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世達公司派做多?9月營收創歷史高今日衝天價1190元
文 ‧ 洪崇晏
▲ 圖片來源:富世達
奇鋐(3017)子公司富世達(6805)除供應摺疊手機軸承,也切入水冷快接頭等AI伺服器零組件應用,表現同樣出色。富世達今天公布9月營收12.2億元,年增58.24%,月增3.1%,同樣改寫歷史新高,連3個月營收衝破10億元大關。
富世達今年前3季營收84.37億元,年增率55.74%,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81.87億元。
富世達股價由黑翻紅直拉上1190元創歷史新高,不過受到大盤拉回影響,股價收斂至1140元。有傳聞指出公司派欲做多富世達,富世達股本小,因此拉升力道強勁,如果有拉回至1000附近,可伺機買進,今年底至明年初有機會挑戰2000元天價。
近期美國AI巨頭相互入股投資,拉抬AI股價不斷創高,就產業基本面來看,有鑑於明年度AI伺服器訂單展望仍持續正向,業者雖也持續觀察伺服器市場後續供需變化,並且謹慎因應關稅、供應鏈在地化等議題,目前對後市大多還是抱持著正向態度,觀看9月伺服器零組件廠動能主要來自通用型伺服器需求延續,加上AI新專案、新產品逐步放量,推升營收動能,而零組件廠也呈現大者恆大態勢。
展望Q4,隨著GB300貢獻逐步顯現,加上ASIC出貨轉強,伺服器族群大多正向看Q4營運,而川湖、勤誠則擁規模、市佔率與多元化客戶優勢,法人也持續看好明年成長性。富世達上半年EPS為10.02元,法人估,全年EPS可望上看30元,目前多數法人報告都預估富世達明年EPS將落在40~50元。
▲富世達日K線圖(圖片來源:Yahoo股市)
理財周刊 / 致富關鍵 就在理財-原文來源-->富世達公司派做多?9月營收創歷史高今日衝天價1190元 - 理財周刊
其他人也在看
CSP拉貨動能強 邁科營收持續大幅年增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邁科(6831)公佈9月合併營收為3.36億元,年增84.25%,營收持續大幅成長,受惠國際CSP大廠大力發展AI,AI伺服器散熱產品需求依舊火熱,公司今年前9個月營收皆較去年成...
自立晚報 ・ 15 小時前
創意營收創歷史新高 法說會暗藏下一波利多
台積電旗下小金雞創意(3443)昨(7)日公布9月合併營收達36.13億元,月增30.5%,年增104.8%,創下歷史單月以來新高紀錄,累計前1-9月營收達217.4億元,年增14.3%,營收公布後使得股價今日買盤流入,相較於大盤抗跌。
理財周刊 ・ 1 天前
AI伺服器線纜大爆發! 貿聯9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全年挑戰新巔峰
隨著AI資料中心持續擴建、全球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強勁,線纜與連接器大廠貿聯-KY(3665)正迎來史上最強成長期。公司9月營收達67.06億元,月增16.1%、年增46.1%,一舉突破4月的紀錄,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累計前9月營收514.41億元,年增近30%,幾乎追上去年全年營收水準,顯示整體營運動能持續攀升。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10月底退休,新任院長名單出爐!前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接任
工業技術研究院表示,已收到經濟部來函,現任院長劉文雄預計於10月底退休,新任院長將由前副院長張培仁博士接任,預計10月27日辦理交接布達。此次人事異動,為工研院既有研發布局與產業連結延續脈絡,也為後續技術策略推動奠定承先啟後的基礎。
今周刊 ・ 1 天前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赴美發射、搶1.8兆美元太空經濟!火箭阿伯喊足毋甘…賴清德揭「齊柏林」4大任務
全球都投入太空競賽,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預估將達1.8兆美元,台灣也不缺席!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導研發的「福爾摩沙衛星八號」(Formosat-8,簡稱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FS-8A)週二(10/7)搭飛機前往美國發射,這顆衛星以已故的知名導演齊柏林來命名,希望讓世界繼續「看見台灣」。 「『競逐太空』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總統賴清德表示,這顆齊柏林衛星包含自主設計多類關鍵元件,達到8成以上的自製研發比例,展現台灣大型科研系統的能力,也讓台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的舞台。 賴清德也指出,未來齊柏林衛星將與後續衛星構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所收集的資料將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藉此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更強化國家韌性,讓台灣能夠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以及地緣政治的挑戰。 五月天歌曲「頑固」的「火箭阿伯」原型、TASA主任吳宗信指出,福衛八號計畫從2019年成立,由三任計畫主持人接力,經歷關鍵設計審查、組裝與環境測試等關卡,可說是關關難過,幸好在同仁共同努力下,關關都過。 他也幽默說,「衛星要離開,我們心中足毋甘(捨不得),期待它可以貢獻社會!」「齊柏林衛星是台灣隊
今周刊 ・ 1 天前
9月營收雙增創新高 長華*8日股價開盤後爆量拉上漲停鎖住
台股8日與美股同步進行回檔,加權指數開盤下跌212點,並且跌破27000點整數關卡,開盤後37分整體盤面表現,漲幅前三大類股依序為電器電纜、玻璃及電子通路,而電子通類股中又以IC封裝設備銷售的長華*(8070)在9月營收表現雙增帶動市場買氣,開盤後16分後2度攻上48.15元漲停,隨後亦在量能推升下於10時前再度攻上漲停鎖住,成為該類股中量價表現最為突出的個股。
