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婦早餐「這樣喝」無糖五穀粉險糖尿病前期!五穀粉怎麼選?醫教5招
全球健康意識抬頭,穀物粉成為許多人追求健康飲食的選擇,但這看似健康的習慣可能暗藏血糖危機。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將穀物磨成粉末後,原本的膳食纖維屏障被破壞,導致澱粉更容易快速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急遽上升,長期下來可能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尤其對血糖控制敏感的族群更需注意。
早餐喝無糖五穀粉險糖尿病前期
劉博仁分享,60多歲王阿姨是注重養生的退休老師,每天早餐會喝一大杯自己調配的五穀粉,強調無糖、無添加,而且穀物原料都選得很好。然而,過去半年她體重悄悄上升了2公斤,尤其是腹部明顯隆起,內臟脂肪指數也上升,最近健檢報告更發現空腹血糖略微上升,已接近糖尿病前期。王阿姨忍不住問「明明沒吃油炸、不喝含糖飲料,怎麼還會這樣?」
五穀米、十穀米本來是很棒的全穀來源,含有膳食纖維、植化素、B群等營養素,有助於腸道健康與長期代謝。然而,一旦將這些穀物「磨成粉」,事情就不一樣了。根據2024年發表於《Foods》期刊研究,以高粱為原料製作不同粒徑的鬆餅時,細磨高粱粉製成的鬆餅升糖指數高達76±21,而中等粒徑的鬆餅僅有32±17。2022年《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研究也證實,保留粗粒全穀結構的石磨麵包,對血糖與胰島素的影響顯著低於精細粉末麵包。
看更多:早餐喝五穀粉好養生?73歲男竟血糖飆升差點變糖尿病 3種人要注意
五穀粉可能是隱形的「糖水」
劉博仁表示,當我們將糙米、紫米、小米、薏仁、燕麥等穀物打成粉末沖泡飲用時,原本在整粒穀物中的膳食纖維屏障被破壞,使得澱粉更容易被酵素快速分解成葡萄糖。「以為在喝健康,身體卻以為在喝糖水!」此外,五穀粉通常口感滑順、不需咀嚼,飽足感低且容易多食,導致熱量攝取超標而不自知,長期下來可能引起體重增加、內臟脂肪堆積及血糖上升等問題。
看更多:失眠睡不好?補充色胺酸還不夠,搭配「1物」效果加倍 黑芝麻豆漿補足2種好睡營養
五穀粉吃法
盡量選擇整粒穀物:食用糙米飯、紫米、小米飯、薏仁等原型食物,維持食物的天然結構,有助延緩糖類吸收。
避免天天大量飲用穀粉:偶爾替代早餐可以,但不宜當作主食常規攝取,尤其是糖尿病或血糖邊緣者更應謹慎。
搭配蛋白質與好油脂:沖泡穀粉時可加入豆漿、堅果、奇亞籽,幫助延緩消化速度、穩定血糖。
控制分量:建議一餐穀粉控制在20克左右,熱量約80大卡,並非「越多越好」。
觀察血糖與體重變化:定期測量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與腰圍,是監控自己是否吃對的重要依據。
劉博仁強調,健康飲食不僅在於食物成分的天然,更重要的是適當的食用方式與分量控制。五穀本身是優質食材,但若將它磨成粉末當飲料天天飲用,可能變成血糖炸彈,甚至影響體重與脂肪堆積。真正的健康,應建立在科學理解與明智選擇之上,而非迷思與流行趨勢。
看更多:早餐補膳食纖維12招!控血糖、防便祕 專家:優格這樣吃腸保健康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博仁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驚!吃「低碳飲食」竟會得糖尿病?最新哈佛研究:吃錯風險飆4成
「開玩笑」的布丁真的拿來賣?專家揭翻轉布丁「糖量翻倍」驚人真相!到底有沒有蛋?
