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癌症篩檢:檢查項目&補助條件一次看!
5 大常見癌症篩檢補助
一、口腔癌
1.篩檢項目:口腔黏膜檢查
2.補助條件:
30 歲以上嚼檳榔(含己戒)或吸菸者、
18 歲以上嚼檳榔(含己戒)原住民
每 2 年補助 1 次
二、乳癌
1.篩檢項目:乳房 X 光攝影檢查
2.補助條件:
40-74 歲女性
每 2 年補助 1 次
三、大腸癌
1.篩檢項目:糞便潛血檢查
2.補助條件:
45-74 歲民眾
40-44 歲具家族史
每 2 年補助 1 次
四、子宮頸癌
1.篩檢項目:子宮頸抹片檢查
2.補助條件:
25-29 歲婦女每 3 年補助1次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補助 1 次
(建議每 3 年至少做 1 次)
五、肺癌
1.篩檢項目:低劑量賈腦斷層檢查
2.補助條件:
45-74 歲男性、40-74 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
50-74 歲重度吸菸者
每 2 年補助 1 次
定期做癌症篩檢的 4 大理由
1.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多數癌症在早期時症狀不明顯,但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治癒率和存活率都大幅提升,例如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
2.治療方式更溫和,負擔較低
早期癌症往往只需局部手術或較輕微的治療;若拖到晚期,可能需要化療、放療,副作用大,醫療成本也更高。
3,降低死亡率
大規模研究證實,定期篩檢能有效降低某些癌症的死亡率,例如乳癌篩檢(乳房攝影)及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
4.發現癌前病變,提前阻斷
篩檢不僅能找出癌症,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如大腸瘜肉、子宮頸異常細胞),提早處理就能避免病變惡化成癌症。
其他人也在看

葬禮變暴動!肯亞前總理逝世湧萬人哀悼失控 軍方鳴槍釀4死
肯亞前總理、著名反對派領袖歐丁嘉15日逝世,享壽80歲,遺體運回國後,大批民眾湧入當地一處體育館,要瞻仰歐丁嘉遺容致意,未料演變為暴動,混亂中士兵鳴槍造成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哈瑪斯、以色列互控違反停火協議 交還人質遺體延宕
以色列16日表示,正準備重新開放加薩與埃及接壤的拉法(Rafah)邊境關口,允許巴勒斯坦人進出,但並沒有設定具體的開放日期。在此同時,以色列與哈瑪斯互控對方違反美國斡旋的停火協議。 有關交還被哈瑪斯扣押的人質遺體的爭議,可能會破壞停火協議以及這項計畫其他未解決的問題,包含哈瑪斯的解除武裝,以及加薩未來的治理。 以色列政府發言人貝卓西安(Shosh Bedrosian)告訴記者,以色列仍致力於這項協議,並持續遵守其義務,要求哈瑪斯交還19具尚未交還的人質遺體。 哈瑪斯已經交還了10具遺體,但以色列說,其中一具遺體並非人質。 哈瑪斯指出,他們仍致力於加薩停火協議,並將交還所有剩餘人質遺體,但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因為部分遺體埋在被以色列摧毀的隧道內,還有一些則埋在遭以色列轟炸的大樓廢墟下。 哈瑪斯的武裝側翼表示,要交還更多加薩人質遺體,需要重型機械和挖掘設備進入這片被以色列封鎖的巴勒斯坦領土。加薩走廊已被這場戰爭夷為平地。 哈瑪斯一名高階官員16日指責以色列違反停火協議,自10日以來造成至少24人死亡,並表示已將違反協議的清單提交給調解員。該名官源說:「佔領國正日以繼夜地透過實地違反協議來破壞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快訊/郝龍斌承認敗選賀鄭麗文當選 籲放下選舉紛擾團結支持新主席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國民主席改選於今日進行投開票,確定由候選人鄭麗文勝出當選新任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出面承認敗選,並對鄭麗文表達恭喜之...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BBC紀錄片哈瑪斯官員子擔綱旁白 英國監管機構裁違規
(中央社倫敦1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媒體監管機構表示,英國廣播公司一部描述加薩兒童生活的紀錄片,旁白由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營運政府的農業部副部長13歲兒子擔綱,違反播出規定。
中央社 ・ 1 天前
13歲旁白者竟是哈瑪斯官員之子!BBC紀錄片遭裁違規 監管機構下令黃金時段道歉
根據《路透社》與《BBC新聞網》報導,問題出自於紀錄片《加薩:如何在戰區生存》(Gaza: How To Survive A War Zone),由獨立製作公司HOYO Films製作,主角是一名年僅13歲的男孩阿布杜拉阿利亞祖里(Abdullah Alyazouri),擔任旁白敘述他在戰火中的生活。然而,該名男孩的...
