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憲訴法」癱瘓憲法法庭,大法官意見分裂兩派...法律學者批:疾風知勁草,時窮節乃見
司法院目前僅8名大法官,然藍白通過的《憲法訴訟法》,規定參與評議人數不得低於10人、需9人以上同意才得以作出違憲宣告,然藍白二度否決新任大法官提名案,致憲法法庭實質癱瘓至今。 對此,4名大法官日前提「不同意見書」,批立法院無權透過修訂「憲訴法」封鎖大法官職權,並認為大法官可對此宣告違憲。 然另三位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周三(10/8)則發布聲明,稱現行「憲訴法」是立法院基於《憲法》明文授權所定,大法官有遵守義務,無權恣意不適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院長陳鋕雄於周三發文直言「疾風知勁草,時窮節乃見」,表示「同樣是憲法的守護者,有些人願意站出來力挽狂瀾,有些人只能在學術論文中捍衛憲法」。
藍白攜手強過「憲訴法」、封殺大法官提名 實質癱瘓憲法法庭運作
立法院在中國國民、台灣民眾攜手下,去年底強力通過「憲訴法」修正案,明定參與評議人數不得低於10人、做出違憲宣告則須9人以上同意,致憲法法庭在去年10/30於司法院前院長許宗力等7名大法官卸任後,僅剩8名大法官。
此外,後續總統賴清德兩度提出新任大法官人事案,但屢屢遭藍白團立委聯手封殺,使得憲法法庭至今仍形同遭到凍結,實質上已被癱瘓。
四名大法官打破沉默 認應避免立法權封鎖大法官憲法職權
其中,呂太郎、謝銘洋、陳忠五、尤伯祥等4位大法官,在9/19共提「不同意見書」,直言「憲訴法」若造成憲法法庭無法運作,須立即補正,避免立法院以立法權封鎖大法官職權,掏空憲法解釋權,使《憲法》最高法位階失效、法律實質凌駕憲法。
另三名大法官持相反意見 認藍白主導之「憲訴法」也是法
不過另三名大法官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在10/8發表聲明指出,大法官負有憲法忠誠義務,須恪遵憲法、守護憲法秩序,不得自外於憲法,也不得以違憲方式自我擴權,恣意行使大法官職權。
其聲明也認為,現行有效之「憲訴法」是立法院基於憲法明文授權所制定,大法官有遵守的義務,無權恣意不適用。目前8名大法官中,僅剩蔡彩貞尚未正式表態。
簡言之,前四名大法官主張應防杜立法權掏空憲法權威,應實質保障大法官職權;後三名大法官則認為藍白通過的「憲訴法」亦法,仍應遵守,大法官不應違憲擴權,須恪守憲法界限。
陳鋕雄:疾風知勁草,時窮節乃見 逐條破解「法官不語」內涵
陳鋕雄在臉書引述三名大法官的聲明發文指出,聲明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有媒體報導大法官就繫屬中案件的立場與處理狀況,所述內容與實情多有出入,恐嚴重誤導社會視聽,特澄清如下」。
陳鋕雄詮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雖然「法官不語」是法官倫理基本原則,這原則要求法官要能抗拒媒體的壓力,大法官對於繫屬中的違憲爭議,如果要作成合憲解釋,應該要以判決為之,不在法庭之外對法律的合憲性與否表示意見。
陳鋕雄表示,但由於前幾天前大法官黃虹霞接受媒體採訪,批評憲法法庭怠忽職守,基於「黃虹霞前大法官例外原則」,此時大法官得不遵守法官不語原則,自行發布聲明表示「新修正《憲法訴訟法》第30條第2項至第6項規定,為現行有效之法律規定,大法官審理案件,自應受其拘束,無權恣意不適用。」在聲明中直接肯定憲法訴訟法10人門檻條款的合憲性,以免媒體「嚴重誤導社會視聽」。
陳鋕雄認為,引發三位大法官發布聲明的原因,應該主要是鏡報總主筆陳嘉宏的專欄文章《大法官 是誰允許你們這樣「睡覺」的?》
陳鋕雄指出,「司法院大法官自律實施辦法」(依法官法第23條第1項訂之)第6條規定「大法官對明知已繫屬於司法院之案件,應避免公開發表評論或提供諮詢意見。」第7條規定「大法官違反本辦法者,由其他大法官組成大法官自律會議審議之。」
