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重症納部定專科 耳鼻喉科同步更名引關注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進一步強化專科醫師訓練與管理,此次修法重點包括耳鼻喉科更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並將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從次專科調整為部定專科,預告期60天。
其中耳鼻喉科改名引發網友討論,甚至擔心以後感冒不能再去看耳鼻喉科。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就已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新名稱更符合實際診療內容,也與國際一致。
她強調,更名完全不影響民眾就醫,台灣沒有硬性規定哪一科醫師只能看哪類疾病,像是成人感冒去看兒科也很常見。若未來正式公告,現行醫師證書與診所招牌都不需更換,只有新設或換證時才會使用新名稱。
另一項變動則是感染科與重症醫學科納入部定專科。劉玉菁說明,部定專科的訓練、資訊登錄及容額規劃均由國家統籌,有助更精準配置人力。COVID-19疫情期間就凸顯專業人力的重要性,此次調整是為提升我國醫療體系韌性,讓感染防治與重症醫學的專業從訓練端就納入國家規劃,改善人力配置並強化病人照護品質。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若中國全斷我海底電纜 美國會報告:我日損17億、釀毀滅性後果
LTN經濟通》在南海背刺中國 只有這國辦得到
獨家》潛艦海鯤號尾舵現身 船迷:「那條線」好長
MLB》今永昇太等4人接受6.8億QO破歷史紀錄! 美媒分析原因
其他人也在看

耳鼻喉科擬更改「這名稱」 感冒仍可就診
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重點包括將耳鼻喉科名稱修正為「耳鼻喉頭頸外科」,而原屬次專科的感染科及重症醫學科,增列為部定專科,將預告60天。
民視 ・ 1 天前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石崇良:對民眾無影響
衛福部將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民眾擔憂未來是否沒辦法再耳鼻喉科診所看感冒等,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強調,這次正名是為了配合國際趨勢與配合此一科別的訓練內容,對民眾不會有任何影響。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擬將原屬於次專科的感染科與重症醫學科改為部定專科,另也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耳鼻喉科」要改名了…網友憂還能看感冒嗎? 衛福部這樣說
衛福部近期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修正草案,其中被網友熱烈討論的,就是「耳鼻喉科」擬更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網友憂心以後感冒還可以找耳鼻喉頭頸外科看嗎?衛福部今天(11/19)指出,改名是為了與國際接軌,未來若經公告將更名,醫師證書或診所招牌不需更改,僅有新設立或更換證書才需調整。
太報 ・ 1 天前
耳鼻喉科擬更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無須更換招牌、就醫權益不變
衛福部表示,該辦法自民國77年制定以來已近40年,期間歷經多次修正,面對近年COVID-19疫情與其他傳染病風險頻繁,為強化醫療體系韌性並提升醫療品質,有必要檢討與精進專科醫師訓練與管理制度。針對耳鼻喉科更名部分,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19)日表示,調整為「耳鼻...
CTWANT ・ 1 天前
「大馬村21鄰」民怨災區無援需自救 鄉長:將開會討論
花蓮縣 / 綜合報導 受到最近這次鳳凰颱風帶來大雨影響,花蓮部分地區泥流又急又大,就有大馬村21鄰的村民怒轟,當地的聯外公路變成了水道、栽種的作物也被掩埋,甚至有家歸不得。但外界關心別的受災區之際,似乎忘了他們,讓她們還得自己設法對外求援。對此光復鄉長回應,這週五(21日)會開會,到時候大家可提出意見、一起來處理。受災戶許先生說:「底下現在還有樹那個齁,那個就是我們住家的位置。」放眼望去灰黑色一片,別說是路連大樹樹幹也幾乎全被淹沒,只能勉強看到長在高處的樹葉,漂流木歪歪斜斜倒在一旁,淤泥上遍布大小石塊,水流不斷沖刷,卻怎麼也看不見底下道路。受災戶許先生說:「變成水路啦,泥濘路啦,怎麼回家。」這裡是花蓮大馬村21鄰,受到鳳凰颱風帶來豪雨,還有這次堰塞湖溢流重創,目前道路仍無法通行,災民只能徒步回家視察情況,受災戶宋先生說:「我們對這一塊地,從我們的長輩、我們父母親交給我們,我們當然有感情了,對於這一塊地。」