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AI 這麼方便,為何我們還需要口譯員?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翻譯,我們可能看不懂國際新聞、追不了劇,更別說讀世界名著了。
聯合國將每年 9 月 30 日訂為「國際翻譯日」,用以致敬這群在不同語言之間架橋的人,也表彰他們在聯繫各國中的關鍵作用。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換日線》專欄作者、資歷豐富的中英會議口譯員黃經偉,他將帶我們走進翻譯第一線,一窺這份職業的工作現場,有哪些所需能力與有趣挑戰。
很多人也好奇,AI 時代下「人類翻譯者」會被淘汰嗎?──答案其實沒這麼簡單!
問:在成為專業口譯員之前,您一路走來的系所選擇?
我大學時念台大外文系就是因為喜歡語言,所以除了在系上學了很多跟英語、語言有關的課之外,也學了像法語或西班牙語,在大學部時也有修口譯課,就是希望可以實際運用語言來協助溝通,同時也去研究意義是怎麼產生出來、怎麼傳遞的。
大四時,我同時報考了新聞傳播所、翻譯所的口譯組,努力念書之下都有考上,當時請教了很多師長同學,後來決定念口譯所,當完兵後先進入台師大翻譯所口譯組念了碩一。那時學校規定,如果之前沒有在國外生活或學習過,會希望學生可以出國一年,因此我跟師大申請了獎學金,想說既然都要出國,那就去再念一個碩士,因此選擇到倫敦政經學院(LSE)念媒體傳播所,也算是圓夢,畢竟當初大學畢業時也有考慮傳播所。結束英國學業之後,我才回台念碩二。
翻譯所主要是希望我們多去接觸異國文化、讓語言更精進,所以我那一屆口譯組有 6 位同學,那年 6 個人都出去了,有人去美國當交換學生,也有跟我一樣到英國去進修,還有同學是後來到澳洲念碩士課程。但現在翻譯所好像就沒有這個規定了。
問:您現職性質是自由接案,包括「中英會議口譯員」、「公私部門內訓英文講師」與「編譯顧問」等角色,這幾種工作分別在做什麼?
所謂會議口譯員,主要是在各種國際會議場合,譬如學術研討、拜會、協商、正式稽核、國際論壇等,運用口譯技巧、跨文化溝通等專業職能,來協助與會者順利交流。
至於內訓講師,主要就是講授課程,我現在有在台師大教口譯,也有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教口譯。私人機構教課的部分,其實就是看公司內訓的需求是什麼。我也有在教一些語言測驗相關的課,像是雅思、多益等。
再來是編譯顧問,比較像是傳統上大家認識的筆譯,或者是英語編修。譬如針對申請文件、申請國際獎項的申獎報告書、英語簡報的內容進行編修。
我其實還有類似像是語言教練的工作,幫企業高層、跨國企業 CEO 精進他們的商用英語與簡報英語。
問:您一天的工作日常是什麼樣子?
這個題目滿有趣的,不過其實跟大家也沒有太多不一樣。基本上這個工作就是要按照專案的性質,如果說是接到了口譯的案子、教學的案子,那就是按照時間出現,所以你可能也會需要通勤、甚至是出國。
如果是筆譯、撰稿或是備課,那就可以自行安排工作的時段,譬如可能今天想要睡飽一點,那就真的睡飽了再起來工作;或者有時候需要趕稿,那可能還要趕到很晚。所以其實就是「彈性工時」的工作日常。
除了要有時間管理能力,我最近有聽到一句話:不只是要管理時間,還要管理你的精力與體力。我覺得這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有這麼多不同的工作性質,有時候可能還要出國、飛來飛去。
問:您在工作現場遇過最具挑戰性的場合?
