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球甲狀腺癌病例日益增多
甲狀腺癌在世界部分地區的發病率正持續上升,而且增速快於其他類型的癌症。為什麼會如此?
在美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長速度超過所有其他癌症。但這場神秘的「流行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甲狀腺位於頸部底部、喉結下方,其功能是分泌激素以調節心率、血壓、體溫和體重。當甲狀腺內的細胞開始不受控制地生長和分裂,形成腫瘤時,就會發生甲狀腺癌。這些異常細胞可能侵入周邊組織,甚至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雖然大多數甲狀腺癌病例是可治癒的,但醫療專家仍對該疾病發病率的快速上升感到憂心。根據美國「監測、流行病學與最終結果」(SEER)癌症報告系統的數據,美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1980年至2016年間增加了三倍以上:男性從每十萬人2.39例上升至7.54例,女性則從6.15例上升至21.28例。
「甲狀腺癌是少數幾種隨時間持續上升的癌症之一,即使醫學已有進展,情況仍未改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內分泌外科醫師桑齊安娜·羅曼(Sanziana Roman)表示。
那麼,病例增加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人們早已知道,童年時期暴露於大量游離輻射會導致甲狀腺癌。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兒童甲狀腺癌病例急劇飆升。一項研究發現,在日本原子彈倖存者中,自1958年以來約36%的甲狀腺癌病例可歸因於童年時期的輻射暴露。
然而,1980至1990年代,在美國或其他地區,並沒有發生任何核災難可以解釋這樣的增幅。起初專家們感到困惑,但最終一個可能的解釋浮現——是否「更好的診斷技術」才是原因?
在1980年代,醫師首次開始使用甲狀腺超音波檢查,這是一種利用聲波生成甲狀腺影像的技術。它使醫師能夠發現過去無法檢測到的極小型甲狀腺癌。
到了1990年代,醫師也開始從可疑腫塊中採集細胞,以判斷是否為癌症,這種技術稱為細針抽吸活檢。
「過去,醫師會透過觸診甲狀腺來尋找結節。」美國馬里蘭州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卡莉·基塔哈拉(Cari Kitahara)說。
「但隨著超音波等技術的出現,醫師能夠檢測到更小的結節,並進一步進行活檢。這導致更多小型乳頭狀甲狀腺癌被診斷出來,而這些在過去僅靠觸診是無法察覺的。」
其他證據也支持「過度診斷」的理論。例如,雖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快速上升,但死亡率卻保持穩定。同時,在韓國推行全國性的甲狀腺癌篩檢計劃後,病例數急劇飆升;而當該計劃縮減規模後,病例數又下降。
「這些模式整體上與過度診斷一致。也就是說,檢測到的疾病若未被發現,可能永遠不會引起症狀或導致死亡。」基塔哈拉說。
我們如今已知,小型乳頭狀甲狀腺癌通常生長緩慢,且對治療反應良好。它們極少致命,病情有很大機會治愈。然而,在過度診斷盛行的時期,許多人接受了不必要的醫療處置,包括完全切除甲狀腺,並隨後進行放射性碘治療以清除殘餘細胞。手術有時可能導致聲帶麻痺,而放射性碘治療也可能增加二次癌症的風險。
美國的臨床實務此後已作出調整:放射性碘僅用於治療侵略性癌症,且劑量被盡量降低以減少副作用風險。醫師也不再一律完全切除甲狀腺,而是常採部分切除,或選擇「觀察等待」的方式。
因此,美國SEER(監測、流行病學與最終結果)最新統計顯示,甲狀腺癌病例數已趨於穩定。例如,2010年平均每十萬人有13.9個新病例,而2022年(最新可得數據年份)則為14.1例。
然而,近年來一些科學家認為,僅以「過度診斷」並不足以解釋所有病例的增加。
在一項研究中,義大利(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內分泌學榮譽教授里卡多·維涅里(Riccardo Vigneri)指出,如果過度診斷是唯一原因,那麼在診斷技術更完善的高收入國家,病例數應該增加更多。但事實並非如此,中等收入國家的甲狀腺癌病例同樣在上升。
「即使在缺乏完善篩檢的地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仍在上升。」羅曼(Roman)說。
「而且大型、晚期腫瘤的診斷也愈加頻繁。這顯示我們正面臨偵測偏差與疾病發病率真實上升的雙重作用。」
更重要的是,隨著甲狀腺癌愈來愈早期被診斷出,治療成效也有所提升,理論上死亡人數應該下降。然而,維涅里指出,死亡率卻始終維持在每十萬人約0.5例,甚至在部分國家還有上升跡象。
