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不是病,是轉變!了解荷爾蒙變化與保養重點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最明顯的關鍵就是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的分泌慢慢減少,還包括亂經到停經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些種種的改變,往往會造成女性身心上的不適,而症狀因人而異。
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的女性中,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的女性,則已經有9成以上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
全台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卵巢早衰,更年期提早到來
正常情況下,婦女平均的停經年齡,大約在45~55歲之間,但卻無法得知自己會在何時停經。吳宛容表示,如果40歲以前就停經,有可能是「卵巢早衰」,常見的原因包括:先天基因異常、自體免疫疾病、曾接受化放療、婦科手術,以及環境荷爾蒙影響。
吳宛容提醒,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也可能無形中損耗了五臟六腑的精氣,導致身體加速老化,容易伴隨憂鬱、焦慮、情緒起伏大、月經失調等卵巢早衰的更年期症狀。
3成婦女,曾更年期身心不適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過程,並不是疾病。相較於歐美人士,高達6至8成的女性,會產生嚴重更年期不適症狀;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僅約有35.5%的停經婦女,曾經出現更年期不適的身心症狀,而多數人都會順利渡過。
更年期是一個漫長而漸進的身體轉化過程,可以持續10至20年。吳宛容說明,更年期因為體內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部分婦女會產生生理及情緒變化,以及身心不適的症狀。
更年期通常分為停經前期及停經後期,停經前期,因卵巢分泌雌激素及黃體素加速減少,排卵及月經變得不規則,容易出現不適症狀,通常持續4~5年或更久;停經後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及黃體素的保護作用減少,慢性健康問題開始出現,例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等。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更年期少吃還是胖!醫教「3秘訣」增加基礎代謝、防骨鬆 咖啡少喝一點
·關穎自曝更年期體重狂飆10公斤、全身不適! 醫授「3招」穩定荷爾蒙、降體脂
其他人也在看

更年期掉髮不可輕忽!壯世代女性注意3掉髮警訊 3營養素有助緩落髮
壯世代女性總是被更年期掉髮問題纏身,掉髮、禿頭問題更是讓許多女性頭痛不已。皮膚科醫師指出,更年期容易掉髮的原因在雌激素變化,影響頭皮健康,導致頭髮變細、掉落速度加快。 預防更年期掉髮 從40歲開
健康2.0 ・ 9 小時前
「臺灣更年力,國際更年日」登場 齊聲倡議打造更年期友善職場支持體系
響應10月18日「國際更年日」,由社團法人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主辦的「更年更能,智慧綻放」記者會今(18)日下午於台北市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盛大舉行。活動現場聚集超過40餘位45歲以上的女性代表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倡議以「慶賀、理解、支持」的態度看待更年期,推動建構更年期友善職場與正向社會環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告別數羊惡夢!醫教打造「涼爽安靜」臥室 建立睡前儀式感助安眠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進入更年期後,不少女性會面臨失眠的問題。白天雖然感到疲累,晚上卻難以入睡,經常翻來覆去,甚至數羊、看時鐘仍等不到睡意。婦產科醫師嚴絢上表示,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進一步造成情緒低落與專注力下降。理解更年期失眠的原因與調整方式,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情緒與心理皆受影響 女性大約在45至55歲之間,會逐漸經歷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量下降。嚴絢上醫師指出,這些荷爾蒙原本能幫助放鬆入睡,當濃度減少時,睡眠週期容易受到干擾。再加上夜間盜汗、熱潮紅及心悸等身體不適,常導致淺眠或頻繁中斷,讓夜晚休息品質大幅下降。 除了生理變化外,更年期女性常同時面臨工作壓力、家庭責任與身分角色轉換。對健康衰退的焦慮與對未來的不安,可能進一步加劇失眠。嚴絢上醫師提到,焦慮與抑鬱症狀在更年期女性中發生率明顯升高,這些心理因素與荷爾蒙變化相互作用,使失眠問題更為複雜。 打造涼爽安靜環境 建立睡前儀式感 為了改善入睡困難,建議養成規律的睡前習慣。嚴絢上醫師建議,睡前一小時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改以泡溫水澡、聆聽輕音樂或進行伸展運動,協助大腦與