場合部分,曾經有次經驗我把它暱稱為「三天快閃三國志」,也就是三天快閃三個國家,中國、越南和泰國。
其實當初接這個案子是友情支援,因為同事很急著需要有人來幫他代班,剛好我那三天都有空,所以就接了那個有關企業併購的商務口譯案子。
但比較尷尬的是,雖然我是臨時代班,可是我需要翻到的內容已經是整個案子的總結部分,所以大家可以想像,三天要去到三個國家,行程已非常緊湊,基本上睡眠不足,三天加起來才睡了一天的休息時間;而到中國去的時候,由於廠長講話鄉音非常重,所以我其實聽不太懂,簡報上又都是簡體字,且包含很多專有名詞、數字,都是我之前沒有拿到的資料,那次經驗確實很辛苦。
問:口譯員經常面臨事前沒拿到資料的狀況嗎?
我們會暱稱這種沒有拿到資料就必須要硬翻的狀況是「裸奔」,那樣壓力就會滿大的。
所以其實專業口譯員都一定會先跟客戶要資料,也會要會議相關的資訊,因為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會議整體的情境,對於口譯品質非常重要。我們現在都會很努力地跟客戶溝通,希望能先給我們資料,否則真的很難去維繫口譯的品質,但這種狀況還是有可能會發生。
尤其是國際會議,題材五花八門,譬如說我有碰過關於生物科技的場合,這麼專業的題材,但當時仍有部分場次是沒有資料的,所以同步口譯時當然壓力就很大。當下我跟同事很努力地去查找相關資料,後來是在會議現場遇到那位從波蘭來的講者,我們趕快去堵他,才拿到他的紙本資料。由於那場會議也是專有名詞滿天飛,如果沒有先準備的話,真的是沒辦法馬上翻出來。
所以說每一場口譯案子,都像是一個戰役,而且都一定要好好地打、聚精會神地打。
問:有沒有讓您印象最深刻、覺得翻譯真的「改變了什麼」的時刻?
我們當初在受訓時,老師就有跟我們講過,其實有時口譯員是一種「看不見但依舊存在」的重要角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家在參加國際會議時,通常就這樣順順地參加完了,其實不會去在意到有沒有口譯員,就很自然地、順利地接收到講者所要傳達的訊息,以及進行了問答(Q&A)環節。如果是這樣,那就代表口譯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的老師也說過,其實口譯員會被注意到,往往可能是兩種狀況:第一種就是設備出了問題,譬如收音突然有問題或出現很多雜音;第二種就是口譯員本身真的出包了,這個時候才會被注意到。所以當一場國際會議可以很順利地進行,坦白說其實口譯員就已經改變了很多事情,因為他讓整個會議可以無縫接軌地順暢交流。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例子,就是現場的聽眾成功被講者的笑話逗笑了──由於很多笑話其實很難翻譯,因此聽眾能懂講者的笑話,也等於是口譯員改變了什麼。
問:想從事翻譯工作,除了語言,您認為還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我覺得除了語言之外,還需要有跨文化溝通的技能,要能掌握不同文化的情境脈絡。再來也要有更多的知識,譬如說對於一般性主題的掌握度,以及能快速換場、游移在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能力。
當然也很需要有溝通的熱忱,所以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剛才提到「看不見卻依舊存在」的狀態,比較是在同步口譯的情境之下,但若今天是做逐步口譯,你就會跟講者、聽眾面對面,這也意味著你是會被看見的,那當然就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
問:請問「同步口譯」、「逐步口譯」與「隨行口譯」分別在做什麼?
所謂「同步口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指的是透過現代科技的協助,讓口譯員用近乎同步的方式來翻譯講者的訊息。之所以說「近乎」同步,原因在於還是會存有時間差,可能是落後半句到一句。
不過,同步口譯雖然無法達到完全同步,但因為效率還是比較高,所以當在國際會議這類資訊密集度高的場合,要在很短的時間裡交流很多訊息,同步口譯仍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通常主辦單位會提供耳機給現場聽眾,口譯員則會坐在「口譯廂(Interpreting Booth)」裡,幫現場聽眾服務。
至於「逐步口譯(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分為長逐步口譯、短逐步口譯,顧名思義就是講一段、翻一段,或是講一句、翻一句。像是國外電影明星來台灣宣傳,首映會後跟大家見面時,就會有逐步口譯員在旁邊,演員每講一段話,就幫他翻譯給電影院裡的觀眾。
還有另一種叫「隨行口譯(Escort Interpreting)」,需要亦步亦趨地跟在講者旁。例如跨國稽核時,就要陪在稽核官旁邊,無論是去查廠、參訪政府機關等,稽核官講什麼就要翻什麼,此時協助溝通的能力就要更強。
問:AI(如 ChatGPT)與機器翻譯(如 Google Translate)的普及下,您認為「人類翻譯」最不可取代的價值有哪些?
