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土地的國家? 海平面上升威脅吐瓦魯人爭搶「氣候門票」
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吐瓦魯,平均海拔僅2公尺,近95%的國土有機率在本世紀末以前被海水淹沒,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氣候變遷沉沒的國家。提早準備,吐瓦魯宣布將成立全球第一個「數位國家」;同時,澳洲與吐瓦魯於2023年底簽訂《好鄰聯盟協定》,推出全球第一個氣候簽證。目前已有超過八成的吐瓦魯公民申請,凸顯居民對氣候變遷搬遷的迫切需求。吐瓦魯的遭遇,會是全球未來的第一個氣候災難預告片嗎?
2021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期間,吐瓦魯時任外交部長柯飛(Simon Kofe)西裝筆挺站在海水中演講,引起國際許多關注,這不是噱頭,而是現實生活。吐瓦魯面臨海平面持續上升,海水已逐步侵蝕土地與家園。
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由九個低矮的環礁與珊瑚島組成,總面積僅2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小的國家。地勢低平,最高海拔約4公尺高,絕大部分土地距離海平面不足2公尺。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監測數據,吐瓦魯的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全球平均的兩倍,近30年來已上升超過15公分。在最糟糕的情境預測之下,本世紀末吐瓦魯有九成以上的領土都將位於海平面之下。屆時,該國家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被迫消失」的國家。
打造世界上第一個「數位國家」
面對逐漸被海水吞噬的現實,隔年(2022年),柯飛於COP 27會議上透過影片宣布,將把吐瓦魯打造為世界上第一個「數位國家」,透過3D建模重建國土地形,並將其重要的文化資產儲存於雲端。
2023年10月,吐瓦魯進一步修憲,明文宣告:「即使領土因氣候變遷消失,吐瓦魯作為一個國家,依其歷史、文化與法律架構,仍可永久存續」。從法律層面賦予國家新的定義,更奠定數位國家存在的正當性。這項修憲不僅是法律上的創舉,也是國際法上對於「無土地國家」概念的一次挑戰。他們要告訴世界的是「我們沒有被淹沒,我們仍在戰鬥著。」(we are not drowning, we are fighting.)。
「數位國家」不僅是文化保存,更是行政治理的延伸。吐瓦魯數位國家計畫讓其公民即使散落世界各地,也能透過數位護照、線上投票系統與雲端公共服務維持與母國的連結。更可以透過網路平台了解該國的文化歷史與發展,如歷史文獻、傳統舞蹈。
然而,根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與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國家必須擁有永久居民及明確的領土才能被承認,未來吐瓦魯是否還會被國際承認,將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測試。
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26個國家在法律上承認吐瓦魯的數位國家地位,其中包括紐西蘭和澳洲。
吐瓦魯氣候倡議人士馬里(Grace Malie)指出,「這不僅關乎我們的家園,也關乎了我們的尊嚴,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遺產,這些都不是可以打包帶走的東西。我們對這場危機的貢獻最少,卻付出了最高的代價。」
氣候危機再再顯示了全球發展的不公平,中國排放占比為32%、美國為13%,相較之下,太平洋島國排放量僅佔全球的0.02%,卻是氣候危機首當其衝的地區。有多少國家願意伸出援手,又有多少國家虎視眈眈地將這些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領土視為戰略要塞,權力大國間的反應,將生存政治變成了一場公民碰運氣的遊戲。
好鄰聯盟協定:基於氣候人道的合作,還是地緣政治的布局?
2023年底,澳洲和吐瓦魯簽訂《好鄰聯盟協定》(Australia–Tuvalu Falepili Union)建立雙邊合作機制,協定於2024年8月正式生效。「falepili」一詞是採用吐瓦魯語中象徵「好鄰居」、「互助互敬」的傳統價值,建立起「有尊嚴的人道移動管道」(special human mobility pathway)。
過去澳洲已有投入援助吐瓦魯的信託基金(Tuvalu Trust Fund)與海岸調適專案(TCAP)資金,也在這波協定中,加碼挹注資金,用於加強氣候韌性、調適、衛生、通訊與基礎建設等。
《好鄰聯盟協定》開啟了全球首個以氣候變遷為移民理由的雙邊移民協議,並發行首張「氣候簽證」(Climate Visa),澳洲預計每年接收280名吐瓦魯公民,線上登記從今年6月中旬開放為期約一個月,最終透過抽籤選出符合資格者,移民者可享有生活、工作、就學與醫療照護等社會福利。目前有超過82%的吐瓦魯民眾參與抽籤,以吐瓦魯2022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全國僅有3%的登記者有機會取得氣候簽證。
舉國完成遷移需要至少十年時間。然而,IPCC預測若全球持續升溫,吐瓦魯部分島嶼可能在2050年前就惡化至無法居住,意味著氣候簽證可能趕不上海平面上升的步伐。
《好鄰聯盟協定》並非完全為澳洲單方面利益輸出,協議規定,未來吐瓦魯在建立對外之安全與外交政策之前,必須事先與澳洲協商,同時須承認澳洲為首要防衛與安全合作夥伴,以穩定區域和平。
為此,也有人質疑這項協定將限制吐瓦魯的外交自主性。由於過去吐瓦魯與澳洲在雙邊貿易關係上並非互相依賴,彼此貿易占比偏低,此舉也被視為澳洲遏制中國在南太平洋擴張影響力的戰略措施之一。未來兩國要如何建立起互惠且尊重文化差異的夥伴關係,還有待更多切磋與磨合。
吐瓦魯並非全球唯一的「氣候移民」候選國
澳洲與吐瓦魯的案例雖為先例,但並非孤例。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的前總統湯安諾(Anote Tong)曾在2014年向斐濟購買土地,希望在人民迫遷前,可有個永久安置的預備地,並發展出一套應對氣候變遷計畫性撤離的模式,但最後無疾而終。
