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熱水澡先沖頭會中風?別糾結洗澡順序,國健署曝1動作才真要命
網路上謠傳「洗澡順序」有害心血管健康,如果習慣先洗頭,很可能會增加中風風險,但其實比起洗澡順序,多注意保暖、預防血管因為溫差劇烈收縮更關鍵!如果洗澡能躲過幾個地雷時段、控制水溫適中,就連洗澡前後多喝一杯水,都能幫助你洗得更「安」心。(編輯推薦:日夜溫差多1℃就會增加死亡率!日常3招調節體溫就是在保命)先洗頭容易中風?國健署:比起洗澡順序「這1事更傷心」
網傳「老人家冬天洗澡必須由腳往頭洗,先洗頭容易中風,因為頭部潮濕和寒冷時,血液將流向頭部取暖。如果血管收窄,很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但國健署闢謠,目前並沒有任何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
與其糾結洗澡順序,不如多多留意「溫差」。國健署提醒,溫差過大可能引發血壓異常、血液黏稠或血管的不正常收縮等現象,而血管彈性不佳的長輩、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因為溫差引爆各種風險,因為醫學研究顯示,與腦血管風險比較有關的,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周遭溫度變化」!(編輯推薦:他洗澡堅持「1習慣」突昏倒滿地血!心臟最怕溫差...夏天沖澡6關鍵自保)
也就是說,像清晨起床離開被窩、由溫暖的室內走至寒冷的室外、這類「氣溫驟降」的情境,其實更要注意。建議冬天洗澡時,如果剛從寒冷戶外進到溫暖室內,應先確保身體回暖,再洗熱水澡,比較不會導致血管劇烈擴張;洗完熱水澡也不要馬上進到低溫冰冷的空間,以免血管急遽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如果有使用電暖器等保暖設備時,也要注意用電安全。
洗澡洗錯竟可能傷身!注意5個洗澡重點避免頭暈、傷血管
洗澡不僅得特別留意溫差過大,包括洗澡的時機、浴室的空氣流通及水溫,都是讓我們安全出入浴室的關鍵!高齡醫學專家傅裕翔醫師曾在臉書撰文列舉出「洗澡時需要注意的5大要點」,包含不要洗太冷或太熱的水,吃太飽或肚子太餓的時候都先不要洗澡,以及適時喝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不管是自己洗澡、或是幫長輩洗澡都受用。
勞動前後不要洗澡
勞動過後,建議休息一下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頭暈;如果洗完澡後沒有休息、立刻進行勞動,也會加重不適症狀。
吃太飽/肚子餓時不要洗澡
飯後洗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導致腹腔內的血液供應不足以消化,引起低血糖、頭暈;而空腹洗澡會使表皮血管擴張、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減少,增加頭暈、噁心的風險。
洗澡時間避免過長
當洗澡時間越長、浴室內的二氧化碳就會越多,再加上室溫升高,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就容易發生腦中風和心肌梗塞,而肺氣腫、哮喘病患者則可能會感到呼吸困難。
水溫要適中
老化會使血管失去彈性、身體調節溫度的功能也會變差,一旦水溫太高或太低,都可能造成健康危險,建議將水溫控制在38~40℃之間最合適。
洗澡前後喝杯水
洗澡過程中水分快速流失、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進而造成身體不適,因此建議洗澡前先喝一杯溫水,在洗完澡之後最好再喝水,適度幫身體補水。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60歲男早餐必喝「一款湯」竟得大腸癌!4種湯小心喝越多越危險 香港高樓大火44死/高樓火警往哪逃?消防員圖解「2情境逃生流程」30秒抓住生機
其他人也在看

蔬果汁「1水果」別混搭!抗氧化營養素少8成,綠拿鐵這樣配才不白費
喝蔬果汁養生正夯,像番茄、鳳梨、芭樂或胡蘿蔔,都是製作蔬果汁的明星食材,但你知道有些食材搭配,可能讓營養大打折扣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最新研究發現,香蕉裡...
