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陸生來臺此其時矣
日前教育部陸生聯招會公布今年陸生的招生數據,碩博士生註冊加總僅78人,創下自2011年開放陸生後的新低。陸委會表示,中方自2020年4月片面暫停中生新生來臺就讀學位,教育部持續溝通未獲回應。
陸生來臺是本人擔任陸委會主管兩岸文化交流的副主委期間開啟的政策,在民進全力反對的情況下,不得已加入「三限六不」方得過關,各種身份在臺陸生最多曾達四萬五千人。當時堅持開放(本人任職期間也同步放寬大陸駐臺記者的規定)的政策思考有四:
一、兩岸敵對數十載,我方急需培養中國大陸内部親臺菁英勢力。假如持續開放至今,大陸學官商乃至金融、外交界,可能已經出現一批數量可觀的友臺勢力,現任376名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當中,若有十分之一曾經在臺學習的話,臺海情勢當不至此。
二、高教是國家進步之本,但受少子化的影響,三分之一大專校院未來五年面臨裁撤;對照之下,目前在美就讀陸生仍有數十萬人,每年挹注百億美元,日澳也各有十數萬大陸留學生,臺灣享人文地利之便,吸收陸生,何樂不為?
三、臺灣大專校院過多,招生數經常多於報名數,如何提升學生競爭力已成重大挑戰;相反的,陸生因高教機會較少,普遍較為用功,臺陸生同場競技,臺生展現多元價值而陸生帶動學習,豈非一石二鳥?
四,臺海被譽為全球最危險的地域,五年來共機騷擾頻率增加一百五十倍。近來中日圍繞「臺灣有事」議題爭論不休,但今年前9個月大陸赴日旅客超過七百萬,月前兩國領導人在南韓峰會共商戰略合作,雙方一時之間或有過節,但少有開戰的可能;反之,賴總統將對岸定位「境外敵對勢力」,倡議「兩國論」,將兩岸交流批評為親中,如何確保和平?
月前,國台辦發言人表示,大陸推動兩岸旅遊交流的誠意未變,但「臺方當局刻意歪曲兩岸旅遊行業民間組織的實際功能,企圖將雙方接觸政治化,作為恢復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前提」。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隨後回應表示,「觀光小兩會」並不具有政治功能,而是針對旅遊安全、服務品質、公平性等事務性細節溝通。小兩會不具政治功能人盡皆知,為何陸方反復指稱接觸政治化?
國台辦針對是否開放陸生的發言或許提供部分答案,聲稱若要恢復陸生赴臺就讀,臺灣方面應當盡早撤除對兩岸人員及交流的種種障礙,而不是企圖製造「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也能協商對話」假象。看起來包括陸生在内的兩岸民間交流,並不涉及政治互信問題,一邊主張兩國論,一邊又想創造兩岸正常交流的假象,才是問題所在!
