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白內障突視力銳減,竟是視神經中風!高壓氧治療減少神經損傷、搶救視力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視神經眼中風」是少見且易被忽略的眼中風疾病。1名約70歲患者,開過白內障,清晨突視力銳減,幾乎看不見,經轉診至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發現患者瞳孔尚有明顯光反應,並結合臨床病史與影像檢測,診斷為少見且易被忽略的「視神經眼中風」,立即調整治療策略,搶救視神經灌流,並鼓勵病人持續進行高壓氧治療,透過跨科整合醫療的高度效能,針對患者整體健康狀況量身打造治療策略,讓原本幾近全盲的眼睛,奇蹟般恢復至視力0.3!
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表示,此類突發性視力喪失常被民眾俗稱為「眼中風」,實際上臨床診斷依成因區分,可涵蓋視網膜動脈阻塞、靜脈阻塞,及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又稱「視神經中風」,視神經中風為急性視神經灌流不足所致,常見的致病因素為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服用特定藥物。呂姿瑢醫師進一步提到,「視神經眼中風」常發生於50歲以上族群,尤其是清晨起床時。
典型症狀包括單眼突發性視力模糊、視野缺損、視覺變暗或如同有黑布遮住的感覺,若有視神經盤結構異常,也可能因眼球壓力急速變化而導致。呂姿瑢醫師指出,所有眼中風治療中,現行並無單一的有效治癒方式,因病因不同,病癒後也有所差異,因此提醒病患發生症狀即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衛福部豐原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蔡政龍提到,當視神經灌流不足導致細胞缺氧,視神經細胞功能便會迅速惡化,透過高壓氧治療,能夠在高壓環境下提高血液中氧氣的溶解度,使氧氣濃度提升約10倍,有助於缺血的神經細胞恢復功能,減少進一步損傷。
蔡主任指出,高壓氧治療已廣泛應用於各類因缺血或缺氧導致的疾病,對視神經中風患者而言,若能在黃金期內啟動療程,往往能取得顯著療效。他建議,缺血、缺氧導致的疾病患者,應遵循醫師評估結果,每日固定一小時接受高壓氧治療,能促進受損細胞修復與功能回復,並搭配藥物等其他輔助療法,更能獲得控制與改善。
眼科主任呂姿瑢進一步說明,具慢性疾病史的中高齡族群,應定期接受眼底檢查,尤其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血脂異常者,建議進行視神經與視網膜評估,以利早期發現、及時介入治療。她強調,任何單眼突發性視力模糊或視野變化,及早就醫,把握治療契機。呂主任提醒,視力是寶貴感官資產,同時與全身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慢性疾病的良好控制是守護視力重要一環。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呼籲,民眾一旦出現視力異常等警訊,能及早就醫,把握重返光明的關鍵時機。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小兒腸胃炎最擔心嚴重腹瀉脫水!陳欣如中醫師:5要訣腸胃炎日常調理
眼中風錯過黃金急救為什麼會失明?陳瑩山:眼梗塞、眼出血微脈衝激活雷射搶救視力
維生素D缺乏恐誘發「非典型憂鬱」!尤冠棠醫師:4大類族群應補充維生素D3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0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其他人也在看

你是職場的「背鍋俠」嗎?心理師3招理清責任邊界:先學會說「不」
你是職場中的「背鍋俠」嗎?心理諮詢師肖衛於《邊界感》一書中,從職場、情侶、朋友、親子、夫妻等多個面向,深入探討「邊界感」的重要性。他以貼近生活的觀點,幫助讀者在與不同人相處時,學會建立清晰的界線,不僅規範自身的言行,也能保護自己免於他人侵犯,從而維持人際關係中最適當的距離。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成大醫院整合人工耳蝸與復能服務
