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75
佛四所畏
西天三藏,朝散大夫卿,法大臣施奉
如是我,一,佛在舍,孤,世尊告:「汝等,如正等,成就四所畏,於大中大法,如子吼自在畏。」是已,五投地佛足,合掌白言:「云何如四所畏?」
佛告:「我於往昔在大中,而作是言:『如成就正等正。』如是,沙婆魔梵天人,俱言曰:『此所宣非依法教,未曾有如是事。』世尊於彼中,怖心得安,住所畏。又告言:『我身清漏已。』如是,沙婆魔梵天人,俱言曰:『此所宣非依法教,未曾有如是事。』世尊於彼中,怖心得安,住所畏。次告言:『一切障染,能障道果,此障若道自。』如是,沙婆魔梵天人,俱言曰:『此所宣非依法教,未曾有如是事。』世尊於彼中,怖心得安,住所畏。
次告言:『修戒定等能出生死,苦。』如是,沙婆,魔梵天人俱言曰:『此所宣非依法教,未曾有如是事。』世尊於彼生,怖心得安,住所畏。」佛告:「是名如大法,四所畏。次,亦於八大中,具足成就四所畏,云何八?昔於一,有百沙,或住或立或行或坐,互相言曰:『往昔佛如是法相,甚深解未曾,是非?』如彼言已,心怯身毛,自在畏如山不。次百波,百帝利,百居士,百四天王,百忉利天,百魔王,百梵天,如是八,或住或立或行或坐,互相言曰:『往昔佛如是法相,甚深解未曾,是非?』」
如彼言已,心怯身毛,自在畏如山不。佛言:「,是名八部大之中,得所畏。」即曰:
如自在法,昔能成就四畏,天人魔梵及沙,章句豫。
身心不得畏,利一切有情,令上菩提心,恭敬修到彼岸。
大,佛所信受行。
佛四所畏
No.776
佛四品法
西天三藏,朝奉大夫光卿,明教大臣法奉
如是我,一,佛在舍,孤,大俱。尊者阿,止室心生是念:「世有情所有怖,乃至害障疾病咎,已生生者,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尊者阿思惟如是事已,座而起往佛所,到佛所已面足,修奉已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室心生是念,世所有怖等事,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惟世尊我解。」
佛告阿:「汝今汝。」阿白言:「唯然世尊,欲。」佛言:「阿,如是世所有怖等事,已生生,所害障,疾病咎等,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阿,譬如有人堆乾,火所燃,而彼愚人怖等事,亦如是。阿,如是去未在世中,愚人有害,智者害。愚人有障,智者障。愚人有疾病,智者疾病。愚人有咎,智者咎。阿,知是愚人法,是智者法,知彼愚人法已,可行智者法。如是阿,汝。」
阿白佛言:「世尊,何名愚人?」佛告阿:「愚人者愚不了,世愚人於法不了,故名愚。不了者何?不了法境有四品,所不了界法,不了法,不了起法,不了非法。阿,於如是法不能了,是故得名愚人也。」
阿白言:「世尊,如是如是,不了四法得名愚人,又云何得名智者?」
佛告阿:「言智人者,於法善了是非,故名智人。善了者何?善了法境亦四品,所善了界法,善了法,善了生法,善了非法,善能了知如是等法,是故得名智人也。」
阿白佛言:「善了此法得名智者,而此智者了何界法?」
佛告阿:「汝能善汝,言界法者而有多,所眼界色界眼界,耳界界耳界,鼻界香界鼻界,舌界味界舌界,身界界身界,意界法界意界,如是十八界,彼智慧者如了。有六界,所地界水界火界界,空界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了。有六界,所喜界界苦界界,界明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了。有六界,所喜界界苦界界,界明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了。有六界,所欲界,恚界不界,害界不害界出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了。有四界,所受界,想界,行界,界。如是四界,彼智慧者如了。