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是只痛腳!他腰痛一年才知「痛風石」長進脊椎,醫:愛吃●●要特別小心
49歲居住於臺東的張先生,過去一年多飽受腰痛與右腳麻痛困擾,尤其夜晚常痛到睡不著,隨著疼痛逐漸加劇,就診檢查發現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合併脊椎解離的問題,在進行脊椎微創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張先生的脊椎關節內竟布滿「痛風石」,這正是造成異常劇痛的原因。
張先生回憶,一年多前開始出現腰痛與腳麻情形,「有時痛、有時不痛,但常常半夜三、四點會痛醒,根本睡不好。」原以為只是工作疲勞所致,直到疼痛越來越明顯、無法繼續忍受,甚至影響日常活動。一直到轉介到花蓮慈院,術後疼痛明顯緩解,右腳麻痛大幅改善,當天即可下床行走。
手術驚見白色黏稠物,原來是痛風石卡脊椎
花蓮慈院神經脊椎微創外科主任洪祥益指出,影像檢查顯示張先生的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並伴隨脊椎解離,一般可先以藥物治療觀察,但他的疼痛異常強烈。手術中發現,脊椎關節內長滿如白色膠狀的痛風石,卡在神經與關節縫隙間。
洪主任說,這些痛風石會不斷刺激神經、引發發炎,造成難以忍受的疼痛,甚至比坐骨神經痛更劇烈。醫療團隊運用顯微鏡技術,在不傷及神經的前提下,仔細將痛風石刮除清理,再以微創固定融合手術穩定脊椎,術後張先生疼痛立即緩解。
延伸閱讀:變天害坐骨神經痛加劇?醫揭「氣溫變化」是關鍵!教你4招助緩解不適
手術後,張先生開心表示:「原本以為要和腰痛共處一輩子,沒想到手術後就不痛了!」他感恩洪醫師及團隊的專業與細心,讓他不僅擺脫長期疼痛,也能再次安心睡好覺、恢復日常活動。
痛風不只長在腳!脊椎也可能「被攻陷」
洪祥益主任提醒,許多民眾以為痛風只會發生在腳趾、膝蓋等末端關節,但「只要有關節的地方,都可能生成痛風石」,脊椎也不例外。
他指出,花東地區痛風患者比例偏高,可能與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特別是愛吃海鮮、甲殼類等高普林食物者。臨床上,每年都能遇到在脊椎手術中意外發現痛風石的個案。
延伸閱讀:過年大魚大肉,恐使「痛風」發作!一表看10大高普林食物排行榜,「這食物」竟是蛤蜊的4.8倍
定期追蹤尿酸值,避免痛風石攻擊關節
洪祥益主任呼籲,若為長期痛風患者,更要定期追蹤尿酸值,並與內科醫師討論藥物控制與飲食調整,避免痛風石沉積於關節造成發炎或壓迫神經,導致無法忍受的神經痛。洪祥益醫師也說,只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並對症治療,就能重拾健康與笑容。
延伸閱讀:引發痛風最危險的 竟不是高普林食物!醫師揪出生活4大隱藏痛風兇手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日本風月場所小姐的秘密:一個手法,讓男人在床上更有「活力」
為什麼有人「更年期」很明顯,有些人卻無感?婦產科醫師:關鍵差別在這兩件事
其他人也在看

脊慢跑強化核心肌群!抬手跑步矯正脊椎側彎 3招椅子運動增強背肌
隨著人口老化與久坐的生活方式,脊椎退化問題日益嚴重。台大癌醫疼痛專科醫師梁恆彰指出,透過適當的訓練,不論是否動過手術,大多數人的脊椎問題都能獲得改善,甚至完全康復。他分享脊慢跑和改善脊椎歪斜的正確跑姿
健康2.0 ・ 13 小時前
愛心捐款箱遭行竊!警逮犯嫌:依竊盜罪移送地檢
屏東一名35歲張姓男子,日前趁著夜深人靜時,前往屏東夜市內一家攤商,搜光愛心捐款箱內的金錢,直到事後業者驚覺不對,看了監視器畫面,才發現張姓男子的行竊過程,立刻報警,而警方加強巡邏後,也在昨(24)日...
