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城市是香港文的重要母;甚至可以,香港的文都是城市文。一述可以角度加以:一是基於香港高度商化的本主社,而得以展蓬勃的市向大文,是城市在文生系中生的作用;二是以城市背景乃至以城市主和述象的文,是真正意上的城市文。
六、七十年代是香港造和商急速展的期,代化和都市化的型使香港奠定其重物文明的城市格局;在期,新不消,新的值未成型,的值已迅速消逝。城市在以鬯、南、也斯等人於此期的小中均有所展,由此形成的大文化象加以批判;而在也斯的集《雷》中,以其冷而抽的漫者(Flneur)角,型中的城市作出更形而上的察思考。
《雷》是也斯(梁秉)的第一本集,於1978年出版,收其自1965年至1977年十年的早期作,正能了人此一城市型期的、想像和思辨。本文以文本之方式分析其中作,尤其聚焦於城市的母,俾能凸出集的整意;在最後的部分此置文史的,探其在中的位置值。
二、 《雷》:概括性的
《雷》集分七:未、突性演出、香港、澳、州和肇、、浮苔。七之不格按照作先後排序,但大抵可出不同的:「未」收了集早期的作,短篇多,相於後面多展示新的重和拼,此集中地呈新的事物到前的不安躁,以及其的疑度,如〈夏日〉、〈未〉、〈夜〉等;中反覆出的「夜」的意象暗示着不祥的「太」即,形成了的突氛。第二「突性演出」多三十行以上的,作跨度大,作中甚多重覆的行以及事性文字,主要的,多如同〈突性演出〉、〈抽〉等具有烈的效果。
此後四皆作者身不同城市之作品。「香港」和「澳」最集中之城市,皆切的地名,如〈傍晚,路都爹利街〉、〈大三巴牌坊〉等;容多作者以漫者之角度察城市,表的是在林立的「新」之找和「」,城市/自然、新/的比非常烈,而些又皆在冷的下呈城市域中的置和角力,一在滋而另一在消逝。相於城市突出的,「州,肇」和「」更多自然的,或可理解外於城市的、作者心中的原想像,突出者如〈乳岩〉、〈古城〉,而「」的最後一首〈旅程〉可找原的明。分的四作,因而可作品中城市/自然、新/比理的更大的投影,由此更能明此即集中的重要命。
最後一「浮苔」收1972至1977年的後期作品,是集中最抽象的一,意象背後的指涉不明,但全的分析仍可其中的端倪,概括言之,此可作者城市後其所持度的,以及作者作本的思考,而者是置出,如〈雷〉、〈花〉、〈差哩路才到新年〉、〈盆栽〉等。
以下作品行分析。
三、 作分析
〈夏日〉是集的第一首,作於1965年,1970年修改定本:
而最重要的是
夏天早晚要去了
早晨跟著早晨
然後你就
整秋天的
念昨夜 想著今夜
比夜更的是有的了
花唱著
橘的窗外有人唱著
音符是死的
洋台上不知道呢
在早晨他就想些
至於 不永
夏天也不是的
而她仍以一柄
太的手在上
仍喜冰淇淋的色
用色植昨日
的昨日
然是昨日的采
泉水冷冷的 我知道
有化石 有草
可是既不寒冷也不固定的
夏天出在洗衣的蒸汽上
以的手以的
此的意象群在集中具有主地位,「夜」、「太」、「」也斯常用的意象,各自有不同的喻涵。先就此作分析,夏日和表面上具有不同性,二者置即暗示了意象有相通之甚或重合,的易於消逝和夏日的美好或是作者著墨之,第一夏天早晚要去了可,而整秋天的暗示了秋天的不受迎,之相的夏天可理解美好的象徵。既然早晨意味着夏天的逝去,那第二中的夜可夏天消逝前的,同表示着美好(比夜更的是有的了);花唱著/橘的窗外有人唱著,夜在明的意象和音中化感官,但接的是音符是死的,不祥的言出在早晨,第一所表美好事物消逝的焦感在第二加重;夜早晨的矛盾在第三演正面突:首先是和夏天的重合,以的否定句明了美好事物消逝之必然;然後是太的抗,和冰淇淋皆其立之物,代表夏天的美好。太是使夏日逝去的元,它可避免而法抗衡;太和夜象徵的不是光明和黑暗的立,在夜是正面的而太是面的,亦喻了在化的代中值的覆和一切意向不明。最後一是夏天去之後,首句即以肯定句重新申明夏日的永久值,而它以的形出在洗衣的蒸汽上。一意象的耐人味,承受了夏日的意,不存在不在;末才出的蒸汽象徵了抹昨夜和夏日的原是城市,示出作者城市的疑和抗拒,企以象徵日美好的置其中作抗衡的手段。此後的作,在城市中的的意象一再出,首正好是它的寓意的最佳明。