中藥材出現6情況快丟掉!千萬別貪小便宜繼續吃 當心在「吃毒」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吃錯油會傷大腦!醫示警「攝取過量」恐成胰島素阻抗推手
用對油超重要!醫師劉博仁指出,富含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精製種子油,若攝取過量、比例失衡,會使身體發炎、長期處於慢性氧化壓力中,進而導致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也會發生在大腦,導致代謝性腦霧。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原民古謠是生活非表演 排灣族佳興部落感動巴黎
(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13日專電)排灣族佳興部落日前赴巴黎,參與南島文化學術研討會,演繹歷經20年才得以重拾的古謠。為讓觀眾理解「古謠是生活、而非娛樂他人的表演」,部落婦女選擇先以日常衣著現身,待說明後再入內更換傳統服飾。慎重態度令現場動容。
中央社 ・ 1 天前鴻海合作輝達攻AI工廠 高雄導入800 VDC電力架構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4日電)開放運算計劃全球峰會(OCP Global Summit 2025)於美國時間13日起在加州聖荷西(San Jose)登場,鴻海宣布將攜手輝達(NVIDIA),在台灣高雄導入800 VDC電力架構,共同打造未來人工智慧工廠(AI Factory)基礎設施。
中央社 ・ 1 天前
過白的食物=警訊!自然食物有「這些特質」 吃錯恐奪命
一般人總以為「白」代表乾淨,醫師張家銘表示,過白的食物往往是警訊。若食物白得不自然、亮得發光、味道不自然,例如過白的魚丸、豆干、米粉,都可能經過雙氧水漂白。他表示,工業等級的高濃度過氧化氫,一旦進入血液,可能釋放大量氣泡,造成「氣體栓塞」,讓腦部或心臟的血管瞬間堵住,嚴重可致死。真正自然的食物本就會有一點顏色、有香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徵兆察覺腸道求救中!壞菌召喚「7病來襲」糖尿病、失智都在列
改善腸道環境的「腸活」風潮席捲全球,人人都想透過調整腸道菌相來養生。然而,所謂的壞菌不只包括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長期偏愛油炸、加工食品或暴飲暴食,都會...
早安健康 ・ 1 天前
美中貿易戰降溫!美股反彈收紅 台積電ADR漲近8%
關心美股表現,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宣布,將對中國加徵100%的關稅,此話一出,引發美股暴跌,不過川普週末發文強調,美方希望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中國,美中緊張的貿易關係急速將溫,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陳瑩.莊瑞雄提案要求重啟「公地放領」 卓揆:總統指示訂目標時程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憲法第143條規定「國家對於土地之分配與整理,應以扶植自耕農及自行使用土地人為原則」,因此民國40年間開始實施公地放領政策,但於91年起陸續停辦。為落實「農地農有」精神,「扶植自耕農」取得農地,今(14)日,立委陳瑩與莊瑞雄等27位立委共同連署提案並獲院會通過,正式要求行政院重啟「公地放領」政策。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陳瑩質詢時表示「總統指示訂目標時程,把它完成。」
民視 ・ 1 天前
亞洲盃資格賽》中華男足5球負泰 總教練宣布辭職
中華男足14日在亞洲盃資格賽1比6慘敗泰國,總教練黃哲明賽後宣布辭職,表示帶國家隊這兩場比賽,未獲得中華足協足夠的尊重和支援,從組訓以來看到很多狀況,「球員都很努力,但對於年輕球員跟國家隊面對的困難,我自己過去也是國家隊成員,沒有辦法接受。希望透過我的卸任負責,未來會更好。」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別再亂用油!精緻油恐是腦霧元凶 醫教5招找回清醒頭腦
現代生活中,很多人感覺出現「腦霧」的現象,比如吃飽了卻沒力、頭腦昏沉、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近期有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視角,這些症狀或許與我們日常所用的油脂種類與代謝狀態有關。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別讓「假潔白」毀了健康!醫曝食物過於美白是警訊
張家銘醫師今(14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為了讓豬大腸看起來更「漂亮」,竟有人使用工業用的雙氧水進行漂白。畫面中那些潔白發亮的大腸,乍看之下似乎乾淨無比,卻讓他心頭一悶。他想到的不是光鮮的外表,而是:這樣的「假潔白」,會不會在我們的腸胃裡留下看不見的灼傷?...
CTWANT ・ 1 天前
快訊/北市公園涼亭驚見男子渾身起火!警持滅火器急滅火搶救
台北市士林區福中公園驚見男子起火!民眾於晚間6時44分許竟在福中公園涼亭內見一名男子突然全身起火。現場民眾見狀後,迅速通報警方,警方到場後也馬上用滅火器將男子身上的火撲滅並把意識不清的男子送往新光醫院進行搶救。據了解,該名男子疑似為自焚,警方到場時,其身旁還...