華視 ・ 1 天前
驚悚瞬撞影片曝光!台9線婦人遭撞飛命危 駕駛肇逃「留1物」被揪出
台9線花蓮玉里路段前天(23日)發生車禍肇逃事件,一名92歲張姓老婦人外出穿越台9線時,遭一輛自小客車撞飛,張女頭部重創、骨盆多處骨折送醫,警方在現場發現一枚掉落的拖車鉤蓋,當天即循線在富里鄉找到涉案的林姓駕駛(65歲),全案已依肇事逃逸罪法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芭樂營養素有助延緩醣類吸收 帶皮吃可以攝取更多營養
網傳「芭樂削皮吃才健康,可以降血糖」? 傳言引述小型研究,無法直接推論芭樂削皮吃才能降血糖 發佈:2025-11-25 更新:2025-11-25 報告編號:3911 查核記者:陳偉婷 責任編輯:陳培煌 發佈:2025-11-25 報告編號:3911 記者:陳偉婷、責任編輯:陳培煌 日前有醫師引述一研究結論,宣稱吃芭樂要削皮,才能降低血糖;經詢問營養師與新陳代謝科醫師,傳言引述研究僅為小型研究,其結論不足以支持「芭樂一定要削皮才比較健康」。一、營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1 天前肚子越大腦袋越老? 研究揭「內臟脂肪」加速大腦老化
想要大腦保持年輕靈光?除了動腦,你可能更需要「動身體」。根據科技新聞網站《SciTechDaily》報導,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影響大腦衰老速度的關鍵線索,竟然藏在我們的肚子裡。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團隊透過先進的全身核磁共振(MRI) 與人工智慧(AI)技術分析證實,體內「內臟脂肪」越多、肌肉量越少的人
自由時報 ・ 1 天前退休後健檢空窗期 檢查三關鍵
許多長者退休後,因為少了公司健檢的機會,加上自身對健康檢查抗拒或無感,反而成為「健檢空窗期」的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高齡者的健康狀況與年輕人不同,健檢項目不是做得多就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對,若忽略身體的幾大變化,可能錯過關鍵病徵、延誤治療時機。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偏頭痛天一冷就發作?醫揭「雙重誘因」引爆:3方法揪出身體健康警訊
15歲的林姓少女平時愛吃巧克力與各式甜食,常不按時用餐、長時間空腹,長期飽受偏頭痛困擾,發作時就像有電鑽在腦中鑽,伴隨噁心、畏光與怕吵,痛到完全無法思考,爸媽以為它只是課業壓力大。就醫後確診為青少年偏頭痛,以急性期止痛藥與預防性藥物雙軌治療,透過多重整合照護,患者終於重返校園,正常學習及參與社團互動。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中山醫大圖書館週 以科學和教育扭轉愛滋迷思
為提升校園對公共衛生的友善與理解,中山醫學大學舉辦「圖書館週暨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透過VR體驗與遊戲化學習等多元方式,引導年輕世代以科學視角重新認識HIV。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強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5 小時前
一整天又痛又累 全身都不舒服?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讓身體停不下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含碘食物TOP清單:海帶、海藻、魚貝類、穀類全解析
國人逾半數碘營養不足!由於市售食鹽並非全部為碘鹽,國民健康署推測民眾可能因為長期未食用加碘的鹽,加上又少吃含碘食物,而有碘缺乏情形發生。 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可以促進身體代謝及組織生長。若碘攝取不足,容易令人覺得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即俗稱的大脖子),嬰幼兒易造成發育不良或心智功能障礙(即呆小症),也會因為代謝變慢而讓人容易變胖。 吃含碘的鹽,是最快補充體內碘營養不足的方法之一。除了選用碘鹽,最好也能搭配攝取含碘豐富的天然食物,尤其外食者因為無法確定餐廳業者是否選用加碘鹽,建議平常要攝取含碘食物。不過,長期缺碘的人如果突然攝取大量的碘,可能會有誘發甲狀腺腫的副作用,最好是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慢慢補充。 含碘多的食物如海帶、海帶芽、紫菜、海苔等海藻類,每100公克海帶含碘200微克,適合素食者選用,其他海產魚貝類如蛤蜊、蚵等,則每100公克也含碘50~80微克,葷食者若擔心膽固醇過高,宜適量攝取。一般食物也含有少量的碘,如穀類、糙米、燕麥等每100公克含5~6微克,蛋每100克(2顆)含8~9微克的碘。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用碘鹽補碘,要與減鹽的健康生活習慣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不是所有脂肪都要甩掉?醫揪「米色脂肪」燃燒熱量:做1事就能轉換