例如,一項研究分析了加州在2000年至2017年間診斷的逾69,000名甲狀腺癌患者。研究人員發現,無論腫瘤大小或癌症分期,診斷人數與死亡率在此期間皆有所增加,顯示背後必然存在其他因素,而不僅僅是因為更精細的診斷技術能檢測到極小腫瘤。
2017年,基塔哈拉(Kitahara)及其團隊也檢視了1974年至2013年間超過77,000名甲狀腺癌患者的病歷。結果顯示,雖然病例增加主要來自局限於甲狀腺的小型乳頭狀腫瘤,但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的乳頭狀癌也有所上升。雖然甲狀腺癌死亡案例罕見,但研究亦顯示死亡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加。
「這顯示可能有其他因素正在推動這些更具侵略性的腫瘤增加。」基塔哈拉說。
其中一個主要嫌疑因素是肥胖。自1980年代以來,肥胖率在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顯著上升。隊列研究(追蹤健康人群並長期觀察)顯示,過重與甲狀腺癌風險之間存在關聯。與健康體重者相比,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者一生中罹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高出逾50%。
身體質量指數也與侵略性腫瘤特徵相關,例如在診斷時腫瘤體積更大,或帶有使癌症更易擴散的突變。
「在我們的研究中也看到,身體質量指數與甲狀腺癌死亡風險相關,」基塔哈拉說,「這是相當強的證據,顯示這不只是偵測偏差。並非因為高身體質量指數者更常就醫檢查甲狀腺,所以才有更多病例,而是高身體質量指數本身更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展相關。」
至於肥胖如何導致甲狀腺癌,目前仍不清楚。不過已知肥胖者更容易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例如,甲狀腺刺激素(TSH,腦下垂體分泌、調控甲狀腺功能的激素)水平偏高者,往往也有較高的身體質量指數。
「我們仍未完全理解潛在的機制,這仍是一個研究不足的領域,但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基塔哈拉說。
「肥胖會帶來許多生理影響,包括發炎、胰島素阻抗,以及甲狀腺功能變化,這些都可能在甲狀腺癌的發展中扮演角色。」
其他科學家懷疑,常見家居用品與有機農藥中的「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EDCs)可能是原因之一。這些化學物質會模仿、阻斷或干擾人體激素的作用。例子包括全氟辛酸(PFOA)與全氟辛烷磺酸(PFOS),它們存在於各種物品中,從炊具、食品包裝紙,到個人護理產品、地毯以及消防泡沫。然而,這些化學物質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聯證據仍不一致。
其他研究則指出,微量元素可能也扮演角色。微量元素是生物僅需極少量的化學元素,但對甲狀腺功能至關重要。
「我們在島國看到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特別高。」基塔哈拉(Kitahara)說。
「有些假說認為這與火山噴發相關的微量元素有關。例如鋅、鎘,以及釩等化學物質在這些環境中被檢測到,並伴隨高發病率,但目前仍缺乏設計完善的流行病學研究來支持直接因果關係。」
然而,基塔哈拉認為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來自醫學診斷掃描的游離輻射。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及其他地區的CT與X光檢查次數顯著增加,其中包括兒童接受的CT掃描。這些檢查會使甲狀腺暴露於相對較高劑量的輻射。
根據其他研究(例如對日本原子彈倖存者的調查)所揭示的輻射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推算這類醫學輻射的影響。例如,一項近期研究估計,美國每年約有3,500例甲狀腺癌可直接歸因於CT掃描的使用率。
「年輕人的甲狀腺比年長者更容易受到輻射暴露的影響,」基塔哈拉說,「因此,CT掃描使用率的上升可能部分解釋了美國及其他地區甲狀腺癌病例的增加。」
同時,也有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我們很可能正在觀察一種多因素現象,包含環境、代謝、飲食與激素的影響,並可能與潛在的基因易感性相互作用。」羅曼(Roman)表示。
其他人也在看

名人理財/極簡也能致富 陳沂靠無聊理財年收200萬