此外,該辦法第10條第1項對於違反自律辦法的大法官,得對受審議大法官為下列處分:「一、違反本辦法情節重大且符合法官法有關懲戒事由之規定者,由司法院移送監察院審查。二、違反本辦法情節非重大或未符合法官法有關懲戒事由之規定者,促其注意改善、予以譴責、要求其以口頭或書面道歉,或為其他適當之處置。」
以子「例外」攻子「例外」 陳鋕雄:這例外情形應不予適用憲訴法
陳鋕雄認為,此三位大法官的思路,應該是認為由於憲法法庭無法合法評議,有話不能說,形成「法官不語」原則之例外,所以自行發聲明。他說,按相同「例外」邏輯,「憲訴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應僅適用於大法官人數相當或超過10人的「一般情形」。
陳鋕雄表示,在大法官總人數未達10人的「例外情形」下,屬於「憲訴法」未予規定之情形,此時「憲訴法」應不予適用,應該由憲法法庭自行依「憲法」法理建立審議表決規範。
陳鋕雄強調,在憲法法庭長期無法運作的「例外情形」,由於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對各級法院均有拘束力,此時各級法院應自行對案件所涉相關法律之合憲性進行判斷,不受合憲性案件,應交由憲法法庭統一解釋之限制。
相關新聞:
憲法法庭停擺235天,360件釋憲案無法結案!民團喊話大法官:應速自審「憲訴法」
更多今周刊文章
比台積電更強?台股老手點名:第四季「真正會大飆的2檔年終加碼股」,抱到年底股價翻倍
賣掉一間房、兆豐金「All in 一檔00878」!手握900張高股息、兩兄弟超狂存股致富故事:第一年是最痛苦的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施放地點、時間、觀賞點、交通管制接駁!加碼旅遊優惠、國慶活動總整理
其他人也在看

林信義三度任APEC領袖代表!辜振甫、施振榮、張忠謀都曾扛重責,為何歷任總統都偏好企業領袖出馬?
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AELM)10/31至11/1在韓國慶州舉行,屆時將聚焦區域經濟合作與科技創新議題。 總統府於周三(10/8)宣布,總統賴清德再度敦請總統府資政、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Taiwania Capital)董事長林信義,代表我國出席本屆APEC領袖會議,這是繼2005年、2024年之後,他第三度擔任此一重任。
今周刊 ・ 19 小時前
諾貝爾化學獎出爐!三學者「金屬有機架構」研究「為化學創造空間」,可望用於沙漠取水、捕捉二氧化碳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今年獎項由日本京都大學的北川進(Susumu Kitagawa)、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理查.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奧瑪.雅吉(Omar M. Yaghi)榮膺。 此次由三位學者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以表彰其在「金屬有機架構」(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發展的貢獻,三人將共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3200萬元)的獎金。
今周刊 ・ 10 小時前
美廉社門市電子標籤它做的!「雲創通訊」靠本土優勢吃下大單,再瞄準智慧零售成長商機
當歐美日零售業早已導入電子標籤,剛起步的台灣市場仍有大量機會。本土新創雲創通訊憑藉客製化服務與在地速度優勢,從法國打回台灣零售通路,突圍國際大廠夾擊。
今周刊 ・ 14 小時前
台股飛高高,哪些行業尾牙吃更好?春酒預算桌數齊揚!雲品接單拚萬桌規模:訂桌15000元以上佔3成