有三界,所欲界色界色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了。有三界,所下界中界上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了。有三界,所善界不善界,界,如是三界,彼智慧如了。有三界,所有界界,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了。有二界,所有漏界,漏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了。有二界,所有界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了。阿,如是等界,有智者善能了。」阿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如是了法界已,又云何了法?」
佛告阿:「言法者,十二,眼色,耳,鼻香,舌味,身,意法,此十二,智慧之者如了。」
阿白佛言:「世尊,智者是了十二已,又云何了生法?」
佛告阿:「智者知十二法,因起,由因故即有法,因者何?所明行,行,名色,名色六入,六入,受,受 ,取,取有,有生,生老死悲苦,如是即逼大苦集。若了如上生之法,因性空,聚即有散即,法故即法,所明即行,行即,即名色,名色即六入,六入即,即受,受即,即取,取即有,有即生,生即老死悲苦。如是即一大苦,如是生之法,智者如了。」
阿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於生法如知已,云何了非法?」佛告阿:「非法者,身口意造不善,而所善果者,有是。若身口意造善,而於不善者,亦是。言是者,身口意造善,而所妙果,斯有是。若身口意造不善,而所感不善果,亦有是。
又阿,言非者,身口意造不善,如所希求殊之果,由此因命之後,若生人天有是。若身口意造於善,趣者亦是。言是者,身口意造善,生人天者斯有是,若造趣者,亦有是。
又阿,世有二佛出世,有是,一佛出世斯有是。又世有二王出,亦是。一王出斯有是。如是若有女人,王治化世,乃至彼四王天主,忉天主,大梵天王,及成上菩提者,如是等事有是。若有善男子具大人相,福慧王,出於世,乃至得成上菩提,斯有是。
又阿,若正人父害母,阿,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造於如是五逆者,有是。若生凡夫,愚邪,造五逆者斯有是。
又阿,若正人受具戒品,自犯戒已,於阿梨而生,作如是言:『此阿梨不善戒法,亦不能受持禁戒,我阿梨,受戒法。』作是言已,沙婆所,受彼人,或沙婆,作不律者,依於彼阿梨,而求寂出三有,有是。如是等事,若愚邪作此求者,斯有是。
又阿,若人不根本,及,由故善根,障智慧,覆涅真寂法,彼人若了四念者,有是。若人除根本,及,善能了解四法,求趣涅斯有是。
又阿,若人不,善了四念,能七支,趣向涅者,有是。若人除法已,了四念七支,趣向涅者,斯有是。
又阿,若人不,而了四念,七支,苦趣向涅,成菩提,乃至上正等正者,有是。若了四念,七支,苦趣向涅,成菩提,乃至上正等正者,斯有是。」佛告阿:「智者如是,如了非法,汝等如理而。」 阿白佛言:「世尊,我如是未曾有法,得甘露味深自快。世尊,何名此?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是名四品法,亦名法,亦名甘露鼓,亦名多界,如是名字汝受持。」尊者阿,及大,佛所皆大喜。
佛四品法
NO.777
佛者五福德
西河沙白法祖
如是,一,佛在舍,孤,佛告比丘:「者法有五福德,何五?其人所生得,是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多,是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比,是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是四福德。其人所生即明大智,是五福德。何因者法得?用前世法,上亦善中亦善下亦善,其足寂,好之人法即止不,用是故得。何因法之人,得大富多?前世法,上中下其悉,寂。之人即止不,便能施,用是故得大富。何因法之人,得端正比,用前世法,上中下其悉,寂,令法者和安之,即色自生光,用是故得端正。何因法之人,得名?用前世法,上中下其悉,寂,令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何因法人,得明大智?用前世法,上中下其悉,寂,令法者了妙慧,用是故得明大智。是五法,者得福也。」比丘喜,前佛作。