CTWANT ・ 1 天前
流感重症「暴增75例」創新高!6旬男嚴重肺炎歿 疫情過高峰這2週是關鍵
國內流感疫情首見下降。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有13萬7988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0.2%,疾管署分析認為,主要是受連假多數醫療院所休診影響所致,目前流感仍處流行期的高點;另上週新增75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為今年流行季新高。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會觀察後2週是否有回補情況,後續疫情有機會緩步下降,直到12月初再度上升。(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柳營要聞】深化性別平等觀念 建立恪守分際意識
隨著女性服役比例逐年提高,軍中人員的組成更加多元,官兵之間互動及工作環境也隨之轉變,「性別平等」一直是國軍重點要求工作,期能建立官兵性別友善意識,秉持「以禮相
青年日報 ・ 23 小時前
生物產協:法規鬆綁與創新監理雙引擎 「健康台灣」打造生技產業新動能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 14日舉行第十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以「實現健康台灣願景 前瞻全球生醫市場」為題的論壇匯聚超過350名臺灣生技產業各界的專業人士。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2026年「9大連假」不用再補班 老闆崩潰:要暈倒
行政院日前公布2026年行事曆在社群平台上掀起熱議,一名自稱是老闆的網友分享「行事曆」,指明年共有9大連假、超過20天國定假日,且沒有任何補班日,直呼「要暈倒」,貼文瞬間引發勞資論戰,許多上班族看完興奮不已,直呼「終於不用再補班了」,但也有網友緩頰說「放太多假,公司會倒」。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洗花椰菜別再用鹽巴 菜販教1招 連蟲蛹也能徹底去除
吃花椰菜對健康好處多,不過如何清洗乾淨卻是一項挑戰。有網友表示,處理花椰菜時發現菜蟲很多,甚至還直接見到「菜蟲破蛹」瞬間,問到底花椰菜該如何清洗?菜販廖炯程分享正確清洗步驟,泡鹽水、小蘇打水只對幼蟲有效,切小塊後用長毛刷或軟毛牙刷刷洗,才能洗去藏在花心深處的蟲蛹。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宏匯廣場週年慶!抽掀背車、雙人遊輪旅程 撈王新北首店來了
宏匯廣場週年慶10月23日至11月16日盛大登場,祭出「五喜同慶」系列活動,包括超強回饋滿3000送400、消費滿5000元可抽豪華雙人遊輪旅程、連續4天指定餐飲優惠、41家全新品牌進駐、打造5G沉浸式AR互動裝置,預期將再度掀起宏匯廣場年度最強買氣高峰!(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時常流鼻血是鼻咽癌?醫揭鼻咽癌症狀像感冒易輕忽!流鼻血常見原因曝
時常流鼻血是鼻咽癌嗎?耳鼻喉科醫師表示,流鼻血的原因多元,未必與鼻咽癌直接相關,但若頻繁發生或不易止血,或出現鼻塞、耳悶、單耳聽力下降等症狀持續超過2周,則必須尋求專業醫師診斷,釐清真正病因,及早對症
健康2.0 ・ 1 天前
喝錯豆漿竟讓肌瘤變大!毛豆、豆漿、山藥能不能吃?醫解婦科腫瘤飲食
很多人一發現罹患婦科腫瘤相關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子宮肌瘤等,第一時間就問:「豆漿還能喝嗎?毛豆能吃嗎?」中醫師羅珮琳分享,她門診十多年來,發現癌症年輕化,連來看減重的人都可能意外發現腫瘤
健康2.0 ・ 1 天前
醫曝「盲刮」風險高!子宮鏡手術精準處理 30歲女流產後順利懷孕
「會不會痛?會不會不孕?會不會…一輩子都留下陰影?」這是許多女性在面對「子宮內膜擴刮手術」時,心中最真實的擔憂。無論是流產後的處理、產後胎盤殘留,或是異常出血等情況,當醫師建議進行「刮宮」時,對不少女性而言,不只是身體上的挑戰,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有人形容,「聽到刮子宮三個字,就開始焦慮」,更有人術後久久無法從創傷中走出。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