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 
 壹、前言:
上一再佛菩本功德,自古以高僧大德也是常人菩提心,依「信」「」而「行」,老修行。菩提心有那重要?而什是菩提心呢?了佛何菩提心呢?什有些佛者不出菩提心呢?了菩提心又什退呢?如何定菩提心的信念呢? 
、什是菩提心?
「菩提」原意是「悟」,因此「菩提心」即是「悟的心」,若以代的意可「有智慧的慈悲心」-悟世如幻的智慧,和悟有情世的慈悲。在此,因有智慧,而能自空性。因有慈悲而能入世,因,配合「成住空」的必然性,以善巧方便渡化世有情。 
一般「菩提心」,便是要「自渡渡人」的心。如弘佛法,助生病的人都是。因此有「菩提心」便「」。「大菩提心」即「大」。了菩提心且付行,必兼具智慧和慈悲,不然有慈悲,常表象的慈悲,成了欠缺智慧的好人,只是足「我要助人」的心了,法到恰到好,。 
、佛者何菩提心?
一切皆因「慈悲」。希望自己佛生命能,更希望他人有苦也能解。悲心是菩提心的最大力。一位具有悲心的佛者,很自然地便菩提心,而欠缺慈悲心便很出菩提心。因此佛者可常培「慈悲喜」的四量心。 
什不佛者何要菩提心呢?菩提心的生起是自慈悲、所求的,也有自己的理由。如果有理由才心,心便不是「菩提心」。所以才不以一般思考方式「什要菩提心」。 
肆、具菩提心的特
如果了解菩提心的意,了解皆因慈悲而「慎」「真切」地菩提心,有一些特: 
一、自身的苦和障,以及自身利益受,甘之如不怨天尤人。他人疑,和侮辱也不他的菩提心,之所以如此,是因悟到「世一切,竟是空」,何。 
二、助世有情仍然相忱,地投入,己之力助他人,但不留世,在乎成就,是因具有「慈悲心」。 
三、利生能力,力培,充渡生能力;利生事也力去,兼工和社大生活;的任,然困重重,也不言和放,是因具有「我」,才能放下身段,利益人。 
四、有有的象不去上添花;他人不合理的要求避;利威能「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他能常保「正念」和「正」。 
在世行事有候兼俱「」和「消」,於佛法和利生,行菩道,消於世名利的得。其他一切量不再,而只注意菩提心了多少。或有人疑「佛」是否都「消」?者以真的做到一切皆消,就不修行和利生,那只能是逃避的懦夫而已,而不是有承魄的佛大丈夫。 
伍、菩提心的一些
能自然地菩提心是因慈悲心。但不出菩提心和退失菩提心的理由,有很多。主要是「我」的,以下列出一些可能的原因,佛者可著自己,「我的出在那?」 
一、什不出菩提心? 
(1)恐:害怕出但做不到;害怕要承的痛苦可能承受不了;害怕障考很困;害怕失去一切所有,甚至失去生命! 
(2):世仍有以割的留,像富、名位、情、事、。常常著我「有」一切,一切是「於」我的,但仔想想,事上正如所「般不去,唯有身」了。 
(3)自私:不奉付出。凡事只想自己益就好,所以修行只是了自己能往生土;或者自己能了生死;或修得神通力。最好佛菩能我,我早日成就,但他人之事不不。 
(4)好安逸:目前修行一切都心愉快,做做布施,也有慈悲心,加法念念佛就好,不用修太好,免得走火入魔,有麻的善知去理就好。 
(5)不明:不明世人密相的道理,或人告我,不知如何菩提心,不明自己能做什,要做什,不明人到底需要什?有也用「我不知道」塘塞自己的心。 
(6)恨:恨世我不公;恨人曾欺我;恨人我身害,我什要助人? 
