坣娜病逝享年59歲,曾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了解這種「免疫錯亂」疾病,守護身體防線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
華語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於2025年10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曾受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所苦。她長年與紅斑性狼瘡對抗,仍以堅毅與溫柔面對生命。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錯把身體當敵人攻擊,影響皮膚、關節、腎臟與心肺功能。坣娜以行動詮釋「生命的韌性比病痛更強」,提醒大眾重視自體免疫健康,及早檢查、積極治療。
以〈奢求〉、〈自由〉等暢銷歌曲風靡全亞洲的華語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於2025年10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她留下最後的公開訊息:「人生是一趟單程票。」並寄語「祝福大家能曾經享受到一刻的真善美、就是宇宙給自己的祝福!」娓娓道出面對疾病的豁達與溫柔,也讓大眾再次關注這種常被忽略、卻長期影響健康的自體免疫疾病——系統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紅斑性狼瘡」是什麼病?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把自己當敵人」,攻擊全身器官組織,可能影響皮膚、關節、腎臟、血液、神經系統及心肺功能。根據臺灣資料統計,患者以女性為多,男女比例約為9:1,好發於年輕女性,但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罹病。
常見症狀包括:
臉部「蝶形紅斑」
關節痛、肌肉痠痛
異常疲倦、發燒
掉髮、皮膚對光敏感
腎功能異常、蛋白尿
心臟或肺臟發炎
若未妥善控制,嚴重時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坣娜與疾病共處近30年:靠生活自律與身心調適
坣娜自1994年出現自體免疫疾病症狀,後續陸續罹患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等免疫相關疾病。她曾公開分享透過調整作息、自學瑜伽、遠離壓力源,搭配必要治療,使身體狀況好轉。多年來仍積極投身公益,成立「坣娜瑜伽傳愛協會」、免費教導身障朋友運動、帶員工到孤兒院與醫院義剪,展現對生命的韌性與熱情。
紅斑性狼瘡如何治療?可以痊癒嗎?
目前醫學尚無法「根治」紅斑性狼瘡,但透過以下方式,多數患者能維持正常生活與工作:
免疫調節藥物(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
規律追蹤血液與器官功能
避免過度曝曬紫外線、避免綜合感冒等感染
充足睡眠、壓力管理
避免吸菸、過度飲酒及不必要的減肥方式
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
「自律與穩定作息」是醫師反覆強調的關鍵。壓力、日夜顛倒、自行停藥、感冒感染,都可能誘發疾病惡化。
哪些人需要特別留意?
若有以下狀況,建議至風濕免疫科就診檢查:
出現臉頰紅疹、皮膚曝曬易過敏
非常疲累、無法解釋的關節痛
尿蛋白、腎功能異常
長期發燒、掉髮嚴重
有自體免疫家族史
這不是罕見病,也不是「只有女生會得」。早期診斷、穩定治療,是降低併發症與提升生活品質的第一步。
生命的韌性,比疾病更強
坣娜曾說:「只要曾經享受過一刻的真善美,就是宇宙的祝福。」面對病痛,她沒有退出人生舞台,而是用瑜伽、公益與笑容寫下另種形式的表演。紅斑性狼瘡可能帶來長期的身體挑戰,但並不代表人生的結束。許多患者透過規律治療與健康管理,仍能結婚、生子、工作、追夢,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一位患者不是脆弱,而是每天都在和看不見的敵人作戰的勇者。
參考資料
Tsokos G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 Engl J Med. 2011;365:2110–2121.
Durcan L, O’Dwyer T, Petri M.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dults. Lancet. 2019;393(10188):2332–2343.
Fanouriakis A, et al. 2019 Update of the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n Rheum Dis. 2019;78:736–745.
