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木瓜都中 醫點名6帶皮水果 不洗恐吃毒下肚
多吃蔬菜、水果對健康益處大,其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質,能幫助體內解毒,但怎麼清洗才能乾淨,不讓殘留農藥吃下肚?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選擇本地與當季產品、向可靠通路購買、以流動水清洗、高溫烹煮都能避免吃進農藥。此外,顏宗海也點名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木瓜等帶皮水果,也務必先洗過,才能避免在剝皮的過程中,果肉沾染農藥。
醫師顏宗海在《健康e起聊》節目上提到,台灣容易殘留農藥的蔬菜,多半為連續性採收的作物,像是葉菜類或豆菜類。台灣小農多,採收時可能會因為鄰近田地噴灑農藥,造成交叉污染,不過台灣合法的400多種農藥,多為水溶性,只要清洗方式正確,就能安心享用蔬果。
顏宗海建議,避免吃到有農藥殘留的蔬果,挑選時應以當季、本地為主,也要選擇可靠的通路購買。台灣農藥大部分都是水溶性,因此用水洗乾淨相當重要,建議使用流動的水清洗10至15分鐘,只要約一根筷子粗的水柱大小,就能清除大部分殘留的農藥,用浸泡方式清洗,反而達不到清洗效果。
顏宗海指出,加熱烹煮也能破壞大部分殘留的農藥,因此醫學上會建議少吃生菜沙拉,建議食用經高溫加熱後的蔬菜。
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木瓜等帶皮水果,很多人因不會吃到果皮,就不清洗,顏宗海表示,仍建議先徹底清洗,否則農藥可能會在剝皮的過程中,透過手接觸到果肉。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恨女》王彩樺素顏學藝 自認很會吹
陳玉勳決定當導演 全因被賈靜雯玩腿毛
外送運價公式再預告 最快115年2月實施
其他人也在看

這是真的嗎?「討厭香菜」有可能年過半百後「愛上了」科學家曝關鍵
愛好香菜與否呈現兩個極端,喜歡的人恨不得天天吃,不喜歡的人卻希望香菜從這個世界消失,然而根據科學家證實,關鍵就在第11號染色體上一個名為OR6A2的基因,對應到不同基因的人在嗅覺感知上會有不同反應,有人聞著香,但有人卻認為香菜味跟肥皂味差不多,而且相當刺鼻,然而最新的研究卻發現,討厭香菜的人在年過半百後,卻突然愛上了,重點就在「嗅覺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血月」再現身!2026天空奇觀時程出爐 2場流星雨接力登場
2025年接近尾聲,台北天文館率先公布《2026年重要天象表》,明年天空超精彩!除了壯觀的月全食,還有數次肉眼可見的行星相合,想看星星的朋友絕不能錯過。除此之外,還有每小時破百顆流星的英仙座流星雨與雙子座流星雨,觀賞條件超級完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025「最髒蔬果」公布!菠菜、草莓、羽衣甘藍前3名
2025年「12種最骯髒蔬果」公布,有「蔬菜之王」美名的菠菜位居黑名單之首!其次是草莓,第3名則是十字花科的超級食物羽衣甘藍。營養師表示,想要洗去蔬果殘留的農藥,關鍵是流動的水,也可在食用前先行汆燙。
健康2.0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這水果」香甜卻只能單獨吃!否則大降抗發炎、防癌功效
香蕉是高鉀的水果,有益心血管健康,且它富含氧化劑,能抗發炎、增強免疫功能,但醫師江守山提醒,香蕉最好單獨吃,因香蕉富含的多酚氧化酶,會破壞其他蔬果中的多酚,導致其他蔬果的抗氧化、防癌抗癌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即使香蕉與其他蔬果分開食用,若在胃中相遇,香蕉仍會破壞其他蔬果的多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吃水煮餐卻瘦不下來? 營養師點名「意想不到地雷」:反而更容易胖
近年來水煮餐成為減重族群的熱門選擇,許多人認為只要將食物水煮就能輕鬆瘦身。這種烹調方式確實能大幅減少油脂攝取,但若食材選擇不當,反而可能讓減重計畫事倍功半。輔大醫院營養部王貝文營養師指出,水煮餐的成功關鍵不在於烹調方式本身,而在於懂得挑選營養均衡的食材組合。想透過水煮餐健康減重,就必須了解哪些食材才是真正的減重好幫手。 蛋白質與蔬菜 打造飽足感的黃金組 蛋白質是所有營養素中最能提供飽足感的成分,王貝文營養師解釋高蛋白質點心能讓人延長進食間隔並減少下一餐的食量,而水煮餐的蛋白質來源建議選擇雞胸肉、魚片、蝦仁等白肉類,這些食材脂肪含量低且富含優質胺基酸。雞蛋也是極佳選擇,一顆水煮蛋約含7公克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高且方便準備;素食者則可選擇豆腐、毛豆等植物性蛋白,同樣能提供充足營養。王貝文營養師強調減重期間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6公克蛋白質,有助於在減重過程中保護肌肉量。此外,也應攝取足夠的蔬菜,因蔬菜富含膳食纖維且熱量低,能增加飽足感並幫助調節血糖。王貝文營養師進一步說明,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富含維生素,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則含有豐富纖維,蒸煮方式能保留蔬菜中的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髮量王者」趙露思養髮聽媽媽的話 1物每天吃1湯匙就夠
中國女星趙露思以超多髮量出名,近期因與港星陳偉霆主演的電視劇《許我耀眼》再受關注。趙露思曾分享自己的養髮祕訣之一是吃黑芝麻。營養師指出,黑芝麻有許多助身體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素,可以改善頭皮循環、幫助
健康2.0 ・ 1 天前
蔬果汁加「1水果」慘了!研究:大減84%關鍵營養素
很多人會喝蔬果汁來補充營養,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蔬果汁的營養吸收其實深受配方影響,而「香蕉」這個營養又常見的食材,竟然會讓關鍵營養素「類黃酮」吸收量大減8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哈佛大學推薦5種運動!走路也入榜 改善頻尿、降膽固醇快試試
運動有益健康,尤其年紀漸大更需要運動調節身心。哈佛大學醫學院推薦5項適合一般人的健康運動,不但可瘦身減重、強健骨骼、改善平衡,還能延緩記憶力衰退,年長也適合。 哈佛大學醫學院列出有益健康的5項運