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與美國之間則有《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居民可以「非移民」的身分自由進出美國,享有生活、就業、就學權利,但隨著川普當選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也帶來新的壓力。
紐西蘭曾在2017年提出「氣候難民簽證」草案,但最終因法律與政治爭議而擱置。國際法目前並未將因氣候變遷而被迫遷移的人口視為「難民」,這使得氣候移民在法律地位長期處於灰色地帶。
吐瓦魯與澳洲的協定繞過了國際法空白,未來能否成功複製到其他國家,仍有待觀察。更重要的是,吐瓦魯文化深深依附於土地與海洋,即使居民分散到世界各地,如何保持語言、習俗與集體認同,將是另一場不亞於領土存續的戰役。如何在移民制度中,爭取一條有尊嚴的生路,將會要面對的課題,吐瓦魯的故事或許正是全人類的預告片。
其他人也在看

這週末別去光復鄉!鏟子超人「急籲1事」 一票人點頭:車票已退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千萬噸洪水如海嘯沖進光復鄉,導致當地災情相當慘重,各地湧入許多鏟子超人前往災區救災。不過,有志工提醒,最近天氣不太穩定,未來一整週都會有強降雨,希望大家這週末先不要去現場幫忙了,「好好休息平安最重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準風神颱風恐侵台?專家揭「最可能路徑」 下週雨區再擴大
位於菲律賓東方的熱帶擾動96W持續發展中,氣象專家吳聖宇今(15)日表示,有機會在週五至週六增強為風神颱風,目前預估路徑變數大,不過他認為最有可能的路徑是「經過呂宋島進入南海」。他也提醒,即使風神颱風不直接侵台,也要注意降雨的情況,尤其是大台北、北部山區、東半部地區以及恆春半島一帶都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風神」不登陸也可怕!全台雨彈炸4天「北東恐大量降雨」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秋老虎持續發威,今日(16)各地天氣依舊天氣晴朗炎熱,有7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其中新北市白天恐飆到38度極端高溫、臺南市、屏東縣可能出現36度高溫;不過下週即將迎來入秋首波降溫,最高降幅達10度。另外,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96W正於有利環境中逐步醞釀發展,預估最快週末升級為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美國預報預測可能會靠近台灣,氣象專家吳德榮也示警,即使風神最終未登陸台灣,在東北季風共伴(秋颱)效應影響下,北、東部仍躲不掉雨彈,甚至可能「大量降雨」。
民視 ・ 2 小時前
風神預測路徑「侵台機率增大」 專家:不友善!3地雨不停
【江宜潔/綜合報導】位於關島附近的熱帶擾動(96W)持續整合中,中央氣象署預估其最快週五(17)有機會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並於隔一天(18)發展成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而專家也提醒,目前美國預測直接侵襲台灣機率增大、路徑不友善,屆時北部、東北部、東部恐出現連續降雨。
壹蘋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下班小心!中南部6縣市大雨特報 注意雷擊、強陣風
中央氣象署於今(15)日下午4點20分發布大雨特報,指出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嘉義、台南地區及南投、雲林、高雄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提醒民眾注意雷擊及強陣風。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準颱風神「路徑關鍵轉折」 粉專:直撞呂宋島機率最高
熱帶擾動96W持續增強,預計將形成風神颱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目前該系統結構仍相當鬆散,需要時間整合,而太平洋高壓勢力強勁,持續將其往西推移。當系統抵達菲律賓附近時,將因槽線東移導致高壓減弱,形成關鍵轉折點。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冷空氣來襲「恐急降10度」 專家:週末變天降雨、降溫都有感
氣象專家林得恩今(16)日指出,一股冷空氣正在醞釀發展,預計10月19日前後就會抵達到台灣北部外海,部分地區氣溫驟降的幅度可達攝氏10度。
鏡週刊Mirror Media ・ 6 小時前
煙火炸喜馬拉雅山!始祖鳥、蔡國強下場出爐 多人遭免職徹查
戶外用品品牌始祖鳥聯合藝術家蔡國強,日前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點燃大型煙火秀,引發批評。中國官方昨(15)日公布調查處置結果,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北京蔡國強藝術工作室涉嫌違法行為立案查處,蔡國強工作室、始祖鳥應依法承擔環境損害賠償、生態修復責任,另有多位地方官員遭免職處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準颱「風神」路徑曝!吳德榮:北東共伴效應有大量降雨
關島南方海域的熱帶擾動96W預估最快週五(17日)生成,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週日至下週三受到準颱風外圍環流及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北、東明顯降雨、並有「大量降雨」的潛勢。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夏季最後一擊「熱到發紅」!粉專揭「這三天飆爆高溫36度」:撐過這波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熱帶擾動96W持續增強,預計會在本週五、六生成的24號颱風「風神」,除此之外更有專家分析接下來週日有第一波夾帶冷空氣的秋季東北季風即將襲來,氣溫恐一口氣降至20度,不過在此之前臉書粉絲專頁「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就提醒,夏季的最後一擊就要來了,公開一張「全台各地熱到發紅」的高溫預測圖,提醒未來三天「還要再撐過這波」。
