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情用功】─*本*老七示
疑情!宗下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一事情不明了,不明了事情究竟是什西,在宗一法面,就是宗史上多的公案。去祖也: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是我本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一疑情。也有祖提“狗子佛性”。一切生都有佛性,什“狗子佛性”呢?大家就可以入手,去究它。就是那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年以後,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後,就提出一“念佛是?”——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念佛的究竟是呢?在高寺,果老和尚就提倡“念佛是”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四字上面去回地、反地“”……。
宗中有“法一,一何”等疑情。而言之,佛八四千法,都是了利益生、成就生,使生苦得。不用哪一法,都是了降伏其心。降伏什心呢?就是降伏我、、明、高、嫉妒、人我、是非一切一切的心。什要降伏些心呢?因些心,都是我生死的根本。我量劫到今天,在六道回中去,都是因些而起。有些心,才有些回;如果有些心,就有些回了。本我自性是不生不、不垢不、不增不的,什今天有一切一切的西呢?都是由於我自己所造成的。
去古人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我“性相近”,就得很!本我自性的心是很清的,因有了些的污染,才有我今天的生死去、死去生,才有六道回。那我今天佛用功,就是了消除一切心,消除一切、些西。而些西怎去消除呢?不是我把些西都甩掉它、不要它——些西都是“相”的,既“相”,怎去甩掉它?我的罪也是“相”的。因普菩,我始到今天,由身、口、意所造量,若有相,空都不能容受!既然些罪相,那我怎去消除它?不是我拿一什思想去消除它,也不是拿一什西消除它,要拿我心消除它。
我每一人,就是一心、一念。既是一心、一念,什你在用功,那在打妄想呢?是不是有心念呢?不可能。如果我有心、念,那我就成佛了。我在用功的人,只有一心、一念。我修行人在用功,知道有了妄想,那正明你在用功。如果你有用功,根本就不知道什叫“妄想”。什?我一人活了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我的生死及其相的一切,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不去用功,就不察,因而也就不知道什叫“妄想”,什叫“用功”。如果你今天能知道有了妄想,那就明你的思想在用功。
我功夫,是在高寺果老和尚教的。他教我要起疑情。他疑情呢,就是要我“念佛的是”,要在不明白——“”字地方去究。有些人不明白,不明白地方——?再它一句,到底是?——反在不明白的地方“”字上回地下去。你能在地方一直下去,那疑情,就不是一不明白,而是很有滋味的了。我真正有了一疑情,就明白疑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就像我吃西,越吃越高,吃菜、吃,好得不得了地吃,那滋味很好的。
而我的功夫要在不明白地方、疑情上回地去追究。所以我只要一把疑情提起,功夫就得前。好了,你就在疑情上去地究,看看到底是“”?就在“”字上去用功夫。我粗粗地用功,是有妄想的,妄想很害,按我宗下的,叫“一人人”。什叫“一人”呢?“一人”就是我的念;“人”呢?就是我的些妄想。些妄想很多、很害,你不打,它自己也打的。原因是什呢?因它十年已熟透了。而我的功夫,用得很少。
譬如你在三十,在三十年的,你有有用三十年的功夫啊?有。但你要知道,在三十年的,你打了三十年的妄想,妄想已熟得不得了。妄想既已熟得不得了,它就成“念”;而我用功的念,是粗念。粗念在上,念在下,所以我“念佛的是”,一就不知念跑哪去了。
“念佛的到底是”,它要翻起,“翻”,我用功的人叫“翻”。“翻”是不是把它去掉呢?不能去、不要去。不要去的原因是什呢?宗下如果我一心一意去降伏些妄想,就好比“搬石草”——你看到地上草很多,去搬一石把草下去。看那石,面上有草,是不是啊?但你把石搬起以後,那草照是一。所以我用功的人要“草除根”,是最主要的。如果不能草除根,而是搬石上,那是有用的。希望各位注意。不要、有意地去妄想。但是不,用功妄想又很多,怎?那就你作你的,它搞它的。
