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品」能助眠!研究:每晚多睡40分鐘 修復腦神經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網傳睡前「喝熱牛奶」能助眠,研究發現真的有效。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規律攝取乳製品,不但延長睡眠時間,夜醒次數減少,整體睡眠品質明顯改善,認為與乳製品含有如色胺酸、褪黑激素、益生菌等有關,有助於恢復睡眠節律、降低壓力荷爾蒙,進而提升睡眠品質。
張家銘在臉書粉專指出,2025年一篇發表在期刊《Cureus》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1989年到2025年間所有探討乳製品與睡眠關係的臨床研究,發現規律攝取乳製品,如牛奶、優酪乳、發酵乳、乳蛋白飲品,幫助延長睡眠時間,平均下來,每晚多睡40分鐘,夜醒次數減少,整體睡眠品質改善,無論年齡、飲品種類,結果都呈現一致趨勢。
而乳製品含有許多天然的「安心因子」,例如色胺酸、褪黑激素、乳蛋白胜肽,及發酵乳中常見的益生菌。這類成分會共同協助身體釋放γ-胺基丁酸(GABA),其為幫助神經系統慢下來的訊號,減少腦袋的興奮感,當腸道裡的菌種變健康,會直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讓睡眠節律恢復、壓力荷爾蒙下降。
張家銘提到,睡眠幫助修復腦神經、調節免疫系統、平衡荷爾蒙、處理情緒創傷,若想改善睡眠品質,除了飲用乳製品,也應搭配節奏與環境,例如晚上9點半,把燈光調暗、手機收起來,播放舒服的音樂,再喝1杯溫熱的乳製品,如果有乳糖不耐症,可選擇無乳糖版本或植物性發酵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僅一耳聽得到!小耳醫師童年被笑「靠右耳贏得信任」 獲資深典範醫師獎
24歲女胸部突爆痛!檢查驚見腫瘤 醫揭「1關鍵」是養瘤元凶
內褲破了才換?恐變「細菌培養皿」害感染 醫揭4招有效殺菌
立冬別亂補!醫揭多吃「2類食物」滋陰潤肺 大增免疫力
其他人也在看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4 小時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4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30 分鐘前
記憶力變強又抗老化!抗腦霧神食材每天吃「這一色」 醫師也在吃
你是否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腦袋卡卡、記憶力變差,甚至有時像「當機」一樣無法思考?這種狀況,不只是疲勞使然,背後可能與大腦慢性發炎、氧化壓力有關。醫師建議,多補充「1顏色」天然食材,讓腦袋清醒不卡關!
健康2.0 ・ 4 小時前
民國75年前出生看過來 全台220萬人免費肝炎篩檢一次到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健署宣布重大政策調整,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年齡至79歲的民眾,即日起都能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國健署施預估可讓全台約220萬人受惠,協助更多國人提早掌握肝臟健康,降低肝病與肝癌帶來的威脅。
壹蘋新聞網 ・ 20 小時前

12歲童喝雞湯出事!體重「飆破75公斤」險痛風
日前中國一家醫院揭露病例,有位12歲男童身高148公分、體重75.6公斤,他肚子腫大、體內尿酸嚴重超標,經詢問發現,男童把含糖飲料當水喝,家長還想幫他補營養,頻繁熬雞湯「吃補」,長期下來導致男童患上高尿酸血症,如果該症未改善,進而讓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就會造成關節疼痛甚至變形,惡化成痛風,所幸即時治療讓男童無大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哈佛大學推薦5種運動!走路也入榜 改善頻尿、降膽固醇快試試
運動有益健康,尤其年紀漸大更需要運動調節身心。哈佛大學醫學院推薦5項適合一般人的健康運動,不但可瘦身減重、強健骨骼、改善平衡,還能延緩記憶力衰退,年長也適合。 哈佛大學醫學院列出有益健康的5項運
健康2.0 ・ 1 天前
蔬果汁加「1水果」慘了!研究:大減84%關鍵營養素
很多人會喝蔬果汁來補充營養,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蔬果汁的營養吸收其實深受配方影響,而「香蕉」這個營養又常見的食材,竟然會讓關鍵營養素「類黃酮」吸收量大減8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睡覺打呼很大聲?醫:不是睡得好 恐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許多人認為打鼾只是熟睡時的自然現象,但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沈至軒提醒,打鼾其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根據研究顯示,約有五成的打鼾病人會在睡眠過程中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呼吸道在睡眠中承受過高阻力,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半夜猝死的機率;兒童更可能會影響顏面骨骼發育與學習效率。因此,若有持續打鼾、白天嗜睡、晨起頭痛等症狀,應儘早至醫院進行睡眠檢查,找出問題根源,並接受專業治療。 多重原因造成打鼾 個人化評估是關鍵 沈至軒主治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中樞性、阻塞性及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等類型。上呼吸道阻塞是打鼾常見的原因之一,常與鼻腔、喉嚨或是舌根的結構異常有關,其中包括鼻中隔彎曲、腺樣體肥大(兒童)、扁桃腺肥大、下顎後縮或過小等,當然一些系統性疾病如肥胖、甲狀腺低下或是特殊遺傳疾病亦可能造成。若阻塞情形嚴重,病人除了打鼾聲大,還可能伴隨呼吸暫停或中斷。 初期從生活習慣調整 無效再考慮微創手術治療 沈至軒主治醫師說明,針對打鼾症狀,應先安排睡眠檢測與內視鏡檢查確認原因,初期可透過生活習慣調整(飲食控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腎臟病患福音?研究揭「乳鐵蛋白」可延緩病況
慢性腎臟病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患者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與血脂異常等併發症。一項研究指出,乳鐵蛋白因其抗氧化及抗發炎特性,可能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帶來保護作用。
中天新聞網 ・ 42 分鐘前
不想吃毒下肚?醫示警:帶皮水果最易誤食農藥
蔬果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若清洗不當,可能讓農藥殘留物隨著食用進入體內。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及木瓜等帶皮水果,也需徹底清洗,避免在剝皮過程中,手上的農藥殘留轉移至果肉,影響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流感拉警報!醫示警「一事」是大流行前奏:出國前快打疫苗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11月21日公布數據,本月10日至16日期間,全國約3000間指定醫療機構平均通報的流感病例衝上37.73例,不僅比上週大增,同時也是今年首度衝破全國平均30例的預警水準。有醫師提醒目前東京疫情上升曲線「幾乎跟去年大流行同樣陡」外,也有醫師呼籲「這次的疫苗,有猜中今年流行的病株」,強烈建議最近要去日本旅遊的人,請提早打了疫苗再去。(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