健康醫療網 ・ 20 小時前
女性更年期新觀念「更年力」登場 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呼籲社會支持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衣綸/台北報導 台灣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18日下午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行「共創齡活 綻放更年力」記者會,三十多位女性成員攜手台大榮譽教授王麗容、振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袁瑋及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共同倡議「為更年期去汙名化」,重新定義更年期為女性生命中的「更年力」。 協會指出,過去社會多將更年期視為不適或疾病階段,導致...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金鐘獎2025/李沐再憑《誰是被害者》二度奪獎 淚灑後台「很質疑自己」
第60屆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於今(18日)晚間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今年迷你劇集(電視電影) 女配角獎頒給《誰是被害者》第二季的李沐。
潘鈺楨|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
金鐘60紅毯|柯淑勤鞋帶斷掉硬走 笑控女兒杜蕾耍心機
杜蕾以《在光裏的人》雙料入圍第60屆戲劇類金鐘獎女配角獎及最具潛力新人獎,今(10╱18)她與視后媽媽柯淑勤一起走星光紅毯,不過柯淑勤卻發生鞋帶斷掉,搞笑指控:「她用心機把我鞋帶剪斷。」
太報 ・ 1 天前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平均每2人就1人高血壓!多吃3類食物遠離三高、降大腸癌發生率
更年期簡單以三個階段區分,一般女性約在40歲進入更年期前期,但現在生活壓力大,有些會在30 多歲就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如月經開始出現不規則、睡眠品質不佳、眼睛容易乾澀等。進入中期容易有「萎縮性陰道炎」,陰道出現乾澀、鬆弛、頻尿等。直到後期,開始有慢病疾病問題出現。
幸福熟齡 ・ 5 小時前
《為什麼11點前一定要睡覺,睡滿8小時不就好了嗎?》到底該怎麼睡才對!︱吳建東 中醫師【早安健康】
0:00 精采預告 0:25 中醫師都說要11點前睡覺,但不是只要睡滿8小時就夠嗎? 2:01 肝經如果不修復會如何? 2:29 白天睡覺需要的睡眠時間會更長? 3:11 有推薦好方法可以幫助入睡嗎? 【相關影片】 睡眠權威4招讓你想睡就睡!高血壓不藥而癒、更瘦身降血糖︱江秉穎 睡眠醫學專科醫師【早安健康X健康大頭條】 https://youtu.be/UJJITeWMBDs 這種「打呼聲」心肌梗塞風險高4倍!3招遠離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陳志金 睡眠中心醫師【早安健康】 https://youtu.be/YyIjEzU4pkI 【相關文章】 排毒養肝血,亥時入眠就是天下第一大補 https://edh.tw/articles/OFAtbXK 11點要睡覺?這時一定要喝水?秒懂各器官排毒時間 https://edh.tw/articles/HqYAx8j 👇 更多影片清單 👇 【醫萬個為什麼】https://go.edh.tw/4yw9bu 【耳鼻喉健康小知識👂🏻】 https://go.edh.tw/4za655 【名醫專家瘦身攻略】https://go.edh.tw/4zx4eu 【醫師的健身房💪🏻 】https://go.edh.tw/4xmscf 【防癌大作戰】https://go.edh.tw/4zwwy5 【逆轉三高護心術❤️🩹】 https://go.edh.tw/525xmt 【健康好食材】https://go.edh.tw/4zg246 👇 更多影片清單 👇 早安樂活網站: https://lohas.edh.tw/ 早安健康網站: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早安健康影音 ・ 1 天前
視線模糊恐失明!熟齡族每10位就有1人中「這病」 1圖10秒快檢測