以犀利言辭聞名的網紅陳沂,私下卻奉行極簡、穩健的理財哲學,靠著紀律與節制,用最保守的方式,過上最自由的生活。「不貪心、量力而為」是她的理財信條,只求穩定收息、安心入睡,平均年報酬率超過5%就心滿意足。如今她每年被動收入逾200萬元,去年更買下北市南港自住房,1年半內還清3千萬元房貸,成為「無債一身輕」的極簡派代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台塑狂砸5.15億美元!向關係人南亞塑膠採購機械設備
台塑(1301)今(18)日下午5點48分公告,代子公司台塑工業美國公司向南亞塑膠工業購買生產用機械設備,交易金額達1,67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15億元,將用於C6廠新建案。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小雪好運來! 「5星座+5生肖」財運穩中有進 正偏財超旺
11月22日(六)是24節氣中的「小雪」,小雪節氣來臨,小孟塔羅雲蔚老師表示,此時專注力與判斷力提升,容易抓住關鍵機會,貴人運旺,合作與支持增多,收益潛力大幅提升。只要保持理性規劃與行動力,既能守住既有財富,又能開拓新收入來源,財運呈現穩中有進、收穫豐厚的最佳時機。小孟塔羅雲蔚老師點名「5星座+5生肖」,財運迎來新契機,正財穩健增長,偏財機會也逐漸浮現,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星座或生肖吧!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5 小時前
「4星座」財富力量覺醒! 年末有貴人相助 財運越冷越旺
隨著農曆新年前能量逐漸累積,帶來「深度洞察」與「財富覺醒」的力量。這段時間,會明顯感受到某些事正在翻轉、本以為無解的問題有人伸手協助,越能靜下來、深入思考的人,就越容易被「低調但關鍵的貴人」點醒。塔羅牌艾菲爾老師分享,這「4星座」將迎來年末貴人相助,財運「越冷越旺」!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5 小時前
保七大隊長稱腹痛「火燒心」 竟命喪「八通關古道」…同事不捨:他愛爬大山
53歲的保七總隊刑事警察大隊長張益誠,日前與友人約定攀登秀姑巒山,竟在今天(11/18)上午被山友發現倒臥八通關古道6.5公里處,已無生命跡象。根據了解,張益誠昨夜與同行隊友一起,但自稱「火燒心」身體不適,便脫隊獨自在山屋休息,沒想到今天就命喪八通關古道,消防局今天兩度申請空勤總隊申請直升機,但因為豪雨無法出動。保七總隊也表示,張益誠平日工作認真盡職,身體狀況良好,全力配合撫卹、治喪。
太報 ・ 8 小時前
2025全球軍力排名!台灣實力位置曝
[NOWnews今日新聞]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FirePower)公布2025年的「世界最強軍力排名」,位居前三的依然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台灣被排在第22名,美媒商業內幕則指出美中俄三...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砍到見骨也賣不掉! 屋主怨「已比實登低50」 房仲嘆:買方在等跳樓
政府打炒房政策持續發威,房市交易量急凍,房仲業者直呼「20年來最冷寒冬」。房地產部落客「賣厝阿明」指出,然而最焦慮的,莫過於大量屋主陸續發現,就算把價格砍到比實價登錄還低,像被施了魔咒般滯銷,連看屋組數都屈指可數。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2 小時前
70歲阿嬤金援孫讀書6年 沒感謝卻換女兒「這句話」
國際中心/李筱舲報導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金的可持續性一直是日本社會的熱議話題。一名住在東京、每月靠14萬日圓年金與1300萬日圓存款維生的阿嬤,過去6年持續支援孫女學費,近日因資金壓力決定停止援助,本以為會換來女兒的感謝,卻遭女兒視為過於冷淡、理所當然。此事件引發社會對高齡者財務與子女教育費的討論。
民視 ・ 1 天前
看2026房市 德運建設林財于:說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籲鬆綁豪宅限貸
邁向2025年最近兩個月之際,2026年房市走勢,備受矚目,對此走過50幾個房地產開發年頭的德運建設董事長林財于,今(17)日被問到這個問題,坦言:「說好的不是、不好也不是!」所以此時不敢說,不過央行豪宅限貸,應進一步鬆綁,新青安貸款政策則應該要有更週延的配套才好。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EPS季增飆7100%!國家隊變心狙擊這「IC載板大廠」上千張 撤資台塑三寶2.59億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18)日終場跌691.19點,收在26,756.12點,跌幅2.52%,根據「玩股網」統計,觀察八大公股上市個股賣超方面...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花360萬也沒閃過!王大陸現身法院鞠躬道歉 閃兵案求刑1年成全民焦點
