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堰塞湖為何是夢幻寶石藍? 專家解析網驚嘆:愈美愈危險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且水位上升迅速,擔憂有溢流潰堤風險,縣府宣布下方3處緊急撤離。全國關注之虞,不少網友好奇立霧溪的溪水呈寶石般的藍色?有專家解答,原來是和太魯閣的大理岩有關。
立霧溪堰塞湖18日水位繼續上升數十公尺,淹到燕子口的路面已積水,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示警,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宣布全區封園,花蓮縣府也宣布大天祥地區、富世村民樂社區、秀林村民有社區19日停班停課,居民應盡速撤離。
就在外界關注堰塞湖動態時,有網友在Threads發問,為何立霧溪的河水呈現漂亮的寶石藍?有專家回應,因為太魯閣峽谷主要都是大理岩,每當原本就是微酸性的溪水沖過大理岩,會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鈣成分,導致湖水成藍綠色。
至於今日立霧溪堰塞湖動態,林保署花蓮分署今日說明,18日發現壩底滲流量加大,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壩體呈不穩定狀態,推估堰塞短期內可能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不過,花蓮分署昨晚每小時監測,發現水流仍是從壩頂緩慢流出,雖然魯丹橋水量變大,但下游尚未有明顯變化。為求謹慎,太魯閣國家公園已於18日晚間8時公告全區禁止進入,還有撤離告示。
更多太報報導
狠母不給飯吃「瘦成皮包骨」 4歲童餓昏偷吃竟被熱熔膠毒打
嬰屍「裝飼料袋丟棄」相驗結果曝光 鄰居揭她會「苦毒」阿公
老人逼孕婦讓座遭拒 她當眾嗆:別生了,生了也不會教啦
其他人也在看

不排除預警封太魯閣大橋!花蓮縣府緊盯水位變化:目前穩定
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壩底滲流至下游,公路局憂心下游溪水上漲恐危及太魯閣大橋行車安全,已做好封橋準備。縣府建設處表示,經監測立霧溪下游水流跟水位正常,沒有高漲情況發生,會持續觀察並與公路單位保持密切聯繫。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18秒震動後形成燕子口堰塞湖!太魯閣「1打卡景點」成歷史記憶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17日清晨發生大規模岩石崩落,瞬間堵住立霧溪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指出,這已經是第3次在相同位置形成堰塞湖,此次更是與時間賽跑,所幸及時封閉,以及多個單位協助預防性撤離,導致沒有人傷亡,不過打卡景點「酋長岩」也因此消失在湖水下,成為歷史的記憶。
鏡報 ・ 11 小時前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恐突然潰決 下游居民估安置5天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情勢持續緊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18)日晚間發出紅色警戒示警,指堰塞湖壩體短期內可能因滲流或溢流而潰決,不過經過連夜監測,觀測到水流從壩頂緩慢外泄,下游水勢暫未明顯變化,被撤離的居民今(19)日上午獲准在警方戒護下短暫返家取物。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17日晚間起立霧溪上游的堰塞湖水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再回流溪道,但18日觀察到壩底滲流量明顯增加,水位持續緩升,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專家研判,若降雨增加,恐在短期內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原規畫由機具降挖壩體引流,但因落石頻繁影響作業進度,工程人員仍正向上推進。 氣象署預報顯示,隨著東北季風增強、與第24號颱風「風神」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20至21日東北部與東部山區將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立霧溪上游集水區若降雨明顯,恐再加劇壩體壓力,林保署強調,正密切監測堰塞湖水位與流量變化,視情況隨時通報與應變。 目前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部落等居民仍暫時安置於秀林國中,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居民撤離時倉促未攜帶衣物,經昨晚會議決議,今天上午在警力陪同下開放30分鐘返家取
新頭殼 ・ 1 天前
水位逼近壩頂! 立霧溪堰塞湖恐決堤1/靳珩隧道內水量變少 怪手挺進做堰塞湖「降挖」工程
花蓮太魯閣的立霧溪堰塞湖昨天(18日)來到第三天,公路總局還有林保署持續監控壩體狀況,因為花蓮從昨天晚上已經開始下起零星雨勢,到中午為止累積雨量不到70毫米,「降挖」工程持續進行中,會先確保兩側岩壁穩定性後,利用怪手降低高度以利排水。今天(19日)上午,秀林鄉公所也開放警戒區居民回家拿東西,但是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只能簡單拿一些衣物,就要馬上回安置所。
鏡新聞 ・ 1 天前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危機未解 台9線太魯閣大橋備戰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17日清晨發生大規模岩崩形成堰塞胡,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整體壩高約270公尺,總蓄水量約230萬噸,目前則是175萬噸,因湖水從靳珩隧道持續溢流,同時也有部分從壩底滲流,水位也沒有上升,初步不會影響下游橋樑,不過公路局中午新聞稿指出,已派員於高處觀察河川水位變化,並
自由時報 ・ 9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緩慢上升 (圖)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9日與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團隊針對燕子口堰塞湖即時監測,上游集水區降雨入流量雖增加,但因持續溢流及壩體滲流作用,水流雖漫過魯丹橋(圖),湖水水位僅緩慢上升約0.2公尺。
中央社 ・ 1 天前
太魯閣自然美景吸大批遊客 今「水淹路面」禁止進入
花蓮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因為擁有美麗的溪流與壯闊的景象,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朝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因為立霧溪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危險,從太魯閣牌樓以上,園區全面禁止進入。包含豁然亭、天祥遊憩區等知名景點都不...