佛者五福德
No.778
佛菩六波蜜
後淮沙佛
佛言:「欲菩道者,此始,一二三止四,五六。」佛言:「一檀波蜜,息者神得上天,布施身中神,自致得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辟支佛,得作佛,是檀波蜜,布施得度。」
佛言:「二相,尸波蜜,意心相俱出入,不邪念意不,不犯道禁,是尸波蜜,不犯道禁得度。」佛言:「三止羼提波蜜,意欲怒恚,能忍不,口欲甘肥美味,身欲得滑,自制意能忍不受,是羼提波蜜,忍辱得度。」佛言:「四明惟逮波蜜,三身外物,皆有常存,不心,向道念,常分懈怠,是惟逮波蜜,精得度。」
佛言:「五波蜜,六入五,何六入?色入眼衰,入耳衰,香入鼻衰,味入口衰,滑入身衰,多念令心衰,是六入亦六衰,亦五,何五?色,痛痒,思想,生殊,,是五。身守求念空,是波蜜,而守一得度。」
佛言:「六般若波蜜,知人物皆常消,意不向生死欲,心智慧成就,是摩般若波蜜,黠慧得度。」曰:「何等檀?何等尸?何等羼?何等惟逮?何等?何等般若?何等波蜜?」佛言:「檀布施,尸持戒,羼提忍辱,惟逮精,,般若黠慧。波生死得度,蜜,是六波蜜。」
:「何以故,正有六波蜜?」
佛言:「用人有怒恚愚故,行布施除,持戒除怒,忍辱除恚,精除懈怠,一心除意,智慧除愚。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蜜。」
佛言:「人有六匿故,作檀波蜜主制身。尸波蜜主制眼,羼提波蜜主制耳,惟逮波蜜主制鼻,波蜜主制口,般若波蜜主制意。」
曰:「何以故?身檀波蜜?」
佛言:「人索,索眼眼,索肉肉,投身虎,是布施故,檀波蜜。」
曰:「何以故?眼尸波蜜?」
佛言:「眼不色意不念,是持戒故,尸波蜜。」
曰:「何以故?耳羼提波蜜?」
佛言:「耳不恚,是忍辱故,羼提波蜜。」
曰:「何以故?鼻惟逮波蜜。」
佛言:「鼻知息出入,常守不是精故,惟逮波蜜。」
曰:「何以故?口波蜜?」
佛言:「口不詈,不舌,不妄言,不,是寂然故,波蜜。」
曰:「何以故?意般若波蜜?」
佛:「阿,汝曹道,常了知,定垢清,自然不起不,悉根,根已不得生。道者平等,度一切施立法,令一切得入法,作唱,端底形,上下,立教施,本之中持法,使如是求道,在於心。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於本之中,垢以除外清,明以致自然,已是空之。而空而空,空所有是乃道。道之本所倚著,上所攀下所,左所右所持,自然而立清本,空空之空故曰泥洹,於有而所有故有,於而不是,於得而所得,是得也。
第一意菩,第二持地菩,第三行菩,第四生菩。
第五修成菩,第六行登菩,第七不退菩,第八童真菩。
第九了生菩,第十菩。」
佛菩六波蜜
NO.779
佛八大人
後安息三藏安世高
佛弟子,常於夜至心念,八大人。
第一, 悟世常,土危脆四大苦空,五我,生主,心是源形罪,如是察生死。
第二, 知多欲苦,生死疲欲起,少欲身心自在。
第三, 知心足,唯得多求增罪,菩不常念知足,安守道唯慧是。第四,知懈怠落,常行精破,摧伏四魔出界。
第五, 悟愚生死,菩常念多,增智慧成就才,教化一切悉以大。
第六, 知苦多怨,,菩布施等念,不念不憎人。
第七, 悟五欲患,俗人不染世,念三衣瓶法器,志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慈悲一切。
第八, 知生死然,苦量,大乘心普一切,代生受量苦,令生竟大。
如此八事,乃是佛菩大人,之所悟。精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岸,生死度生,以前八事一切,令生生死苦,五欲修心道。若佛弟子此八事,於念念中量罪,趣菩提速登正,永生死常住快。
佛八大人
文章定位: