驗 川普全球關稅面臨最高法院挑戰
(中央社華盛頓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高法院將於5日舉行聽證會,就川普前所未見地動用總統權力、實施大範圍全球關稅的合法性展開辯論。此案觸及川普經濟議程核心。
中央社 ・ 1 天前華研音樂前三季每股賺8.61元 發行華語圈首張液態膠林宥嘉專輯
華研音樂(8446)今(3)日公告2025年前三季財報,第三季合併營收2.48億元、年減33%,營業利益1.13億元、年減32.1%,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1.22億元、年減36.6%,每股稅後純益(EPS)2.31元。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川習會沒談台灣 川普重申:中國清楚犯台後果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上周川習會主要聚焦於中美貿易議題,並未討論到台灣問題。但川普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向他保證,在川普任內不會對台灣採取行動,因為他們「很清楚後果」。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對美關稅「免疫」,歐企Q3財報展現抗壓性,明年EPS拚雙位數成長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歐洲企業(歐企)發表的第三季財報顯示「以價值鏈重配置對沖關稅衝擊」成效初現,受關稅影響最深的一籃子歐股在10月明顯跑贏大盤,單月漲幅約為道瓊歐洲600指數的兩倍、為本土內需股的三倍;市場共識同步上修2026年前景,現普遍預期道瓊歐洲600成分企業2026年每股盈餘(EPS)可望成長約12%。分析師表示,支撐動能來自「美洲需求韌性+成本再造」。從高端消費到醫藥民生,多家歐企將財測上修歸因於北美銷售增長與產品組合升級:精品龍頭在美洲銷售雙位數擴張;消費品巨頭靠個人清潔與高毛利養護品拉動量價;醫美與皮膚護理廠商亦因美國市場暢旺調高全年指引。企業端則以「減費增效+供應鏈轉位」對沖關稅與能源成本壓力,避免轉嫁價格引發品牌流失。關稅問題上,即使美方對歐盟商品加徵約15%、對英國約10%、對瑞士約39%的關稅,外加鋼鐵等行業性加徵,歐企仍透過三招消化衝擊:一是產能與報關節點東移或在美落地,提高關鍵零組件當地化占比;二是聚焦高毛利線別,以產品升級抵銷單位稅負;三是以數位化與AI導入提升營運效率,縮短換線與交付週期、壓低間接成本。多家跨國製藥並以長約投資承諾換取政策穩定性,
財訊快報 ・ 1 天前科技股泡沫疑慮與美降息不確定性夾擊 亞股大多收低
(中央社香港4日綜合外電報導)投資人擔憂美國科技股泡沫正在形成,而對最新漲勢持觀望態度;加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官員釋出正負夾雜信號,令其下一步利率行動添不確定性,亞洲股市今天大多收低。
中央社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