什“它”害呢?我不是了,它已搞了很,它已熟透了。你“家”,你身,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它所造成的。在你外一生人,要把它走。而它已霸你的“家”、身那久,一生人想它走,真是不容易。它就是要跟你拼命,也要跟你打。所以我用功的人,只有你作你的,它搞它的。
我常打一譬喻:好比妄想是十分,你用一分的功夫,妄想便剩九分;用分的功夫,妄想便剩八分;用三分,妄想剩七分。你用功越多,妄想剩的便越少。而我之所以不能到有妄想的程度,是因我功夫不深,思想不能一。如果你的功夫深,那有了功夫就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有功夫,那就“相通”了。一方面我用功的是太少,另外我用功的念是一粗念,而打妄想的念是念,因它已熟透了。如果我用功的念最後成了像打妄想的念,就好了,那就是不自、不念自念、不疑自疑了。
我在是不是能做到呢?做不到,所以只好由它去。它要,就不管它。你的功夫越越深、越越牢,妄想自然越越少。所以我也好,念佛也好,或咒,都要好好用功。所“打得念死,法身方能活”,念打不死,法身是不能活的。所以我要想把妄想除掉,就要好好用功,要根本上底地把它除,才是真用功。我在用功的人,都是在坐上面用功,但一起就有功夫,甚至在定中的候,功夫有把握。
什叫“把握”呢?才我提到的“念佛的是”,不明白,不是完全的功夫,是要在不明白的地方起疑情。什要起疑情呢?古人:“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就不悟。”我有了疑情才能悟。什有了疑情才能悟呢?大家想一想,因疑情,真正地功夫得力,可以疑成一、打成一片,什妄想也有;真正地功夫得力,可以忘身心、忘世界,一切都能忘的。
我用功的人要到功夫,不是一下能做到的。然去古人、祖都是一就悟。一就悟,那是在什候?那是在唐朝到清朝,那候的人善根深厚。可是我在,越到後生的障越深重,善根福德越薄。要知道,那些用功用得好、一就悟的人,已走了很的路,我打比喻:比方我去州或香港,一千里路,我是坐、火,搭汽,是步行?然我坐最快了,是不是啊?火要慢一,汽更慢一,步行就更慢了。但是不管快慢,是要走;不走,不能到。所以我佛教,最主要的不是,得再好,那都是假的;最主要的是要行。我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
我用功的人,首先要中於我的功夫有把握。怎叫“有把握”呢?中你一坐下,把功夫一提,哎,功夫就前,那疑情就前。但是疑情,有前、有不前;有提起不,上又有了——所以我用功的人,最主要要有愧心。古人,我用功的人要如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有痛切的感受,用一真切的心修行。所以古人求法、用功,他那思想不是便的。
比如慧可二祖,本他在出家以後打坐、坐,後他的父就叫他去近摩祖。摩祖在那面壁,是不睬人的。那慧可二祖就到他那去近他、求他法。摩祖不睬他,一天不睬他,天也不睬他。最後摩祖:“心慢心,焉能法?”慧可二祖站在外面,天在下雪,得不得了,“唉呀,祖我心慢心,不能法”。那的出家人,有一袋子,面一把戒刀,他就取出刀,把手臂割下,摩祖,祖是不睬他。慧可祖又又,雪下得更大,而且胳膊在淌血,地腰,唉呀,他很受,就:“父,您替我安心吧!”他祖替他安心。
祖:“好!你把心拿,我替你安。”慧可二祖就回地找他的心,找找找,找了半天找不到,“心了不可得”——我心找不到了,於是摩祖就:“好了,我汝安心竟。”哎,他就悟了。咦,些祖去只一句就悟了,什呢?你想一想,我在些人,哪照他子去求法哩?有有站在雪地去求法,有有把胳膊割下去求法哩?
想起古人,他的志向大,善根深厚,求法的心切,因有他子,上“心了不可得”——找那心,找找去找不到——就悟了。那我在找自己的那心也是找找去找不到,是不是悟了?然不是的。所以有,我用功的人,要大道心,要愧心,要生死切心。如果有些心,要想把功夫用好,很不容易。事情,量劫到今天,都是向外求,我今天找自己;那既是找自己,如果不能一愧心,不能有一大的生死切心,要想把疑情提起,是很不容易的;要找到自己的本面目,也是很的。
所以在,我要古人的生死心、切心,大毅力。今天在座的大家都是佛菩的弟子,我要向佛菩,好好用功道。但是能悟呢?人人都可以悟。什人人都可以悟呢?因我大家都是未的佛。未佛的早呢,要看我用功的早,看我福德、智慧程度,看我培福修慧、利益生、成就生、生的程度。些都是我做的事情。我能照著做,一定成佛,了生死。
那,既然人人都能悟,什在到人悟呢?原因是什?原因就是我放不下。大家想一想,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所以放不下件事情,是我用功道、了生死的一大的障。那放不下的是什呢?放不下一“我”。都是“我”,“我”家庭,我妻子、女,都是“我”的。什都是“我”的——了你,也是了“我”;家庭。妻子、女,全部都是了“我”——始劫到今天,我大家都死死抱著“我”,放不下“我”,大家想一想,如果有“我”,我人世不也很快?我不也早就了生死了?