一不菩提心的人可找出千百理由,有什理由,正好代表他心的障。正自己的,才可能去除心的障,出心的菩提心。 
 二、什退失菩提心 
菩提心不易,而在行菩提心,遇到的多而。困程度也越越高,所以也可能越容易退失菩提心。十修行九退,要能好好持菩提心的不容易。 
(1)他人的和攻: 
是很多人菩提心退失的原因。一般自他人的解,以致失去信任。若是可以不在乎他人的和攻,也能愈挫愈勇,但是自人的阻力,常成佛最大的障,到佛都成,更甭菩提心了。所以居士佛先把夫妻解,以免日後歧更大,而彼此障。 
(2)心助人遭失挫折: 
由於智慧的不足,或因不成熟,然全力但仍失,不失去人信任,自己也失去信心。如此便畏不前,更有甚者便形成「多做多,少做少,不做不」的消心。而如果能承我竟是凡夫,然有智慧不足之,不必一次失而完全退,取教,而多做一事,多救一人,再高明的生也有救不活的病人。凡事力就好。心度仍保持不。如此方能不退失菩提心。 
(3)承受了超乎自己能力的痛苦: 
由於助人而承受痛苦,有引起「我什那傻?」「我何苦哉?」「我什要如此牲?」的念。如果累辜的家人受苦,就更有感慨和愧疚,得不起家人的想法。於是心灰意冷,修行上,可能就走上自了的道,或只求往生土,更冷漠的便不再佛了。 
其人的能不可估量,承受痛苦竟是短的,如果能持到最後,不要怨天尤人也不後悔,黑夜之後有光明。佛菩信念不忘,菩提心不忘,相信否泰。天底下不有永的快,也不有永的痛苦。 
(4)情的低潮: 
即使有能力助人,也人的信任,但偶仍有情的起伏,如「付出如此之多,什是有解不完的」,「什要接受人心情的垃圾!」「什做那多不得休息?」「什生祈求佛菩加持那虔,等後又那?」「什付出那多,被或不同?怎做你才意?」 
些不的情,如不,最後容易致腹牢,助人牢,更甚者,脾人。所以心情,保持放的心胸,勿,就比容易渡情低潮的渡期。 
(5)慈悲心不足: 
通常我意助所「善男子善女人」的善良象。但是具有三道的人我可能就不太意接,甚而逃避。表示我的慈悲心尚法大。如果「人皆生土,唯我下地」,那更是不。如果要更大的慈悲心,原的菩提心便退(因心在不意)。 
「喜清」的,是要整。因不是方的性不好,而是自己的包容心不,不能接他,所以慈悲心也就法及他。於菩提心的佛者悔自己的慈悲心不足,好好佛菩的六道皆渡的「慈悲喜」四量心才是。 
(6)佛菩的信心不足: 
承障受痛苦,生了疑,如「佛菩什加持或念?」「佛菩什不了?」如有魔障更是害怕「佛菩什不保佛弟子?」如果面自身因果,疑「我真的去害方?」「佛菩真的要我去做我不意的事?」如果要佛菩的大,疑「佛菩的大,我做得到?」 
疑是障佛的大,可能因此退失菩提心,佛菩,善知。而落入世力流,甚至佛菩。如何「一心信佛菩」,佛者可得好好反省。 
、如何定菩提心,乃至不退菩提心?
一、一佛者,「菩提心是成佛的唯一!」 
如能持菩提心,在任何危困都能持,他念完全不起,才能渡生命重大卡,才能真正不退失菩提心(因生死已不在乎,也不畏,如果生命已到,就因下一生的任。反正就是持菩提心就是了,有任何原因)。菩提心不退,菩提心便成「根本之」所有佛菩皆依本而成就。 
菩提心不在大小,在「始」,初心如是,自渡亦如是,渡他亦如是,有魔障亦如是,有大痛苦亦如是,生死亦如是,成佛亦如是。怨悔,平平淡淡,生生世世所持的菩提心,亦可「上菩提心」。 
二、放任何著 
放任何著定菩提心,文字表面上似乎有矛盾,但其所放的著是世的著,是以「自我」出的我、法。然後才能「我」,而如金般的定。 
有何和,菩提心便被此和所垮,菩提心因而退失。如生死,菩提心便容易因生怕死而退失;神通,菩提心便容易因失去神通而退失;情情,菩提心便容易因失去所而退失;福,菩提心便因遭受苦而退失。 
在者人得,真正的佛,放任何著,不是「逃避」,而是大丈夫的行。 
三、底相信佛菩 
如能真正底信佛菩,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可以在千百劫仍念佛菩,能在受地煎熬,仍然念佛菩,能在失去一切,甚至生命,仍念佛菩,精神力量已超乎常人。人生或有「望」,如果能底相信佛菩,效法佛菩,定菩提心,即使面危急存亡之秋,面生命,相信佛菩仍是「希望」,有此「希望」,相信在任何情也所畏,能「大畏」的精神。不自己所畏,也令生安所畏。在普品,世音菩便有此精神,故尊「施畏」。 
柒、
菩提心,是生命情的投入,很的心念,不需言文字的,含生命的光彩和真面貌,祈盼佛者能真心地、自心了解菩提心,出菩提心,定菩提心,不退菩提心,生命自然放光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