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肝癌最大元凶B肝 是你嗎?醫界曝「斷層世代」風險最高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衣綸/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人數破萬,其中B型肝炎帶原人數最多,但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甚至不自知,未穩定追蹤與及時治療,國內醫界多個團體響應今年「世界肝炎篩檢週」主題,提醒要預防B肝進展成肝癌,推動全國性B型肝炎篩檢是重要的第一步。
國健署自今年8月1日起,已擴大肝炎篩檢年齡政策,提供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終生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希望藉由早篩早治,降低肝癌風險。
2025年11月17日為「世界肝炎篩檢週」起跑日,響應肝炎篩檢的重要性,台灣癌症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厚生基金會、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就聯合發聲,邀請民眾在世界肝炎篩檢週,彼此關心「B肝篩了沒?」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說,肝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一年有1萬433人確診肝癌,位居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四名;最新十大癌症死因順位更排名第二 ,平均每小時便有1.2人因肝癌死亡。而慢性B型肝炎是國人罹患肝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故要預防B肝進展成肝癌,推動全國性B型肝炎篩檢是重要的第一步。
儘管台灣自1986年開始便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大幅降低年輕世代感染率,卻也讓1986年前出生的「B肝疫苗斷層世代」,因未接種疫苗,屬於帶原高風險族群。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強調,慢性B型肝炎發作時,肝臟會啟動修復機制而形成纖維組織,在長期反覆循環下,會逐漸導致肝硬化,最終提高罹患肝癌風險,這就是所謂的「肝癌三部曲」。但肝癌可以預防,呼籲B肝疫苗斷層世代以及其他高風險族群,主動篩檢,若發現自己為帶原者,更應定期回診追蹤,如果醫師評估需接受藥物治療,就應配合醫囑,及早接受適當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指出,台灣B肝帶原者中,仍有為數不少的民眾不知自身感染,已知帶原者中僅有35%有穩定接受追蹤與治療,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80%病人接受有效抗病毒治療的目標;同時本土數據顯示有高達75%的B肝帶原者直到確診肝癌前,都沒有接受過抗病毒治療,錯失防癌先機。
余明隆建議,篩檢與追蹤率要能有效提升,除須提升民眾對B肝的重視之外,政府還必須強化基層醫療,改善就醫可近性,同步建立有效的追蹤機制。
照片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免疫治療成晚期肝癌對策?臨床實證與健保給付現況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肝癌長期對國人健康造成威脅,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每年有七千多名新確診的肝癌病人,且肝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不過面對過往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療選擇限制的困境,如今有新進展,國際肝癌治療指引,將免疫治療列為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建議,目前國內也納入健保給付,讓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療的選擇上能更加多元。 肝癌危險因子多 「這些」族群都應當心! 肝臟是沈默器官,即便早期腫瘤已經生成,許多患者也常無任何症狀,等到腫瘤變大,壓迫至肝臟或侵犯到重要血管,都已進入中晚期;台中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主任羅少喬指出,包括B型與C型肝炎帶原者、肝硬化病人、肝癌家族病史以及長期飲酒導致酒精肝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另外,肥胖、脂肪肝相關的代謝性肝病則是近幾年新的肝癌危險因子。 B、C型肝炎應定期篩檢 降低罹肝癌風險 羅少喬醫師進一步說明,肝癌有所謂的「肝病三部曲」,當肝臟處於慢性發炎時,會不斷歷經受損、癒合的過程,形成肝纖維化,並進展為肝硬化,最終演變為肝癌。事實上,大部分罹患肝癌的患者除了生活習慣較差,也未有定期追蹤檢查習慣,像B型與C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就需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降低
健康醫療網 ・ 20 小時前