我真正用功的人,首先要在中有把握。中有把握以後,要在中有把握。但是用功怎用法呢?高寺果老和尚:“我吃,要吃在功夫上;屙屎,要屙在功夫上;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要不功夫。如果心心都是功夫,念念都是功夫,那功夫有什用不好!”希望大家想一想,我有有真真念念都在功夫上?恐怕很不容易。原因是什?念跑到哪里去,跑了很你自己不知道——所以宗用功的人就:“不怕念起,但怕。”我的念起,那,它起就它起,但是我要“念起即”,我念一起要即:念一起,或是功夫的念,或是其他的念,一起,上去照,上把功夫提起。
我用功的人,光中用功是不的,要在中用功,要在中一切有功夫,才算得有一功夫。中有功夫,中有功夫,是不,要在睡中有功夫。去有一,他去示。他中有有功夫,他“有功夫”;他中有有功夫,“有功夫”;他睡中有有功夫,“功夫”。功夫怎呢?他就一天到晚睡,睡著用功。一睡睡了三年,最後枕掉到地下去,呃,他悟了。
所以我光在中有功夫是不行的,要在中有功夫;中有功夫不行,要在睡中有功夫。什要子呢?我念佛要能念得“打成一片”,要得“疑成一“一”呢?就是面有其他的西,有第二念的西,就只有用功的一念。所以我念佛,念前也是佛,念後也是佛,念念都是佛。但是念佛光在中念不,要在中念佛,要在睡中也念佛。即使三做到了,也是不。什?大家想一想,一天有二十四,要二十四都有佛,那才叫“成一片”。的人呢?古人要“疑成一”。中有功夫,中有功夫,睡中有功夫,才叫做“疑成一”。到那候,桶底落,就悟了!是不是啊!
所以各位要想功夫用好,第一要放得下。放不下,你的功夫就用不好;第二要想用好,就要中用功,中也要好好用功。中要把握功夫是很不容易的。在高寺老和尚:“我走路的候要踩在功夫上,如果有功夫,那一步路就不走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我真正地用功啊,你那眼睛哪里能去西望、翻西翻的——有的。如果你自己想一想,真正地把握自己的念,念念都在功夫上,恐怕自己的眼睛都不敢翻了,是不是啊?我,大家好好回想一下,究意怎有功夫,怎有功夫;我的功夫在,怎;不在,又怎;再一方面,把那功夫提起,有有疑情。
疑情啊,它的力量很大,如果真正的疑情在,可以忘身心、忘世界。比如我老和尚,他在南山居山的候,煮什西就吃什。有一次煲薯——煲起之後他去打坐。哎,一坐就坐得定下去了。一定呢,定了好多天,他自己不知道,旁的人好天有他,去一看,他在那打坐,就把引磬一敲,替他。以後,他:“吃啦,吃啦。”叫人家吃,把他煲的那西打一看,哦,面的西了毛,得很深。算一下,他入定已六、七天了。所以我真正用功的人,一定下去就很。再例子,我的玄奘法去印度取,在路上呢,看到有一堆,但是那堆呢,旁的地方都有雪,只有那堆上有雪。那玄奘法跟他,叫他把那堆挖。挖一看:哦,面坐著出家人。玄奘法就替他。之後,他就:“迦佛出世了有?”原他已定了劫了。所以去古人:“定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才我起疑情,如果起不起疑情,光一“念佛是”的句子是有多大作用的。光念句子,跟念“阿陀佛”有什;而且如果念“念佛是”,不如念“阿陀佛”。念“阿陀佛”,有阿陀佛的力,他用他的四十八受你、加持你,到了候,就可往生西方世界。如果你,那你要明白,是叫你,不是叫你念。是什意思呢?打比喻:比如我把起了,匙找到,才能打家。我就如同找匙,翻覆去地去找念佛的是——或是找“的是”也一。我天天,的是?大家能答?不能答。不能答的原因是找到怎答。真正找到了,就“如人水、冷暖自知”,那你就答了。但是答呢,不是一般的答,不是便便地答,不能便便地答。未言,未言,是犯大妄的,不可的。而我如果能真真地到了那地方,它自自然然示的,自己找到自己。
不管悟不悟,今天大家在真真地,一心一意地好好用功,必定是有好的。什?就好比往家走,你今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停地走,有一天到家的。像去那些一就悟的祖,那是因他原本已走到了家,或只差很少一,一身再走一步就到了家了。所以我在,不自己是已走了十、二十、一百里,都要打起精神,努力前行。一法是祖留下的,去有很多人悟,得到一法的利益,我能依著一法去走,是一定不的,或早或晚,我大家都能到家。用功有一要住,即切切不能有著。宗下是佛佛、魔魔,一切都要得乾乾的,什也不可得,哪怕有一一毫的念也不行。如果一什西,也就是生死。去古人:“去年,不算,有卓之地。”——卓之地,就是去老太婆衲鞋底用的子那大的地方——“今年,到底,卓之地也”。我的人,用功就要用到地方,才是真到家。
用 功
今天我想一下粗心用功和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心用功。什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始修行的候,妄想多、粗重,用功太粗疏,不密,心是粗的,是粗的,念也是粗的,不能成片,常常被妄想拖到的地方去了。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心是粗的,是粗的”,所以很把功夫抓住,很使疑情起,即便偶起了,也於保持住,延不,一就有了,有了之後,又起,它又有一,有了一,一,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後,要把它再提起,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候,心、、念都是粗的,功夫是的,不密。