CTWANT ・ 8 小時前
國民主席選舉「兩強之爭」:郝龍斌與鄭麗文分別代表什麼路線?
國民主席改選進入倒數,鄭麗文和郝龍斌形成「兩強」態勢,他們分別代表不同路線。最終的勝負關鍵,將取決於他們如何回應員對三大挑戰的期待:兩岸論述的清晰度、內改革的決心,以及最實際的財政募款能力。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冒充執法人員詐騙長者 布碌崙華男被捕
揚克斯當地警方(Yonkers Police)17日表示,34歲的布碌崙(布魯克林)華裔男子趙志偉(Zhi Wei Zh...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4 小時前

不再是「惡血」!美最新研究:最新血液檢查技術 可篩檢逾50種癌症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新型血液檢查可檢測超過50種癌症,可望加速癌症診斷並提升早期發現率。不過其他專家謹慎表示,仍需更多研究,證實它能進一步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
太報 ・ 8 小時前
態度轉變? 川普:現在給烏克蘭戰斧飛彈還太早
美國總統川普17號在白宮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烏克蘭希望爭取美國提供戰斧巡弋飛彈,但川普態度保留,強調如果放行將會導致事態升級,會後川普強調,已向俄烏雙方提出明確立場,希望雙方以現有戰線為界,就此結
台視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嘴乾恐非單純「火氣大」 醫示警:免疫系統恐出問題
劉博仁指出,門診中經常遇到民眾因口乾求診,多數人初期會認為是天氣熱或火氣大,但事實上,口乾可能涉及免疫、自律神經、內分泌或代謝系統異常。乾燥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的唾液腺與淚腺,導致分泌功能下降。他建議,如有相關症狀,應進一步...
CTWANT ・ 19 小時前
秋颱"風神"+共伴效應威力強 週日晚開始"雨連炸五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風神颱風生成了!雖然沒朝台灣而來,但外圍環流跟南下的東北季風,預料將形成共伴效應。迎風面北部、東北部及宜花,要小心豪雨等級以上致災降雨,而且這雨彈一炸就是五天,累積雨量可能下到發紫,氣溫也跟著溜滑梯。公路局也預估單日可達大豪雨以上,還提前警示6條受影響路段。艷陽高照,真的好熱!秋老虎發威,周六高溫上看38度,不過天氣說變就變。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20到22號這三天,大致上是北部東北部溫度,是最涼的時候,那低溫的話只有21、22度,高溫只有25度左右,跟目前來比的話,可能溫度會下降8到10度之多。」氣溫溜滑梯(圖/民視新聞)入夜後,東北季風南下,溫度跟著溜滑梯。北部氣溫跌破30度,轉涼同時,還伴隨驚人雨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明天(19)之後呢,這個颱風外圍環流,再加上東北季風增強的影響,所以從19號到22號這段時間,就是因為共伴的作用,所以在迎風面地區,可能會帶來非常明顯的雨勢。」輕颱風神,凌晨生成。目前位置,在鵝鑾鼻南南東方1150公里海面上,預估周日登陸菲律賓、周一出海,雖然距離台灣很遠,但秋颱效應,帶來龐大雨彈。周日開始,桃園以北、東北部地區,就會出現局部大雨、豪雨。周一、周二,東北部下到發紫發白,東部山區嚴防豪雨等級以上降雨。週三颱風遠離,共伴減緩,但東北季風跟低壓帶持續帶來水氣,北海岸、東北部、新竹以北仍有局部大雨或豪雨。這波雨勢,預計會下到下周六。