今年台股創紀錄,上市櫃公司尾牙與春酒也出現桌數與桌價齊揚現象。雲品國際觀察,目前旗下據點已預定的企業客戶,桌價1萬5千元以上訂單占3成,桌價成長15-20%。 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表示,台股創高挹注財富效果,政府將在10月推動普發現金、汽機車貨物稅減徵、所得稅制優化與各項減負擔措施,有助激勵消費動能,使得今年500至1,500桌的大型尾牙回溫。 他觀察,許多上市上櫃公司尾牙預算提高,更不乏有企業顧客指名加價米其林星級料理入菜單,其中,外商、AI供應鏈、記憶體廠、電子代工、金控業都將桌數與預算提高,也代表著企業客戶對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今周刊 ・ 19 小時前
心元資本10週年,投資組合估值逾520億美元!鄭博仁:10年前在台北的一個瘋狂想法,竟能走到今天
心元資本(Cherubic Ventures)週三(10/8)於台北舉辦10週年慶祝年會,邀集全球逾百位頂尖機構投資人、家族辦公室及創業團隊來台共襄盛舉。 自 2015年成立並募集首檔基金以來,心元資本十年間已陸續募集 5 檔基金,總管理資產(AUM)達 4.62 億美元,成功完成 5 件 IPO(首次公開發行)與 15 件 M&A(併購案),全球投資組合總估值突破 520 億美元。
今周刊 ・ 10 小時前
研究:愛看書,和高收入真的有關!4招養出有閱讀力的孩子
英格蘭一所小學裡,10歲男孩被問到喜不喜歡讀書,他聳聳肩:「能選的話,我寧願踢足球。」這不是個案,一場20年來最嚴重的閱讀危機,正在全球上演。 英國國家讀寫能力信託基金(NLT)最新調查顯示:8到18歲孩子,只有18.7%每天閱讀,是有紀錄以來最低數字。 美國同樣慘烈。2023年,只有14%的13歲...
商業周刊 ・ 9 小時前
Google量子團隊奪諾貝爾獎!搞懂2大獲獎關鍵:觀測「電路穿牆」為何很重要?量子電腦近了?
Google量子電腦核心人物John M. Martinis、Michel H. Devoret 與 ohn Clarke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數位時代 ・ 1 天前
相信光!光聖收昨日高點909元 明日攻今日高點928元
早盤進場就賺錢!光聖(6442)再一次旱地拔蔥嘎飛空軍!早盤原本平淡無奇,又一個瞬間90度急拉到928元,雖一度賣壓湧現至900元之下,但最終還是拉起收909元,正巧909元是昨(8)日的高點,那明天光聖開盤如果還在平盤線附近糾結時,你(妳)是否還要猶豫?預期明天大概會收接近今日高的的928元,持續朝1000元邁進,千金股的煉成就是先吸引當沖客進來,股價將越墊越高。
理財周刊 ・ 1 天前
京元電9月營收持續雙增 8日股價強勢連6日收漲
台股8日呈現回檔修正走勢,加權指數開低震盪走低,所幸午盤後跌勢收歛,至終場指數下跌148點,指數守住27000點未破,至收盤整體盤面表現,漲幅前三大類股依序為電器電纜、玻璃及油電燃氣,電子相關類股僅通訊網路、電子通路及電子零組件勉強維持在平盤以上,而輝達概念族群股中的封測廠京元電(2449),在9月營收連續4個月雙增的帶動,8日股價呈現開低震盪走高並收高的局面,終場股價上漲1.5元、收在174元,股價並且連6日收漲、漲幅達11.9%。
理財周刊 ・ 9 小時前
《股市聖杯與百年啟示》除了估值、敘事、動能之外 「持有時間」才是最強武器
據最新資料顯示,當前全球所有ChatGPT使用者(含免費與付費),每天大約會送出25億次提問/指令(prompts)。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高通收購Arduino!同步發表44美元開發板「UNO Q」:瞄準邊緣AI與機器人,背後藏2大盤算
高通宣布收購義大利開源軟硬體公司Arduino,並同步發表雙方合作開發的新產品Arduino UNO Q,作為邊緣AI、物聯網與機器人領域的佈局策略。
數位時代 ・ 1 天前