那,功夫怎才能由粗呢?要知道,功夫的不是你有心去的,有心去是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慢慢的。前天我,一人活了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要不打妄想是很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自打妄想的,都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人。什?久了,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有有用十年的功夫?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越越的,很自然。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上面是用功夫,“念佛的是”,反反覆覆,去去地究,找念佛的本面目,下面呢,是妄想,,它在翻翻去,一刻不停,像一水,吵吵、上上下下的。情,我昨天,大家不要怕,怕它也有用。
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不要起,你只管心平和地去用功,因你是粗的,它是的,但是久了,你也的,那就它走人了。要知道,打妄想也是心,用功夫是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去了,那就好了,那,你有了功夫就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有功夫。所以,粗心用功是一程,不是一小程,而是一大程。因我的思想、功夫太粗了,有下。我要想把功夫下,要功夫上,功夫做了,才是真正的。如果我不功夫上,而是有心地去想,那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去,思想了,功夫自然就的。功夫不是你叫它它就,要功夫上,不要有心去,有心去,那是的。粗心用功到心用功,是一自自然然的用功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你不叫它,它自己就的。
接下一有心用功和心用功。我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我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不是自自然然的。而心用功是自自然然的、意的在用功。心用功不是有心,像木一,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著念,它往往是不自、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始都是有心有意著念,到了心用功的候,它就成了一自然,你不用著意,它就自去。心不是一切心、自性,若有自性,有用心,那又是的。上,管我有去、去心的念,但客上在自地、心。是一自然而然的程。
有心用功到心用功,中有很一段路要走。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是有心,不可能是心。功夫有到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悟就有指望了。所以,你要想悟,必有心用功到心用功。到了心用功不就是完事了,隔著一重,必破了重才行。功夫到了心的地步,才可以疑成了一、打成了一片,候能不能桶底落,那要看你的因。因一到,一句就悟了。
所以用功的人到了心的地步,要破一重。一重不破,是不行的。古代有和尚,去年,有卓之地,今年,到底,卓之地也。子小,但是有。只要有一西系,就不行,因那是有心,是有生死。到了子一西都有了,才算是到了心的地步。我的功夫到了“卓之地也”的地步,悟就有了可能。
我到心用功夫,怎才算呢?要到什程度呢?我想一公案: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他看到有叫融(牛法融)的住茅棚,打坐的候有只老虎他看。
四祖了只老虎,心中一,融就:“有啊!”
四祖不作,直接走茅棚,在打坐的蒲上了一“佛”字,融坐,融不敢坐。
四祖就:“你也有。”
要知道人都是很有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之道,得很投,也得很晚。茅棚只有一具,睡,融就把具四祖,自己就在蒲上打坐。夜,四祖睡在那,打鼾得不得了,搞得融坐在那,定也定不下去。
早晨起,融就批四祖:“哼!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打我的岔打得害!”
四祖道:“我打你的岔,你打我的岔哩!”
“我打你什岔?”
“你把一子摔在地上,了一腿,它叫了一夜,打我的岔!”
想一想,用功夫用到,子、叫,都能到。各人想一想,你有有功夫?像四祖,才是真正的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在功夫上,一有,睡都在功夫上!所以我修行人用功夫,要向祖,光在中用功是不行的,要在中用功,中用功不,要在睡中用功。不但在睡中用功,要在睡中得到利益。
可用功不是一件的事情。什?因量劫以,我一直在造,一直在打妄想,在要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面目。大家想一想,是一件的事情?用功的人,如果有一愧心,有一切心,不能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悟何容易!所以,我再三再四跟各位,既家子,出家了,就要好好用功,不要空人身!
