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蔡盛教授我的自撰句「茶 咖啡 白水 共一味」以自勉。
「朝道夕死可矣!」──我的咖啡美感之旅
我喜喝茶和咖啡,就跟喜聆音一,可以和生命外的相互指涉、照:或者它富了生命的感受,或者生命的富了受它的意涵。初以外的身分栽音和咖啡的世界以,一直外行的角度描形容我的主直。本文容人想、臆想和猜想串成的和,若得所言天行空不著,不妨之可也!
【一】、茶的移情同感
茶咖啡的品茗,有人或雕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不可正的列。此,我得:鼎山林各有所好;三四千法,可以得道;小不可以言小,大不可以言大;一枝草一露,各人一片天;只要可以助我在生命中得到一新的悟,助我在人生旅途上下新的一步,任何人,都是可的渡岸之舟!
我有幸早年得茶先的提,其逐一涉各茶品,不入,但得一概念,甚而度幸地品茗的美感。
其一是南普洱散茶,我了南方瘴之地千化的之,聚散,如荒林之中,有似老道家幻化自然的情境。
也就在同一天,到水仙岩茶的不同滋味,其秀雅端大方,彷失的雅,我感受到文雅的儒家文化,一派淑世而中庸不偏的。
支茶,一奇一正,呈了茶中文化契合之,也明了茶足以作中文化及天人合一精神的代表。
茶多年後,才逐接了咖啡。
在此之前,咖啡的,恐怕就像七年前在瑞士遇到的一位西方知份子茶的了解。
那地利家尚邀我去玩。其有一段瑞士之旅。我了一批茶他一路朋友,道行小小的茶 ( Tea party )。得在黎世,有位卅左右的年人跟我:茶有啥好喝的?西方的咖啡才值得品味。我愣了一下,只好他品看看再。於是我泡了台去的正宗方美人,他品之後上改口,承茶的滋不咖啡。
於茶咖啡者的同,到最近我才有了一粗的心得,容後再。就先我的咖啡因。
【二】、邂逅咖啡
最早,旅居夏威夷的大同首度返台,送了每位同一包夏威夷KONA咖啡粉,口味佳,同不口。有位同正因病定期灌中,用咖啡灌效果奇佳。不久,因由朋友推介,始在南京路、伊通街口附近一家咖啡店定期KONA豆。是我的第一支咖啡,此熟悉了KONA的火山味。
後,住家附近公旁了一家咖啡店,老的手咖啡非常精到。於是我也跟著衷手咖啡,放了之前便的滴漏咖啡。
在店家除了熟悉的KONA,喝到山,山有了初步的:是一支滋味四平八,入口舒展度佳的咖啡。
2005年,一位影的朋友在四路了咖啡店,我常造,又拓展的我的咖啡味。
第一次去的候,老我 “酸?” 我未咖啡有酸味,愣了一才:可以。他就用虹吸了一杯我未喝的哥比三水河的豆子,我初次品到咖啡由酸出的甜美。那次特,入口後,突然,一烈上的酸住喉上方,跟著一,迅速化成一股甜蜜快的滋味。非常震,好像聆女琴家皮耶(Maria-Joao Pires)漂亮的琴音那股的道,尤其她奏的莫札特琴奏曲 (:9 1 5 《咖啡 黑 》)。
之後在店品了不同的豆子,接到各不一的微特色,打了我品味的另一向度。
【三】、入佳境
人娘家在台中,因此常有赴台中小住。在朋友介的咖啡店,再度了山咖啡的引人之:乎是所有滋味均衡抒放的「味之味」。心想真是味之啊!彷晴朗天空下,里波平,的地方都看得一清二楚!每次啜都由衷出 “朝道夕死可矣”的!
也是在家咖啡店,品到令人十分的“妓”。滋味真如其名,漂亮分。每次品咂,就像日本妓的扮和演出,那般的亮之美,回味!
像,多年周在各的咖啡店。有到新竹拜朋友,也被招待到非常究的手咖啡店品咖啡。或到高雄,喝咖啡的朋友招待南部的特色咖啡。段期,各店家回咖啡自己手或虹吸,但味道都不及店喝得好。而且,然茶喝得少了,仍得咖啡的境界比不上茶的高。
去年底在常看的中所附近找到一家喝咖啡、任何其它心品的咖啡店,於是登品茗。料是我喝滋味最美、次最分明、回最的咖啡。此便不定造品。慢慢拓更多特殊的咖啡。而些使我咖啡不方茶的值美感地位。
在喝到的,不管是哪一款咖啡,以往接到的滋味相比,以前喝到的只是一的概念、或滋味的廓;在到的基本特徵不,更具、明、充化,打破我各品咖啡既有的特定印象。其中最令我忘的,便是牙加山(Blue mountain)和巴拿妓(Gesha)*。
【四】、次品的美感
先「妓」支咖啡。
得一天下午朋友地品聊天,已喝咖啡,再一支妓。
始咂入口不出色,哪料到第三咂後,始生出慢的回,而充微的折化。每咂一口,的口感得更加密,使我更珍惜口中的感而放慢速度品。在太美妙了,乎是一妓的舞蹈演出,慢板的,黝暗的後台逐步挪往前台的光下,作慢,一不知不吸引人屏息注看的演出;有著以言明的故事情,不疾不徐娓娓道。就在我疑有什高潮,居然接著咂除了前的化外,在喉後方留下集中於一的凝滋味,我一之分辨不出那感是什,直上非常能可。於在第二咂之後,我悟到那略味的凝感是什了:那是留在喉的一滴!太棒了!它乎了支咖啡完美的局。我乎,因料到其後咂冷的咖啡,一指涉的粹清爽漂亮,一洗先前所有故事情,才成最完的 ending!