民視 ・ 21 小時前
準颱風神恐「強碰東北季風」 猛烈雨彈狂炸北部、東部
關島南方海域的熱帶擾動96W預估最快17日生成為「風神」颱風,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指出,雖然離台灣有一定距離,但如果北方東北季風也南下,恐怕帶來顯著的雨量,預測北部及東部將有豪雨機會。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準「風神」最新路徑曝!週日起防共伴效應 吳德榮示警:北、東大量降雨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明(16日、17日)兩天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部、東南部、大台北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到晴,午後高屏地區及其他山區有零星短暫雷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則表示,白天晴熱將持續至週六,週日起防「共伴效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週末首波東北季風報到「恐驟降10度」 準「風神」接近迎大雨
吳德榮於「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撰文道,今日至週六各地大多晴朗,白天炎熱,北台最高氣溫常在37、38度,應注意防曬、防中暑;午後山區偶有局部降雨的機率,東半部亦偶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22至38度、中部23至35度、南部23至36度...
CTWANT ・ 5 小時前
冷空氣即將報到!「驟降10度」週末迎大雨 準颱風「風神」這時間最接近台灣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受到秋老虎影響,全台各地天氣較為炎熱,不過,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本週後期將迎來變天,冷空氣預計本週日(19日)前後就...
FTNN新聞網 ・ 5 小時前
鏟子超人呼籲「這週末先離開光復」!「風神」颱風恐致東半部豪雨
[Newtalk新聞]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19日和20日受準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東半部地區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機率。長期投入清淤的志工在個人社群呼籲「這週末各位志工暫時先離開光復好嗎?」提醒「請不要讓自己暴露在危險裡」。 位於關島南方海域的熱帶擾動96W有機會在今(15)日到19日間,增強為今年第23號「風神」颱風。且根據今日上午各國最新路徑模擬結果顯示,無論準風神颱風是否登陸台灣,其外圍環流都會和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為東半部地區帶來劇烈降雨。 針對準風神颱風可能再度重創光復地區,災害應變中心表示,19日和20日東部地區降雨量若超過警戒標準,中央將發布強制撤離警報,要求光復地區所有居民準備避難包、飲用水、食物、個人藥品等防災物資實施垂直撤離、依親或到收容處所避難。 一名長期在光復鄉協助復原的「鏟子超人」於社群平台發文,「這週末各位志工暫時先離開光復好嗎?」並指出有部分志工放心不下災區,但強調「我自己也是人在台北、心在光復」,提醒「請不要讓自己暴露在危險裡」。 這位志工先前在光復鄉就曾以大聲公催促其他志工中午休息,此次發文連說三次「不要調皮」,強調這次務必要聽勸,「我不想下去勸離
新頭殼 ・ 19 小時前

風神將至!恐有200毫米豪雨 花蓮光復啟動3階段撤離
颱風風神恐生成,花蓮縣府規劃強制撤離1308名堰塞湖保全戶,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說,颱風或豪雨影響警戒區發佈後,將採3階段撤離,老人、重病等優先,備有交通工具協助載運,撤離點也已盤點,馬太鞍溪便橋涵管便橋必要時封閉,中央氣象署預估,雨勢時間點落在19至21日間,光復、萬榮、鳳林等3鄉鎮估有80至200毫米大雨。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
明天天氣關注熱帶系統增強為熱帶低壓 周五恐生成颱風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鄭傑仁今天表示,目前熱帶系統還在關島一帶整合中,尚未成形,最快明天下半天會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周五(17日)下半天生成颱風「風神」。預估周日(19日)至下周三(22日)將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秋颱)效應,降雨持續,北部與東半部易有大雨或豪雨發生。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7 小時前

快訊/不要市府一毛錢!新壽連說16次:我們要把輝達留下來
在外界眾多質疑與糾紛未解的情形下,新光人壽位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T17、T18 用地今天正式舉行動土儀式,成為台北市府、新壽與輝達之間土地開發權角力的新節點。儀式後的受訪環節中,台新新光金控總經理林維俊連續說了16次:「我們要把輝達留下來」,他同時還強調,希望與輝達再簽MOU,重新協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