好了,各位用功去!
——摘自本老和尚七示
附─ 用功的人有易:A、初用心的易。B、老用心的易。
A、初用心的易
(1)初用心——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放不下,明、高、嫉妒、障、嗔、做好吃、是非人我,一大肚皮,那能道相。或有些是公子哥出身,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苦也吃不得,那能用功道。他有想想本迦牟尼佛,是什人出家的,或有些得文字,便章摘句,古人的言句作解,自以了不起,生大我慢。遇著一大病,便叫苦天。或月三十到,便手忙。生平知解,一用不著,才悔之不及。
有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下手,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日,自怨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拼命,然提拳鼓,挺胸眼,像煞有介事,要妄想一死,那知妄想拼不了,倒弄得吐血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或有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大妄想,砂非本,求到年也定不得悟。
或有碰到一枝香的,便生喜,那是盲眼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在功夫,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中得清清很好,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魔王的眷。如此,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在,有照,散不能“落堂”;有照,又坐在死水浸。
(2)初用心的易——放下提一念
用功,但摸到路又很易。什是初用心的易呢?有什巧,放下便是。放下什?便是放下一切明。
怎才可放下呢?我也送往生的。你那死句,他也不;打他棒,他也不手。平日好打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多染的也有了,什也不分了,什也放下了。位同呀!我子,一口不,就是一具死,我所以放不下,只因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憎取,若定子是具死,不去它,根本不把它看作是我,有什放不下?
只要放得下,二六中,不行住坐,忙,通身外只是一疑念,平平和和不地疑下去,不毫念,一句,如倚天,魔魔,佛佛,不怕什妄想,有什打得你岔,那去分分,那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清,早已不是清;怕落空,已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水搬柴,非妙道;田地,是。不是一天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道的。
B、老用心的易
(1)老用心的——百尺竿不能步
什是老用心的呢?
老用心用到真疑前的候,有有照,仍生死;照,又落空亡。到境地在,很多到此不,立在百尺竿,法步的。有等因到了境地,定中慧,略古人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大大悟,吟作偈,瞬目眉,善知,殊不知已魔眷。又有等了摩老人的“外息,心喘,心如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正那是明上座本面目。”的意,便以坐在枯木岩。人以化城所,地作家,婆子庵,就是此等死。
(2)老用心的易——密做去
什是老用心的易呢?到只要不自,不中,密密做去,密中更密,微中更微,一到,桶底自然打。如或不然,找善知抽拔楔去。
寒山大士云:“高高山上,四,坐人,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
首二句,就是露真常,不一切,大地光皎皎地,毫障。次四句,是真如妙,凡夫固不能,三世佛也找不到我的所,故曰人。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如境界。最後句,怕人指作月,故特提醒我,凡此言,都不是呀。
(摘自老和尚示)

年的本老
本(1907年-2012年4月2日),俗名志山,出生於湖北省(出生地今位於湖北省武市新洲),是中佛教第8理事名,被「中佛泰斗」,晚清、民、中人民共和三段。
1907年,本出生於今湖北省武市新洲。7,被送入私塾,在私塾了6年之後,他在店徒。
1930年,在新洲恩寺出家,然後到武昌通寺受戒,後到州高寺拜於佛教高僧果老和尚,七年,深研宗。
30,河北正定寺起香,三步一拜朝五台山,三月的雨,路程300多里,於到了五台山。後用三月的,朝拜了五台山上的五台。最後於五台山茅篷(即今碧山寺)。在碧山寺修行期,用自己的血了《普行品》等19部佛,共20字。
1939年,出任碧山寺第三代方丈。1947年,天下院,朝拜了北京勒院、天津居士林、上海普寺。1949年,承佛教高僧法,宗第四十四代人。後出任南寺方丈。
1958年,中人民共和始「反右」,本蒙冤入,在中被押22年,佛教居士朴初曾多次奔走救本。1978年中共十一三中全後,本恢了名和人身自由,且底平反。1980年,出任丹霞山寺方丈。1987年,出任州光孝寺方丈。
本曾任中佛教常理事、中佛教咨委主席、湖北省佛教名、省佛教名副、深圳市佛教、韶市佛教名、省政委。一生奉行人佛教,社慈善事做出了巨大,他捐了希望校9所、平民院2家。
2012年4月2日,本在深圳市弘法寺寂,世106。老荼毗後,家定,在融化的情下,全身骨骼完整,皆舍利。目前泰、柬埔寨、澳大利、寮等外多寺修建塔,恭本老舍利永久安奉。尼泊中寺建有其舍利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