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坦克》核能—美國能源的新寵
,美國民眾對核能的態度逐步轉向正面。2024 與 2025 年蓋洛普的民調顯示,超過五成五的受訪者支持擴大核能發展。(圖片來源/MadeInRussia臉書)
在過去四十年,美國的核能背負著沉重的政治與社會包袱。從三哩島(1979,美國)、車諾比(1986,蘇聯(現烏克蘭))到福島(2011,日本)核災,核電廠發生意外事故的陰影深植社會大眾,使核能被視為高風險、昂貴又過時。然而,這樣的觀感已在改變,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核能的態度逐步轉向正面。2024 與 2025 年蓋洛普的民調顯示,超過五成五的受訪者支持擴大核能發展。而年輕世代與用電需求上升的社區,對核能的支持度更高。
社會觀感逐漸轉向,核能重返能源選項
這種轉變有幾個原因。氣候變遷讓使用低碳能源的迫切性提升。但全力發展太陽光電、風電等零碳排的再生能源後,電網要維持電壓與頻率穩定的挑戰也增加。核能除了零碳排又能全天候提供基載電力,有風能與太陽能無法相比的穩定性,權衡利弊,核能很自然就成為能源轉型中的務實選項。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數據中心(data center)用電量激增,根據彭博分析,美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將從目前佔美國總用電量的3.5%,提升到2035年的8.6%。
而核能能提供數據中心需要的大量穩定、低碳電力,進而推動美國先進核能(advanced nuclear,有別於傳統的大型輕水反應爐)的發展。根據統計,美國創投投資氣候科技(climate tech)的高峰是2021年,但在那之後,每年投資核能新創公司的資金都高於2021年投資氣候科技資金的總額。
傳統機組延役重啟,先進核能加速布局
在傳統核能發電方面,美國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民用核能機組,也是全球最大的核能發電國,目前核能發電供應約 19% 的全國用電。但是美國 30 多年來首度新增大型反應爐只有在 2023 與 2024 年先後投入商轉的喬治亞州 Vogtle 3、4 號機,這也證明了在過去30幾年核電是不受歡迎的。然而在過去一、兩年,一些已停止運轉的核電廠將重新啟動,如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和密西根州的Palisades。而原本要除役的加州Diablo Canyon 電廠也將延役到 2030 年。
在先進核能方面,美國創投資金大量投入小型模組反應爐(SMR)和核融合。已上市的SMR公司更在資本市場募集很多資金,如Oklo和NuScale 今年股票都大幅成長。除了民間資金,美國能源部已對8家公司提供了16億美金的補助。雖然大量資金投入,NuScale 的設計是迄今唯一獲美國核管會(NRC)認證的 SMR。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TVA)已申請興建 GE-Hitachi BWRX-300的SMR,將成為美國第一個邁向部署的 SMR 計畫。雖然核融合的技術還不成熟,核融合新創公司目前所募集的資金(62億美金)是其他核能新創公司的2.2倍,核融合技術是否會因資金的大量投而有所突破,值得觀察。
政策改革力挺核能,申請制度與補貼同步鬆綁
在政策上,美國政府對核能發展投入大量資源,2010 年能源部成立「先進反應爐示範計畫」(ARDP),由政府分擔成本,支持先進核能發展。拜登政府於2022 年的《降低通膨法案》(IRA)除了獎勵綠能外,也以生產稅額抵免補貼現有反應爐至 2032 年,並編列 60 億美元「民用核能補貼計畫」,避免一些核電廠因經濟陷入困境而提前除役。
2025 年川普重返白宮後,更以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加速核能部署。川普政府也希望透過核管會的改革縮短新建核能電廠申請所需要的時間。目前核管會要通過一個新建核電廠的申請案需要2.5~3.5年的時間,川普政府希望縮短到 1.5年。除了時間,新建核電廠的申請費用也相當驚人,大約是450萬~700萬美元,而且這只是核管會的申請費用,還不包括申請者自己內部的行政費用。川普的核管會改革計畫希望對申請時間和費用都設定一個上限。另外,川普政府也計畫對SMR的新建審核建立一套新的制度。
展望未來,美國現有機組的處境比十年前穩定許多,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下,大多數的傳統核電廠可望持續運行到 2030 年。雖然政府和民間投入大量資源,先進核能能否從示範案場走向成功商業部署,還是一大挑戰。幾個已在進行中的案如NuScale、TVA 的 BWRX-300、TerraPower 的 Natrium,能否成功都是關鍵指標。供應鏈如先進核能所需的核燃料能否建立起來,也是關鍵因數。儘管還有一些挑戰,核能已重新進入美國能源規劃的主流,並被視為與再生能源、儲能與天然氣並列的多元化電能。
更多信傳媒報導
戰鬥民族如何寓兵於民?地鐵站轉角設置地底靶場 連觀光客都能體驗真槍實彈
台、以兩國交流智慧城市規劃 如何共創 AI 生態系?