「年紀大,聽力不好是正常的吧?」,成大醫院耳鼻喉部陳嘉思聽力師說明,這樣的觀念可能讓許多年高齡長者錯失改善聽能的黃金時機。聽力退化並非單純自然老化現象,只要及早發現,可透過專業介入而有效改善。高齡者常見的聽力損失,不僅影響人際溝通,還可能增加憂鬱、社會孤立甚至失智的風險,更需及早診斷與處置。根據研究,65歲以上長者中約三分之一有程度不等的聽力損失,其中多為漸進式惡化。然而,許多長者以為是自然老化,往往未主動就醫。成大醫院陳嘉思聽力師指出,聽覺是一種可被介入、可被改善的能力,只要及早透過個別化的聽覺輔具與復健策略,長者有機會維持清晰的溝通能力及良好的社會參與。目前臨床上針對輕中度聽力損失,主要採用助聽器作為介入輔具。然而對於重度聽力損失者,配戴助聽器仍難以辨識語音時,可進一步評估植入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 CI)。人工耳蝸的原理與助聽器不同,能將聲音轉換為電訊號,直接刺激聽神經,是重度聽損者的另一項介入選擇。陳嘉思聽力師也說明,人工耳蝸並非所有人皆適用,高齡長者對人工耳蝸的適應,受限於大腦可塑性和認知學習速度降低。成大醫院團隊在術前會評估長者整體健康狀況、認知功能、
台灣好新聞 ・ 21 小時前


沒等到腎臟 他助3人重生!34歲器捐者讓愛延續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成立,9月初完成首例在地器官捐贈,捐贈者的哥哥今(8)日在醫院分享幫弟弟決定器捐的過程,他也在現場簽署器官捐贈卡,場面溫馨。台大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天揭牌,院方指出,未來器官捐贈者不用再轉送到外縣市進行,上月就有一名34歲男性捐贈者在院內在雲林完成肝臟、角膜捐贈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35.7萬人湧進光復救災!賴清德:台灣「超人」精神感動世界
民進今(8)日中常會,身兼主席賴清德總統表示,根據統計,救災12天來,台鐵光復車站進出人次,累計超過35.7萬人次,化身各種「超人」,協助恢復家園的工作;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面對災害時的團結與愛心,正是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中時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騎士包破「6萬鈔滿天飛」 清潔隊員穿梭車流撿回5.9萬
台中市 / 綜合報導 台中街頭出現千元鈔票滿天飛的奇景,地點在沙鹿區,清潔隊員值勤途中,看到有大量千元鈔飛散在馬路上,4名隊員趕快下車,冒險穿梭車流,幫忙把鈔票撿起來,原封不動送到派出所,沒多久,失主王姓女子接獲警方通知,順利領回這些千元鈔,她掉了6萬元,最後撿回5萬9千元,還好有清潔隊員的熱心幫忙,把損失減到最低。 清潔隊員開回收車執行任務,在車陣中,突然噴出5、60張白花花的千元鈔票,在馬路上四處飛散,清潔隊員趕快把回收車停在內線車道,4名隊員下車,冒險穿梭車流趕快把鈔票撿起來,就怕發生追撞,他們還擺設三角錐警示。附近居民說:「讚賞啊,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說不定人家那筆錢,人家要急用的啊。」掉錢的地方就在台中沙鹿區鎮南路,鈔票散落的範圍,涵蓋馬路兩個車道以及道路兩側,清潔隊員花了5分鐘,合力把一張張飛散的鈔票撿起來,失主掉錢的心情他們可以體會。當事沙鹿區清潔隊隊員張文璟說:「每台車,路邊停車,都趴下去撿啊,因為有些錢是飛到裡面去,丟了一大筆錢的人,也會擔心那個錢。」不但得穿梭車道,還得趴到車子底下去撿,清潔隊員把錢送往派出所的路上,發現路邊穿著紅色外套的王姓女子,好像在找東西,她拿出存摺說錢掉了,但清潔隊員為了慎重起見,還是把錢送到派出所手上,讓警方來確認身分與金額。台中市清水警分局沙鹿分駐所所長楊秉學說:「王姓婦女至沙鹿農會領取現金,騎車返家途中,因包包破損,致紙鈔飛散遺失。」原來是王姓女子騎機車,沒發現包包破了,千元現鈔才會掉滿地,王姓女子趕到派出所,出示相關文件,證明掉了6萬元,經過清點,清潔隊員總共幫他撿回5萬9千元,把失主的損失減到最低,拾金不昧的行為,環保局通通記嘉獎。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8 小時前