東北季風共伴颱風,帶來驚人雨勢(圖/民視新聞)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影響最明顯的時候,大概是在20號到22號這段時間,那尤其是在北花蓮附近這一帶,在20到21號這兩天呢,可能會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雨勢發生的機率,那22號在北花蓮地區呢,也有可能會有豪雨,這個等級的雨勢發生。」光復災後,首度迎來颱風,太魯閣又傳出堰塞湖溢流,縣府如臨大敵,因為雨勢真的不容小覷。原文出處:秋颱「風神」+共伴效應威力強! 週日晚開始「雨連炸五天」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花蓮立霧溪堰塞湖威脅!收容所維持5天 秀林鄉長喊「這句」「鄭天財去挖、傅崐萁爆破」!燕子口堰塞湖再現 律師神建議燕子口堰塞湖開挖 政院顧問李孟諺曝「難度極高」
民視影音 ・ 9 小時前
年度豬病論壇台南登場 產官學齊力守護豬肉安全
近期豬肉價格成為民眾關注焦點,中秋節前更爆出黑心豬腸事件,引發食安疑慮。今年因豬流行性腹瀉(PED,俗稱豬下痢)與藍耳病(PRRS)持續肆虐,導致母豬繁殖受阻、仔豬存活率下降,拍賣市場一度「無豬可賣」,中元與中秋雙節皆傳出缺豬危機。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1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 花蓮秀林鄉「3區」明日停班課
因應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發布,花蓮縣秀林鄉公所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7條第2款,宣布秀林鄉大天祥地區(關原、洛韶、西寶、天祥)、富世村民樂社區(富世村第9鄰)、秀林村民有社區(秀林
台視新聞網 ・ 9 小時前女性跑者激增 醫揭更年期「穩跑三法」
馬拉松賽道上的女性跑者越來越多,然而正值更年期前後的女性跑者,面臨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與荷爾蒙劇烈變化等挑戰。專家提醒,中年女性能跑得久、跑得穩,關鍵在於「荷爾蒙平衡、營養補給、肌肉維護」三管齊下。今天(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國健署統計,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兩成罹患代謝症候群,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王威晨盼適時傳達「準備好就不擔心」訊息 (圖)
中華職棒總冠軍系列賽「台灣大賽」18日將在台北大巨蛋開打,兄弟隊長王威晨(圖)賽前表示,會適時透露「準備好就不擔心」的訊息給隊友,提醒別人也提醒自己。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已經吃得很健康卻瘦不了?醫師曝3大重點「關鍵在食材」 吃對211餐盤不怕胖
為什麼一樣是照著「211 餐盤」飲食,有些人能輕鬆瘦下來,有些人卻努力許久仍看不到明顯成果?關鍵往往不在餐盤比例,而在於食物的加工程度。
姊妹淘 ・ 18 小時前共軍「清洗」高層 9上將開除、軍籍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即將召開四中全會前夕,「國防部」近日以肅貪為由,宣布「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何衛東、前「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等9名共軍上將,
青年日報 ・ 5 小時前
汐止8旬嬤凌晨過馬路遭撞亡 家屬不捨前往相驗
新北市汐止區今(18)日凌晨4點多,驚傳死亡肇逃車禍!81歲的林姓婦人在行人穿越道旁邊被撞,當場沒了呼吸心跳,搶救不治,家屬也在下午前往相驗。而這名肇事駕駛開著車一路往山區逃了15分鐘後棄車逃逸,警方...
華視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