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央醫院放光彩 大林慈院勇奪 ICQCC 金獎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嘉義報導
圖:大林慈院放射腫瘤科堅強陣容/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癌症問題每年奪走許多民眾性命,為攻克這個人類健康大挑戰,全球醫療機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相關研究;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放射腫瘤科自主研發 呼吸調控技術獲肯定
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自2012年成立「套圈圈」品管圈以來,在全國競賽屢屢獲獎,先後獲得4金5銀16銅,成績優越。周嘉慧醫師指出,呼吸調控是精準放射治療的重要技術,尤其肝癌、乳癌及肺癌病人的腫瘤會隨著呼吸起伏而位移,若能協助病人穩定閉氣,不僅能減少正常組織受照射的風險,也能讓腫瘤鎖定更精準,副作用更低。
放射腫瘤科技術主任石怡婷分享,為達到「品質標準一致性、提升放射治療精準度」的目標,放射腫瘤科不僅建立了一致性的呼吸調控訓練和引導手法,更自行研發了視聽覺雙重回饋的呼吸調控技術。
革命性突破!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圖: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尤姓患者完成「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心臟外科主任張兼華指出,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高達八成以上。傳統開胸置換手術對高齡病人風險極高,不僅恢復期漫長,併發症機率也相對較高。放胸主動脈分支支架,以尤伯伯血管瘤的位置,需先做繞道手術,或是放一些支架去保護,腦部血管也會擔心貼合度以及保護的支架長期暢通的問題。因此,經團隊審慎評估後,決定採用美國FDA核准的「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的醫療器材及技術。這項技術經過長期穩定性及臨床實驗成功,目前臺灣僅有少數大型醫院具備相關的使用經驗。
微創髖關節手術「不切肌肉」修復快
圖:骨科謝明宏教骨鬆髖關骨置換病人復健/大林慈濟醫院提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
謝明宏主任指出,傳統手術必須切開部分肌肉才能進入關節,病人術後會因肌肉損傷而產生疼痛及行動不便。正前開手術則能在保留肌肉結構的情況下進行,疼痛減少、出血量低,併發症風險也相對降低。
謝主任指出,「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這項微創技術最大特色是不需切斷肌肉,而是從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縫隙進入關節腔,完成骨折修補與關節置換,病人術後疼痛明顯減輕,復原更快速。骨科團隊已熟練掌握此技術,結合影像導引與術中精密評估,讓病人獲得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其他人也在看
藍色小藥丸新用途?研究揭威而鋼可逆轉特定聽損 專家示警勿亂試
藍色小藥丸不僅是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現在更被發現具備修復聽覺系統的潛力。福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揭示,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引發的遺傳性聽損,「威而鋼」(Viagra,成分名西地那非)搭配營養補充劑能逆轉部分聽力缺損。然而,科學家與醫師嚴正警告,這項發現目前僅止於動物實驗階段,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職排台鋼天鷹阿巴西賽中膝傷 高醫啟動綠色通道手術治療
台灣職業排球聯盟(TPVL)開打元年,台鋼天鷹隊伊朗籍主攻手阿巴西11月9日在例行賽中意外受傷,高醫體系醫院立即啟動「運動傷害綠色通道」,跨院區整合醫療量能,協助緊急醫療處置,經十字韌帶重建與半月板修復手術後,近日已出院休養。高醫指出,阿巴西受傷後,隨即由高醫岡山醫院協助完成MRI緊急影像檢查,迅速
自由時報 ・ 33 分鐘前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帶頭反彈!批大費周章、造成不方便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出重手整頓醫美亂象,預告修法,不但消滅「直美」醫師,也針對醫美手術限特定專科醫師才能操作,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方向,引發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有異見,今(24)日發出聲明,強調管制不能失衡,尤其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理事長陳相國表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
匯流新聞網 ・ 1 小時前
診所做高風險醫美擬納評鑑 醫師公會3大強烈主張表態
近年有許多醫師未經過完整2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就投入醫美臨床工作,掀起「直美潮」,衛福部已預告相關修法草案,盼消滅直美,改善病安現況。但醫師公會全聯會今日提出3大強烈主張,反對將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並希望有合理過渡與配套,呼籲衛福部加強事前協商與公開說明。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女嬰出生臀部帶直徑16公分肉球 罕見尾骶骨畸胎瘤「10週長大4倍」
一名女嬰出生時,臀部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的「大球」,醫師說,胎兒成長過程中,這個大球極速成長,從產檢超音波發現約4公分大,10週後出生時竟長大了4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這個「大球
中廣新聞網 ・ 1 小時前
天冷腰痠背痛更嚴重?醫:核心肌群是脊椎天然護腰帶
冬季氣溫下降,民眾活動意願降低,導致腰痠背痛問題更加嚴重。冬天脊椎痠痛加劇的主因並非單純氣候因素,而是活動量明顯減少,使核心肌群失去保護力,脊椎承受更大壓力所致。
中天新聞網 ・ 55 分鐘前
全台HIV感染者逾3.6萬人 新警鐘!人數雖趨緩、年齡在下降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疾管署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HIV感染者已超過3.6萬人,雖然近年新增感染者人數已趨緩,但臨床發現,新確診感染者年齡有下降趨勢、年輕族群感染比例上升,是新的警鐘。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今(24)日指出,HIV感染者仍存在治療與照護需求未完全滿足的現象,包括資訊取得、心理支持、治療選擇指導及社會資源協助等,甚至...