趙建民 /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其他人也在看

兩國論阻交流 開放陸生破僵局
日前教育部陸生聯招會公布今年陸生的招生數據,碩博士生註冊加總僅78人,創下自2011年開放陸生後的新低。陸委會表示,中方自2020年4月片面暫停中生新生來台就讀學位,教育部持續溝通未獲回應。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懲獨22條後果?上海台辦副主任來台遭拒 陸委會:原先准許的人就夠了
原訂於9月舉辦的雙城論壇因故延期,近期傳出台北市長蔣萬安將於12月率團前往上海參加,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先申請來台,但遭陸委會駁回,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日前也坦言,本來有申請,但原先准許來台的人員就已經足夠了,他並沒有正面回應。
太報 ・ 12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濫改國籍法無異於開門揖盜
《國籍法》第20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這個條文的立法意旨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忠誠」。中華民國允許一般公民擁有雙重國籍,但是,要在中華民國擔任公職,就必須有更高的忠誠義務;因為雙重國籍者同時效忠兩個國家,在涉及國家主權、外交與國防事務時,非常容易產生利益衝突。國籍既然是「永結忠誠之產物」,所以擔任公職者自然不可擁有雙重國籍。
鏡報 ・ 20 小時前
鏡評/投機交易退潮了
時序接近西方的感恩節,從四月川普關稅的低點一路熱炒至今的金融市場,也到了獲利了結、開心放假的終點了。上週四美股重挫,績優龍頭股的道瓊指數跌1.18%,科技股為主體的那斯達克指數跌2.29%,而最熱門AI族群領軍的費城半導體指數跌3.72%,這是非常有秩序的「獲利了結」賣盤。
鏡報 ・ 21 小時前
戰貓與佛里曼的刺蝟
日前,蕭美琴副總統受「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至歐洲議會演說,引發到底是外交突破還是政府外銷轉內宣的外交煙火秀的討論。無論如何,國人再次體會到,中華民國外交處境的艱難,總統、副總統乃至任何外交體系能在國際舞臺上發聲,都讓人民感到欣慰與振奮,但是否因此饑不擇食而損傷國家利益,則需更謹慎看待。
奔騰思潮 ・ 20 小時前

台灣如何反制中國武器化「反歧視」
中國最近幾年國際聲望直落,美國選民以及兩大支持者對於中國都是負面態度大於正面,美國國會對中國議題也是負面居多。在美國對中投資下降以及美國學生不再去中國留學之後,中國的魅力攻勢對美國影響力下滑。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這幾年找到一個新的國際宣傳策略來反制美國、同時牽制台灣,就是大打「反歧視」──而且這張牌是一魚三吃。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20 小時前獨家》雙城論壇上海台辦作風惡劣 官方拒李驍東來台原因曝光
雙城論壇12月下旬將於中國上海舉行,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日前申請來台未獲准,已被陸委會駁回。我官員強調,對台祭出懲獨22條,並對國人進行跨境鎮壓,中方毫無善意,甚至充滿敵意,中國各省市台辦主任、副主任,我方都不會准許他們入境,除非特殊例外。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耗資百萬卻瑕疵百出 南市議員蔡宗豪抨擊文化局展覽品質失守
台南市府文化局主辦的「天清清地靈靈」展覽於11/1開展,但展品品質備受質疑。市議員蔡宗豪表示,展覽號稱以《道德經》精神為策展核心,強調天地、靈性與美學的深層連結,然而現場呈現卻與策展理念背道而馳。無論從作品質感、展示方式到基本驗收流程,全都問題叢生。他質疑文化局在此展覽耗資百萬,到底將經費花在哪裡?蔡宗豪說,多件展品皆為借展,其他部分僅是以簡易材料構成搭配投影播放,品質由民眾自由心證。他質疑:「文化局編列百來萬策展,經費到底花去了哪裡?」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展場連最基本的技術檢查與成果驗收都未落實。蔡宗豪指出,展區大幅投影未經調校,導致神明影像被切掉一半,不僅破壞展示效果,更是對宗教不敬。連展覽最基本的投影設備都沒調好,文化局到底有沒有驗收?蔡宗豪指出,展場還出現嚴重的文字錯誤。作為此展核心的「延陵道壇」,其「陵」字竟被錯植為「靈」,錯字清楚印在展場上。象徵性極強的道教文化文本遭誤植,顯示主辦單位在審稿與驗收上完全失守。蔡宗豪強調:「從走進去的第一秒,我完全感受不到這是一個耗資百萬的展覽。」,多張現場照片顯示整個展場品質層次不齊、缺乏一致性,部分空間更呈現相當陽春的處理方式,讓人不禁質
台灣好新聞 ・ 10 小時前
風評:全球減碳陰霾中落幕的COP30
COP30在23日落幕,雖然主辦方說大會成功、「非常開心」,但實際上COP30從頭到尾都是陰霾密布,這也讓人對全球「減碳大業」的前景感到憂心。從2015年全球各國簽下巴黎協定、承諾為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而努力減碳之後,每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就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這個會議除了掌控與檢討碳進度、討論全球政策外,也讓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宣示對減碳的支持與重視,......