理財周刊 ・ 1 天前
智邦成AI網通最大贏家 Q3營收創新高
AI資料中心升級潮持續推動網通設備需求,交換器大廠智邦(2345)成為明確受惠者。公司9月營收達243.18億元,雖較8月微幅月減5.2%,但年增高達142%,寫下歷年同期新高;第三季營收更達729.48億元,季增20.4%、年增159%,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顏正國肺腺癌離世,3天後51歲生日…坐牢11年後執導《角頭2》人生翻轉,王偉忠:他是調皮靦腆孩子
以演出《好小子》系列電影聞名的顏正國,週二(10/7)傳出因肺腺癌4期病逝,於新北市板橋亞東醫院拔管離世,享年50歲,而3天後、也就是10/10是他的生日。 顏正國臉書最後貼文停留在9/17,當時他人到天津旅行,向網友粉絲報平安:「天津之旅,平安喜樂,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早安吉祥」。離世消息傳出後,影迷都感到無比悲傷,紛紛湧入他的臉書致哀、願他走的無罣礙。 (原文刊登於10/7 2100,更新時間為10/8 1200)
今周刊 ・ 1 天前
台積電赴美大蓋晶圓廠,龐大供應鏈跟進,上萬人手去哪找?亞利桑那州傳奇大學校長:趕快來找我們!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校長柯若(Michael Crow)博士繼2023年起與台積電合作、在地培養工程人才後,如今有意擴大與台灣的合作,包括探詢上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才提到的願幫助美國打造「台灣模式」科學園區,是否有機會在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落腳。 柯若也提到,若台積電或跟隨台積進駐鳳凰城的台灣供應鏈,需要有接軌在地文化的訓練,或是尋找在地人才,ASU不僅可以配合,還可以洽談對個別企業量身訂做的方案,因此是台灣企業布局亞利桑那州的絕佳合作對象。
今周刊 ・ 1 天前
OpenAI的野心是「AI版Windows」:將第三方App嵌入ChatGPT+簽下1兆美元算力,為何全盤All in勝率更高?
OpenAI以ChatGPT為核心,推動「應用在ChatGPT內運行」,企圖成為AI時代的「Windows」平台。
數位時代 ・ 1 天前
連主管都不想進辦公室,遠距上班成定局?美國職場「混合爬行」是什麼?
美國職場正出現「混合式爬行」(Hybrid Creep)現象,雇主逐步收緊員工遠距上班的權利,但卻不代表彈性工作時代進入尾聲。 視訊會議設備公司Owl Labs近期針對近2000名美國全職工作者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一雇主在過去一年中曾修改遠端或混合工作政策。該公司執行長魏蕭普特(Frank Weish...
商業周刊 ・ 1 天前
輝達進駐北士科, 三方僵局有解?新壽提案挽留輝達,北市府憂圖利但「積極協調」
輝達計畫在北士科設立總部,卻因合約規定地上權土地「須完工後才能轉讓」而卡關,台北市政府擔憂圖利問題,不願修改合約,導致計畫陷入僵局,但這道難題未必無解。
今周刊 ・ 1 天前
外資狂砍七萬張下跌逾3% 華邦電9月營收年月雙增、漲價潮還沒完
在AI帶動下記憶體需求,加上國際大廠停產DDR4帶來的全面供需失衡,記憶體族群大受激勵,結構性供需失衡可能讓報價持續上漲,記憶體大廠華邦電受惠這波漲價潮,9月營收年月雙增。
鏡報 ・ 21 小時前
華邦電9月營收79.2億元 創39個以來新高
受惠記憶體價格上漲與出貨量增加,記憶體廠華邦電(2344)公布9月合併營收為79.2億元,月增12.94%、年增9.52%,創39個月以來單月營收新高;第三季合併營收為217.71億元,季增3.58%、年增2.15%,創12季以來新高;今年前9月累計合併營收為627.81億元,年減0.22%。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威剛營收創19年新高! 董事長喊:這只是多頭的開端!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3260)正迎來近年最強的成長循環。受惠自8月起全球記憶體價格大漲,公司9月營收達52.44億元,月增5.24%、年增61.18%,創下 近19年單月新高、歷史第三高。第三季合併營收達144.88億元,季增 13.33%、年增55.19%,今年前三季累計營收371.73 億元、年增22.9%,全年營收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個股/GB 300散熱大廠 目標價超1500元的他
散熱大廠奇鋐(3017)9月營收月增15%、年增128%達145億元,第三季營收達389億元,季增32%、年增104%,符合預期。隨AI伺服器液冷散熱需求快速成長,奇鋐憑藉在水冷板領域的主導地位與產能擴張,預期第四季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圖解|麥肯錫:8成企業投資AI仍止於炫技!如何避免陷入AI轉型地雷?4步戰略全解讀
麥肯錫指出,80%企業投入AI卻未見顯著獲利,癥結在於目標不清晰、缺乏人才與執行力。為避免AI變錢坑,企業需執行4步轉型框架,將技術規模化並創造利潤。
數位時代 ・ 1 天前
「你今天去光復嗎?」台灣最暖心的問候,《遠見》直擊泥流後的光復現場
洪水退去後的花蓮光復,留下的不只是滿地泥濘,還有不眠的鏟聲與重生的意志。從全台趕來的「鏟子超人」到阿美族青年自救會,成千人以鏟代筆,在泥土中重寫家園。有人不斷清理、有人連夜修車、有人在廢墟間祈禱——這是一場跨越族群與身分的救援行動,也是一場信念與記憶的守護戰。《遠見》採訪團隊從台北搭上普悠瑪號前往花
遠見雜誌 ・ 22 小時前
牛市調整 川湖短線承壓 長線具成長動能
多因子演算AI選股機器人九月在牛市中小小受挫,投資組合因部分權值股短線拉回,績效未完全跟上,提醒投資人即使在多頭市場,產業與個股之間的分化仍會明顯存在。
理財周刊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