我覺得至少就目前來說,應該是還沒有立即的存在危機,因為人類翻譯工作者還是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價值。
舉例來說,我就有幫國外單位來台灣稽核時,陪同他們去看產品的生產流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因為稽核的氣氛往往比較「肅殺」與嚴謹,所以廠商的品管主管都會如坐針氈。但因為我跟政府的部會合作過滿多次,加上稽核流程我也已經頗為熟悉,這個廠商的品管主管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見到我了,因此他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他知道我可以幫他很忠實地傳遞訊息,甚至還會給他一些情緒上的支持,這也讓整個互動的流程更加順暢。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是,AI 畢竟沒辦法知道人類經驗的複雜與深奧程度,因此還無法跨越語言與文化的藩籬,去共情、去同理。正如我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提及,口譯員的存在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緩衝(buffer)」,能讓整個溝通的過程增加更多的「人情味(human touch)」,這一點就是不管 AI 再怎麼強大,都沒有辦法取代的價值。
當然,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人認為 AI、機器翻譯都崛起了,加上我們很常會看到許多聳動的文字,好似翻譯是「夕陽產業」,因此不免擔憂。但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人類翻譯工作者必須要能去運用這些科技工具,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例如,如果你是筆譯,那麼可以運用 AI 加快處理工作的速度,此時很重要的是,你也要學會所謂的「譯後編輯(Post-editing)」,而且要具備專案管理的能力。若是口譯的話,則可以利用 AI 或機器翻譯來做會議資料的準備,提升準備工作的效率。
技術一定會不斷演進,我們所能做的,其實就是與時俱進,把這些技術看成是一個契機,來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問:您如何看待翻譯在全球化下的角色?
我在之前另一篇專欄文章有寫到,有句話叫「翻越語言鴻溝,譯成文化大橋」,這其實是貼在台師大翻譯所學生休息室裡的格言。以國際交流、國際新聞和外交場合為例,其實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翻譯」可以作為一個潤滑劑,讓溝通更順暢。
在國際談判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去守護不同的文化多樣性,像是歐盟其實有非常多組的口譯員,因為歐盟希望每一個會員國出席的代表,都能用自己的母語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他們甚至還有一個「口譯總署」來負責相關業務。
問:如果有年輕人想投入翻譯/口譯這個領域,您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先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喜歡「語言」,還是真的喜歡「翻譯」,因為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是喜歡翻譯,那就真的很需要有溝通的熱忱,也可以多去理解這個職業。
若想在這條路上走得遠,還要去想自己是要成為自由譯者,還是要進入企業或政府部門。如果選前者,就要思考是不是可以接受工作需求不確定、工作條件不固定,以及未來前景變化大等挑戰;如果選後者,可能就跟一般工作者一樣,要面臨比較多辦公室政治(office politics)等問題,同時一樣也逃不掉需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的挑戰。
例如想成為中英口譯員,就要把這兩個工作語言都打磨到近雙母語的程度,這條路才會走得比較順一點。專業養成方面,建議大家還是可以進入專業的翻譯學校去深造,可先以順利結訓、畢業為目標;等到畢業之後,也要加入專業的社群、跟師長與同學們保持良好的關係。最後如同前述,學習如何「與時俱進」。