早安健康 ・ 19 小時前
狗狗吃不下、降體重,談戀愛了嗎?毛小孩變老後的那些事,請醫師講給你聽!ft. 獸醫師蔡志鴻
隨著獸醫技術進步、飼主照護觀念提升,現在的狗狗、貓貓都越活越長壽,但也因此需要我們投入更多耐心、更多理解,才能陪牠在生命的後半段,過得舒服、有尊嚴、被愛包圍。今天特別來和獸醫師蔡志鴻聊一聊如何照顧高齡的毛小孩。 https://apple.co/4rjgTXf https://bit.ly/4nWXAjJ https://bit.ly/4aekjV5 https://bit.ly/49J2RrD https://bit.ly/4pEdh0z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只巧克力!1圖揭「10大貓狗禁忌食物」別亂餵 這1類水果也是大地雷 ·為了你家狗狗快來學,把握黃金3分鐘,醫師示範寵物CPR急救4步驟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香港居屋大火警示:從政治抑鬱到城市危機,台灣必須正視的10大教訓
文:楊聰財(國防醫學大學兼任臨床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台灣華人身心倍思特協會理事長) 一場在新界居屋延燒超過二十四小時的致命大火,不僅在香港火災史上烙下慘痛印記,更燒出了這個城市深層的「政治抑鬱」與社會焦慮。多人的罹難,讓香港社會在濃煙中反思:這把火燒的,不只是老舊建築的實體,更是集體心靈與政治環境的脆弱性。面對這場複合式的災難,我們必須從生理、心理、社會到精神靈性多面向進行梳理,同時,台灣也應從中獲得深刻的警惕與教訓。 心理與精神靈性層面的創傷與抑鬱這場大火對香港人造成的影響,遠超過肉眼所見的殘垣斷壁。 1.創傷的蔓延:從生理威脅到心理重創香港心理學會已呼籲市民要防止出現「二次心理創傷」。這場災難的慘烈細節,尤其是那段妻子困在火場的最後通話錄音,對目擊者、倖存者甚至一般市民,都可能加劇情緒困擾。生理上的威脅——居住於數萬棟「炸彈」般的舊樓中,不知何時會天降石屎或坐困火場——轉化為日常生活的長期性焦慮。 2.蔓延的集體抑鬱:社會的「不開心」指數事實上,香港社會早已被陰影籠罩。根據「香港開心D」的調查,港人整體開心指數跌至 5.63分(10分滿分),創下近年新低。精神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iHerb 2025 黑五優惠|今年最後一波強檔下殺!滿額輸碼75折限時開跑 囤貨清單一次掃齊
一年一度的黑五檔期正式開跑,iHerb端出2025年最後一波全站級折扣,即日起至12/2上午10點,凡訂單滿額60美元(約新台幣1875元),結帳輸入折扣碼【BFCM25】即享75折優惠,無指定品項、全站皆可折,還能免運費直接送到家!「揪愛Mei」小編整理了站內4大類明星品項,每一款都是爆好評、高回購,讓你一次打包最值得下手的黑五清單!