Cervera R, et 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uring a 10-year period: a multicenter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03;82:299–30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Lupus – Signs and Symptoms.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坣娜病逝享年59歲,曾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了解這種「免疫錯亂」疾病,守護身體防線
其他人也在看

一生只有200萬顆腎絲球!最傷腎10大食物出爐 「第1名跌破眼鏡是它」早餐穀物也中
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國家之一,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還是從早餐到宵夜,只要踩雷,恐怕都是默默摧毀腎臟的「隱形凶手」。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公開國人最常吃、卻最傷腎的10大食物榜單,第一名是國人最愛的手搖飲珍珠奶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8 小時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救命一針要價近1億!台灣史上最貴藥物納入健保 首年13人受惠
衛福部健保署今(28)日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調整健保藥品給付規定,新增納入3項重大治療用藥,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由台大醫院團隊研發、單劑要價近新台幣1億元的罕病基因治療藥物Upstaza,正式納入健保「暫予支付」,寫下健保史上單價最高給付紀錄。健保署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
太報 ・ 10 小時前
睡夢中安詳離世?醫揭「殘酷真相」:多與這1因素有關 凌晨3點到6點是高峰
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被許多人視為最完美的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在睡眠中猝死 大多源於心律不整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急診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睡眠中過世確實通常是安詳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臟節律異常導致血流突然中斷,腦部在數秒內失去意識。由於患者本身就處於睡眠狀態,從睡眠直接轉為昏迷再到死亡的過程中,幾乎不會察覺任何痛苦。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也顯示,夜間猝死案例中有7成5與缺血性心臟病相關,而致命性心律不整正是關鍵殺手。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凌晨3點到6點是心臟性猝死的高風險時段,這段時間人體的腎上腺素與抗發炎激素處於最低點,呼吸道也容易收縮,加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這個時段最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多重因素重疊之下大幅增加猝死風險。尤其有出現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的患者,因心跳每分鐘可能超過150下也可能因心搏過緩導致心臟驟停,加上心房顫動患者在發作時毫無症狀,就像體內的隱形炸彈,隨時可能在睡夢中引爆。 預防夜間猝死 日常心臟保健 雖然睡眠中猝死聽起來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十多天未排便!醫師驚覺老翁「不是便祕」急開刀 滿肚糞便驚見「屎從嘴巴噴出來」
綜合陸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廣東深圳。當事人胡先生因為長期有便祕毛病,因此在此次出現便祕跡象當下,並沒有嚴肅看待。然而,這場便祕竟然一連持續了十多天,由於糞便不斷堆積,腹部脹大的難受,家人才急忙將他送醫。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于林沖則透露...
CTWANT ・ 7 小時前
常喝「這1種咖啡」黃斑部病變風險暴增7倍!國際研究證實 尤其2種人更危險
便利商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即溶咖啡,是上班族快速提神的救星。然而,2025年6月發表在國際期刊《食品科學與營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罹患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7倍。這項由中國湖北醫藥大學主導的研究,分析了超過50萬人的基因數據,透過孟德爾隨機化等先進統計方法,首度證實即溶咖啡與眼部退化性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因為製程差異 決定傷害程度 為什麼同樣是咖啡,偏偏即溶咖啡特別傷眼?研究團隊將參與者依飲用習慣分為即溶咖啡、研磨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等3組,結果發現只有即溶咖啡組顯示出與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顯著關聯,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飲用量,風險就增加6.92倍,而其他類型咖啡則未出現類似風險。研究顯示,其關鍵在於製造過程的高溫濃縮步驟,即溶咖啡需先萃取成濃縮液,再經噴霧或冷凍乾燥製成粉末,此過程會產生大量梅納反應副產物,包括丙烯醯胺和晚期糖化終產物等有害化合物;因此,即溶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平均達每公斤358微克,是新鮮研磨咖啡179微克的約2倍。這些物質會結合視網膜細胞上的受體,啟動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破壞血視網膜屏障,逐步損害負責精細視覺的黃斑部細胞。此外,還有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幸福熟齡 ・ 12 小時前