「你今天去光復嗎?」台灣最暖心的問候,《遠見》直擊泥流後的光復現場
洪水退去後的花蓮光復,留下的不只是滿地泥濘,還有不眠的鏟聲與重生的意志。從全台趕來的「鏟子超人」到阿美族青年自救會,成千人以鏟代筆,在泥土中重寫家園。有人不斷清理、有人連夜修車、有人在廢墟間祈禱——這是一場跨越族群與身分的救援行動,也是一場信念與記憶的守護戰。《遠見》採訪團隊從台北搭上普悠瑪號前往花
遠見雜誌 ・ 1 天前
牛市調整 川湖短線承壓 長線具成長動能
多因子演算AI選股機器人九月在牛市中小小受挫,投資組合因部分權值股短線拉回,績效未完全跟上,提醒投資人即使在多頭市場,產業與個股之間的分化仍會明顯存在。
理財周刊 ・ 1 天前
星際之門大開 台股動能強勁
近日傳出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低調訪台,密會台積電與鴻海,討論內容涉及美國力推的AI大基建「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以及OpenAI自研AI晶片的投片事宜,並於2日快閃南韓,與三星、SK海力士簽署合作意向書採購DRAM晶片以滿足「星際之門」的需求。這些動作說明亞州科技股成長將持續,台灣AI股也還沒見到高點。
理財周刊 ・ 1 天前
不到10人!8名大法官拒絕釋憲 總統府呼籲共謀良策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憲法法庭只剩8名大法官,不足釋憲門檻最低10人。3名大法官今(8)日發表聲明,指大法官不得違憲自我擴權,憲法訴訟法是立法...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憲法法庭停擺! 前大法官黃虹霞轟「不尊重機制」|#鏡新聞
憲法法庭,目前只剩下8名大法官。在藍白立委聯手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及杯葛總統賴清德提名人選的狀況下,憲法法庭已經被迫癱瘓將近一年。即便包括代理司法院長謝銘洋在內的4名大法官,最近發難,要求憲法法庭開始審理案件,但法庭仍不動如山。最近,前大法官黃虹霞怒批法庭根本「在睡覺」,但仍有3名大法官聲明強調應遵守立院修改之後的《憲訴法》,也就是讓法庭 繼續休眠讓黃虹霞再轟不能接受。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5 小時前
分析/憲法法庭癱瘓1年主因曝光 3名大法官聲明洩底「數字會說話」
憲法法庭目前僅存8名大法官,在藍白立委聯手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及杯葛總統賴清德提名人選的狀況下,已癱瘓將近一年。包括代理司法院長謝銘洋在內的4名大法官近日發難「應審理」,但憲法法庭仍不動如山。直到前大法官黃虹霞怒批「在睡覺」後,楊惠欽、蔡宗珍、朱富美3名大法官聲明強調應遵守立院修的《憲訴法》,3位大法官舉動除了披露內部不同調以外,也讓憲法法庭停擺的真正原因洩了底。
太報 ・ 17 小時前
雲端+AI雙引擎發威 精誠營收與股價同創高!
雲端與AI熱潮不僅改變企業的營運方式,也讓資訊服務龍頭精誠(6214)成為市場焦點。今日股價強勢漲停至135.5元,同步寫下波段新高。
理財周刊 ・ 9 小時前
伺服器帶動ABF載板需求爆發! 景碩第三季營收創高
AI浪潮持續席捲半導體供應鏈,台灣載板大廠景碩(3189)成為最新一檔受惠黑馬。今(9)日股價強勢攻上漲停板,收在137.5元,反映市場對其AI與高速運算(HPC)應用需求的高度期待。
理財周刊 ・ 9 小時前
宏達電熱度不敵現實 營收失落賣壓湧現
昨(7)日先前受惠AI眼鏡狂潮的宏達電(2498)公布9月合併營收達3.02億元,月增13.4%,年減10.5%,表現不如預期來的好,累計前三季營收為21.2億元,已連續兩年衰退創下歷年同期最低紀錄,使得今日股價開盤失落賣壓湧現,下跌8.36%,回測季線。
理財周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