男星王大陸今年2月被控砸下360萬元尋找不法集團利用假造醫療證明方式躲避兵役,隨後檢警又展開多波行動,逮捕曾以同樣手法逃兵的威廉、坤達、陳柏霖、修杰楷等多位知名男星。閃兵案源頭的王大陸今(18)日現身新北地方法院出庭,針對檢方起訴罪名,王大陸全數認罪。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4 小時前
快儲水!新北.基隆.宜蘭部分區域 9點起停水23小時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你家住哪?來注意停水的消息台灣自來水公司配合必要工程施作,北部3縣市將實施計畫性停水。台水公告: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部分區域,將在今(18)日上午9點起停水23小時,提醒民眾及早儲水備用,停水期間應關閉抽水機電源,以防火警或供水管網吸入污水。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9 小時前
日本銀行太佛!新人還沒上班就發20萬旅遊金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佐賀共榮銀行宣布,將向預計明年春天入行的準員工,每人發放20萬日圓(約台幣4萬元),鼓勵他們在入職前走出國門,透過旅行拓展視野,並增進人際互動與文化理解能力。綜合富士新聞...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記憶體價格狂飆 「這些族群」慘了 專家:小心低接又跌到18層地獄
全球記憶體價格暴衝,財經作家狄驤在《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指出,過去兩個月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價格狂漲260%,NAND(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也自年初以來大漲逾50%。他表示最近台美股都偏弱,許多投資人都想把握低接好機會,但企業股價不一定是愈低愈好,並提醒「小心低接又跌到18層地獄」!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8 小時前
女打肉毒昏迷身亡!93歲名醫罹「失智症」醫死人 法官:無條件釋放
香港2018年一名52歲的銀行女高層在接受整形醫師李宏邦注射肉毒桿菌後身亡,事後警方調查發現,李宏邦在手術時混和4種藥物,導致病人過度鎮靜昏迷死亡,李宏邦被指控誤殺罪。不過,李宏邦現年高齡93歲患有失智症、認知障礙,高等法院法官判他無條件釋放。
鏡報 ・ 12 小時前
AI泡沫將破裂?Google執行長:沒公司能倖免
[NOWnews今日新聞]投資人對於AI泡沫的疑慮正在升溫,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執行長皮查(SundarPichai)接受《BBC》獨家專訪時直言,當前的AI熱潮存在一些「非理性」成分...
今日新聞NOWNEWS ・ 11 小時前菲總統小馬可仕遭親姊指控吸毒 馬拉坎南宮駁斥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8日專電)菲律賓馬可仕家族分裂進一步白熱化,參議員艾米.馬可仕在公開場合指控弟弟小馬可仕總統吸毒,總統府馬拉坎南宮和小馬可仕之子駁斥指控,並稱艾米的言論具有政治動機。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北京「禁日令」人民受的了?謝金河揭數據:擋不住中國人到日本玩的衝動
中日近期局勢緊張,先是中國駐大阪領事薛劍揚言「斬首高市」,後有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態相挺「台灣有事」,引起中國政府炸鍋,更發布「避免赴日旅行」通知,等同軟性禁日令。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中日走在歴史分叉點上」,同時也提到中國祭出凍結旅行令,恐怕也很難阻擋中國人到日本旅遊的衝動。謝金河表示,這幾天中日兩國交惡,起因於中國的大阪總領事薛劍發表要「斬首首......
風傳媒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