談到脂肪,多數人關注的是「量」,例如體脂肪率或外觀上的肥胖程度。然而,脂肪的「類型」同樣會影響健康,當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能量會以白色脂肪的形式儲存,而運動能促使白色脂肪轉化為米色脂肪。因此,從現在開始動起來,讓脂肪燃起來,就能讓身體代謝更順暢。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天冷就手腳冰冷?其實是身體在求救!中醫師教你分辨虛實體質差異,5招自救改善手腳冰冷
許多人一到冬天就被「手腳冰冷」纏身,手像冰棒、腳像冰塊,晚上得在被窩「預熱」半天才勉強睡得著。事實上,手腳冰冷不一定是單純的天氣低溫所致。亞灣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藍涵鐘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手腳冰冷不單是外在環境造成,而是體內陰陽氣血失衡的表現。造成常常腳冰冷的狀況有兩種。第一,陽氣不足,不管衣服怎麼穿......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吃芝麻補鈣挑錯顏色虧很大 農糧署:效果差5倍
芝麻營養成分豐富,鈣的含量更是植物界中的佼佼者。芝麻常見黑、白兩色,許多人以為是同一品種,但其實「完全不同」,農糧署表示,兩者雖都是堅果種子類,但黑芝麻含鈣量高,是白芝麻的5倍以上,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食用黑芝麻對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想補鈣,可以把黑芝麻打成飲品或加入豆漿裡飲用。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低頭族易頸椎退化!中西醫教你遠離痠痛退化,做 2 運動降低退化機率
現代人使用 3C 的時間大幅增加,不論工作、通勤或休息,手機幾乎不離手,長期維持頭前傾姿勢,使頸椎負荷倍增,這時頸椎承受...
Heho健康網 ・ 1 天前練肌肉不只好看!研究顯示還有這個超棒好處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放射學及神經學副教授拉吉(Cyrus Raji)說:「根據我們的研究成果,就大腦老化及大腦健康而言,減少脂肪 ─ 特別是內臟脂肪 ─ 並維持肌肉量的效益最高。」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晚節不保!前連江縣秘書長張龍德榮譽退休 「收賄縱放標案違規」100萬交保
才剛榮譽退休不久的連江縣政府前秘書長張龍德涉嫌收賄數十萬,護航妻舅蕭松年借牌投標,還放任他在履約期間違規不予裁罰,台北地檢署獲報,25日兵分6路搜索張男及蕭松年的住家及公司,約談張龍德等人到案,複訊後諭知張100萬元交保,限制出境出海,實施電子監控。
鏡報 ・ 11 小時前睡覺開夜燈好嗎?研究:燈光不僅影響睡眠,和血糖高低也有關
生理時鐘掌控人體內部與外部環境的連結,而光照是身體知道外在變化最重要的線索,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生理時鐘與健康有關,除了睡眠,血糖也是。 當光線照到眼球,會刺激視交叉上核和下視丘,把外界的明暗變化傳到身體各部位,這時候生理時鐘會開始協調各器官運作,每個細胞也會開始依照視交叉上核和下視丘傳來的信號開始工作。由此可知,光照對身體運作非常重要。 光線改變內分泌 導致血糖和代謝率改變 為了瞭解光線對內分泌的影響,有研究團隊進行了實驗。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學中心(Maastrich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找了14個受試者,分成兩組光照環境: ‧ 正常日光節律組:早上8點至傍晚6點都有充足的光線,6點後則光線變昏暗 ‧ 異常日光節律組:早上8點至傍晚6點為燈光昏暗,6點後則光線充足 兩者都從晚間11點至隔天早上7點維持燈光全暗的狀態,且飲食和運動都一樣。這樣設計,前者仿照古代人晚間沒有燈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後者則模擬現代人白天都在室內光線相對不足、晚上則燈火通明的狀況。結果發現,除了已知晚上燈火通明會使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睡眠外,另
康健雜誌 ・ 1 天前
女警所長機警控場!三峽警4分鐘合圍查獲5名逃逸移工
三峽分局二橋派出所所長張岸玲於11月24日傍晚執行取締勤務時,憑著敏銳的觀察力,發現一輛自小客車疑似超載且車內乘客神情緊繃,遂上前示意攔停。經查看車內,除駕駛外另有五名外籍人士擠坐後座,並刻意閃避員警目光,情況相當可疑。
警政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