華視 ・ 1 天前
同位置已有2前例 燕子口堰塞湖"18秒震動形成"
生活中心/陳佳侖 曾宸洛 趙永博 花蓮報導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今天(20日)上午公路局人員在下游處的錦文橋,監測水位高度,目前距離橋面約13公尺。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發文,這次堰塞湖僅短短18秒震動,導致數萬立方公尺的岩石瞬間堵住立霧溪形成堰塞湖,過去同樣的位置也曾發生兩次相同情形,1951年1花蓮大地震,形成73公尺的天然壩,甚至撐了半年才潰堤。
民視 ・ 7 小時前
即時監測燕子口堰塞湖 重機具進駐周邊待命 (圖)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新形成堰塞湖,林保署花蓮分署19日會同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團隊進行即時監測,已針對高風險區域發布第4次緊急通報單及CBS簡訊警示,持續呼籲民眾勿靠近或進入封閉區域。圖為重機具進入靳珩橋待命。
中央社 ・ 1 天前
BLACKPINK演唱藏驚喜!直擊Rosé「一手手搖、一手鳳梨酥」嗨翻歌迷
南韓人氣女團BLACKPINK再次登陸高雄世運主場館連唱2天,18日創下5萬人入場的紀錄,尤其團員在登台前後「接地氣」的動作也讓BLINK全瘋狂,其中Rosé在後台大啖鳳梨酥、手搖飲的畫面也讓歌迷全部拍下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防共伴效應河川水位暴漲 北市府喊:水門隨時會關
受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全台天氣變化劇烈,北部與東部地區自周末起將出現明顯降雨,台北市水利處提醒,強降雨可能導致河川水位暴漲及上游水庫調節性放水,屆時河濱疏散門將視情況啟動「只出不進」或全面關閉等管制措施,呼籲民眾避免前往河濱活動或停車,以免受困或發生意外。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壩頂緩慢出水 下游居民短暫返家取物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林保署花蓮分署昨晚示警,堰塞湖短期內可能滲流、潰決,但經每小時監測觀察到水流從壩頂緩慢流出,下游仍未有明顯變化;立霧溪上游集水區目前觀測尚未開始下雨,被撤離的下游居民今天(19日)上午被允許短暫返家取物。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燕子口堰塞湖「非首次」早有前例 1地標沒入水中看不到了
太魯閣燕子口近日因山壁崩坍,大量土石阻斷立霧溪河道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透露,該地並非首次形成堰塞湖,先前也曾因地震及風災形成過堰塞湖,所幸現今有科技監測之助,讓相關人員能迅速應變,及早進行撤離動作。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立霧溪堰塞湖「水位仍在飆升」距壩頂剩5公尺 花蓮縣府:8區停班課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中,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監測,接下來「風神」颱風外圍環流的大雨,可能讓壩體更不穩定,恐造成壩體滲流,或從壩頂溢流。對此,花蓮縣政府宣布,秀林鄉大天祥地區(關原、洛韶、西寶、天祥、太魯閣口、布洛灣)、富世村民樂社區(富世村第9鄰)、秀林村民有社區(秀林民有1至3鄰),這三地的居民今(19)日停止上班上課,要求相關居民盡速撤離。
太報 ・ 1 天前

孕婦「帶娃搭台鐵」被逼讓座!竟遭老婦嗆:不要再生了,生了也不會教小孩
台鐵區間車上也爆博愛座爭議!一名孕婦帶著小孩乘車時雙雙乘坐博愛座(現已改名為優先席),但被一名婦人要求讓座給老翁,一開始孕婦表示因為膝蓋有傷而婉拒,沒想到竟遭婦人反嗆:「你有良心就知道該怎麼做」、「這種哦不要再生了」,也讓影片曝光後頓時引發網友怒轟:「叫人別生是什麼心態!」
鏡報 ・ 1 天前
萬聖節驚魂夜!鬼魂、女巫、吸血鬼!7個歐洲恐怖景點妳敢探險嗎?
編輯/鄭欣宜撰文 當萬聖節的鐘聲響起,歐洲大陸便化身為探險者的樂園,處處充滿神祕與驚悚的氛圍。超愛旅遊的小編,要跟女孩們分享歐洲7大城市,這些城市有經典古老的傳說,將帶妳挑戰膽量的極限,體驗前所未有的
享民頭條 ・ 21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壩頂降挖屢遇險 維持紅色警戒 (圖)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集水區雨量20日未如預期多,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採機具開上壩頂降挖,但沿途邊坡不穩,影響進度,最慢1週處理完,目前維持紅色警戒。
中央社 ・ 9 小時前
花蓮光復冒雨復原 季連成:雨量達200毫米啟動疏散
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今(19)日在北部和東部地區,已經出現陣陣雨勢。花蓮光復是堰塞湖重災區,許多重機具一早只能冒雨搶挖,但就怕雨持續下,再重創當地,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雨量只要...
華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