無奈拍下慘況向外求救,災民表示前幾次溢流幸運躲過,但這次遭到重創,不但淤泥深達50公分,還有十幾戶住戶無法回家,可惜外界似乎不太清楚21鄰的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孤立無援,受災戶許先生說:「上面堰塞湖下來的水就往兩邊流,堰塞湖流到明利那邊就造成很大傷害,大概大家看的都是那一邊的災害,事實上在我們南邊這一邊,水流跟明利村那邊的水流是一樣的。」光復鄉長林清水說:「21號禮拜五才會開會,所以就可能到時候開會,大家提出來意見看怎麼處理。」村民也擔心,上游的馬太鞍溪,會不會再造成威脅,根據今(19)日監測,目前堰塞湖水位已經下降132.6公尺,近期陡坡雖有局部崩塌,但沒有潰決跡象,而昨(18)日上午水位暴漲,推估是集水區上游降雨,不影響堰塞湖,未來也會持續監控,不讓民眾擔心害怕。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人潮回流! 週三北部低溫剩12度 北投泉源公園泡腳池重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入秋之後,最強一波冷空氣南下,應該不少民眾,一早起床,有感氣溫下降,北投泉源公園的泡腳池,上個月剛重新啟用,已經有不少民眾回流,來泡腳暖身。揪著朋友一起來泡泡腳,暖暖身,這波東北季風南下之後,全台降溫有感,週三一起床真的冷颼颼,台北市北投泉源公園泡腳池,男女老少都愛來。泉源公園泡腳民眾:「每次來都差不多(泡)一個鐘頭,今天有啦天氣比較冷一點,啊就跑來泡一泡,冬天都會來,一個禮拜大概來4次,因為家住很近,大概可以的話,2至3天就會來,促進血液循環,因為冬天的時候,手腳都比較冰冷,天氣氣溫比較低的時候,來泡就特別有感。」北投泉源公園10/29重啟泡腳池(圖/民視新聞)經過一年的整修,調整好泉源水溫,北投泉源公園,趕在冬天前,10月29日重新開放,讓附近民眾共享暖呼呼泡腳池,因為週三清晨,北部低溫在新北石門,只有12.4度,台北平地南港也只有13.6度,台北測站剩下16度,而且,週四清晨也會再冷一波。記者林莉:「天冷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泉源公園的泡腳池,(上個月)重新開放後,民眾再次回流,成為入冬後每天必備行程,尤其這波冷空氣南下過後,緊接著,又有下一波東北季風要來報到。」這波東北季風週五漸回溫,下波冷空氣下週一接力報到(圖/民視新聞)目前台灣上空雲量還是偏多,受到東北季風、以及中層水氣影響,北部、宜蘭迎風面,還是有不定時降雨,但已經趨緩很多,週四北部低溫一樣只有20度上下,中南部低溫24至25度,要到周末溫度才會回升。氣象署預報員賴欣國:「從今天晚上到明天清晨,是這一波冷空氣最強的時候,所以各地溫度都明顯偏低,到了明天白天開始,溫度會有稍微回升,不過其實可以看到,回升的幅度不是太大。」周末兩天,會是回溫的短暫空檔,到了下週一,下一波東北季風來報到,儘管沒有這波強,但入夜之後就會有感,北台灣涼爽,各地早晚秋意濃,保暖工作可得做好。原文出處:人潮回流!週三清晨北部低溫剩12度 北投泉源公園泡腳池重啟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有感降溫!今北部濕冷有雨 雲嘉南、台東空品恐亮橘燈林嘉愷揭2日冷空氣最有感!點名「這天」減弱將回溫台灣迎入秋最冷時刻!一圖看「這1天」再降溫
民視影音 ・ 1 天前女性平均31.65歲生頭胎 凍卵要及早規劃適齡生育
台灣三十五歲以上產婦占總數三成以上,但女性三十五歲後、男性四十歲後,懷孕與胎兒健康風險顯著上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妊娠併發症等,尤其凍卵無法避免高齡孕婦帶來的身體風險。根去年統計資料,全國女性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三十一‧六五歲,相較二十年前二十七‧三九歲增加四‧二六歲。隨著現代社會型態改變,民眾普遍延後婚育,晚生情形逐漸成為常態,卻忽略了「適齡生育」仍是保障母嬰健康重要關鍵。根據統計,所有出生嬰兒當中,超過三成來自三十五歲以上產婦。國健署十九日呼籲,民眾應把握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倘若需要試管嬰兒療程,可善用最新人工生殖補助3.0方案。父母年齡與胎兒健康密切相關,女性的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會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造成卵子不易受精或胚胎染色體出現異常的情況。尤其是三十五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雷射針灸有助過動兒找回專注力