如果套用影的手法形容比的,以往喝的妓是「特」近景,喝的是「」景,那然是味啊!
另一支「山」咖啡,是我程去品茗的。
山其味平等的味之味,已是我界定的定了。原以喝到的是更平淡清雅的山,不料完全不是回事。
初一入口,上感到的滋在中不迅速地生出又消褪、生出又消褪,好奇怪的感!我上想到,不就是修行打坐中付意念的程!「牛,回,曹溪埃…」**
所有的念,就它自生自不去追逐,自然心田清不沉念了。
其它地方喝的山喝到的是修行果,居然喝到修行程,太神奇了!
著品咂的次,滋味生的程,逐、拉、同得疏淡……原先迅即出的意念不再是那以操控的心猿意了……
就在我沉湎於舒坦的滋化之,好像是咖啡降後的最後那一啜,於出我一向中意的最修行境界:清朗的天空下,波平里,坦坦,什事都有,什都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一瞬,淡清的感!
如花之一、船水痕;在最後的味上留下的是……
一片空白──什都不是,甚都有──和我心的一愕、惶:其也速,其去也疾;道真如金所言,不可以色相、音佛?,真是神乎其味的味之味啊!
【五】、茶咖啡各司其味?
茶我所欲也,咖啡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偏,宜兼容而蓄之也。
但,我一直思著其的差何在?
首先,我想到中西音中,琴音古琴音的差。若以做中西文化之代表,那引申到茶和咖啡上,是否不中亦不矣?
琴音基本上法性的旋律,它借著旋律的推移行音思惟,藉著音的思展背後所要揭示的晦世界。所以,句的起承合是十分重要的表手段。
古琴音呢?就我所知,通常古琴音篇幅不,更有西方琴奏曲含章的度。短短一古琴音,它的意和思不只包含在一段段句,更在一音符的延伸和味。就音符的生、延、消失,就足以令人沉湎陶醉其中。而一琴音就是一下天人合一的境地,相互激出更的天地。
咖啡茶的差,就好像琴和古琴音的差。一透中的的化,像一段由程的曲和故事(小);另一,的化不在,它不故事,而是在一啜的下悟呈的美感。它的化再怎繁,你感到的不是一段程,而是下、瞬即永。比喻:咖啡是悟,茶是悟。最者可以到同的美感和生命境界。
再一比方,者就好像中西表之不同。
西方油是一般所「」的,或者仿真的,且可以中出一故事。中(水墨或色)往往我感受的是一意境和。不,的法得而腔。我例。
最近在上看到清朝花家荃的一幅「添」***()。荃非人熟知的大家,她件作品了我悟入中的。中有在桃花盛的枝上。估且不,我感悟最深的一是停的枝,的骨法,就把枝活表出。再印象最深的是桃的表,染加上淡墨的勾勒,把一片片子在空中扶疏的意一裎,那活的感也跟著露出。些招展的片整幅不已。
它有西方油的感、量感,透水墨敷色加勾勒的技巧,表出真的境地。在西方人看全厚度,在我眼中生盎然。
上的表差,是否也可以用比茶和咖啡呢?
一是具的描述(述),透一的漫漫演化,到最的美感;一是下的呈,直接就是那存在意本身,毋需那程,就直接「砰」地碰上!直接那境界搬到你眼前,溶你的口;像一首,而非小或散文。
但是,不管是散文、小是,最我都能到包覆在最的滋味!
【六】、茶、咖啡、白水共一味
既然品味的各美感不了生命一,我得茶道或咖啡道,最是要回到《心》揭示的道理:
「……色不空,空不色……空中色……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法;眼界乃至意界…………智亦得,以所得故,心、有恐怖,倒想,究竟涅……」
茶、咖啡或酒,到底在色身香味法打。《金》有云:「一切有法,如幻泡影,如露亦如,作如是。」
以的道理做最高的指圭臬或後立,也,循任何法或途,能放下著,味(位)以待,才可不得到新的出口和活路。
【附】:
* 咖啡店老娘解,方知Gesha其日本妓Geisha毫不相干,然於巴拿,然豆自衣索匹南部的小Gesha,故名之。只因音相近,中文就直接翻成妓。不,人得在滋味的享受上,名倒合宜的。
**「牛、回,曹溪埃; 打鼓看君不,百花春至。 」碧公案『雪峰示,云:大地撮如粟米粒大,向面前,漆桶不;打鼓普看。』所附雪的。:《大地撮如粟米粒大──是什乾坤大法? / 宗公案掇拾之十》
*** 清荃《添》局部:





(路影片剪,不清晰,。以下影片)
【充】:荃作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