風傳媒 ・ 18 小時前
115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 11/25-12/8報名
115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將於115年3月20日至3月23日舉行。報名作業自今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止,其中個別報名考生報名期間為12月2日至12月8日,教育部請考生留意報名及繳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9 小時前
徐榛蔚將屆滿 吉安鄉長游淑貞力拚接班
[NOWnews今日新聞]花蓮縣長徐榛蔚已連任2屆將屆滿,外界關注接班人選,今(23)日有媒體報導,吉安鄉長游淑貞被視為接班人,不過出自藍營的無籍議長張峻、縣議員魏嘉賢也動作積極。國民方面,除非有...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再嗆高市早苗 王毅:講了不該講的話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初在國會「台灣有事」相關表態,引起中國不滿,雙方外交駁火。時隔兩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昨日首度對日提「三個絕不」,今(23)日再度開嗆,直接點名高市早苗講了...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回雲林力挺「最強棒」 曾支持郝龍斌的張家陣營全面歸隊
國民主席鄭麗文回到雲林故鄉,與過去力挺對手郝龍斌的「雲林張家」重修舊好,大讚立委張嘉郡是「最強棒」,支持她參選下屆雲林縣長!鄭麗文強調,先前主席之爭只是君子之爭,如今內已將恩怨翻篇,團結一致為了2026年大選共同努力。此次互動顯示,國民正積極整合內資源,凝聚共識,以迎接未來選戰挑戰。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對台跨境鎮壓 明居正:「反台獨」是幫消滅ROC
持續對台發動認知戰,推進「反獨促統」。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今日強調,認知戰的新論述中,加入了「綠恐謀獨」、「賴清德是希特勒」等強烈標籤,這些標籤兩大目的是污名化台灣領導人,及製造「台灣是激進挑釁者」的印象。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先當你在「反台獨」時,其實你是在幫消滅中華民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日衝突延燒 美國公開挺日 台灣支持水產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引爆中日關係全面惡化,戰火更延燒到南韓。中國政府宣布,高市早苗錯誤言論,破壞中日韓合作基礎,因此取消下週的三方文化交流會議。對於北京當局刻意升級事態,美國國務院強烈警告不可縱容中國的霸凌行為,也透過駐日大使公開表示挺日到底。台灣也大動作伸出援手,總統賴清德呼籲國民一同享用日本水產;而衛福部食藥署在剛剛最新公告,即日起全面取消福島食品進口限制,回歸一般邊境管制。
TVBS新聞網 ・ 16 小時前
中國國民慶誌慶 洪秀柱揭「當前台灣兩股危險力量」
今(24)日是中國國民慶,國民前主席洪秀柱於臉書發文,強調「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立場,並批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冒進言行」和賴清德政府的「無能與失策」。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反對近親通婚 醫:畸形兒案例多、勿忽視健保負擔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4日電)立法院建議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可行性。醫界人士認為,表兄弟姐妹通婚生出畸形兒案例屢見不鮮,對家庭造成衝擊、增健保負擔,立法應具前瞻與穩定性。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賴清德發文「不該緬懷共諜」 鄭麗文:國家英雄不應做為政攻擊工具
國民主席鄭麗文日前出席統派舉辦白色恐怖追思活動,追思對象竟包含共諜將領吳石,昨總統賴清德臉書發文向黃百韜及當年為國犧牲的烈士,致上最高的敬意並表示應緬懷國軍官士兵袍澤,不是共諜。對此鄭麗文今(23)日受訪表示,不應把國家英雄做為政攻擊工具,更不該被政治消費。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日因「台灣有事」爆外交危機!三國領袖會談卡關 延燒至聯合國
根據《47NEWS》、《路透社》報導,日本身為2025年日中韓首腦會議議長國,原規劃於2026年1月在日本舉行峰會,但多名外交人士透露,中國已正式拒絕參與。北京認為高市的國會答辯挑釁中國核心利益,態度轉趨強硬。在爭端升高後,中國除呼籲民眾暫緩赴日,並停止日本水產品輸入手...
CTWANT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