六歲的黃小弟過去是幼兒園裡的「小馬達」,上課總是坐不住、東張西望、甚至會起身在教室裡「巡邏」。老師頭疼,媽媽也為學習進度落後焦慮不已。除了早期療育介入外,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蔡一成建議下,接受每週一次的雷射針灸治療,孩子的改變令人驚喜,經過半年療程,黃小弟變得能安靜上課、專心聽講,語言表達與學習理解力都有明顯進步。陽明交大醫院呼籲家長,只要孩子經常坐不住、難以專心或情緒反覆,就應盡早帶至醫院進行評估與治療,只要家長及早察覺、尋求早療專業協助,並配合中醫療法與日常保健,孩子都能在穩定與快樂中茁壯成長。中醫科主任蔡一成主任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學齡兒童常見的神經發展疾病,約百分之九的孩子受到影響,這些孩子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與情緒衝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耳鼻喉科將正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網友憂「不能看感冒」衛福部:不影響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正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討論,不少民眾驚訝原來這科...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麻油控必嚐!麵線變身「香煎新吃法」 店家曝:搭這醬更對味
台中一間特色小店推出創意美食「麵線煎」,將傳統麵線以香煎方式製作,呈現出外酥內軟的新口感,引起許多民眾好奇嘗鮮!除了這道創意料理,店內還提供藥燉麻油雞等進補食品,吸引大批顧客前來。然而也要提醒,麻油類料理偏燥熱,某些體質或特殊生理狀況的人不宜食用,以免適得其反。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癌末也有機會拚痊癒!高醫設「CAR T」細胞治療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唐逸/高雄報導 圖:CAR T 不是單一醫療行為,而是一套完整的整合工程。高醫由血液腫瘤科、重症醫學、神經科、感染科、藥學、檢驗與護理團隊共同守護,以最嚴謹的流程陪伴每位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耳鼻喉科擬更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感染、重症列部專科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9日電)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重點包括將耳鼻喉科名稱修正為「耳鼻喉頭頸外科」,而原屬次專科的感染科及重症醫學科,增列為部定專科,將預告60天。
中央社 ・ 1 天前
鏡觀/民進該提名沈伯洋選台北市長嗎
其實,台灣的選民不喜歡極端。不過,這二年來,台灣的各個政卻總是喜歡走極端。這中間的落差,應該是任何想探討台灣選舉的人最值得關注的議題。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生命線居中牽線 兩單位跨海捐金門百萬醫療器材
國際產業永續共好協會與頌主恩實業有限公司(頌恩集團)今天聯合捐贈1台價值100萬元的「移動式體外反搏治療系統(EECP)」給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提供冠心病及心衰竭患者,在心臟手術與心導管外的另一項治療選擇。金門醫院心臟血管照顧中心主任許燕輔說,對於部分心臟血液無法得到適當灌流的患者,這部機器可以在心
自由時報 ・ 1 天前受傷半年內是復健黃金期!車禍男靠職能治療 返工作崗位
46歲李先生今年因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出現右半身無力、頭暈、注意力短暫等狀況,經醫院1個月的住院治療與門診復健後重返食品加工廠,但工作首日就因搬不動冷凍肉而無法勝任工作,最後醫院靠職能治療,讓復健走進「工作現場」,再經1個月密集復健後,幫助李先生成功重返工作崗位。
自由時報 ・ 1 天前
《GTO》女神病危!希良梨二度罹癌惡化 退出演藝圈不到半年「手插點滴躺病床畫面曝光」
從希良梨的Instagram帳號貼文可見:「Kirari女士目前情況危急。」該貼文標註其經紀人帳號,疑為代為發布,並未有個人署名,引發粉絲更多憂心。消息曝光後,不少粉絲在留言區表達擔憂與祝福,盼她能平安渡過難關。早在13日,希良梨便已於社群平台坦言病情惡化,寫道:「我六月...
CTWANT ・ 1 天前
北海道大雪!台灣夫妻登日媒封面 「包成羊咩咩」萌翻全場
日本寒流來襲,北海道小樽天氣急凍大飄雪,一對台灣觀光客因全身包緊緊、宛如「羊咩咩」的可愛造型受日媒採訪爆紅;寒流下的小樽天氣、積雪狀況與觀光客反應全被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9 小時前
子瑜帶TWICE登高雄!玉澤演暖喊「歡迎來台」網笑:比台灣人還台
不僅大批粉絲爭相接機外,目前正在台中拍戲的男神玉澤演也在IG曬出他拍下TWICE來台的新聞畫面,寫下:「歡迎來到台灣」,引來網友笑翻:「玉澤演比我還像台灣人」、「連男神都歡迎子瑜回台」。記者林汝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