匯流新聞網 ・ 36 分鐘前李強會晤德國總理 聚焦新能源、智造等領域合作
當地時間2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會見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李強表示,中方願和德方加強戰略溝通,堅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鞏固兩國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豐富雙邊關係內涵。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
立院擬修法放寬近親結婚至四等親 生殖專家:生產易有畸形
《民法》規定,旁系親屬在六親等(如表姪孫、表姪孫女)以內不得結婚,立法院法制局有意建議修法,將近親結婚限制從六親等放寬至四親等,引發討論。對此,國內生殖專家、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根據過去經驗,如果表兄妹結婚,生產時會發現很多畸形,造成台灣社會問題,也無助於解決少子化問題。
自由時報 ・ 38 分鐘前
醫揭研究:「亮光入睡」糖尿病風險飆67%
[NOWnews今日新聞]天氣轉涼後,許多人會喜歡在洗完澡劑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不知不覺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累積身體風險。有研究發現,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
「喀」一下扳機指!台南8旬婦手指長期痛到崩潰 靠1招2個月成功緩解
台南一名83歲陳姓婦人雙手手指長期疼痛,吃飯、拿物都十分吃力,前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就診,診斷發現此為俗稱的「扳機指」,主要因手指肌腱過度使用導致發炎腫脹,使肌腱在滑過腱鞘時被卡住,經過針灸治療治療後,已經大幅改善,重拾日常自理能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日本流感拉警報!醫示警「一事」是大流行前奏:出國前快打疫苗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11月21日公布數據,本月10日至16日期間,全國約3000間指定醫療機構平均通報的流感病例衝上37.73例,不僅比上週大增,同時也是今年首度衝破全國平均30例的預警水準。有醫師提醒目前東京疫情上升曲線「幾乎跟去年大流行同樣陡」外,也有醫師呼籲「這次的疫苗,有猜中今年流行的病株」,強烈建議最近要去日本旅遊的人,請提早打了疫苗再去。(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8 分鐘前
川普版「烏俄和平計畫」翻車! 美議員罵爆:荒謬到該看精神科
[Newtalk新聞] 川普政府日前傳出在與俄羅斯密談「28點和平計畫」,尚未正式公開但已掀起國際輿論。據《POLITICO》報導引述多個歐洲外交官形容,川普特使威特科夫(Witkoff)所提出的草案「荒謬得需要看精神科」。多個 X 帳號評論與消息也指出,對此次「28點和平計畫」,美國政壇中的反對者不僅是民主感到不滿,就連共和重量級人士也罕見全面開火。 根據 X 帳號「Republicans against Trump」、「Visioner」文章提到,美國參議院軍委會主席、共和參議員維克(Roger Wicker)直言,川普版和平計畫最大的根本問題,就是要求烏克蘭「以土地換和平」,形同逼烏克蘭向普丁低頭。維克強調,烏克蘭是否保留武裝力量、保有多少國土,是烏克蘭人民的主權,「不能把一個最惡名昭彰的戰犯當成談判對象,逼一個正在被侵略的國家犧牲自己」。他也強調,任何承諾都不應獎賞普丁的侵略行為,更不能弱化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維克警告,美國若相信可以與「一個連基本誠信都沒有的連環說謊者與殺人者」討論軍控,簡直是天方夜譚。 圖:翻攝自 X 維克更警告,美國若相信可以與「一個連基本誠信都沒
新頭殼 ・ 1 天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3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