Yahoo夯好物 ・ 1 天前
念資工被怕寫程式 台大哥迷惘 網推「這條路」:頭銜夠用了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資工系畢業是不是一定要寫程式」成了不少學生心中的集體焦慮。近日一名台大資工系畢業的網友便在網路論壇Dcard上坦言,自己在求學過程中被大量的程式作業「磨到害怕」,如今即將退伍,卻對未來方向毫無頭緒,引發大批網友討論資工畢業生的真正出路與現實差距。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0 小時前癌症年奪5.4萬命!最新「奪命癌王」是它...早期多無明顯症狀,10大癌症前兆一次看懂
根據《良醫健康網》「2025健檢服務大調查」結果顯示,在近四千份有效問卷中,51.9%民眾自述具有癌症家族史;懷疑有癌症家族史並懷疑有前兆者,高達26.8%未進一步就醫。調查結果反映,儘管癌症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仍有民眾對身體出現異常採取觀望態度。這也意味著可能導致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
一生只有200萬顆腎絲球!最傷腎10大食物出爐 「第1名跌破眼鏡是它」早餐穀物也中
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國家之一,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還是從早餐到宵夜,只要踩雷,恐怕都是默默摧毀腎臟的「隱形凶手」。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公開國人最常吃、卻最傷腎的10大食物榜單,第一名是國人最愛的手搖飲珍珠奶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0 小時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睡夢中安詳離世?醫揭「殘酷真相」:多與這1因素有關 凌晨3點到6點是高峰
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被許多人視為最完美的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在睡眠中猝死 大多源於心律不整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急診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睡眠中過世確實通常是安詳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臟節律異常導致血流突然中斷,腦部在數秒內失去意識。由於患者本身就處於睡眠狀態,從睡眠直接轉為昏迷再到死亡的過程中,幾乎不會察覺任何痛苦。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也顯示,夜間猝死案例中有7成5與缺血性心臟病相關,而致命性心律不整正是關鍵殺手。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凌晨3點到6點是心臟性猝死的高風險時段,這段時間人體的腎上腺素與抗發炎激素處於最低點,呼吸道也容易收縮,加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這個時段最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多重因素重疊之下大幅增加猝死風險。尤其有出現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的患者,因心跳每分鐘可能超過150下也可能因心搏過緩導致心臟驟停,加上心房顫動患者在發作時毫無症狀,就像體內的隱形炸彈,隨時可能在睡夢中引爆。 預防夜間猝死 日常心臟保健 雖然睡眠中猝死聽起來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一劑要價1億元!台大研發最貴「億元罕藥」上路 健保12月3新制一次看
天價罕病救命藥納健保給付!衛福部今(28)日指出,由台大醫院一手研發的「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簡稱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藥物,12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該款藥物要價近新台幣1億元,寫下單價最高紀錄。健保署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往後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21萬筆瘦瘦針測試結果出爐! 護腦戒癮「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除了廣為人知的減重效果外,最新研究發現可能還具有護腦及降低成癮等多重健康益處,但醫師提醒民眾需注意胰臟炎等副作用風險。根據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社群平台分享,今年發表於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瘦瘦針對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均有正面效果,然而研究同時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使用者應提高警覺。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它被WHO列「一級致癌物」10年了!早餐店、賣場都還買得到
香腸、火腿、培根這類的加工肉品,在早餐店或賣場都能看到。日前食安專家韋恩在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發文分享,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加工肉品列為「第一類(級)致癌物」至今已有10年,許多學者提出,吃進亞硝酸鹽而產生的亞硝胺(nitrosamines)會損害DNA、加重氧化,不少國家如歐盟已著手減少這類添加劑的含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花冤枉錢!狂吃保健食品恐弄壞身體 醫揭「3大常見」錯誤行為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之一,據統計全台破250萬人罹患,約每10人就有1人,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不過醫師也提醒,坊間偏方有些可能是錯誤且不實,並列出忽略產品標示等常見三大錯誤,若長期使用恐增加其他疾病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研究揭「大腦老化兇手」!每天吃「它」2顆就不怕失智
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最新研究指出,膽鹼缺乏與大腦老化相關。膽鹼是大腦、肝臟與神經系統必需的營養素,來源包括蛋、魚、家禽、豆與十字花科蔬菜。「雞蛋是最方便、最密集的膽鹼來源之一,每天2顆蛋就可補充每人每天需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翁日吞20顆保健品 醫胃鏡一照食道出事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0歲老翁為了保養身體,每天服用20多顆保健品,卻發生胸痛、吞嚥不適,就醫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不論是服藥、吃保健食品,都是要追求健康,在吃的過程中要注意吃的方...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
凌晨3至6點最危險!睡夢中猝死多與「心律不整」有關
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