以上這些是我能給大家的建議!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口譯員會被 AI 取代嗎?走進翻譯工作戰場,全面剖析能力養成與職涯發展!》,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不知道的歐洲聯盟】跨界菁英齊聚,全球最龐大的「翻譯機器」在這裡
外語學群在 AI 時代沒出路?從台大外文系經驗,拆解「只是學英文」的迷思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 每集 30 分鐘,和你分享全球現場的精彩故事。
其他人也在看

高市早苗內閣的機會與挑戰
2025年10月21日,日本選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雖然就各國比較來說女性政治領袖並不稀奇,但就日本本身歷史發展來說仍是相當大的成就。BBC一張高市穿梭在滿是男性的一場的照片更是凸顯這個歷史意義。誠然很多海內外自由派質疑高市在家庭相關議題(一戶一姓)上的立場是否真能反映日本走向平權,特別是在日本這個由政治世家高度壟斷政治的國度,作為第一位女性首相的高市並非出身政治家族,同時具有非典型的出身經歷,對日本政治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5 小時前
「臺灣病」不是病,而是改革起點
《經濟學人》近日以「臺灣病」為題,指出臺灣在高速成長表象下所面臨的結構性失衡。文中強調所謂「臺灣病」並非衰退,而是一種在亮眼數據背後逐漸加深的脆弱結構。臺灣長期依賴出口與半導體,使經濟重心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及市場;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央行壓抑新臺幣升值並維持低利率,引導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並推升資產價格。高房價不僅造成沉重社會壓力,也壓縮內需與薪資成長,形成典型的「外熱內冷」。
奔騰思潮 ・ 15 小時前
《大濛》:回望白色恐怖,是否能以喜劇為刃?
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創傷始終是一道未痊癒的傷口。在轉型正義尚未真正落實的情況下,將這段歷史改編為影視作品,創作者常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困境。一旦處理過於嚴肅,便被指說教或疏離觀眾;若使用商業片語彙,又可能被質疑輕率、消費創傷。創作者在歷史與美學之間行走,如履薄冰,既有要回應集體記憶的倫理責任,又要在觀眾早已麻木的現實中,尋找重新觀看歷史的可能性。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 天前
淘寶、拼多多不落地還能狂打廣告?嚴防非洲豬瘟 林宜敬揭「中國大陸電商三道防線」|Yahoo《齊有此理》
非洲豬瘟疫情再度讓台灣繃緊神經,境外網購會否成為防疫破口?對此,數發部長林宜敬在接受 Yahoo《齊有此理》專訪時坦言,目前數發部已透過管道去跟淘寶及拼多多溝通,「淘寶是比較願意配合的,但拼多多速度比較慢。」
齊有此理 ・ 1 天前
陶晶瑩親向范姜彥豐致歉!認了「錯誤判斷」直播親揭2人私訊對話
資深主持人陶晶瑩近日因評論粿粿與范姜彥豐婚變事件,再度成為話題焦點。她先前在節目中提到,范姜彥豐於「天后闆妹」直播時飲用名為「小王秘蜜粿果綠」的飲品,還微笑稱「好喝」,讓她直言這舉動恐被誤解為「拿婚姻傷口開玩笑」,對形象不利。此番言論引發外界兩極反應,陶晶瑩今(18日)也於節目中主動道歉,並親自范姜彥豐傳訊致歉,坦言:「我做了錯誤的判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歷任總統誰最貪?粉專網路投票結果太震撼 青鳥炸鍋戰翻
普發現金1萬陸續入帳,符合條件的民眾也可以到指定ATM領取。有粉專近日在YouTube頻道進行網路投票,包括普發1萬是誰的功勞,結果高達87%認為是藍白在野的功勞。粉專也另問一題對於歷任總統的意見,結果「賴清德」負評最多、甚至認為賴比前總統陳水扁、蔡英文都貪,但卻引來不少網友踢館,開酸同溫層太強,也有人「抱不平」說,畢竟賴跛腳、預算沒過怎有機會貪?但也有網友反嗆,青鳥跑到這來崩潰喔,自己也一堆同溫層民調,只不過後來被「32:0」洗臉!