上面曾,「夜」和「太」是集第一中反覆出的意象,理的是化前和化後的,可城市型的。意象的涵相一,如「中的清、光而的/望、形窗帘所漏去的世界」(〈午路〉,1968),望的城市,光相,立面夜中的清。在〈句〉(1972)中,作者的度更明:夜平而暖/不同那些紊白的句子,化前的夜是美好的,因而他:那多中有不/仍窗外光一明一,他的理想是要在中找不的事物,在幻不定的代找安的值;既然象徵「新」的城市不可信,那只好城市之外的「」中,而就成了集的主旋律。
城市印象的,以「香港」一最突出。也斯善於造出抑的氛,以冷色主刻出香港街道的,而投影出中的城市,如「灰色的屋宇旁/股票公司的招牌/了字/影斜倚著修路牌/色的喉/半截露出地面/另外半截/埋泥」(〈傍晚,路都爹利街〉,1973),和「一尾的小/微弱地振/秤尖起/秤沉重地垂下/多年的灰色棕色沉下/面孔的漩/淤成街道的黑疤」(〈素街〉,1974),色的和部的捕捉,是也斯描述城市空的用手法,或他兼擅影有。
也斯亦常常以漫者(Flneur)的角度,抽於描述象之外,作其城市的策略。如〈中午在涌〉(1974)一,以「有工作使我疲倦/中午便到外面的路上走走」引言,以下全其漫的察和感受;他的角是抽的,也是冷的,如中的第二:
在球
有人起投一球
一汽著喇叭去
有我走到看海
硬如一
有那有船
有那是暴
海上只剩下白的浪
作者彷是在找着甚,而走拱、地、店等仍未使他足,於是在最後一他道:
有我走到山看石
像石一般硬
生活是的敲
太多阻 太多粉碎
而我是一不的石
有想化
有奢想翔
硬如一和像石一般硬前後相承,但都不是作者的真正意欲;有想化即明言了作者硬的不。不是在的,由市(涌)走到山,是漫者於城市的抗衡策略,而由到外面的路上走走成奢想翔,也暗示了一出走的意味。中不重覆的有了城市的不定性,而於幻的焦,作者的之道出走──出走是象徵性的,不是真正逃城市,而是在精神上城市保持距、以冷的目光城市──一如班雅明下城市漫者的度。
再看〈北角汽渡海〉(1974),此是也斯早期的名作。只第一:
寒意深入我的骨骼
整天在多的路上
推奔的窗
只城市的木
一下午做多徒的差使
在柏油的街道找泥土
首的寒意和在最後一出的冷互文(走一段冷的路到),人想起第一中已去的美好的「夏天」。推奔的窗和做多徒的差使在法上於相同,因而其果或目的只城市的木和在柏油的街道找泥土也具有同的法,此句互相解:城市因建林立所以木,此找泥土的想法自然也是徒。所在柏油的街道找泥土然也是象徵上的意,上面述及的「那多中有不」同出一,只是此的度近否定。在中的最後行,仍然表了城市和一切值在化中的不定性:逼窄的天的庇下/自各方的子在待渡。
也斯的城市有尤突出:一的敏感,二找美好事物(的、自然的、的)的着。在〈北角汽渡海〉皆有所表。前者上面已有,後者即如上文所提及「」的意象,城市的沉重、抑形成比,如「工大的灰旁/冒出一白/雨不踏它」(〈新蒲的雨天〉,1974)、「破的蒸火/冒出一白」(〈高山上的小村〉,1976)、「光照著/生出一白」(〈〉,1976);其他如「一小孩起拖鞋/奔苔色的堆/追一舞的甚」(〈巴掌斜巷〉,1973)等的含都「在柏油的街道找泥土」相似。明的是,也斯非一味的「」或完全反「新」,以上可知,他更注的是「」如何在「新」之中展和留存。
至此,我可看出也斯行城市的思考;然而,有最後的而未:也斯城市所持的度又是如何?我以收在「浮苔」一的集同名作〈雷〉(1973)例,第一:
雷使人醒
在雷沉寂了
滂沱大雨化作前的滴
然後又起一
等待是那的啁啾
的穿插串起整早晨的怔忡
有亦啼了
琴的探和安慰……
在些新起的音中保持自己的音
仍是不的持
最後一:
在迷中
某些山形持完整的廓
生又生的枝
接受不的抹
雷再
在那
在最猛烈的雷霆和中歌唱