別以為只是眼花或用眼過度!若出現視線模糊、影像扭曲、中心有黑影等狀況,恐怕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醫師提醒,這是台灣50歲以上族群視力退化、甚至失明的主因之一。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統計,全台約有24萬人受到影響,平均每10位 65歲以上民眾就有1人罹患,其中7成患者從單眼開始發病,初期幾乎察覺不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孩子不讀書、只打電動?專家授「這樣做」讓他自動打開書本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完全不讀書,老是打電動,要他讀書總是不甘不願。而且,當爸媽越要求,孩子就會越抗拒,反而更討厭讀書……結果就陷入惡性循環。 究竟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讀書呢? 孩子自動學習 小學階段是關鍵 我們調查的75位東大生中,約有48%的人回答「從小學就養成學習的習慣」。 他們表示,因為小學學校作業較少,所以能自己學習的時間比較多。而到了國中,不只要參加社團活動,和朋友的交際也會增加,生活變得忙碌,就比較難規畫好幾個小時的讀書時間。 如果不趁小學時養成習慣,升上國、高中就更難有規律的學習時間,而這正是許多學生不讀書的原因。 正因如此,家長必須把握孩子升上國中之前的時間,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且要達到一天不念書就不舒服的狀態。 學習不是爸媽的事 成績好壞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主動、獨立自主的態度非常重要。 由父母管理學習環境、準備講義、打造學習行程表,其實就是家長要求孩子讀書的狀態。 以打電動比喻,就像是家長拿著控制器操控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沒得到好成績時,孩子會認為那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們的。這樣一來,即使成績很差,他們也不覺得怎麼樣
健康醫療網 ・ 23 小時前
輕颱風神轉向了!專家示警「秋颱效應」仍持續影響:需嚴防豪雨釀災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在第24號颱風「風神」外圍環流以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流影響下,台灣各地出陸續現濕冷空氣。對此,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
不用斷食、不用運動!日本明星靠「飯前加1步驟」兩個月狂瘦7公斤!
減肥的方法千百種,從168斷食、碳循環、低醣飲食到運動訓練,大家或多或少都試過幾種,但你聽過「非慣用手減肥法」嗎?這個聽起來有點冷門的瘦身法,其實是許多明星默默實踐過的祕密武器!像是韓國女神全智賢、日
女人我最大 ・ 9 小時前
黃金漲勢衝不停! 專家曝「1原因」加碼買進
《路透》報導,現貨黃金一度飆至每盎司4378.69美元,隨後黃金現貨價下跌2.6%,報每盎司4211.48美元;12月交割黃金期貨下跌2.1%,報每盎司4213.30美元。本周黃金累計上漲約8.6%,每個交易日都刷新歷史紀錄。金價今年以來累計的漲幅高達65%,而漲勢持續、熱度不減。KCM Trade市...
CTWANT ・ 1 天前
長期住院只為「每天打一次點滴」?健保新制上路,9感染症可「門診點滴」治療:打完還能回公司上班
為紓解全台病床不足與偏鄉醫療資源不均問題,衛福部健保署自8月起推動「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納入健保給付新制,開放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脊椎感染、敗血性關節炎、心內膜炎、術後及醫療器材相關感染等9大感染症適用。只要患者病情穩定、能自理生活,就能透過「門診點滴」完成療程,不必長期住院,為高齡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加熱菸上市一天即下架引爭議 名嘴鍾年晃:台灣抽加熱菸的都是賤民嗎?
歷經兩年審查才獲准上市的加熱菸,甫在台灣正式開賣一天,卻遭國健署以「未標示尼古丁含量」為由,緊急下令全面下架,引發輿論強烈反彈。不少網友與政治評論者痛批,政府執法雙重標準、行政濫權,甚至懷疑背後有圖利傳統紙菸與壓制合法產品的問題。
品觀點 ・ 7 小時前
痰液堆積不是小問題!醫:新一代祛痰藥物成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 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 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
健康醫療網 ・ 7 小時前
長壽專家「絕不吃高糖早餐」 逆齡15歲!就靠減少發炎
比利時長壽專家維丁醫生聲稱自己成功將生理年齡逆轉約15歲,並分享了他為了健康長壽絕對不碰的早餐類型。這位專門研究健康老化的醫生表示,高糖分的早餐可能會導致血糖急速升高,長期下來恐加速身體老化。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百萬粉吃播網紅體重飆到175公斤 !動切胃手術保命 專家說話了
綜合陸媒報導,近年來獵奇型吃播內容在平台演算法推波助瀾下爆紅,但背後的健康代價令人憂心。據業界人士透露,部分主播為吸引流量,不僅長期暴飲暴食,甚至有人為了更快吞食大量食物而切除味覺神經,嚴重危害身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師李曉翠指出,長期過量進食會造成...
CTWANT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