遠距上班會有助於工作與家庭能平衡嗎?
其他人也在看

冷空氣強襲!粉專曝「這時」最強、最冷 體感只剩10℃
今(1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冷空氣相對較強。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表示,目前冷高壓中心位置已逐漸來到離台灣最近的階段,且今晚至明日清晨將會是本波冷空氣最強、最冷的時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高雄月世界垃圾來源曝光!他驚:內鬥爭?
[NOWnews今日新聞]高雄市燕巢區「月世界」附近近日被爆遭長期違法傾倒家庭垃圾,原本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兩年內竟被堆成數十噸重的垃圾山,惡臭瀰漫、蒼蠅滿天,宛如「廢棄物天堂」。環保局接獲民眾通報後,...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冷到發抖!一圖看「雲霄飛車」溫度曲線 周末短暫回溫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指出,隨著12月接近,冬季感受將愈加明顯,氣溫起伏加劇也將成為常態。中央氣象署則表示,未來幾天清晨仍是這波東北季風影響最劇烈的時段,周末東北季風減弱後,氣溫可望回升,但下周東北季風將再度增強,氣溫會再次下降。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林嘉愷揭2日冷空氣最有感!點名「這天」減弱將回溫
生活中心/王靖慈報導今(19)日東北季風最強、冷空氣有感,全台明顯轉冷,北部空曠地區低溫下探至12~13度,淡水最冷下到13.6度,提醒民眾們可加強保暖。不過,氣象專家林嘉愷透露這波冷空氣很快將從明(20)日白天起減弱,氣溫也將略微回升。
民視 ・ 15 小時前
強冷空氣影響到後天!週末東北季風減弱 高溫飆升至30度
[Newtalk新聞] 今(19)日東北季風持續增強,清晨最低溫只有11.8度,北部白天也僅20度,對此,氣象署指出,明(20)天清晨持續涼冷,可能出現15度低溫,預計這波冷空氣影響到後(21)天清晨,後天白天後會逐漸回溫,週末東北季風減弱,氣溫明顯回升,23日將會是這週最溫暖的一天,高溫有可能飆至30度。 氣象署指出,今天清晨氣溫偏低,北台灣僅14、15度,中南部17、18度,最低溫出現在馬祖11.8度,本島最低溫為新北富貴角12.4度,桃園、新竹及苗栗也在12到13度;明天清晨持續涼冷,可能出現15度低溫,白天溫度就會回升,中南部可回到20度以上,但北台灣仍只有20度。 至於降雨趨勢的部分,今日迎風面的桃園以北、宜花地區容易有局部短暫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地區整日陰雨,其他地區雲量偏多,降雨較不明顯,中南部山區與部分平地有飄雨情況;明後2天天氣類似,且花東、各地山區需注意局部零星短暫雨。 而這波東北季風影響到21日清晨,21日白天起逐日回溫,中南部回升較明顯,但要留意日夜溫差大;週末北季風減弱,氣溫明顯回升,其中23日會是這週最溫暖的一天,北台灣及西半部可達26至30度,但很
新頭殼 ・ 10 小時前
本波冷空氣最強時刻曝光!低溫下探14度 回溫還要等這時
今(19)日、明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今日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明顯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桃園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竹苗、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對此,氣象粉專也示警本波冷空氣最強時刻,提醒民眾要注意穿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全台有感降溫!明後天會更冷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今(18)日降溫,天氣明顯偏涼,最低溫來到16度左右。雨勢方面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地區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降溫會一直持續到週五,到週六、日東北季風稍...
華視 ・ 1 天前
好冷!東北季風發威「這2天」最有感 下波冷空氣報到時間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到週五(21日)前受東北季風影響,特別在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預估是冷空氣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隨後週末則是東北季風稍減弱,溫度也會有明顯回溫;下週一(24日)起下波東北季風又南下,但預估和這波相比較弱,溫度變化不會那麼明顯。
民視 ・ 1 天前
台北又出現「不下雨的洞」!北台灣大降溫陰雨綿綿 鄭明典點出這地最不會下雨
[Newtalk新聞]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象署今(18)日針對位於迎風面的北台灣地區發布豪雨特報,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會。北台灣自昨日起陰雨綿綿,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了累積雨量圖,指出大台北僅有一小塊地區幾乎沒有雨量, 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示警範圍包括台北市山區、基隆市、新北市北海岸地區及宜蘭縣;台北市平地、新北市山區及平地則須留意大雨。 同時,今日溫度也將下降,台北氣溫來到17-19度,今晚至明晨更可能來到16度,將是入秋以來最低;西半部桃竹苗雲嘉等地可能下探15度。 鄭明典透過臉書提到,穩定的東北季風,雨區也相對穩定,主要在北台灣。但在雨區中,有一小塊地方幾乎沒有雨量,那是受到大屯山系的屏障作用,雨下在迎風面,山背後就不太下雨。 鄭明典提到,迎風面和背風面的實際位置和風向有關,所以要等風向變了,雨區才會改變。對於台北在東北季風期間總是會出現那個「不下雨的洞」,鄭明典也解答,石牌到士林最不會下雨。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東北季風南下溫度驟降!北部高溫跌至17度 未來一週天氣一圖看為何「東北季風」又濕又冷?專家揭關鍵原因
新頭殼 ・ 1 天前
今變天「剩16度越晚越冷」雨下不停 明清晨跌破12度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專欄「洩天機教室」中指出,今晨觀測資料顯示,東北季風堆積厚實的低雲、伴隨降水回波、帶來明顯降雨。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日東北季風迎風面水氣偏多,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有局部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有局部較大雨勢,應注意;冷空氣持續南下...