是墨的青拂
等待中肌上一清
因雨滴到身上
而了那暖
全可是雨停到第二雨的推移,的是──只有是在中由始至地()出的音,某些山形持完整的廓/生又生的枝/接受不的抹,正是持的陪;雷再/在那,行在全先後出了次,也是意象的反覆凸。意象的取而言,雷有不祥、威的意味,象徵清高孤傲的正比(在最猛烈的雷霆和中歌唱/是墨的青拂);且雷和一大一小、一一弱的意象,在中加一接「」把它置,即喻了作者意取消者的殊地位:在雷的喧鼎沸之中,清新的低不才是振之音?而在短迅猛的雷後,也只有才是真正的水流。在些新起的音中保持自己的音/仍是不的持,即是作者在城市中所持的度:不一定是具有悲色彩的英雄式抗,也斯取的是一在城市中保有自我、在化中屹然不改的策略,以漫者的抽角型中的城市,以自身有的值一切意的不定性,或只有才能成持至雷後的不。
四、 文史下的:代城市的比
代中的城市以香港和早成型也突出。早期大非有涉及城市的作品,但大部分作中城市意象的密度和理的主仍後的都市有相距。如名的代表作〈理店〉、〈街〉等只借城市中的少意象入,所理的仍不是代都市意上的材;又如何其芳的〈成都,我把你醒〉以城市象,但主是和家,更城市。此,以下我取早期香港以城市主要作材的朗,和都市的代表人,作也斯比的象,俾能立也斯在城市上的文史位置。
也斯非香港城市的第一人,早在五十年代,上海港的朗已泛用城市入。其代表作〈北角之夜〉(1957)例,第一:
最後一列的落寞地後
交叉路口的小熄了
但是一絮一絮濡了的凝固的霓虹
沾染了眼和眼之朦的
最後一:
永是一切年的重的角落
也永是追星逐月的春夜
所以疲倦又往留
已俱寂了
地是在着的呀
「」意象是朗中常用的意象,者(包括也斯)其指涉去在上海的,永是一切年的重的角落/也永是追星逐月的春夜二行可。就此而言,已可明早期移民一代的香港城市也斯的主要不同:前者常常以城市的意象作去南前春夜的追,是其一的母;也斯注的始是香港,移民的情已消失在六、七十年代的城市化和本土意崛起之中。此外,中尚可看出朗和也斯的另一重要同:〈北角之夜〉眼前的一意象出,在第一的末句始,便入作者的想像之中,作者意象之有着持的互;反也斯在《雷》的似材作〈寒夜〉,城市意象的大量列,以及通篇以旁者的冷目光,朗此形成烈比,由此致的是城市的印象更加烈。
若朗的早期城市後的也斯起了蒙作用,那以下我以也斯同期的人作比象。都市所理的面向非常多,以一概而,只其於1969年的〈都市的五角亭〉中第五「拾荒者」:
嗅到亮的一小片空
他的鼻孔是地下排水道
在那地方 有那一分析
他的手更能分析他的明天
背起拉屎的城
背起花的地
他在有天空的荒野上
走出另一些彩
在死的面上
呼醒另一部份月
〈都市的五角亭〉分五不同的「」:送早者、擦鞋匠、餐侍者、歌女和此的拾荒者。善於刻都市的小人物、人,就主的取而言,已也斯下的城市大其趣。此中可的普遍:黑色幽默的反、悖式的文字、冷硬械的、荒的理、死亡的印象,些在也斯的作品中可有。,在(後)代主的道路上比也斯走得更更前,於城市也更多以西方的步伐行;而也斯向於在代主中融入新古典和的格,着重意象群的和文字、法的流,理的主亦和,多返照人的心而非代社乃至後代社的。
由此也能香港的代城市之不同:前者更多地理在高速都市化的文沙漠中人如何定自身城市的,行的是省的思考;後者向後工革命城市的值真空象,注的是外延的社。然需要一步的述和明。
五、
也斯在《雷》中的香港城市,以漫者的抽角和冷,集中表了中的城市及伴而的意不定性的焦,在一特定的城市域中美好事物的找成其主要策略,亦因此使「新/」的立化在「新」之中如何展和「」的,而明以保有自我值抗衡手段的城市度。
也斯的作胎於朗的早期香港城市而其散和母的格局,立了及後香港的城市典;亦不同於人以黑色幽默的前格理都市小人物和社根本性,而在代主的基上文字、意象的和,多自身城市的反省,故而在代文史上具有其特地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