一劑要價1億元!台大研發最貴「億元罕藥」上路 健保12月3新制一次看
天價罕病救命藥納健保給付!衛福部今(28)日指出,由台大醫院一手研發的「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簡稱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藥物,12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該款藥物要價近新台幣1億元,寫下單價最高紀錄。健保署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往後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它被WHO列「一級致癌物」10年了!早餐店、賣場都還買得到
香腸、火腿、培根這類的加工肉品,在早餐店或賣場都能看到。日前食安專家韋恩在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發文分享,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加工肉品列為「第一類(級)致癌物」至今已有10年,許多學者提出,吃進亞硝酸鹽而產生的亞硝胺(nitrosamines)會損害DNA、加重氧化,不少國家如歐盟已著手減少這類添加劑的含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飲品」=超強顧齒飲料!營養師大推:預防蛀牙、牙周病
口腔健康與飲食有關,選擇正確的食物,有助於預防蛀牙。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若想防止牙周細菌生長、蛀牙,平時除了多喝白開水,也可以選擇「無糖茶飲」,例如紅茶或綠茶,幫助維持口腔衛生、平衡口腔菌叢,但不建議咖啡當水喝,長時間飲用會提高蛀牙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昆凌控制體態「減重早餐」這樣吃!營養師解析 7種人千萬別跟風
天王嫂昆凌近期分享維持體態的飲食方式,早餐吃蛋白搭配香蕉和黑咖啡,中餐正常但不過飽,晚餐以蔬菜蛋白質為主並減少澱粉。營養師表示,這種控制熱量的方式雖有其道理,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高蛋白早餐有效 但需注意體質 丹麥研究發現高蛋白早餐能增加飽足感並改善專注力,甚至讓人一天少吃100多大卡。蛋白質代謝需消耗較多能量,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更有助控制體重。劉怡里營養師提醒,現代人喜歡早起空腹喝咖啡,容易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加重胃食道逆流,長久下來更容易產生胃部疾病,若單純只喝黑咖啡也容易有低血糖現象。而這類早餐配置熱量偏低,容易疲倦,血糖調節能力較弱的族群並不適合。 低碳飲食效果有限 持續執行才是王道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確實能提升代謝率。當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低於130克時,對胰島素阻抗較高者效果更為顯著,每天可多消耗300到400大卡,這相當於慢跑4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劉怡里營養師強調,執行低碳飲食會經歷不同階段:初期的適應期,身體從燃燒葡萄糖轉為燃燒脂肪,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的「酮流感」症狀,包括頭痛和疲倦等;接著體重會明顯下降,平均每月可減少2至4公;每個人狀況不同,但是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凌晨3至6點最危險!睡夢中猝死多與「心律不整」有關
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研究揭「大腦老化兇手」!每天吃「它」2顆就不怕失智
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最新研究指出,膽鹼缺乏與大腦老化相關。膽鹼是大腦、肝臟與神經系統必需的營養素,來源包括蛋、魚、家禽、豆與十字花科蔬菜。「雞蛋是最方便、最密集的膽鹼來源之一,每天2顆蛋就可補充每人每天需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翁日吞20顆保健品 醫胃鏡一照食道出事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0歲老翁為了保養身體,每天服用20多顆保健品,卻發生胸痛、吞嚥不適,就醫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不論是服藥、吃保健食品,都是要追求健康,在吃的過程中要注意吃的方...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名醫馬辛一驟逝 學長揭為人:許多年輕醫師難接受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惡性腫瘤手術名醫馬辛一近日傳出病逝的消息,讓醫界相當不捨。出身三總的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蔣永孝,同時也是馬辛一的學長,回憶他過去都是以患者為主,在照護病友上非常認真,許多年輕醫師聽到他離世的消息,都難以接受。
中時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神經外科「惡性腦瘤權威」 名醫馬辛一病逝
[NOWnews今日新聞]甫獲台灣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今(28)日傳出病逝消息,同樣出身三軍總醫院體系的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達哀悼,醫界也紛紛致哀。出生...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每天狂吃1萬大卡!健身網紅睡夢中「心臟驟停」猝死 享年30歲
恐怖!俄羅斯一名30歲的健身教練網紅努揚津(Dmitry Nuyanzin)為了推廣新的減肥計畫,因此連續數週每天攝取過1萬卡的卡路里,試圖增重50多磅(換算超過22公斤)。沒想到在增重過程中他感到身體不適,因心臟驟停在睡夢中過世。
鏡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