金馬11項入圍《大濛》 曾敬驊狂嗑地瓜放屁竟被讚暖男
今年金馬影展開幕大片《大濛》橫掃11項金馬獎提名,為本屆入圍大贏家。男女主角柯煒林、方郁婷雙雙角逐影帝影后,而飾演關鍵角色「哥哥黃育雲」的曾敬驊,同時憑《我家的事》與《大濛》進入男配角評審討論名單,最終以《我家的事》獲得提名。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0 小時前
25年21例成就大愛 台大雲林分院器官移植中心揭牌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8)日揭牌,9月初已完成第一例在地器官捐贈摘除手術,捐贈者為34歲男性,捐出肝臟、眼角膜,共有3人受惠;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指出,器官移植需要很多醫學專業整合,雲林分院目前可以執行器官捐贈,接下來目標是完成移植及後續照護,造福更多病人。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一個噴嚏恐散播數千病毒! 辦公室流感病毒最愛藏這裡
秋冬季節病毒活躍,辦公室裡的咳嗽聲就沒停過。如果坐在隔壁的同事感冒打個噴嚏,就能釋放出數千個帶有病毒的微小飛沫,而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威脅就會落在鍵盤、滑鼠上。因此不要輕忽旁邊同事開始擤鼻涕、咳嗽清喉嚨。
NOW健康 ・ 1 天前海扶刀將6公分肌瘤消融至3公分 女子成功當媽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8日電)30多歲周姓女子備孕期間,一次生理期血量驟增且痛到無法起身,就醫發現肌壁有約6公分的子宮肌瘤,她採用海扶刀消融治療,子宮肌瘤小至3公分,順利懷孕產下一名女嬰。
中央社 ・ 21 小時前花蓮光復地區佛祖街重災區 國軍接管清理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8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第16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軍方人力機具將轉移到重災區佛祖街,市區側溝清持續進行,已完成1/3長度,預計10月中清理完。
中央社 ・ 1 天前
花蓮規模5地震! 縣府誤發「堰塞湖疏散警報」挨批害恐慌
花蓮今天(8號)早7七點52分,發生規模5的有感地震,雖然震央在花蓮吉安鄉,但遠一點的光復也有三級震度。就在國家級警報發布沒有多久後,花蓮縣政府還馬上發細胞簡訊,指出堰塞湖有壩體破壞疑慮,要居民趕緊撤離,引起不少人恐慌,後來才被證實是誤報,中央也緊急闢謠、糾正,要求花蓮縣政府檢討。 #花蓮#規模5地震#堰塞湖#疏散誤報
東森新聞影音 ・ 17 小時前
銀髮族食慾差、餐餐吃得慢?醫:當心「老年性吞嚥障礙」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一名72歲的張先生平日有高血壓,但規則服藥控制良好。近期發現用餐時常感到食物「吞不乾淨、卡在喉嚨」,尤其乾硬或易散碎食物更是難以下嚥,用餐變得緊張又痛苦,時間也越拉越長。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表示,評估後發現張先生的喉部上提與舌頭力量不足,吞嚥效率不佳,於是安排吞嚥復健訓練,並結合吞嚥電刺激治療,一段時間後,張先生的吞嚥力量與協調性逐漸提升,卡卡感已消失,用餐不再折磨、食慾也明顯回升。 吞嚥「安全邊際」變窄 留意老年性吞嚥障礙警訊 家中長輩出現食慾不佳、吃得比以前少?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或胃口不好,或許與老年性吞嚥障礙(presbyphagia)有關。老年性吞嚥障礙並非疾病,而是隨年齡增長,吞嚥功能會自然發生一些生理改變,例如吞嚥反射變慢、舌頭與喉部上提幅度下降、咽腔容積變大,導致食物易殘留或需要多次吞嚥才能清乾淨等,都會導致吞嚥的「安全邊際(functional reserve)變窄」。若忽略進食的細節,同時又有感染、藥物副作用、牙口變差或營養不足等壓力,就容易出現嗆咳、食物殘留,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等風險。 判斷有無老年吞嚥障礙 醫:7大警訊看仔細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比癌症還可怕!47歲女久咳易喘又累,竟是肺纖維化,健保擴大給付救命