中時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中國人脆問台人「回歸中國擔憂什麼」?香港人冷回網讚翻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中國近期對台灣文攻武嚇不斷,除了頻繁軍演製造區域緊張外,對台民眾也積極在各領域進行統戰。對此,一名中國人透過Threads發文,指出想聽聽台灣人對於回歸中國的擔憂是什麼。除了引發熱議之外,更有香港人冷回 1 句話,讓網友笑翻。
民視 ・ 1 天前
劉書宏爆被健身教練打到「骨裂發炎」!經紀人發聲曝近況
劉書宏9月初突在社群上透露「肋骨骨裂」的消息、暴瘦4公斤,當時絕口不提原因,18日有新聞傳出,他和健身教練好友蔣政8月底起爭執,雙方大打出手,但劉書宏體力不及對方、並且受了重傷。對此,劉書宏經紀人表示,「謝謝你們的關心,目前恢復都很良好,受傷的過程沒有特別要跟大家交代的細節。」
中時新聞網 ・ 3 小時前
《大集合》玩坐氣球襲胸籃籃?胡瓜慘遭炎上 節目急發116字聲明道歉
綜藝天王胡瓜主持的《綜藝大集合》17日到雲林麥寮出外景,有網友PO出錄影截圖,發現胡瓜玩坐氣球遊戲過程中,不小心摸到助理主持人籃籃的胸部,遭網友炎上批評,不過許多網友也緩頰說:「這一看就知道不是故意的。」對此製作單位今天也做出回應。蔡維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油車萬元開銷、開特斯拉年省15萬起!買屋有充電樁別高興太早:問清楚是「出線」還「全套」|好宅報報
根據「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統計報告指出,臺灣自2020年起,純電動車(BEV)登記數突破1萬輛並開始顯著攀升,截至2024年底,登記數已近十萬台(96,367輛),普及率1.1%(整體小客貨登記數約840萬輛),隨著電動車牌照稅開徵與貨物稅減免確定延至2030年,預料將會有更多民眾投入電動車車主行列。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4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好冷!東北季風發威「這2天」最有感 下波冷空氣報到時間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到週五(21日)前受東北季風影響,特別在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預估是冷空氣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隨後週末則是東北季風稍減弱,溫度也會有明顯回溫;下週一(24日)起下波東北季風又南下,但預估和這波相比較弱,溫度變化不會那麼明顯。
民視 ・ 5 小時前
陽明山「向天蝦」(鵠沼枝額蟲)大爆發 想「上山追蝦」要把握時間
最近接連幾個颱風帶來的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所帶來的大量雨水,讓大屯山區的向天池達到滿水位,也讓鵠沼枝額蟲(別名向天蝦)大爆發,吸引一波波的登山客上山,只為一睹「綠色小精靈」的風采,而看著這些在池水中悠哉游來游去的小生命,直呼好可愛;還有登山客利用向天蝦的向光性,在暗夜裡點著頭燈,只見向天蝦群聚湧來好不壯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不是日本!這國家「中國客變少了」 當地人鬆口氣讚:挺好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答辯中明確指出,台海若爆發武力衝突,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等同日本可能出兵,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彈,罕見發布「禁日令」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其實不僅日本,前往泰國旅遊的中國人也大幅度下滑,但比起政府的頭痛,泰國人卻開心表示「其實挺好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全台有感降溫!明後天會更冷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今(18)日降溫,天氣明顯偏涼,最低溫來到16度左右。雨勢方面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地區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降溫會一直持續到週五,到週六、日東北季風稍...
華視 ・ 10 小時前
傳中國赴日機票「取消近50萬張」 旅日達人:大家應該知道要做什麼了吧
中國北京當局不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說」,對中國公民發出公告要求「避免赴日」,中國3大國籍航空也開放免費取消機票。今(18日)有消息指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9萬張赴日機票被取消。旅日達人林氏璧分析,若情勢持續緊張,退票的人可能越來越多,「大家應該知道要做什麼了吧」。
鏡週刊Mirror Media ・ 4 小時前
MLB/大谷翔平續穿金標球衣!全聯盟僅6人享殊榮
道奇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下季將續穿「金色大聯盟Logo」的金標球衣!大谷翔平蟬聯國聯年度MVP,因此得以享有全大聯盟僅6人的殊榮。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