逾49萬張中國赴日機票取消!新冠疫情後之最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國會備詢時,因發表「台灣有事」恐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引發北京強烈不滿,質疑日本有意讓二戰時期的軍國主義、侵略主義「回魂」,多個中國政府部門陸續呼...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東北季風持續影響!低溫15度可能再下探 北台灣回溫有限注意保暖
今(19)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天氣偏涼,台南以北及宜蘭清晨低溫約15至17度,高屏及花東18至20度;白天北台灣回溫有限約17至18度,南部則可達25至27度。降雨方面,桃園以北及宜花有局部短暫雨,竹苗、台東、恆春及中南部清晨可能飄雨,午後逐漸轉為多雲到晴。中央氣象署對15縣市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澎湖風力最強,其他多地亦可能出現8級以上陣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台積電前副總傳帶2奈米機密投美 高檢署分案偵辦
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今年七月退休,10月轉戰英特爾,業界傳出他在退休前,利用職權帶走二奈米、A16、A14等最先進製程技術相關機密資料。台灣高檢署智財分署已分案偵辦,釐清是否違反國安法或營業秘密法等行為。
聯合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刮刮樂「中1萬」扔桌上 彩券行急尋中獎人!網刷一排讚:良心店家
最近有刮刮樂試手氣卻以為沒中獎嗎?快看是不是你!一名彩券行業者發出尋人公告,表示有人以為沒中獎把刮刮丟在桌上,實際上「中1萬元」,呼籲中獎者有空前去領獎。業者還貼出監視器畫面,消費時間及中獎人的特徵也曝光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2歲男「珍奶當三餐」血糖飆680 醫:生育率歸零
一名32歲男性司機長期以珍珠奶茶等含糖飲料充飢,婚後多年未能自然受孕,經檢查發現,他空腹血糖竟高達近680mg/dL,遠超正常值(70-99mg/dL),糖化血色素更超過15%(正常值應低於5.7%),確診為糖尿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衣服沾到油別直接用水洗!專家曝「1招」10秒就去漬,網友實測驚呆:超神奇
衣物油漬長期以來困擾著許多民眾,特別是在廚房烹飪或用餐時不慎滴落的油脂或醬料,往往讓人束手無策,第一時間會選擇用水清洗,然而有專家指出這是錯誤的做法。一位擁有豐富服裝業經驗的專業人士分享了一項令人驚艷
食尚玩家 ・ 1 天前
中央兩頁A4紙空談財劃法 地方疑慮大
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預計明天出爐,中央財主部會昨大動作邀集各地政府會商,結果現場只提供不到八百字的說帖和簡報,至少十縣市發言挑戰,會議歷時約兩小時,結論充滿未知疑慮。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說,牽動上千億的預算,財政會議竟只給地方政府薄薄兩頁A4紙,內容空洞、沒有公式、沒有計算基礎,就要求地方政府背書支持,連部分南部縣市也不滿。
聯合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被控侵吞、盜賣幹細胞研究!害北醫損失122億 名醫夫妻檔起訴
知名台北醫學大學女教授黃彥華,與丈夫台灣大學醫學院藥理研究所所長林泰源,被控涉嫌將台大幹細胞研發成果擅自申請專利,據為己有,並將北醫的再生醫學研究成果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新藥臨床試驗,使得北醫損失新藥利潤高達122億餘元。台北地檢署偵辦後,依背信、洩露工商秘密等罪起訴黃彥華夫妻、美國VitaSpring公司朱寶麒等共4人,並建請法院從重量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21 小時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天天喝珍珠奶茶!32歲男司機「精蟲變成碎片」 悲涼下場曝光
珍珠奶茶香甜好喝,不過切記別「當成水喝」!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一起案例,這名年僅32歲的貨車司機,每天都來杯珍奶,結果結婚兩年他的妻子都沒有懷孕。他到醫院診斷後發現,空腹血糖竟然高達近680 mg/dL,幾乎無法分泌胰島素,甚至「精蟲都變成碎片」,相當駭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天冷別喝熱薑茶、咖啡!醫揭「1飲品」最暖身又養生
近來氣溫驟降,許多人會喝熱薑茶等熱飲取暖,但醫師黃軒表示,喝溫開水最能有效保暖,因為溫開水能避免身體熱量散失、促進血液循環、舒適地溫暖內臟。相較之下,熱薑茶、熱可可等雖能提升體溫,但過高溫度可能刺激咽喉或胃壁,且身體還需耗費額外能量還冷卻過熱的飲品。他並提醒,過熱的水會傷害口腔、咽喉、食道,甚至導致食道癌。「飲用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C。」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全球首例!男子吃漢堡4小時後猝死 蜱蟲引發過敏「無藥可解」
根據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健康中心(UVAHealth)證實,一名紐澤西州47歲男子在食用漢堡後4小時內死亡,成為全球首例因蜱蟲叮咬引發「α-半乳糖症候群」(AGS)致死案例。這種罕見的紅肉過敏症是由「孤星蜱」叮咬所引起,使患者在食用紅肉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最終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