肺纖維化是一種死亡率高的肺部疾病,肺纖維化進展到晚期,透過影像檢查可看到病人的肺部纖維化若嚴重到如同菜瓜布般呈現一絲一絲的纖維,會大大影響呼吸功能,因而有「菜瓜布肺」之稱。過去醫界對肺纖維化束手無策,直到有效治療藥物問世,醫師才有彈藥武器可用。 「肺纖維化是非常特殊的疾病,」臺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鶴健指出,纖維化是人體組織受到傷害後一個復原的過程,身體受傷後傷口會結疤,這是局部纖維化,但肺纖維化症是肺部受到損傷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它一直纖維化下去,如果不能阻止纖維化過程,病人整個肺部就變成菜瓜布肺。 晚期肺纖維化如同菜瓜布,5年存活率比癌症還低 「肺纖維化雖然疾病名稱裡頭沒有『癌』字,但因疾病進展因人而異且變化多端,若未及早發現並適當治療,5年存活時間比許多癌症還低,甚至生活品質都非常不好。」王鶴健表示,過去肺纖維化無藥可醫,面對確診肺纖維化的病患,「實際上我們醫師也覺得很無力。」直到8年前有效的抗肺纖維化藥物才問世,但藥費昂貴,原本1顆2,000元,即使現在降價至1顆1,000元,患者1天必須服用2顆,1個月的花費就要6萬元,很多病人負擔不起。 經過醫學會努力,6年前
康健雜誌 ・ 1 天前
好小子顏正國肺腺癌病逝 《博杯》金曲作詞人嘆「一生起落重歸正軌」
《好小子》顏正國傳出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他從童星開始,電影作品相當多,而曾寫過江蕙知名歌曲《博杯》,也曾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的武雄曾參與顏正國過去演出的另一部電影《少年吔,安啦!》原聲帶,並在伍佰為電影演唱的《點菸》中和聲,追憶顏正國的同時,武雄也力推他過去演出的另一部電影《八番坑口的新娘》。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女代書萬字血書控害背債1.7億含恨輕生 紫靈宮聲明甩鍋「毫無關聯」喊告網不買單
高雄市博愛二路1日傳出一名單親媽媽墜樓輕生,死者是56歲女代書,她生前親筆寫下萬言書,控訴高雄鳳凰山紫靈宮宮主姐妹花,以「這是母娘的要求」、「借錢是累積福報」等話術把她當人肉提款機,害她背債1.7億元,讓她含恨走上絕路,而廟方今(8日)透過臉書聲明,否認指控並稱是抹黑造謠,「母娘仍會秉持著幫助大眾的想法,帶領所有信徒前進」,不過說法網友並不買單。
鏡報 ・ 15 小時前
今彩539開獎了!10/8中獎號碼出爐、中獎怎麼看、如何領一次看?
今彩539第114244期開獎,中獎號碼為09、26、39、38、03,今彩539每周一到六晚上8時30分固定開獎。(實際中獎獎號以台彩公布為準。)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1 小時前視神經中風 神經灌流十高壓氧治療搶回視力
一名約70歲老翁開過白內障,清晨突視力銳減,幾乎看不見,經轉診至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發現患者瞳孔尚有明顯光反應,結合臨床病史與影像檢測,診斷為少見且易被忽略的「視神經眼中風」,立即調整治療策略,搶救視神經灌流,並鼓勵病人持續進行高壓氧治療,也展現豐原醫院跨科整合醫療的高度效能,針對患者整體健康狀況量身打造治療策略,讓原本幾近全盲的眼睛,恢復至視力0.3。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表示,此類突發性視力喪失常被民眾俗稱為「眼中風」,實際上臨床診斷依成因區分,可涵蓋視網膜動脈阻塞、靜脈阻塞,及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又稱「視神經中風」,視神經中風為急性視神經灌流不足所致,常見的致病因素為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服用特定藥物。呂姿瑢進一步提到,「視神經眼中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