CTWANT ・ 1 天前
最冷時刻來了!今晚低溫探13度 鄭明典揭雲圖神秘X:夜間有輻射冷卻
「入秋最強」的東北季風發威,目前冷高壓中心位置已來到離台灣最近的階段,今(19)日晚到明晨是最強、最冷時刻,北部低溫約在13-16度左右。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PO出雲圖,說明台灣上空的「X」現象其實是突出雲頂的山頭,提醒民眾注意夜間輻射冷卻,有些地方晚上還會降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還沒冷完!一圖看2段式天氣變化「最凍時間曝光」 降雨熱區出爐
天氣開始轉涼,台北也開始下雨了,天氣發展情形持續受到關注。對此,氣象專家賈新興今(18)日分析未來天氣將有二段式變化,月底前還有兩次降溫的機會,並公布降雨熱區,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北季風發威!北東濕涼探15℃ 大台北累積雨量達豪雨等級
今、明(18、1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地區陰雨綿綿、低溫約15至17度;中南部雖天氣較穩定,但早晚偏涼。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指出,要到週三至週五水氣才會逐漸減少,北東部降雨範圍可望縮小,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後,各地有望回到晴時多雲、較為穩定的天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迎入秋最冷時刻!一圖看「這1天」再降溫
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今(19)日是入秋以來全台「最冷時刻」,北台灣及宜蘭低溫下探15至17度,南部與花東也只有18至20度,讓民眾感受到明顯涼意。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 天氣特急」指出,隨著日子越接近12月,台灣的冬季感受將愈加明顯,但溫度起伏也會變得較大,民眾需注意早晚溫差。
民視 ・ 15 小時前
最低溫12.4度! 吳德榮:明白天氣溫略升、下周一又迎雨
明顯變天!今(19日)清晨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新北市石門區的12.4度,氣象專家吳德榮,預計明天白天起氣溫會有些許回升,不過下周一又會有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屆時迎風面降雨機率略提高。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冷氣團還沒來...明起低溫剩15度 週末短暫回暖轉多雲
東北季風冷颼颼,本週末前最低溫可能只有15度,之後將迎來短暫回暖,北東之外的地區呈多雲到晴,緊接著又有東北季風到來,桃園以北、東半部雨勢再增。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恐暴跌低於15度 賈新興:11/24東北季風迎風面有雨
氣象專家賈新興今(19日)表示,明天水氣減少,到了24日至27日期間,將再度受到兩波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有雨,25日晚到26日清晨,電腦預測可能低於15度。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三 (11/19) 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半部降溫、留意降雨,中南部天氣穩定、早晚偏涼
明天天氣如何? 週三至週五臺灣附近仍為東北季風環境,各地沿海風浪偏大且時有較強陣風,亦有長浪可能,近日於海域附近活動也請評估浪況、留意自身安全,北部東半部持續陰陣雨天氣,高溫約19-23度,低溫約15-17度,中南部晴時多雲,高溫約23-28度,低溫約16-18度,早晚偏涼,水氣略減,儘管迎風面北側至東北側山區仍有單點大雨可能,不過整體的降雨範圍及程度會較週二減緩縮小些。 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可望回升,普遍為晴時多雲、較穩定的天氣;連日降雨的北部也將會明顯的放晴。但由於環境轉為偏東風,東北部雲層間雖有陽光露臉機會,不過大多都還是偏多雲的天氣且伴隨地形降雨可能。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 林孝儒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 天前
冷空氣南下全台滑坡大降溫!一圖看「最冷低點」這天谷底反彈了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東北季風帶來綿綿陰雨,北部搶先降溫!中央氣象署提醒北部、宜蘭地區溫度會持續下滑,直到今(18日)整個北台灣將會大降溫到16~19度,氣象粉專曬出一圖分析接下來溫度震盪,點出「這時間點」冷空氣南下的有感降溫才會再度攀升,自此之前出門都要把外套穿好穿滿。
民視 ・ 1 天前
週末回溫!下週又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增強 北東陰轉雨
明(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西半部及宜蘭低溫約15、16度,花東也只有17、18度,局部溫度會再更低一些,各地皆感受涼冷。氣象粉專「天氣風險」指出,下週一預估將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增強,北部至東部將再轉陰陣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