健康2.0 ・ 15 小時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小松菜、青松菜營養有哪些?營養師最愛「它」:鈣含量超高
青松菜與小松菜不僅是美味的選擇,更是營養豐富的綠葉蔬菜寶庫。營養師廖欣儀指出,小松菜、青松菜不僅口感清爽易入口,更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尤其小松菜營養密度高,根本是她的愛菜之一。 小松菜營養
健康2.0 ・ 15 小時前
吃飽就不舒服?營養師推「低腹敏飲食」三餐下來不脹氣
有時吃飽後脹氣,讓人相當不舒服,營養師李婉萍發文分享,脹氣的原因可能是吃得快、吃太多,或是吃進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製品,要避免產氣方面的問題,可考慮低FODMAP(低腹敏)飲食,挑選不容易發酵或產氣的食材吃,雞蛋、燕麥、番茄、豆芽等,也舉出以這些食材構築成的「一日不脹氣菜單」。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肌少症增跌倒骨折風險 7 倍 逆轉關鍵在「阻力訓練」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人口快速老化,肌肉量與肌力逐年下降的「肌少症」已成為隱形卻嚴重威脅長者健康的疾病,也是一項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住院醫師陳沛勻指出,肌少症不只是單純的肌肉力量減弱,造成走路無力、行動不便,更是大幅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的生活隱形殺手,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失能而喪失自理能力。因此,及早篩檢與預防,是維護長者健康的關鍵。 多重因素導致肌少症 老化與生活型態是關鍵 陳沛勻醫師指出,肌少症的形成原因多元,最主要的仍與年齡增加有關。隨著老化,肌肉細胞逐漸萎縮,肌肉合成速度變慢,分解速度加快,導致肌肉量一年比一年少。此外,長期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營養不良(尤其蛋白質與維生素 D 不足)、慢性疾病與荷爾蒙下降等,也都是促使肌少症提早發生的重要因素。 陳沛勻醫師提到,肌少症最大的危害並不只是「肢體沒力」,她提醒,肌肉力量不足會使長者更容易跌倒,進而造成髖部骨折、住院甚至長期臥床。肌肉量下降也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使體重控制困難,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研究更指出,肌少症與心臟功能退化密切相關,是影響長者健康壽命的重要因子。 肌少症預防 「運動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血管阻塞元凶非油脂!醫師揭關鍵:兇手每天在餐桌對你微笑
蕭捷健表示,血管內壁如同「不沾鍋塗層」,當進食大量精製澱粉與糖類時,會造成血糖波動劇烈,引發發炎反應,使血管內皮表面變得粗糙,形同被「菜瓜布刷過」的不沾鍋。當這些刮痕形成後,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便容易附著堆積,成為血管阻塞的起點。他指出,過去將飽...
CTWANT ・ 1 天前
50歲男運動量大卻罹骨鬆 醫:腎功能異常是兇手!
一名50多歲從事勞力工作的男子,儘管日常運動量充足,卻被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症,讓他感到十分困惑。經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腎臟功能異常所導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兼任醫師林軒任指出,人體攝取的維生素D必須經過腎臟轉化才能發揮作用,腎功能下降會直接影響鈣質吸收,進而造成骨質流失。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莓果+香蕉=營養互相殘殺?抗發炎成分吸收暴跌84%
莓果富含抗發炎成分黃烷醇,但若與香蕉一起打成果汁,人體吸收的黃烷醇量將大幅下降84%。香蕉中的多酚氧化酶會破壞莓果中的黃烷醇,若要攝取黃烷醇的抗發炎功效,應避免將莓果與香蕉混合食用。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研究:兒少高血壓20年翻倍!不健康飲食與肥胖成主因 家長留意3點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別以為高血壓不會找上兒童與青少年!《衛報》報導,一項跨國研究指出,由於不健康飲食、運動量不足與肥胖率飆升等多重因素,全球兒少年高血壓盛行率在過去20年間幾乎翻倍。專家警告,尚未成年就罹患高血壓的孩子,未來恐終生面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嚴重健康威脅。 跨國研究解析兒少高血壓盛行率 留意「高血壓前期」風險!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刺胳針兒童與青少年健康》,分析了來自21國、96項研究、超過40萬名19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的數據。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0年間,兒少高血壓盛行率從3.2%上升至6.2%,而肥胖是兒少高血壓顯著的相關因子,近19%的肥胖兒童與青少年出現高血壓,相較之下,體重在健康範圍的兒少罹病率不到3%。 研究也顯示,另有8.2%的兒童與青少年處於「高血壓前期」,也就是血壓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在青少年較為普遍,約有11.8%,年幼兒童則約為7%。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在14歲族群達到高峰後開始下降,尤其常見於男孩,且患有高血壓前期的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發展成高血壓,因此這段時期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兒童肥胖致多重疾病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